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3 23:04:55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
1.1913年福特汽车率先使用自动流水线,将制造一辆汽车的时间从12.5个小时降到1925年的10秒钟。1914年,一位工人的妻子写信给福特说:“你的传送带比奴隶主的皮鞭还厉害”。这反映了(   )
A.流水线优化了产业结构
B.汽车生产带来社会危机
C.机器生产激化阶级矛盾
D.管理创新是把“双刃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的是(   )
A.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
B.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
C.“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
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3.二战后,英、法、美、日等国新建大量远离主城区的卫星城,卫星城中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同时居住环境好于主城区,吸引大量市民居住。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卫星城环境优美且污染少
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C.政府政策促进卫星城发展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
4.截至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9.7万千米,比2002年增长了34.7%;公路里程达123.8万千米,增长了1.4倍,其中高速公路9.6万千米,增长了2.8倍;定期航班里程达328万千米,增长了1倍。这反映了我国(   )
A.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
B.开始构建多层次交通体系
C.交通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D.经济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
5.2014年7月,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工程顺利通车。该工程全长158千米,设计时速250千米。通车后,乘列车由安卡拉到达伊斯坦布尔(庞蒂克区)的时间大大缩短。伊安高铁的建设得益于(  )
A.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成功示范
B.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跃居世界第一
C.中国高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D.中国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
6.19世纪中后期,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车。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下列交通发展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 ②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通车运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 ④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7.为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竞争,近20年来,时速30节以上的高速气垫船、水翼船、喷气推进船快速研制并大量投入使用。当前的集装箱船速度为20—30节,大约比过去的普通货船快一倍。这体现了现代船舶制造的(   )
A.大型化 B.专业化
C.自动化 D.高速化
8.1939年,美国大约有40家飞机制造商,可生产5865架飞机。到1942年,美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国,在此期间,美国共生产了9.8万架轰炸机,近10万架战斗机等。此外,美国还生产了不少用于侦察、运输、通信和特种用途的飞机。这说明(   )
A.美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B.美国航空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
C.美国忽视民航业的发展
D.战争推动了美国航空制造业发展
9.下表所示为1950年和2008年国内航空客、货运相关数据统计。据此可知,现代中国(   )
时间 运输总周转量 旅客运输量 货邮运输量
1950年 157万吨千米 1万人次 767吨
2008年 376亿吨千米 1.92亿人次 407万吨
A.飞机成为人们长距离移动的首选
B.航空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C.交通业发展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D.航空货运具有明显成本优势
10.1873年,上海租界管理者在报刊上刊登告示: “租界各处马路,原多车马来往,行人宜走两旁,庶免彼此碰撞,特谕老幼男女,各宜遵守莫忘,切勿中道冲行,临时不急避让。”这一告示反映了当时上海(   )
A.现代交通推动社会生活变革
B.最早引进了现代交通工具
C.西式道路频繁发生交通事故
D.殖民统治渗透到交通领域
11.下表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部分)。据此可知,汉口公交运营管理的进步(   )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三元里 — 28分15秒 —
六合路 31分25秒 31分55秒 30秒
华清街 35分50秒 36分55秒 1分5秒
青年会 40分5秒 40分50秒 45秒
怡园 45分55秒 46分35秒 40秒
六渡桥 55分45秒 56分15秒 30秒
A.缓解了城市拥堵的状况
B.加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
C.体现了政府的民本理念
D.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12.能耗强度就是创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量。阅读下表:“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单位:kgoe/ton-km)”。由此可知,我国(  )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2000年
铁路 0.0137 0.011 0.0097 0.0081
公路 0.1234 0.0704 0.0579 0.0675
航空 2.451 1.1676 1.0664 0.6686
A.铁路成为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
B.公路运输的成本不断下降
C.交通所用能源的结构变化明显
D.交通运输注重可持续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航公司)成立,并开始运营国际航线。这开创了中国民航的历史。1936年,中国民航总局成立,对中国的民航活动统一管理,并开始了国内航线的建设。随后,中国民航公司接管了中航公司,成为中国民航总局的主要运营机构。
——摘编自李永《简明中国民航
发展史》
材料二 1949年11月,新中国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950年,新中国民航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1万余人,运输总周转量157万吨千米。1980年,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
——摘编自李军、林明华《中国民用
航空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的国际背景,并指出中国民航的运营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民航业经营模式的两次转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随即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达21 810千米。“一五”计划时期,全面改造旧中国铁路落后面貌,同时将新线建设放在西南、西北地区……1991年,国家启动高铁科研攻关计划。2005年制定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建设目标,强化了高铁建设“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中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大步走向海外,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大方向。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史稿》
材料提供了现代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状况的相关信息,蕴含了现代中国铁路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
1.1913年福特汽车率先使用自动流水线,将制造一辆汽车的时间从12.5个小时降到1925年的10秒钟。1914年,一位工人的妻子写信给福特说:“你的传送带比奴隶主的皮鞭还厉害”。这反映了(   )
A.流水线优化了产业结构
B.汽车生产带来社会危机
C.机器生产激化阶级矛盾
D.管理创新是把“双刃剑”
D [据材料可知,福特汽车使用自动流水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同时工人被自动流水线压迫的更严重,即管理创新是把“双刃剑”,故选D项;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提到的是汽车生产的新兴生产管理方式,而不是汽车生产,排除B项;C项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的是(   )
A.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
B.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
C.“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
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A [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60年代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中苏、中美关系交恶,我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促使交通事业迅速发展,故选A项;“一五”计划时间为1953—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64年底,周恩来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95年,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二战后,英、法、美、日等国新建大量远离主城区的卫星城,卫星城中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同时居住环境好于主城区,吸引大量市民居住。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卫星城环境优美且污染少
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C.政府政策促进卫星城发展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
B [据材料“卫星城中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同时居住环境好于主城区”并结合所学可知,人们在卫星城居住,却在主城区工作,且两者之间相距较远,每日往返需要交通工具,结合所学可知,汽车普及和高速公路的修建为这一现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故选B项;卫星城环境优美是吸引人们居住的因素之一,但无法助力人们往返于卫星城和主城区,排除A项;卫星城由政府新建,但人们选择在其中居住属于自发行为,其并不是推动大量市民居住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卫星城吸引了大量市民居住,并未说明主城区的状况,排除D项。]
4.截至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9.7万千米,比2002年增长了34.7%;公路里程达123.8万千米,增长了1.4倍,其中高速公路9.6万千米,增长了2.8倍;定期航班里程达328万千米,增长了1倍。这反映了我国(   )
A.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
B.开始构建多层次交通体系
C.交通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D.经济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
A [据材料内容可知,截至2012年,我国铁路、公路、航空建设里程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故选A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开始了公路建设,因此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对我国的交通技术与世界的交通技术进行对比,因此C项无法判断,排除;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但是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5.2014年7月,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工程顺利通车。该工程全长158千米,设计时速250千米。通车后,乘列车由安卡拉到达伊斯坦布尔(庞蒂克区)的时间大大缩短。伊安高铁的建设得益于(  )
A.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成功示范
B.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跃居世界第一
C.中国高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D.中国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
C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2014年伊安铁路二期顺利通车,C项正确;日本新干线建成于1964年,排除A项;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但世界第一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日本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排除D项。]
6.19世纪中后期,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车。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下列交通发展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 ②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通车运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 ④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C [①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的时间是1988年;②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通车运营是1964年;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是1950年;④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是1982年。时间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①,C项正确;排除A、B、D项。]
7.为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竞争,近20年来,时速30节以上的高速气垫船、水翼船、喷气推进船快速研制并大量投入使用。当前的集装箱船速度为20—30节,大约比过去的普通货船快一倍。这体现了现代船舶制造的(   )
A.大型化 B.专业化
C.自动化 D.高速化
D [材料阐述的是现代船舶在速度方面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的竞争,体现的是现代船舶制造的高速化特点,故D正确。]
8.1939年,美国大约有40家飞机制造商,可生产5865架飞机。到1942年,美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国,在此期间,美国共生产了9.8万架轰炸机,近10万架战斗机等。此外,美国还生产了不少用于侦察、运输、通信和特种用途的飞机。这说明(   )
A.美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B.美国航空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
C.美国忽视民航业的发展
D.战争推动了美国航空制造业发展
D [据材料“生产了9.8万架轰炸机……通信和特种用途的飞机”可知,1939—1942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美国大力发展军事航空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故选D项;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军事航空业的发展不意味着产业结构的优化,排除A项;美国是航空业起步最早的国家,1914年,美国开通了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等航线,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美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得不出“忽视”的结论,排除C项。]
9.下表所示为1950年和2008年国内航空客、货运相关数据统计。据此可知,现代中国(   )
时间 运输总周转量 旅客运输量 货邮运输量
1950年 157万吨千米 1万人次 767吨
2008年 376亿吨千米 1.92亿人次 407万吨
A.飞机成为人们长距离移动的首选
B.航空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C.交通业发展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D.航空货运具有明显成本优势
B [据材料可知,与1950年相比,2008年国内航空客货运量剧增,说明航空服务能力上了好几个台阶,航空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故选B项;没有把飞机与其他交通工具比较,得不出“首选”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航空业对人们生活节奏的影响,得不出“加快”的结论,排除C项;航空货运与铁路、海运比,没有成本优势,排除D项。]
10.1873年,上海租界管理者在报刊上刊登告示: “租界各处马路,原多车马来往,行人宜走两旁,庶免彼此碰撞,特谕老幼男女,各宜遵守莫忘,切勿中道冲行,临时不急避让。”这一告示反映了当时上海(   )
A.现代交通推动社会生活变革
B.最早引进了现代交通工具
C.西式道路频繁发生交通事故
D.殖民统治渗透到交通领域
A [据材料信息租界管理者要求行人“走两旁” “切勿中道冲行”可知,随着西方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租界管理者刊登告示,有利于提高市民的交通意识,反映了现代交通推动社会生活变革,故选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上海“最早”引进了现代交通工具的结论,排除B项;据材料无法得出西式道路“频繁”发生交通事故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现代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而不是强调殖民统治,排除D项。]
11.下表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部分)。据此可知,汉口公交运营管理的进步(   )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三元里 — 28分15秒 —
六合路 31分25秒 31分55秒 30秒
华清街 35分50秒 36分55秒 1分5秒
青年会 40分5秒 40分50秒 45秒
怡园 45分55秒 46分35秒 40秒
六渡桥 55分45秒 56分15秒 30秒
A.缓解了城市拥堵的状况
B.加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
C.体现了政府的民本理念
D.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D [表格所示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的时刻表,这种时刻表的存在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时间意识,改变人们的时间观念,故选D项;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与城市拥堵无必然联系,不能得出缓解城市拥堵状况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显示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并无与外界联系的信息,排除B项;汽车运营时刻表说明汉口交通近代化,与政府民本理念无关,排除C项。]
12.能耗强度就是创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量。阅读下表:“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单位:kgoe/ton-km)”。由此可知,我国(  )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2000年
铁路 0.0137 0.011 0.0097 0.0081
公路 0.1234 0.0704 0.0579 0.0675
航空 2.451 1.1676 1.0664 0.6686
A.铁路成为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
B.公路运输的成本不断下降
C.交通所用能源的结构变化明显
D.交通运输注重可持续发展
D [根据材料可知,从1980—2000年,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反映了我国注重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着力提高运输能效,D项正确;材料为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没有体现三种交通方式的效率情况,排除A项;从1990—2000年,公路的能耗强度有所上升,B项不符合材料,排除;材料为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未涉及交通所用能源的结构变化,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航公司)成立,并开始运营国际航线。这开创了中国民航的历史。1936年,中国民航总局成立,对中国的民航活动统一管理,并开始了国内航线的建设。随后,中国民航公司接管了中航公司,成为中国民航总局的主要运营机构。
——摘编自李永《简明中国民航
发展史》
材料二 1949年11月,新中国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950年,新中国民航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1万余人,运输总周转量157万吨千米。1980年,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
——摘编自李军、林明华《中国民用
航空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的国际背景,并指出中国民航的运营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民航业经营模式的两次转变。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国际背景,据材料一“1921年,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成立”并结合所学得出一战结束初期航空军事技术转为民用技术、世界民航业的发展的推动、民航利润的刺激的角度来分析。第二小问变化,据材料一“开始运营国际航线……国内航线”得出由经营国际航线到国际国内并举;据材料一“民航活动统一管理……中国民航公司接管了中航公司”得出由中国民航总局统一管理,到中国民航公司化经营。第(2)问,据材料二“民用航空局……实行企业化管理”得出第一次转变是由军事化管理到企业化管理;结合所学从具有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政企不分等特点来分析,据材料二“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可知,第二次转变是转为市场化管理,结合所学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平等竞争、实现政企分开、政府宏观调控,促进经营优化的角度分析。
答案 (1)背景:一战结束初期航空军事技术转为民用技术;世界民航业的发展的推动;民航利润的刺激。
变化:由经营国际航线到国际国内并举;由中国民航总局统一管理,到中国民航公司化经营。
(2)第一次转变:由军事化管理到企业化管理,具有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政企不分等特点;第二次转变:转为市场化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实现政企分开,政府宏观调控,促进经营优化。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随即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达21 810千米。“一五”计划时期,全面改造旧中国铁路落后面貌,同时将新线建设放在西南、西北地区……1991年,国家启动高铁科研攻关计划。2005年制定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建设目标,强化了高铁建设“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中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大步走向海外,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大方向。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史稿》
材料提供了现代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状况的相关信息,蕴含了现代中国铁路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解析 首先,提炼一个启示,据材料“中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大步走向海外,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大方向”得出发展铁路事业,建设交通强国;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随即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得出国家政策影响交通发展等。其次,进行说明,如确定启示为发展铁路事业,建设交通强国,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取得的成就,并简要分析其原因,如国家支持、制度优势、人民的艰苦奋斗、科技的引领等。最后,进行总结,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新中国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成为交通强国。
答案 示例:
启示:发展铁路事业,建设交通强国。
道路通,百业兴。铁路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铁路建设,成立铁道部,统一管理铁路事业的发展。将铁路交通建设纳入国家计划体制中,铁路职工同广大军民一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新建宝成、鹰厦等多条铁路,新线建设放在西南、西北地区。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改变了旧中国铁路的落后面貌,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了内陆边疆与沿海地区的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持续为铁路建设提供稳定发展的平台,尤其重视科技引领作用,取得了高铁建设的重大突破。高铁日益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助力于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综上,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新中国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成为交通强国。
(其他论题:如国家政策影响交通发展、创新引领铁路技术自主发展、高铁技术助力高铁外交、生产力发展推动交通变革等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