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4 06:4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新课导入
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
贫富悬殊 富人的天堂 穷人的地狱
“黑”与“白”的鸿沟——森严的种姓制度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提高历史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学生观察古代印度地图,提高学生识图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了解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认识印巴次大陆辉煌的文明,感受先民的智慧。(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印度的地理环境:
古代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又称为“印度半岛”,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在古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以印度作为自己的国名。
古印度
今天印度

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次大陆:面积比洲小,在地理上或政治上有某种程度独立性的陆地。
古代印度
很多文明遗址不在今天的印度境内,而在巴基斯坦境内。
现今印度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
2.文明遗址: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都是城市遗址。从遗址看这两座城市的建设都经过精心规划。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
2、文明发展历程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3、文明发展历程
约公元前
23世纪
②中亚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出现许多小国
约公元前
18世纪
公元前
1500年左右
约公元前
324年
公元前
187年
①早期文明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③孔雀王朝
鼎盛时期
哈拉帕遗址
摩亨佐·达罗遗址
桑奇大佛塔
婆罗门教
种姓制度
多次受到外族侵扰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阿育王
阿育王宣扬佛教
时间:
种族:
范围:
公元前1500年左右
雅利安人
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印度北部)
3.国家出现
4.鼎盛时期
时间:
国王:
发展:
首都:
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
华氏城——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前324年—前187年
阿育王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华氏城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阿育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4.鼎盛时期——孔雀王朝
阴历
3.文明成就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黄金之国
大象之国
阿拉伯数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数学
文学
宗教
佛 教
婆罗门教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瓦尔那”为“颜色”;“达萨”为“男女敌人” )
—《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经过长期的斗争,雅利安人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征服了土著人
1、背景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原人梵天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第一等级)
(第三等级)
(第二等级)
(第四等级)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精神领袖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几乎没有权利,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2.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权
各个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职业世袭,互不通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3、特点:
4.实质: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在《梨俱吠陀》第十卷可以看到这样的故事:梵天大神从他的口中生出了婆罗门,从双臂生出了刹帝利,从腿生出了吠舍,从脚生出了首陀罗。
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
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种姓制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5、种姓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印度大部分村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各种姓分居不混。…种姓的这种空间隔离性,起着维持和强化种姓意识的作用。生活在同一个种姓区的成员,形成了一个稳定、封闭的社交圈子。因此,即便是那些地位最低的不可接触者,由于有这个圈子的保护,也并不感觉种姓制度有什么不好。
——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材料二: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別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2008年,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①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
②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阻碍民主发展,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3000年的种姓制度没有被推翻和宗教力量有一定的关系。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2)时间地点:
(3)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4)佛教的基本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1.概况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降生于无忧树下
































无忧树是自尊而出世的象征
菩提树是向善而得道的象征
娑罗树是守信而圆满的象征
七叶树是尚和而传承的象征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①公元前6世纪,创立佛教。
②约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宣布佛教为国教。
③大约10世纪,佛教在印度的地位被印度教所取代。
公元2世纪时,婆罗门教进行了重组改造,组成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影响日益广泛。
问题:为何佛教作为印度本土宗教,却在印度的影响力甚微
佛教作为一种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并不是一种彻底有效的社会改革运动。一方面,它没有发动种姓制度中的下层去反抗上层权威;另一方面,它也不能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去取代种姓制度
它既然不能推翻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就不能阻止婆罗门教的振兴。
——耿引曾《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与激荡》
2.佛教在印度的发展
佛教的实质:古代印度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
前三世纪后
佛教开始外传
前一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
传入锡兰
(今斯里兰卡)
向北
向东
向南
传入中国内地
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
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3、佛教的传播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4.佛教与中国
敦煌莫高窟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韩国通度寺
泰国首都曼谷玉佛寺
布达拉宫
日本奈良东大寺
种姓制度赢得了印度,而佛教赢得了世界。
朝鲜普贤寺(建于1042年)
柬埔寨吴哥窟
大约10世纪,佛教在印度的地位被印度教取代。
柬埔寨吴哥窟
种姓制度赢得了印度,而佛教赢得了世界。
课堂小结
印度河流域
文明发源地
文明发展
历程
早期文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雅利安人侵入与定居
文明成就
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等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
古代印度
科学家们是如何获得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的信息呢?
随堂训练
1. 1992年,人们在印度河岸边考古发现了约产生于公元前2300年的______遗址。这使古印度文明在时间上能够实至名归地与其他三大文明并驾齐驱。横线处填写的内容是(  )
A.金字塔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哈拉帕文明 D.古罗马文明
2.印度电影《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阿育王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的等级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C
B
3.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与古代种姓制度的相同点是( )
A.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