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文题解读
种树:种树的人
郭橐驼:本文的主人公。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 传:本指人物传记,但本文实际上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 讽喻性极强的寓言式说理文。
从内容和风格看,本文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文体知识一
传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 两类:
一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 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
二是文学传记。它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 物传记,有的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 也很多。
文体知识二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 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 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 象。寓言是先秦说理散文的一部分,诸子散文也保留了不少,后来才 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生字词
郭橐tu ó驼tu ó 病偻lǚ 佝偻gōu lóu
移徙xY 早实以蕃 fán 木寿且孳z ī
莳shì 长人者zhǎng 好hào 烦其令
勖xù 尔 植 早缫sāo 而绪 传zhuàn其事
辍chuò飧sūn饕y ōng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 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 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 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
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
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 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 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
“橐驼”来。
郭橐驼,不知 始何名。病偻,隆 然伏行,有类橐驼 者,故乡人号之“ 驼”。驼闻之,
曰:“甚善。名我 固当。”因舍其
夕 亦白谓唐驼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梳理文脉
第一段:介绍郭橐驼名字由来
第二段:介绍郭橐驼的籍贯、职业和技能
第三段:郭橐驼分享种树经验
第四段:郭橐驼谈论对种树与官治的看法
第五段:本文的写作目的
基本信息
姓郭、驼、郭橐驼
长安丰乐乡
种树
隆然伏行、类橐驼 种果树
善良、豁达
姓名
籍贯 职业 形象 特长
性格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完成表格。
骆驼,这里 患 病 ;脊背弯
指人驼背 曲即佝偻病 弯着腰走 像 因此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 驼 者 ,故
乡人号之“能初,。闻之,脊背高餐警样名我固当。”因 舍 其
名作亦自谓橐驴离,称作 名作动,起名 本来
句末语气词,此处可译“了”
段意:简介郭橐驼的形象特征及名号由来
于是
思考1: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①身体有缺陷,外形古怪;
②出生低微,但有立身长技;
③豁达、自信,全然接纳自我的缺陷与外界的不善。
思考2:从郭橐驼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①自己瞧得起自己,不能妄自菲薄。
②正视他人讥讽和嘲笑,坚持走自己的路。
③要懂得自我接纳,不为外界所烦扰。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
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
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硕大茂盛 名作动,结果 窥伺,观察
以,而且
蕃,多
段意:介绍郭橐驼的籍贯及高超的种树技艺
比得上
思考:郭橐驼的种树本领如何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明 确 :本段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反衬表现了郭橐驼高超的种 树技艺。
①正面描写:通过介绍郭橐驼所种的树的特点,一是成活率高,二 是长得硕茂,结果又早又多,具体说明他种树技术的高超。
②侧面描写:通过欢迎他的人,这类人分为两类:高观赏游玩的 (精神)、种树卖果的(物 质),暗示出郭橐驼种树技术的高超。
③反衬:通过其他植树人暗中观察、效仿羡慕但比不上他来反衬郭 橐驼种树技术的高超。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
罢了 舒展 滋长,繁殖 天 性 表目的
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
使它的本性发展 性质,方法 根 培土 旧,原来的 捣土
欲 密 。既然区样;勿动勿虑,去不复顾,装蔚也若像府待拱地若
彝 ,真笑者堡命其性得矣发吾木窖粪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
抑制损耗 它的果实 使……早
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更换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不这样 拳曲,伸展不开 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
假如 和这 种做 法 相 反 情深,指用心
氡,甚者作动碁胰以验生鼓,播其本以观基疏邃是耍木之性
表修领离类离虽爱之,这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 , 段意;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
思考1:哪句话可以概括郭橐驼的种树经验 分析这句话的 含义。
明确:“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总括了郭橐驼的种树 经验。
含义:这句话暗含了全文的寓意,一语破的,简单明了地
揭示了万物的生长规律。
郭橐驼 对
比 他植者
种 时 做 法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
根拳、土易、培土或过或不及
种后态度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不害其长, 不耗其实,其置也若弃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暮抚, 已去复顾,爪其肤,摇其本
结果 其天者全而其性得,早实以蕃
木之性日以离、害之仇之、 不我若
原因分析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固本培元,而后任其自然
不顺木之天性
不固根本,勤虑害树
思考2:郭橐驼的“种树妙招”是什么 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莫能如也” (讨论并在原文中勾画、批注)
官治,当官治民。理,治、统治。唐代人
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我知种树而
形容词的使动,使……繁多
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 令 ,若甚怜焉,而卒
做官的。长,治理。 人,民、老百姓。
职业
以祸。
因为
名作动,造成祸患
省略句,
而卒以(之)祸
好像 终于
收割 丝的头绪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
一天到晚 你们 勉励 督促 通“尔 ”,你们
缕, 字 而 幼 孩 ,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本而召之。吾小人辍飧壅以
线 养育 成 梆子 小民 停止 名作动,吃饭
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
慰劳 尚且 空闲 繁殖 性命 穷困 像这样
业者其亦有类乎 ”
表推测,大概 像,相似
段意:在问答中将种树之理“移植”到做官治民之理上来
以为官戒。 叹词,表示高兴
治民的方法
把……作为
记载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
段意: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的目的
思考1:在写官吏的行为“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 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击木而召”时,作 者使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明 确 :铺陈手法。写“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如写官吏们大声 吆喝,驱使百姓劳作,一连用了多个短促的祈使句,把官吏来乡 颐指气使、大呼小叫、闹得鸡犬不宁的画面描绘得淋漓尽致。同 时 ,排比的短句中无一句不包含“你们”这个指称,把官吏们高
高在上、神气活现的嘴脸写得几乎可见可闻。
思考2:既然种树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那么你认为统治阶级应该如 何实行“官理”呢
吾小人“不得暇”、不能“蕃吾生而安吾性”
使百姓“得暇”,能“蕃生而安性”
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 生产规律,使民休养生息。
他植者 类
比 长人者
做法 根拳,土易,培不当,旦 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肤, 摇其本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 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 而鸡豚,鸣鼓而聚,击木而召
结果 木之性日以离矣
无以蕃吾生安吾性,病且怠
相似之处 违背生长规律,勤虑害树
扰乱生产秩序,繁政扰民
结论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思考3:作者说,他问“养树术”得“养人术”,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 之处
主旨点睛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统治者 提意见的传统做法。作者借郭橐驼之口,用“顺木之天以致 其性”的种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 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给百姓带来的灾祸,提出宽 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
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真正意
图
背景探寻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本文应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 品。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 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 相向朝廷进贡。 同 时 ,加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盘剥,于是“通津达
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富者兼地数万亩, 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 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可以说,苛捐杂税、 民不聊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唐王朝急需休养生息的政策 来重振国力,老百姓也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
上联:郭橐驼述种树之道,顺应木性
下联:柳宗元陈治民之理,爱护民本
思考:郭橐驼种树对官府治民有何启示
政府官员面对老百姓的时候,是给他们制定一套规则,然后把他 们管理得老老实实的,规规矩矩的,命令得团团转呢,还是从他们的 生活实际出发,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想尽办法激发他们内在的创造力, 引导他们走向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呢 这值得我们思考。
“夫为吏者,人役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官员是为老百姓 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现在倡导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服务 型社会,要将政府职能从大包大揽、全面管理转向服务和引导 ,这样 的政府职能才能是健康的、建设型的,这样的政府引导出来的人民才 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被激发出内在的创造能力, 才能真正享受自己创造的生活。
思考:郭橐驼种树对教育孩子有何启示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 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工业生产,学校不是 工厂,课堂不是车间,不能把学生当作原料,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标准件 产品。
有的父母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爱,过度保护的另一面是孩子自主成长的 意识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有的父母不是让孩子顺着天性成长,而是顺着家长的心意成长,一味 屈从家长的要求就容易失去自我,成为空心人。
孩子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他们就像种子一样有自己生命发展 的规律。郭橐驼的做法无疑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种树最重要的是培根,教 育最重要的是铸魂,根壮实了树自然能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灵魂丰满坚 毅,孩子自然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力。
思考4:结合你对“养树术”与“养人术”理解,谈谈如何“顺木之 天”“顺民之性”。
树的根最 重要 莳也若子,固本培元 摸清规律,尊重规律,给予支持
顺木之天
过多干预妨害生长 勤虑害树,置也若弃 信任生命自有其内在动力,给予空间
人性有消极的一面 约法三章,制定规则法令 给予必要的引领与指导
顺民之性
人性有积极的一面 充分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可过分干涉挫伤其积极性
不可耽误农时影响生产
《种树郭橐驼传》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
1、简洁而生动
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写得简洁而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
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如第一段介绍人物,通过 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 一个栩栩如生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 上,这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2、对比与映衬
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
性的,如郭对自己种树方法的总结和对“ 他植者”种树方法的批 评。从内容而言,本文先谈“ 养树”,后谈“养人”即“治民”, 这本身运用了映衬的手法。这样写,把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
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映衬
映衬,就是用统一观点并叙两件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使它们 互相映照,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入若耶溪诗》王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荀子)
映衬和衬托
两者都有比较之意,但差别明显:映衬在句子的情势上 无侧重,无倾向,靠对照自身显示意思;衬托有着重,有偏 向,即众陪一主。
3、婉约而多讽
这篇人物传记是通过寓言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 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语言表 现出来的,如第4段,一种“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已言。作 者在朴实简单的对比中,揭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