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3 23:53:15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5世纪以前,天花主要暴发于欧亚大陆、西非、北非及一些毗邻地区。16—18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暴发一次大规模的天花,感染者死亡率高达25%—30%。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A.美洲人的卫生观念薄弱
B.疫病需要人类共同应对
C.世界联系加强弊大于利
D.早期殖民主义罪恶累累
2.“这场瘟疫(黑死病)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教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据此可知,这次瘟疫(   )
A.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推动了近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3.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全球根除天花计划”。当时,美国拥有在发展中国家根除天花的技术能力和条件,苏联则拥有充足的天花疫苗。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美苏经过十二年的共同努力成功根除了世界范围内的“天花”病毒。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国家防疫成败
B.卫生医疗成为两大阵营斗争的主战场
C.人类共同命运超越意识形态界限
D.国际合作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
4.据史书记载,“1587年,京城疫气盛行,(帝)命选太医院精医,分拨五城地方诊视给药,每家给予银六分,钱十文”。一个月左右,“不但贫民得生,且与平民之家更益普济,此天地生成之仁也”。这反映出明代防疫措施(   )
A.提高平民的生活水平
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
D.成为后世防疫的典范
5.有一位台湾中医在研读一本古代中医典籍时,根据书中提出的核心理论做了如下图示。据此,有关这本古代中医典籍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B.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D.是中医临床百科全书
6.公元659年,政府组织名医儒臣对地域内所产药物进行实际普查,重新编修本草,编成了一部涵盖药物八百多种、图文并茂的药物学著作。这一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7.《本草纲目》不仅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还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374种,并附药方1 1096则。尤其是在分类方面,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由此可见,李时珍(   )
A.医德高尚又不盲从古训
B.集中药学之大成又有创新
C.注重考证并且善于总结
D.体察民情并彰显家国情怀
8.1843年,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在宁波城区开设诊所,施医传教,向当地居民出售西药,并在当中开展传教活动。玛高温还在宁波月湖书院讲授西方医学,培养医学学生。1847年,诊所新建病房,增设床位20张,改名为“大美浸礼会医院”。1880年医院受到宁波各界士绅赞助,开设女病房,设置10张床位。1883年,改名为华美医院。由此可知,当时华美医院(   )
A.形成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
B.主要由社会力量主持兴办
C.客观上促进了西医的传播
D.普及了民众公共卫生知识
9.民国以后,中央政府规定中医经过考试才能开业。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医考试的题目仿照西医科学的面目出现,如按摩科学、针灸科学、方剂学、诊断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等。这一现象(   )
A.有利于传统中医的专业化
B.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C.体现出政府对中医的扶植
D.改变了人们对中医的态度
10.1960年,卫生部在《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不少疑难病症如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聋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有一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这给我们的直接启示是(   )
A.不同科技文化交流取长补短
B.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坚持国家建构疾病防治体系
D.西医学习中医才能发展
11.1958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杭州小营巷视察爱国卫生工作。在这里,他肯定了杭州的卫生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热情。当时,爱国卫生运动(  )
①与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同步进行 ②体现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 ③有助于文明卫生生活方式的养成 ④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1981年,安徽嘉山县马岗和石坝公社部分大队的乡村医生与社员群众,自愿签订医疗预防承包合同,医生签订的合同越多,得到的报酬也多。许多乡村医生积极钻研业务技能,努力改善服务质量。上述改革(  )
A.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激发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活力
C.满足合作社农民的医疗需求
D.提升了城乡的医疗保障水平
13.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评价中国是“医疗服务质量和可及性排名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卫生健康治理的成效显著,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了实质性提升(如表)。据此可知,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  )
时间 医疗机 构/个 每万人执业医 师数/人 人均预 期寿命/岁 婴儿死 亡率/% 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
1949年 3670 7 35 200% 9类41项
2020年 102.3万 73 77. 3 5.3 14类54项
A.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保障模式
B.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
C.提升了基本医疗服务保障质量和效率
D.提高了健康医疗制度保障和治理能力
14.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政府积极挖掘社会医疗资源,并鼓励私人医院与国立医疗机构的公平竞争。至20世纪90年代,政府规定各地医院和社会关怀机构从地方当局独立,并建立自主经营的医疗服务公司,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公司创办医疗保险项目。英国政府的这些举措(  )
A.导致了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
B.使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大幅缩减
C.反映了政府行政职能的削弱
D.实际是对国家福利政策的调整
15.2018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
A.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程度
B.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
C.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D.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疫情一起,广州市民开始抬神巡游,驱疫免灾。实际上,广州地方政府也卷入此类游戏中……在《申报》大量有关广州疫情的报道中,见有酬神、施药、施医、施棺等公共活动,却始终没有公共卫生活动。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医学思想中,疫病是由天气不和所引起的。大多数论者都将华南的疫情当作天气亢旱,雨水不调的产物。
——摘编自曹树基《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
的广州、香港和上海》
材料二 西人则不然。(香港)地方一有时疫,即由洁净局派人逐户查察。如屋中有不洁之物,必令洗涤净尽,更以药水遍洒室中,使无污秽之气。凡患疫者,则另设一地以处之,免致传染他人。街衢秽物,亦必辟除使尽,其有患疫而毙者,亦另择一地而葬之。随毙随葬,不少停留,以免秽气熏蒸。各厕所每日洗涤,投以生灰,以辟秽恶。
——摘编自《申报·论中西治疫之不同》
(1894年 5月25日)
材料三 对于鼠疫,1890年西方的治疗并不很有效。(香港)华人居民不仅反对他们认为荒谬的医疗,也反对非常具有侵略性的国家政策,尤其是强制性的逐户检查、强迫入院以及毁坏房屋。
——摘编自[美]班凯乐《十九世纪
中国的鼠疫》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894年广州和香港应对鼠疫方式的异同。(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的华人居民为什么反对政府的防疫行动。(4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神农本草经》,南朝陶弘景在此基础上撰著了《本草经集注》。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苏敬等官员建言朝廷重修本草,以改变当时药物名实混淆、记述不全的状况,获朝廷批准。在编修过程中“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2年后修订完成。“及奏,上问曰:‘《本草》行来自久,今之改修,何所异也?’于志宁对曰:‘……弘景僻在江南,不能遍识药物,多有纰缪。其所误及《别录》不书四百有余种。今皆考而正之。《本草》之外,新药行用有效者复百余种,今附载之。此所以为胜也。’”
《唐本草》共54卷,收录药物844种,其中包括由天竺传入的豆蔻、波斯传入的青黛等多种外来药物;并首创通过绘图来描记药物的形态和颜色标准,有本草图25卷、图经7卷。
依据材料,指出《唐本草》与《本草经集注》相比有哪些发展,并结合所学分析取得这些发展的原因。(12 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面材料描述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状况。
材料一 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
——摘编自《忘山庐日记》(孙宝碹
于19世纪末著)
材料二 广州每值夏秋之际,奇疴暴疫,传染为灾。此非尽天气之时行,亦地方不洁所致……当道者为之提倡,申卫生之要旨……务将各街堆积一律清除
——摘编自《盛世危言后编》(郑观应)
材料三 宣统年间的一份防疫小册子更明确指出:公众预防法,无非隔离、消毒、清洁、检疫四端
——摘编自《传染病四要抉微》(1988年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材料四 夫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吾国自医学失传,卫生一事,阙而不讲,此国民体格所以日趋于弱也
——摘编自《最近卫生学》(20世纪
初上海广智书局)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4分)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5世纪以前,天花主要暴发于欧亚大陆、西非、北非及一些毗邻地区。16—18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暴发一次大规模的天花,感染者死亡率高达25%—30%。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A.美洲人的卫生观念薄弱
B.疫病需要人类共同应对
C.世界联系加强弊大于利
D.早期殖民主义罪恶累累
B [据材料信息可知,16—18世纪以来,原本暴发于欧亚大陆、西非等地的天花在美洲传播,这说明疫病传播范围扩大,需要人类共同应对,故选B项;疫病在美洲暴发,并不能得出美洲人卫生观念薄弱的结论,排除A项;世界联系加强利大于弊,排除C项;材料显示疫病传播范围扩大,这是早期殖民的结果,但“罪恶累累”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D项。]
2.“这场瘟疫(黑死病)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教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据此可知,这次瘟疫(   )
A.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推动了近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A [据材料“目光……对现世的关注”可知,黑死病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们开始珍视生命的价值和自我的价值,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故选A项;“摧毁”说法错误,黑死病冲击了教会的权威,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人们思想的变化,与近代医疗体系的建立无关,排除C项;黑死病暴发于14世纪中后期,此时欧洲仍是封建社会,没有向近代社会转型,排除D项。]
3.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全球根除天花计划”。当时,美国拥有在发展中国家根除天花的技术能力和条件,苏联则拥有充足的天花疫苗。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美苏经过十二年的共同努力成功根除了世界范围内的“天花”病毒。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国家防疫成败
B.卫生医疗成为两大阵营斗争的主战场
C.人类共同命运超越意识形态界限
D.国际合作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
C [据材料“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美苏经过十二年的共同努力”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在两极格局意识形态对峙的国际环境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合作,共同对天花病毒进行对抗,在人类共同利益面前,意识形态这一限制被两大阵营抛之脑后,故选C项;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防疫有着重要影响,但“决定”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美苏冷战两大阵营斗争的主战场在欧洲而非卫生医疗,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国际抗疫的合作情况,没有明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具体表现,排除D项。]
4.据史书记载,“1587年,京城疫气盛行,(帝)命选太医院精医,分拨五城地方诊视给药,每家给予银六分,钱十文”。一个月左右,“不但贫民得生,且与平民之家更益普济,此天地生成之仁也”。这反映出明代防疫措施(   )
A.提高平民的生活水平
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
D.成为后世防疫的典范
C [据材料信息可知,疫病暴发后,明代政府命太医前往疫区诊治并进行救济,这与民本思想有关,故选C项;疫病救治并不能提高平民的生活水平,排除A项;材料反映疫病与疫病救治,与地方控制无关,排除B项;“典范”一词过于夸张,排除D项。]
5.有一位台湾中医在研读一本古代中医典籍时,根据书中提出的核心理论做了如下图示。据此,有关这本古代中医典籍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B.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D.是中医临床百科全书
B [据材料“辨证论治”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次明确提出辨证施治的理念,该书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故选B项;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医药方面的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辨证施治并非其核心理念,排除A项;《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主要记载药材,排除C项;《千金方》是中医临床百科全书,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排除D项。]
6.公元659年,政府组织名医儒臣对地域内所产药物进行实际普查,重新编修本草,编成了一部涵盖药物八百多种、图文并茂的药物学著作。这一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C [据所学可知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与题意相符,故选C项;《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排除A项;《千金方》是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成的临床百科全书,非政府编撰的,排除B项;《本草纲目》由明朝李时珍著成,排除D项。]
7.《本草纲目》不仅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还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374种,并附药方1 1096则。尤其是在分类方面,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由此可见,李时珍(   )
A.医德高尚又不盲从古训
B.集中药学之大成又有创新
C.注重考证并且善于总结
D.体察民情并彰显家国情怀
B [《本草纲目》介绍了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这说明李时珍集中药学之大成,且该书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可见李时珍有所创新,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李时珍医德高尚,排除A项;从材料中也看不出李时珍注重考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李时珍体察民情的内容,排除D项。]
8.1843年,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在宁波城区开设诊所,施医传教,向当地居民出售西药,并在当中开展传教活动。玛高温还在宁波月湖书院讲授西方医学,培养医学学生。1847年,诊所新建病房,增设床位20张,改名为“大美浸礼会医院”。1880年医院受到宁波各界士绅赞助,开设女病房,设置10张床位。1883年,改名为华美医院。由此可知,当时华美医院(   )
A.形成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
B.主要由社会力量主持兴办
C.客观上促进了西医的传播
D.普及了民众公共卫生知识
C [据材料“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在宁波城区开设诊所,施医传教,出售西药” “讲授西方医学,培养医学学生”,后来诊所扩建为医院等信息,可以得出当时华美医院客观上促进了西医的传播,故选C项;华美医院刚起步还难以形成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女病房接受过赞助,B项夸大程度,排除B项;“普及了民众公共卫生知识”不合史实、题意,而民众公共卫生知识是指人们对用水、食品卫生、垃圾与粪便处理的知识,排除D项。]
9.民国以后,中央政府规定中医经过考试才能开业。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医考试的题目仿照西医科学的面目出现,如按摩科学、针灸科学、方剂学、诊断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等。这一现象(   )
A.有利于传统中医的专业化
B.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C.体现出政府对中医的扶植
D.改变了人们对中医的态度
A [据材料“中央政府规定中医经过考试才能开业……中医考试的题目仿照西医科学的面目出现”可知,中医在西医的影响下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故选A项;仅通过中医科学的分类更加细致,无法体现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民国以后政府更能科学的看待中西医的关系,利用西医学发展完善中医学,对中医的扶植与题中主旨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民国以后,中央政府规定”可知,题中信息反映了国家政策对中医学的要求,无法体现人们对中医的态度,排除D项。]
10.1960年,卫生部在《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不少疑难病症如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聋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有一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这给我们的直接启示是(   )
A.不同科技文化交流取长补短
B.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坚持国家建构疾病防治体系
D.西医学习中医才能发展
A [据材料“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可知中医与西医结合,可取得更好的疗效,这启示我们不同的科技文化可以优势互补,故选A项;中医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材料强调的是中西医结合,不是单纯强调中医,排除B项;中西医结合治疗只是国家疾病防治体系的一部分,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中西医结合,不是西医学习中医,排除D项。]
11.1958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杭州小营巷视察爱国卫生工作。在这里,他肯定了杭州的卫生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热情。当时,爱国卫生运动(  )
①与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同步进行 ②体现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 ③有助于文明卫生生活方式的养成 ④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始于1995年,故①错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热情”说明国家核心领导人和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故②正确;爱国卫生运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自觉纠正不良卫生习惯,故③正确;健康中国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战略,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12.1981年,安徽嘉山县马岗和石坝公社部分大队的乡村医生与社员群众,自愿签订医疗预防承包合同,医生签订的合同越多,得到的报酬也多。许多乡村医生积极钻研业务技能,努力改善服务质量。上述改革(  )
A.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激发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活力
C.满足合作社农民的医疗需求
D.提升了城乡的医疗保障水平
B [据材料“医生……得到的报酬也多……努力改善服务质量”可知,这一改革调动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活力,故选B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当时仍处于人民公社时期,而非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1953—1956年),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没有体现城市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排除D项。]
13.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评价中国是“医疗服务质量和可及性排名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卫生健康治理的成效显著,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了实质性提升(如表)。据此可知,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  )
时间 医疗机 构/个 每万人执业医 师数/人 人均预 期寿命/岁 婴儿死 亡率/% 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
1949年 3670 7 35 200% 9类41项
2020年 102.3万 73 77. 3 5.3 14类54项
A.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保障模式
B.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
C.提升了基本医疗服务保障质量和效率
D.提高了健康医疗制度保障和治理能力
C [由表格可以看出,我国1949—2020年间,医疗机构数量、每万人执业医师数量、人均预期寿命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都有大幅增加,而婴儿死亡率则大幅下降,据此可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使得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数量、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故选C项;题干体现的是健康保障的结果,这与健康保障的模式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A项;表格中的数据说明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效果显著,但并不能根据表格中的“人均”或者平均数据就得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了均等化程度,B不符合史实,排除;表格体现的是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结果和成效,而不能单凭上述数据得出我国健康医疗制度保障和治理能力得到提高,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且题干也没有制度和政府治理方面的信息,排除D项。]
14.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政府积极挖掘社会医疗资源,并鼓励私人医院与国立医疗机构的公平竞争。至20世纪90年代,政府规定各地医院和社会关怀机构从地方当局独立,并建立自主经营的医疗服务公司,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公司创办医疗保险项目。英国政府的这些举措(  )
A.导致了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
B.使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大幅缩减
C.反映了政府行政职能的削弱
D.实际是对国家福利政策的调整
D [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积极挖掘社会医疗资源,实质是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是对国家福利政策的调整,故选D项;英国政府积极挖掘社会医疗资源,保障和提高国民医疗卫生水平,有利于缓和社会阶级矛盾,排除A项;医疗保障只是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医疗保障支出的减少不等于社会保障支出大幅缩减,排除B项;英国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政府行政职能增强的表现,排除C项。]
15.2018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
A.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程度
B.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
C.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D.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
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医疗能力越强,这说明医疗水平的高低跟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故选A项;医疗水平的高低不能代表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排除B项;仅仅从材料中发布的信息并不能看出整个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情况,排除C项;“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疫情一起,广州市民开始抬神巡游,驱疫免灾。实际上,广州地方政府也卷入此类游戏中……在《申报》大量有关广州疫情的报道中,见有酬神、施药、施医、施棺等公共活动,却始终没有公共卫生活动。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医学思想中,疫病是由天气不和所引起的。大多数论者都将华南的疫情当作天气亢旱,雨水不调的产物。
——摘编自曹树基《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
的广州、香港和上海》
材料二 西人则不然。(香港)地方一有时疫,即由洁净局派人逐户查察。如屋中有不洁之物,必令洗涤净尽,更以药水遍洒室中,使无污秽之气。凡患疫者,则另设一地以处之,免致传染他人。街衢秽物,亦必辟除使尽,其有患疫而毙者,亦另择一地而葬之。随毙随葬,不少停留,以免秽气熏蒸。各厕所每日洗涤,投以生灰,以辟秽恶。
——摘编自《申报·论中西治疫之不同》
(1894年 5月25日)
材料三 对于鼠疫,1890年西方的治疗并不很有效。(香港)华人居民不仅反对他们认为荒谬的医疗,也反对非常具有侵略性的国家政策,尤其是强制性的逐户检查、强迫入院以及毁坏房屋。
——摘编自[美]班凯乐《十九世纪
中国的鼠疫》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894年广州和香港应对鼠疫方式的异同。(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的华人居民为什么反对政府的防疫行动。(4分)
解析 第(1)问“异”:据材料一“见有酬神、施药、施医、施棺等公共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广州主要是求神的迷信活动和治疗患者等医疗活动;据材料二“如屋中有不洁之物,必令洗涤净尽……各厕所每日洗涤,投以生灰,以辟秽恶”得出香港主要是清洁患者的家居卫生、清洁公共场所、清洁厕所、隔离患者等公共卫生活动。据材料一“疫情一起,广州市民开始抬神巡游,驱疫免灾。实际上,广州地方政府也卷入此类游戏中”得出广州的迷信活动是政府和民间的共同行为;据材料二“(香港)地方一有时疫,即由洁净局派人逐户查察”得出香港的卫生活动主要是政府行为。“同”:据材料一“在《申报》大量有关广州疫情的报道中,见有酬神、施药、施医、施棺等公共活动”和材料二“其有患疫而毙者,亦另择一地而葬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都把死者安葬;据材料一“施药”和材料二“如屋中有不洁之物,必令洗涤净尽,更以药水遍洒室中,使无污秽之气”得出都使用药物;据材料一“实际上,广州地方政府也卷入此类游戏中”和材料二“(香港)地方一有时疫,即由洁净局派人逐户查察”得出政府都参与其中。第(2)问,据材料三“(香港)华人居民不仅反对他们认为荒谬的医疗”得出在心理上对西方人有抗拒心理(抵触情绪);中西方文化对疾病认识的差异;据材料三“对于鼠疫,1890年西方的治疗并不很有效”得出对西医的不认同思想;据材料三“也反对非常具有侵略性的国家政策,尤其是强制性的逐户检查、强迫入院以及毁坏房屋”得出对政府的强制措施的不认可。
答案 (1)异:广州主要是求神的迷信活动和治疗患者等医疗活动。香港主要是清洁患者的家居卫生、清洁公共场所、清洁厕所、隔离患者等公共卫生活动。广州的迷信活动是政府和民间的共同行为。香港的卫生活动主要是政府行为。(8分)
同:都把死者安葬;都使用药物;政府都参与其中。(2分)
(2)原因:在心理上对西方人有抗拒心理(抵触情绪);中西方文化对疾病认识的差异;对西医的不认同思想;对政府的强制措施的不认可。(4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神农本草经》,南朝陶弘景在此基础上撰著了《本草经集注》。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苏敬等官员建言朝廷重修本草,以改变当时药物名实混淆、记述不全的状况,获朝廷批准。在编修过程中“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2年后修订完成。“及奏,上问曰:‘《本草》行来自久,今之改修,何所异也?’于志宁对曰:‘……弘景僻在江南,不能遍识药物,多有纰缪。其所误及《别录》不书四百有余种。今皆考而正之。《本草》之外,新药行用有效者复百余种,今附载之。此所以为胜也。’”
《唐本草》共54卷,收录药物844种,其中包括由天竺传入的豆蔻、波斯传入的青黛等多种外来药物;并首创通过绘图来描记药物的形态和颜色标准,有本草图25卷、图经7卷。
依据材料,指出《唐本草》与《本草经集注》相比有哪些发展,并结合所学分析取得这些发展的原因。(12 分)
解析 第一小问发展,据材料“重修本草,以改变当时药物名实混淆、记述不全的状况” “弘景僻在江南,不能遍识药物,多有纰缪” “今皆考而正之”得出修改了谬误之处;据材料“《唐本草》共54卷,收录药物844种,其中包括由天竺传入的豆蔻、波斯传入的青黛等多种外来药物”得出收录药材更加丰富,遍布南北甚至来自域外;据材料“首创通过绘图来描记药物的形态和颜色标准,有本草图25卷、图经7卷”可得出首创药物图谱,图文并茂。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我国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神农本草经》”得出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物学传统;据材料“苏敬等官员建言朝廷重修本草” “获朝廷批准” “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得出中央政府组织修撰,为高水准编修提供了行政资源和制度保障;据材料“由天竺传入的豆蔻、波斯传入的青黛等多种外来药物”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得出唐代全国统一,南北联系加强,为全面总结药物知识提供了必要条件、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便利了外来药物的传入。
答案 发展:修改了谬误之处;收录药材更加丰富,遍布南北甚至来自域外;首创药物图谱,图文并茂。(4分)
原因: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物学传统;唐代统一全国、南北联系加强,为全面总结药物知识提供了必要条件;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便利了外来药物的传入;中央政府组织修撰,为高水准编修提供了行政资源和制度保障。(8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面材料描述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状况。
材料一 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
——摘编自《忘山庐日记》(孙宝碹
于19世纪末著)
材料二 广州每值夏秋之际,奇疴暴疫,传染为灾。此非尽天气之时行,亦地方不洁所致……当道者为之提倡,申卫生之要旨……务将各街堆积一律清除
——摘编自《盛世危言后编》(郑观应)
材料三 宣统年间的一份防疫小册子更明确指出:公众预防法,无非隔离、消毒、清洁、检疫四端
——摘编自《传染病四要抉微》(1988年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材料四 夫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吾国自医学失传,卫生一事,阙而不讲,此国民体格所以日趋于弱也
——摘编自《最近卫生学》(20世纪
初上海广智书局)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4分)
解析 根据四则材料,从“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到“此非尽天气之时行,亦地方不洁所致”,再到“公众预防法,无非隔离、消毒、清洁、检疫四端”,再到“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可以得出论题:近代中国国人的公共卫生观念与意识不断增强;再据材料“申卫生之要旨……务将各街堆积一律清除” “卫生一事,阙而不讲,此国民体格所以日趋于弱也”可以得出论题: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然后,结合所学晚清到民国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西学传入、中国近代化以及思想解放等相关知识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升华即可。
答案 示例1:
论题:近代中国国人的公共卫生观念与意识不断增强。(2分)
论述:晚清到民国时期,西方文化与西方公共卫生观念不断传入中国,国人的卫生观念也不断进步。随着西学的传入和思想解放,国人逐渐认识到恶劣的卫生环境是疫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于是打破传统的疫鬼致病与驱鬼避邪的迷信传说,重视改善城市环境卫生,采用更加科学的现代卫生防疫手段来开展疫病防治工作。同时,国人对疫病流行的认识不断深入,认识到公共卫生建设直接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大力呼吁卫生与保国强种联系紧密,将医学卫生提高到政治高度,将身体的改造与国家的建设相结合,促进国人人生观、科学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改变。(10分)
综上所述,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国人公共卫生的观念逐渐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2分)
示例2:
论题: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2分)
论述:晚清到民国时期,国人对公共卫生的认识逐步深入,阐明了公共卫生事关防疫及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民族的身体健康,并将其与保国强种相联系。这些观念的传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大众的卫生意识,促进科学有效的防疫手段的推行,提高疫病防治能力。另一方面,也对国人传统的卫生思想产生了冲击,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卫生观念和近代医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也有助于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改善卫生环境。同时,将卫生观念与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相结合,强调国民改造,有利于促进国民民族意识觉醒,推动社会进步。(10分)
综上所述,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转变有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