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选择题
1.周代始筑“大道”用于王室同诸侯的联系。文献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这说明周代( )
A.驿道网络极大发展
B.驿道制度完全确立
C.驿道设施已经完备
D.驿道建设已见雏形
2.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无独有偶,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稍早一些的波斯帝国也修建了很多御道。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封建经济发展需要交通改善
B.交通发展便于加强君主专制
C.交通便利推动对外殖民扩张
D.古代东西方的经济交往活跃
3.隋唐时期,全国范围内的公私商船、南北杂货都经过两淮商运枢纽运销四方。广州的犀角、象牙,两湖的稻米、木材,四川的蜀锦等都沿江东下,集散于江淮,或者继续北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长途贩运的快速发展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C.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D.大运河加强南北沟通
4.南宋的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据此推断最为准确的是( )
A.宋代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B.宋代的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宋代陆上丝绸之路中断
D.宋代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5.运河是人工开凿的通航河道。除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以下关于中国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在商周时期已有运河
B.秦国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
C.元朝的京杭大运河长度为世界之最
D.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沟通了南方和北方
6.1666年10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决定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以“提高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纳省的优势”促进贸易的繁荣。为此,他( )
A.强化王权并基本统一了法兰西
B.授权官员开通米迪运河
C.宣传牛痘接种法遏制瘟疫蔓延
D.资助卡蒂埃开辟新航路
7.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为适应印度洋的多礁海域,帝国东部流行用木钉和绳索捆绑而成的别具一格的轻型平底船;西部则发明了三角帆,通过调整帆面以充分利用地中海的风力。阿拉伯人的造船技术( )
A.适应了远航贸易的运输需求
B.代表当时世界的最先进水平
C.诱发了欧洲的航海探险活动
D.为洲际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8.下面“达·伽马首航印度的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人员构成表”(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船长 舵手 副舵手 大副 水手长 一等水手 普通水手 黑奴
1 1 1 1 1 20 10 2
炮手 号手 事务长 保管 法官 理发匠/外科医生 翻译 罪犯
8 4 1 1 1 3 2 2
A.葡萄牙航海组织能力较强
B.殖民印度是首航的主要目的
C.大西洋“三角贸易”兴盛
D.达·伽马船队军事装备先进
9.对如表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19世纪中后期世界铁路里程表(单位:千米)
欧洲 美国 世界总里程
1845年 9200 7500 20 500
1860年 51 900 49 200 108 000
1874年 136 000 116 000 282 000
①铁路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欧美在全球铁路建设中占绝对优势 ③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④贯通全世界的铁路网络得以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0.清末民初,中国铁路采用不同的运价计量单位。如京奉、津浦、沪宁、沪杭甬、道清等路使用英里,京汉、汴洛和正太等路使用法里,株萍和京绥等路使用华里。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铁路发展( )
A.具有半殖民地性
B.呈现地区不平衡性
C.全面与世界接轨
D.注重技术上的竞争
11.河南赊旗镇作为南北水陆交通枢纽,乾嘉年间,全镇有72道街,大小店铺400多家,镇内“笙歌盈衢”。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后,大量商人搬迁至铁路沿线的汉口、郑州等城市。20年后,赊旗镇已沦为满是尘土的小市镇。这说明近代交通变革( )
A.影响了城市的兴衰
B.整合了物流运输
C.缩短了通行时间
D.扩大了生活半径
12.伊利运河落成后,成功打通也带动了纽约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曾经有位美国国会议员说:“美国金融市场的晴雨表之前都是悬挂在伦敦交易所;但是如今,全世界所有金融市场的晴雨表都转移到了美国纽约的华尔街上。”据此理解恰当的是( )
A.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C.交通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D.运河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议会通过了两项改造水路的立法……为了拓展英国的海外运输,17世纪中期,英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航海条例和航海法案,禁止外国船只在英国沿海航行……工业革命初期,英国运河运输兴旺起来。英国运河运输业的发展既得力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又受益于政府引导和扶持……此外,国家还给运河运输业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如减免税收。但随着铁路的兴起,运河运输逐渐衰落下去。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
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材料二 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清政府设立机构进行管理。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管理轮船、铁路和电邮。1907年邮传部下设船政司,专门管理水上交通。清末邮传部为了振兴航运业,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查各地航运业发展状况;制定注册章程,健全规章制度;以资金补助航运。此外,邮传部还制定内河航运计划,积极发展内河航运,采取措施反对垄断。为了对抗外国航运公司,成立中美轮船公司,开通国际航线。邮传部竭力维持中国航运业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水路运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水路运输相较于近代英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帕沃·彼德维希·斯维宁所作的水彩画《东方轮船》,描绘了罗伯特·富尔顿的轮船“模范号”,轮船运送旅客和货物,把工业化时代流行的运输旅客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幅版画描绘了1863年英国的东印度铁路,铺设铁路的最初动机是运输货物,但它很快成为印度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
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
提取一张或全部图片信息,自拟论题,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信息明确,论题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选择题
1.周代始筑“大道”用于王室同诸侯的联系。文献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这说明周代( )
A.驿道网络极大发展
B.驿道制度完全确立
C.驿道设施已经完备
D.驿道建设已见雏形
D [据材料“大道”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凡国野之道”可知王室与诸侯联系的大道平坦笔直,设有庐、宿、市,负责提供饮食、住宿、补给等,说明周代的“大道”已经具备驿道的雏形,故选D项;受技术、制度等因素制约,周代的驿道并没有形成网络,排除A项;唐朝时驿道制度完全确立,排除B项;据材料“凡国野之道”可知周的“大道”只是驿道的雏形,只能提供基本的饮食住宿,设施并不完善,排除C项。]
2.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无独有偶,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稍早一些的波斯帝国也修建了很多御道。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封建经济发展需要交通改善
B.交通发展便于加强君主专制
C.交通便利推动对外殖民扩张
D.古代东西方的经济交往活跃
B [据题干可知,秦朝、罗马、波斯三个大帝国都非常重视国内道路建设,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和统治,据此可知,交通发展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的经济形态是奴隶制经济,而不是封建经济,排除A项;据题干可知,秦朝、罗马、波斯三个大帝国都非常重视国内道路建设,与“对外殖民扩张”无关,排除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三大帝国都非常重视国内道路的修建,与“东西方的经济交往”无关,排除D项。]
3.隋唐时期,全国范围内的公私商船、南北杂货都经过两淮商运枢纽运销四方。广州的犀角、象牙,两湖的稻米、木材,四川的蜀锦等都沿江东下,集散于江淮,或者继续北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长途贩运的快速发展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C.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D.大运河加强南北沟通
D [据材料信息可知,隋唐时期,全国范围的公私商船、南北杂货都经过两淮商运枢纽运销四方,这与大运河沟通南北有关,故选D项;明清时期长途贩运快速发展,排除A项;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材料强调公私商船、南北杂货都经过两淮商运枢纽运销四方,这与手工业生产发达的情况无关,排除C项。]
4.南宋的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据此推断最为准确的是( )
A.宋代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B.宋代的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宋代陆上丝绸之路中断
D.宋代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B [据材料“海商之舰……大者……中等……余者”可知,宋代造船工艺提升,航海技术进步,这些因素共同助推了宋代航海事业发展,有利于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故选B项;据材料“《梦粱录》中记载”可知,其他国家的造船技术状况的描述没有体现,因此不能推断宋代造船技术领先世界,排除A项;据材料“《梦粱录》中记载”可知,没有陆上丝绸之路的信息,因此不能推断宋代陆上丝绸之路中断,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宋代的商船规模大,能够适应远洋航行和海外贸易的需要,据此推断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的说法片面,排除D项。]
5.运河是人工开凿的通航河道。除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以下关于中国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在商周时期已有运河
B.秦国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
C.元朝的京杭大运河长度为世界之最
D.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沟通了南方和北方
C [据所学可知,元朝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长度最长的运河,该运河解决了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粮食从南方直达北京,而且沟通了中国部分主要水系,加强了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C项;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是春秋时期的邗沟,中国在商周时期已有运河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灵渠的开凿是秦朝而非秦国,排除B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非长安,排除D项。]
6.1666年10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决定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以“提高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纳省的优势”促进贸易的繁荣。为此,他( )
A.强化王权并基本统一了法兰西
B.授权官员开通米迪运河
C.宣传牛痘接种法遏制瘟疫蔓延
D.资助卡蒂埃开辟新航路
B [根据材料可知,1666年10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修建米迪运河,其目的是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并大大提高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纳省的优势,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法国国王路易授权官员开通米迪运河,并不是统一法兰西,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法国国王路易授权官员开通米迪运河,宣传牛痘接种法并不会“促进贸易的繁荣”,排除C项;16 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7.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为适应印度洋的多礁海域,帝国东部流行用木钉和绳索捆绑而成的别具一格的轻型平底船;西部则发明了三角帆,通过调整帆面以充分利用地中海的风力。阿拉伯人的造船技术( )
A.适应了远航贸易的运输需求
B.代表当时世界的最先进水平
C.诱发了欧洲的航海探险活动
D.为洲际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A [据材料主干信息可知,为适应印度洋的多礁海域,阿拉伯的东部和西部分别发明了不同的船,这些船便于通过印度洋不同区域,适应了远航贸易的运输需求,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其他国家造船技术如何,无法得出阿拉伯人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排除B项;“欧洲的航海探险活动”是新航路的开辟,据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不是阿拉伯人的造船技术所诱发的,而是资本主义萌芽后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排除C项;阿拉伯人的造船技术只是便于远航,并不能提供安全保障,排除D项。]
8.下面“达·伽马首航印度的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人员构成表”(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船长 舵手 副舵手 大副 水手长 一等水手 普通水手 黑奴
1 1 1 1 1 20 10 2
炮手 号手 事务长 保管 法官 理发匠/外科医生 翻译 罪犯
8 4 1 1 1 3 2 2
A.葡萄牙航海组织能力较强
B.殖民印度是首航的主要目的
C.大西洋“三角贸易”兴盛
D.达·伽马船队军事装备先进
A [据材料可知,达·伽马首航印度,其人员构成复杂,涵盖多个职业,如此众多的人数和职业,说明当时葡萄牙航海组织能力较强,A项正确;殖民印度是首航的主要目的,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B项;达·伽马首航印度,而非在大西洋经营“三角贸易”,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对比,无法判定是否装备先进,排除D项。]
9.对如表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19世纪中后期世界铁路里程表(单位:千米)
欧洲 美国 世界总里程
1845年 9200 7500 20 500
1860年 51 900 49 200 108 000
1874年 136 000 116 000 282 000
①铁路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欧美在全球铁路建设中占绝对优势 ③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④贯通全世界的铁路网络得以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A [据所学可知,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与材料意旨相合,故①正确;据材料可知,1845年欧美铁路里程为16 700,在世界总里程占比为81%,1874年欧美铁路里程为252 000,在世界总里程占比为89%,故②正确;“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不合时空、史实,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在二战后,故③错误;“贯通全世界的铁路网络”不合逻辑,材料只提及铁路里程,未见铁路连接范围,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10.清末民初,中国铁路采用不同的运价计量单位。如京奉、津浦、沪宁、沪杭甬、道清等路使用英里,京汉、汴洛和正太等路使用法里,株萍和京绥等路使用华里。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铁路发展( )
A.具有半殖民地性
B.呈现地区不平衡性
C.全面与世界接轨
D.注重技术上的竞争
A [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的铁路运价存在“英里” “法里”等不同的计量单位,反映出当时中国受英、法等列强侵略,交通运输主权不完整,体现了中国铁路发展具有半殖民地性,故选A项;近代中国铁路地区不平衡性表现在铁路主要建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全面与世界接轨”说法错误,排除C项;采用不同的运价计量单位不属于技术的竞争,排除D项。]
11.河南赊旗镇作为南北水陆交通枢纽,乾嘉年间,全镇有72道街,大小店铺400多家,镇内“笙歌盈衢”。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后,大量商人搬迁至铁路沿线的汉口、郑州等城市。20年后,赊旗镇已沦为满是尘土的小市镇。这说明近代交通变革( )
A.影响了城市的兴衰
B.整合了物流运输
C.缩短了通行时间
D.扩大了生活半径
A [据材料可知,由于交通线路的变化,河南赊旗镇由南北水路交通枢纽衰落为普通的小市镇,而汉口、郑州等城市因京汉铁路而得到发展,说明近代交通变革影响了城市的兴衰,故选A项;赊旗镇因南北水陆交通枢纽而兴,因京汉铁路而衰,与整合物流运输无关,排除B项;铁路运输确实能缩短通行时间,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近代交通变革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与扩大了生活半径(以居住点为中心,与生活活动有关的周边半径)无关,排除D项。]
12.伊利运河落成后,成功打通也带动了纽约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曾经有位美国国会议员说:“美国金融市场的晴雨表之前都是悬挂在伦敦交易所;但是如今,全世界所有金融市场的晴雨表都转移到了美国纽约的华尔街上。”据此理解恰当的是( )
A.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C.交通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D.运河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C [据材料可知,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美国议员的话形象地描述了伊利运河落成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伊利运河落成于1825年,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是在二战后,这与题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是在一战后,这与运河落成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伊利运河加强的是美国国内不同地区间的联系,而不是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议会通过了两项改造水路的立法……为了拓展英国的海外运输,17世纪中期,英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航海条例和航海法案,禁止外国船只在英国沿海航行……工业革命初期,英国运河运输兴旺起来。英国运河运输业的发展既得力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又受益于政府引导和扶持……此外,国家还给运河运输业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如减免税收。但随着铁路的兴起,运河运输逐渐衰落下去。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
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材料二 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清政府设立机构进行管理。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管理轮船、铁路和电邮。1907年邮传部下设船政司,专门管理水上交通。清末邮传部为了振兴航运业,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查各地航运业发展状况;制定注册章程,健全规章制度;以资金补助航运。此外,邮传部还制定内河航运计划,积极发展内河航运,采取措施反对垄断。为了对抗外国航运公司,成立中美轮船公司,开通国际航线。邮传部竭力维持中国航运业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水路运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水路运输相较于近代英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议会通过了两项改造水路的立法……海外运输……运河运输业的发展”得出运河运输与海上运输有机结合;据材料一“受益于政府引导和扶持”得出得到政府的扶持;据材料一“议会通过了两项改造水路的立法……英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航海条例和航海法案”得出具有充分的法律保障;据材料一“随着铁路的兴起,运河运输逐渐衰落下去”得出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工业革命后衰落。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据材料二“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清政府设立机构进行管理”得出设置机构管理;据材料二“为了对抗外国航运公司,成立中美轮船公司”得出与外国航运公司相竞争;据材料二“1906年,清政府设立……1907年邮传部下设船政司……积极发展内河航运,采取措施反对垄断”可知,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在清政府时期受制于列强,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和运河沿线,内地比较落后,得出航运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政府采取措施反对垄断。第二小问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水陆运输最先是由列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始的,得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据所学可知,中国水陆交通不平衡的现状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得出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水陆交通受制于列强,较长时间内被列强垄断了航线和利润,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答案 (1)运河运输与海上运输有机结合;得到政府的扶持;具有充分的法律保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工业革命后衰落。
(2)不同之处:设置机构管理;与外国航运公司相竞争;航运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政府采取措施反对垄断。
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帕沃·彼德维希·斯维宁所作的水彩画《东方轮船》,描绘了罗伯特·富尔顿的轮船“模范号”,轮船运送旅客和货物,把工业化时代流行的运输旅客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幅版画描绘了1863年英国的东印度铁路,铺设铁路的最初动机是运输货物,但它很快成为印度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
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
提取一张或全部图片信息,自拟论题,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信息明确,论题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解析 本题是通过材料提取信息,自拟论题。首先,提取图片信息:据图1信息可知,图中使用蒸汽机的轮船冒着黑烟,河水污浊。据图2信息可知,图中的火车机车冒着黑烟。
其次,拟定论题:据材料“罗伯特·富尔顿的轮船‘模范号’,轮船运送旅客和货物,把工业化时代流行的运输旅客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论题拟为“蒸汽技术极大改变了世界”。论述: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述。联系“蒸汽时代”的相关史实可知,蒸汽技术是工业革命的标志,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把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据材料“罗伯特·富尔顿的轮船‘模范号’,轮船运送旅客和货物,把工业化时代流行的运输旅客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可知,蒸汽机使交通技术得到巨大提升。而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原料、商品和人员的运输更加便捷,密切了市场联系,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据图1信息,使用蒸汽机的轮船冒着黑烟,河水污浊;据图2信息,火车机车冒着黑烟可知,煤炭的消耗量大大增加,进而加重了环境污染,两幅图片中的黑烟、污水反映了这一状况,这说明蒸汽机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答案 示例:
信息:图1中使用蒸汽机的轮船冒着黑烟,河水污浊;图2中的火车机车冒着黑烟。
论题:蒸汽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
论述:蒸汽技术是工业革命的标志,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把世界推进到“蒸汽时代”。其中,在交通领域,使用蒸汽机的汽轮和火车机车等发明,使交通技术得到巨大提升。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原料、商品和人员的运输更加便捷,密切了市场的联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另一方面,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煤炭的消耗量大大增加,进而加重了环境污染,两幅图片中的黑烟、污水反映了这一状况。蒸汽技术的广泛使用,给人类带来极大地便利,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