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
1.1573年,西班牙大帆船满载美洲白银到达马尼拉,换取中国的手工制品。中国商船在白银的诱惑下,也满载丝绸和瓷器从福建月港启航驶向马尼拉。一条全新的“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开辟。这表明( )
A.西班牙主导世界贸易
B.国际贸易取得新进展
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传统的印度洋贸易日益衰落
2.据统计,1620年荷属东印度公司从胡椒中获得的利润为56%;1668年和1670年该公司从胡椒中获得的利润为29%,其他香料为28.5%;1738年和1740年该公司从胡椒中获得的利润是11%,其他香料为23.5%。这体现出( )
A.香料需求市场在缩小
B.股份公司削减了利润空间
C.海外贸易竞争的加剧
D.荷兰与亚洲贸易联系加强
3.下表为1838—1862年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对表中信息的解释合理的是( )
年度 数值(单位:磅)
1838—1842 882 495
1843—1847 2 090 406
1848—1852 1 664 416
1853—1857 1 738 872
1858—1862 4 127 611
A.英国获得对华贸易特权
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4.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但贵族却对它不感兴趣。尽管英国国王带头入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院却只有两人追随其后。直到1749年,一位英国政党领袖还说:“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这说明( )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
B.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英国
C.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
D.“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
5.在西属美洲的中心城市墨西哥城,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社区。市场里充斥着各国文字的书籍,中国裁缝、鞋匠、肉贩、刺绣工,与非洲、印第安及西班牙商人竞争。这种现象说明( )
A.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联系
B.墨西哥城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C.中国商人竞争力全球领先
D.西班牙殖民者经营方式先进
6.在16世纪欧洲的任何地方,茶叶是外国来的奢侈品,但到了19世纪晚期的西欧许多地方,茶叶消费已变得司空见惯。其变化的动力是( )
A.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B.“下午茶”文化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逐步建立
D.跨国公司的有力推动
7.15世纪的意大利商业城市中的证券交易主要是商业票据的买卖;16世纪初的里昂、安特卫普已经有了证券交易所,当时进行交易的是国家债券;16世纪中叶,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生产经营方式——股份公司出现,使股票、公司债券及不动产依次进入有价证券交易的行列。据此可知,早期西欧证券的发展( )
A.表明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B.促使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C.致使银行、证券和保险产品日益趋同
D.折射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8.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进行机器大生产,还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有关洋务运动时期,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民族工业已经迅速发展起来
B.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C.清政府进行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D.西学的传播渠道有了明显的增加
9.下表为1864—1869年汉口茶叶出口统计表。
上表反映了( )
A.茶叶成为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
B.开埠后汉口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C.汉口在全国商业中心地位确立
D.与世界市场联系的区域化差异
10.“汉口银”是英俄商人在汉口进行茶叶贸易时率先使用的无实物货币结算形式。甲午中日战争后,湖北地方官商的内外借款,官方工程造价,均用其进行核算,“汉口银”逐渐为长江中游地区各商埠所通用。由此可见,“汉口银”的使用( )
A.遏制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B.有利于区域性货币标准的统一
C.促进了中外贸易迅速发展
D.规范了区域性金融市场的秩序
11.1807年,英国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此后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亦陆续禁止奴隶贸易。1867 年,一艘装运奴隶的货船穿越大西洋来到古巴,这是迄今已知的最后一次贩奴活动。奴隶贸易的废止( )
A.体现了重商主义的经济主张
B.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践行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
12.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1872年数据)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A.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
B.世界贸易逐渐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
C.以国家干预为核心促进贸易发展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洲际贸易更多沿袭了旧有模式,只是在17世纪,特别是18世纪贸易模式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胡椒粉在16世纪初属于奢侈品,慢慢的它就变成了普通的大宗商品。随着贵金属的地位在17世纪的下降,以及部分国家在新大陆建立了殖民地,糖、烟草、兽皮,甚至木材逐步成为欧洲进口的主要商品。而欧洲向殖民地出口的商品多数为制成品,后者所占体积不大,但留出来的空间就可载上前往新大陆的移民。与东方的贸易情形大为不同,从与这地区直接接触的一开始,欧洲人就苦于拿不出任何商品来交换香料和其他理想的商品。因此,所谓的欧洲“贸易”实际上大多是掠夺。如果掠夺不成,就跟亚洲人交换大炮和军需品。亚洲人更多的是要求交换金和银,然后储存起来或做成珠宝首饰。总而言之,亚洲大量吸收了欧洲金属货币。直到 18世纪,随着英国征服印度,这种贸易平衡才被打破。
——摘编自[美]龙多·卡梅伦、拉里·
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厦门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9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的进口贸易比较稳定。鸦片长期是最大宗的进口货物,棉花和棉织品次之。19世纪90年代以后,作为奢侈品的鸦片进口大量减少,杂货类进口快速增加,其中增加值主要来自大米和新兴的煤油、火柴、面粉等洋货……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各类商品进口类别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棉布类比战前增加了1倍,达到40余种,杂货类比战前增长了将近3倍。……开埠以后的厦门一直是一个商业城市,城市工业不发达,所以很少进口生产资料。在西方工业制成品杂货类中增加的主要是各种消费资料,品种繁多、五花八门。……随着厦门商业的日益发展兴旺,厦门的商人组织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到 19世纪末,已经形成了“十途郊”的行业公会的组织形式。(“途郊”中的“途”是行业的意思,“郊”则专指顶盘商,即直接从生产商购货的批发商)。 1904年厦门商会的正式成立才成功地对传统商人组织进行了近代化的整合。
——摘编自刘良山《近代厦门对外
贸易发展研究(1862—191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17世纪以前相比,17—18世纪洲际贸易变化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世纪90年代以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厦门商贸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这种新变化产生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
1.1573年,西班牙大帆船满载美洲白银到达马尼拉,换取中国的手工制品。中国商船在白银的诱惑下,也满载丝绸和瓷器从福建月港启航驶向马尼拉。一条全新的“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开辟。这表明( )
A.西班牙主导世界贸易
B.国际贸易取得新进展
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传统的印度洋贸易日益衰落
B [据材料“一条全新的‘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开辟”可知中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大帆船贸易使欧洲、美洲与亚洲通过太平洋形成了密切的商贸关系,说明国际贸易在太平洋地区取得了新进展,故选B项;材料只涉及西班牙在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情况,无法体现西班牙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A项存在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才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C项;葡萄牙人的到来重新活跃了印度洋贸易,而且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太平洋贸易,排除D项。]
2.据统计,1620年荷属东印度公司从胡椒中获得的利润为56%;1668年和1670年该公司从胡椒中获得的利润为29%,其他香料为28.5%;1738年和1740年该公司从胡椒中获得的利润是11%,其他香料为23.5%。这体现出( )
A.香料需求市场在缩小
B.股份公司削减了利润空间
C.海外贸易竞争的加剧
D.荷兰与亚洲贸易联系加强
C [材料提及从1620年至1740年,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胡椒和其他香料获得的利润大幅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英法等国的崛起导致海上贸易竞争激烈,故选C项;“在缩小”不合史实,应为“在扩大”,排除A项;“股份公司削减了利润空间”不合逻辑,利润空间的削减源于国际竞争的激烈,排除B项;“荷兰与亚洲贸易联系加强”不合逻辑,与材料提及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利润骤降构不成逻辑关系,排除D项。]
3.下表为1838—1862年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对表中信息的解释合理的是( )
年度 数值(单位:磅)
1838—1842 882 495
1843—1847 2 090 406
1848—1852 1 664 416
1853—1857 1 738 872
1858—1862 4 127 611
A.英国获得对华贸易特权
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A [据表可知,1838—1862年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分别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迅速增长,说明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获得了在华贸易特权,故选A项;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提高,能够说明英国产品的数量增加,在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下,英国工业革命并不能直接推动对华贸易的增加,排除B项;1858—1862年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存在,但英国工业品输华值增加,说明并没有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排除C项;近代民族工业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洋务运动时期才产生,排除D项。]
4.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但贵族却对它不感兴趣。尽管英国国王带头入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院却只有两人追随其后。直到1749年,一位英国政党领袖还说:“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这说明( )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
B.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英国
C.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
D.“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
C [据材料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新的经营方式出现,英格兰银行就属于其中的佼佼者,但是英国的贵族并不热心于参股英格兰银行,这说明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英国的贵族依然热衷于传统的投资,故选C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A项;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排除B项;“光荣革命”后,英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材料中体现的是英国贵族对商业银行的轻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5.在西属美洲的中心城市墨西哥城,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社区。市场里充斥着各国文字的书籍,中国裁缝、鞋匠、肉贩、刺绣工,与非洲、印第安及西班牙商人竞争。这种现象说明( )
A.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联系
B.墨西哥城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C.中国商人竞争力全球领先
D.西班牙殖民者经营方式先进
A [据材料“在西属美洲的中心城市墨西哥城”可知,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墨西哥城中,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他们在这里展开商业贸易,促进了文化交融,加强了世界不同地区的商业联系和文化交流,故选A项;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是世界贸易中心,并非美洲地区,且材料不体现墨西哥城的世界地位,排除B项;材料表明在墨西哥城中国商人与印第安和非洲商人竞争,但未具体说明中国商人的实际竞争力,且“全球领先”与实际不符,排除C项;材料“西属美洲”表明该地区是西班牙殖民者建立的殖民地,但其经营方式如何材料并未说明,无法体现其“先进”,排除D项。]
6.在16世纪欧洲的任何地方,茶叶是外国来的奢侈品,但到了19世纪晚期的西欧许多地方,茶叶消费已变得司空见惯。其变化的动力是( )
A.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B.“下午茶”文化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逐步建立
D.跨国公司的有力推动
C [据题干可知,在16世纪,“茶叶是外国来的奢侈品”,到19世纪晚期,“茶叶消费已变得司空见惯”,再结合所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可知,由于世界市场的逐步确立,世界性的商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流通大大加快,使得茶叶由“奢侈品”变得“司空见惯”,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涉及古代中国与其沿线国家,排除A项;正是由于茶叶消费的“司空见惯”,推动了“下午茶”文化的形成,即“下午茶”文化的形成是其“影响”,而不是其“动力”,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跨国公司出现于20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7.15世纪的意大利商业城市中的证券交易主要是商业票据的买卖;16世纪初的里昂、安特卫普已经有了证券交易所,当时进行交易的是国家债券;16世纪中叶,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生产经营方式——股份公司出现,使股票、公司债券及不动产依次进入有价证券交易的行列。据此可知,早期西欧证券的发展( )
A.表明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B.促使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C.致使银行、证券和保险产品日益趋同
D.折射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D [据所学可知,15、16世纪西欧出现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革命的体现,折射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故选D项;据材料“意大利……里昂、安特卫普”可知,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经济现象,未涉及世界,不能推断出世界贸易中心的格局情况,排除A项;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早期西欧证券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与价格革命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银行和保险产品虽然属于金融领域,但不属于有价证券,材料没有涉及银行、保险,无法据材料得出银行、证券和保险产品日益趋同的结论,排除C项。]
8.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进行机器大生产,还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有关洋务运动时期,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民族工业已经迅速发展起来
B.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C.清政府进行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D.西学的传播渠道有了明显的增加
A [“迅速发展”一词有误,19世纪60至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即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外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进行的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西学传播渠道有了明显增加,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下表为1864—1869年汉口茶叶出口统计表。
上表反映了( )
A.茶叶成为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
B.开埠后汉口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C.汉口在全国商业中心地位确立
D.与世界市场联系的区域化差异
D [据材料数据可知,从1864年到1869年汉口茶叶出口逐年增多,但是从汉口直接出口的茶叶数量较少且呈现下降趋势,而通过上海出口的茶叶数量占出口总量的大部分且数量逐年增多,说明上海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而汉口与世界市场联系相对较少,反映出与世界市场联系的区域化差异,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对其他出口商品的数量进行介绍,故A项无法判断,排除;茶叶属于传统手工业产品,近代工商业主要指近代军用企业、民用企业的发展,因此通过茶叶的出口状况无法判断汉口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对全国商业发展状况进行介绍,因此无法判断汉口在全国商业中的地位,排除C项。]
10.“汉口银”是英俄商人在汉口进行茶叶贸易时率先使用的无实物货币结算形式。甲午中日战争后,湖北地方官商的内外借款,官方工程造价,均用其进行核算,“汉口银”逐渐为长江中游地区各商埠所通用。由此可见,“汉口银”的使用( )
A.遏制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B.有利于区域性货币标准的统一
C.促进了中外贸易迅速发展
D.规范了区域性金融市场的秩序
B [据材料“‘汉口银’逐渐为长江中游地区各商埠所通用”可知,长江中游地区各商埠用统一的货币“汉口银”,这有利于区域性货币标准的统一,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长江中游地区通用货币是“汉口银”,未涉及“资本输出”、中外贸易的发展状况也不能起到规范区域性金融市场的秩序作用,排除A、C、D三项。]
11.1807年,英国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此后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亦陆续禁止奴隶贸易。1867 年,一艘装运奴隶的货船穿越大西洋来到古巴,这是迄今已知的最后一次贩奴活动。奴隶贸易的废止( )
A.体现了重商主义的经济主张
B.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践行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
C [据材料时间1807年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所以奴隶贸易的废止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重商主义盛行于15—17世纪中叶的西欧,材料时间盛行的是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排除A项;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的加剧不是因为奴隶贸易的废止,而是因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排除B项;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是在17、18世纪,排除D项。]
12.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1872年数据)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A.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
B.世界贸易逐渐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
C.以国家干预为核心促进贸易发展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C [结合所学史实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以国家干预为核心促进贸易发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信息可知,与1870年相比,1913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下降,这说明英国贸易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世界贸易逐渐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信息可知,1913年与1870年相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发生变化,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洲际贸易更多沿袭了旧有模式,只是在17世纪,特别是18世纪贸易模式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胡椒粉在16世纪初属于奢侈品,慢慢的它就变成了普通的大宗商品。随着贵金属的地位在17世纪的下降,以及部分国家在新大陆建立了殖民地,糖、烟草、兽皮,甚至木材逐步成为欧洲进口的主要商品。而欧洲向殖民地出口的商品多数为制成品,后者所占体积不大,但留出来的空间就可载上前往新大陆的移民。与东方的贸易情形大为不同,从与这地区直接接触的一开始,欧洲人就苦于拿不出任何商品来交换香料和其他理想的商品。因此,所谓的欧洲“贸易”实际上大多是掠夺。如果掠夺不成,就跟亚洲人交换大炮和军需品。亚洲人更多的是要求交换金和银,然后储存起来或做成珠宝首饰。总而言之,亚洲大量吸收了欧洲金属货币。直到 18世纪,随着英国征服印度,这种贸易平衡才被打破。
——摘编自[美]龙多·卡梅伦、拉里·
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厦门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9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的进口贸易比较稳定。鸦片长期是最大宗的进口货物,棉花和棉织品次之。19世纪90年代以后,作为奢侈品的鸦片进口大量减少,杂货类进口快速增加,其中增加值主要来自大米和新兴的煤油、火柴、面粉等洋货……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各类商品进口类别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棉布类比战前增加了1倍,达到40余种,杂货类比战前增长了将近3倍。……开埠以后的厦门一直是一个商业城市,城市工业不发达,所以很少进口生产资料。在西方工业制成品杂货类中增加的主要是各种消费资料,品种繁多、五花八门。……随着厦门商业的日益发展兴旺,厦门的商人组织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到 19世纪末,已经形成了“十途郊”的行业公会的组织形式。(“途郊”中的“途”是行业的意思,“郊”则专指顶盘商,即直接从生产商购货的批发商)。 1904年厦门商会的正式成立才成功地对传统商人组织进行了近代化的整合。
——摘编自刘良山《近代厦门对外
贸易发展研究(1862—191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17世纪以前相比,17—18世纪洲际贸易变化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世纪90年代以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厦门商贸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这种新变化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胡椒粉在16世纪初属于奢侈品,慢慢的它就变成了普通的大宗商品”可知,香料从奢侈品变成普通商品;根据材料一“部分国家在新大陆建立了殖民地,糖、烟草、兽皮,甚至木材逐步成为欧洲进口的主要商品。而欧洲向殖民地出口的商品多数为制成品”可知,欧洲从美洲输入原料,再向美洲输出制成品和移民(或奴隶贸易);根据材料一“亚洲人更多的是要求交换金和银,然后储存起来或做成珠宝首饰”可知,贵金属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要商品;根据材料一“直到 18世纪,随着英国征服印度,这种贸易平衡才被打破”可知,欧洲与亚洲的贸易平衡逐渐被打破;结合所学可知,逐步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各类商品进口类别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棉布类比战前增加了1倍,达到40余种,杂货类比战前增长了将近3倍”可知,进口大宗商品种类之间所占进口总值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材料二“城市工业不发达,所以很少进口生产资料。在西方工业制成品杂货类中增加的主要是各种消费资料,品种繁多、五花八门”可知,消费资料的进口大于生产资料的进口,进口商品日益多元化(多样化);根据材料二“随着厦门商业的日益发展兴旺,厦门的商人组织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可知,厦门的商人组织发生了变化。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厦门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各类商品进口类别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进一步带动了内外贸易发展;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有力地推动了厦门近代化和城市化(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的进程;结合所学可知,进一步使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答案 (1)香料从奢侈品变成普通商品;欧洲从美洲输入原料,再向美洲输出制成品和移民(或奴隶贸易);贵金属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要商品;欧洲与亚洲的贸易平衡逐渐被打破;逐步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答出四点即可)
(2)变化: 进口大宗商品种类之间所占进口总值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资料的进口大于生产资料的进口;进口商品日益多元化(多样化);厦门的商人组织发生了变化。(答出三点即可)
影响: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内外贸易发展;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厦门近代化和城市化(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的进程;进一步使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答出三点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如:股票见证了晚清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然后进行阐释,可以从背景、内容和评价三个角度进行。最后,进行总结升华。
答案 示例:
论题:股票见证了晚清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阐释: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官员形成了主张变革的洋务派,洋务派主张“自强” “求富”,“自强”即练兵和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增强军事实力以提升国力,“求富”就是创办民用企业,增强经济实力。实践中,洋务派意识到“必先富而后能强” “强以练兵为先、富以裕商为本”,从而变革重心从军事工业逐渐向民用工业倾斜。为解决企业经费问题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资本,创立了官督商办的股份制经营方式,反映出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创新。这张开平矿务局股票见证了洋务派“分洋商之利”以求富自强的奋斗历程。
(以上“参考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是唯一标准答案。本题也可以从近代商业经营方式的变迁、工厂制的推广、股票对于研究晚清经济近代化的价值等角度拟定其他论题,阐释合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