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7 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 020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2.印度自20世纪60至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信息反映了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的主要经验是( )
A.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
B.农业向商品化发展
C.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3.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
B.世界各国跨入知识经济时期
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4.1988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我国( )
A.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
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
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5.2014年底,位于浙江慈溪联盛广场的香满轩餐厅开业,里面有5个机器人:两个送餐,能报出各种菜名;三个小机器人在门口跳舞助兴。这反映了( )
A.人们靠科技进步增值利润
B.传统就餐业必将走向衰落
C.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拓展
D.工人的劳动就业受到威胁
6.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新的社会流动,内容大致包括含义相左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面内容,从职业分层角度看,社会流动出现明显的向上流动的趋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明显加速
B.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连为一体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显现
D.新科技革命助推社会结构的调整
7.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的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语“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8.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上表反映出( )
A.美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
B.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D.新科技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
9.美国“高科技”革命爆发后,学者一般把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向以知识产业为主的经济转变的过程,称之为“非工业化”,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非工业化”( )
A.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缺乏力度
C.意味着实体经济相对削弱
D.使世界经济处在深刻调整中
10.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了自动跟拍机器人、引导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等,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 )
A.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B.提高了抗击疫情的能力
C.丰富了运动员的比赛生活
D.推动了餐饮工作智能化
11.1973年,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在其著作《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质疑西方经济目标是否值得向往,反对使用化学农药,批判工业经济对环境的冲击,同时他还批判为提高产量而乱用新技术的行为。他的这些观点( )
A.否定了工业革命的作用
B.解决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
C.冲击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D.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
12.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科学技术使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也使西方社会已经沦为人完全被社会总体控制的一个异化的社会。该论断( )
A.批判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揭示科学技术进步的双重效应
C.强调西方社会人类自身的异化
D.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交往方式以及社会互动关系。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网络技术与人际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7 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 020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一个方面,说明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C项夸大了深海探测技术的作用;材料只涉及深海探测技术,无法推知中国科技的整体情况,故D项错误。
2.印度自20世纪60至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信息反映了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的主要经验是( )
A.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
B.农业向商品化发展
C.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答案A
解析材料“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体现了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故A项正确。C项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并不代表现代信息服务于农业就能实现粮食自给,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印度进行不同的“革命”,不是农业向商品化发展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故B、D两项错误。
3.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
B.世界各国跨入知识经济时期
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答案D
解析材料“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再工业化”“中国制造2025”说明各国在新经济领域处于竞争状态,故D项正确。新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创新性知识在经济中占主导的经济形态,“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成为多国国策”表明新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在慢慢取代传统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世界各国都已经跨入知识经济时期,故B项错误;国家干预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各国所采用,但20世纪70年代后逐步改变,故C项错误。
4.1988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我国( )
A.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
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
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各个项目都是与科技有关的,说明中国科技发展的新格局逐步推进,因此选A项。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不只是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体制改革的内容,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D项错误。
5.2014年底,位于浙江慈溪联盛广场的香满轩餐厅开业,里面有5个机器人:两个送餐,能报出各种菜名;三个小机器人在门口跳舞助兴。这反映了( )
A.人们靠科技进步增值利润
B.传统就餐业必将走向衰落
C.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拓展
D.工人的劳动就业受到威胁
答案A
解析机器人的使用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表现,开餐厅是为了追求利润,二者的结合体现了人们依靠科技进步增值利润,故A项正确。这种新式机器人餐厅刚刚兴起,对传统就餐业还未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企业管理制度,故C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对工人劳动就业的威胁,故D项错误。
6.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新的社会流动,内容大致包括含义相左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面内容,从职业分层角度看,社会流动出现明显的向上流动的趋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明显加速
B.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连为一体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显现
D.新科技革命助推社会结构的调整
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现代科技进步的发展,促使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导致了“新中间阶层”的产生,故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现象,也不是经济全球化现象,也没有强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故A、B、C三项均可排除。
7.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的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语“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的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于是出现“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过分劳累的美国人》”“过劳死”,这些都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必须相应地作出调整,故D项正确。
8.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上表反映出( )
A.美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
B.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D.新科技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美国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结合时间可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进行新科技革命,尤其是推行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美国经济在整个世界的地位,故B项错误;美国仍具有世界制造业的优势,故C项错误。
9.美国“高科技”革命爆发后,学者一般把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向以知识产业为主的经济转变的过程,称之为“非工业化”,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非工业化”( )
A.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缺乏力度
C.意味着实体经济相对削弱
D.使世界经济处在深刻调整中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现代工业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比较可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工业比重急剧减少,从而说明实体经济相对削弱,故选C项;题表反映了国民经济比例更加协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各产业之间的比重,而未涉及政府干预经济,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的经济结构变化,而未涉及世界经济调整,排除D项。
10.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了自动跟拍机器人、引导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等,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 )
A.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B.提高了抗击疫情的能力
C.丰富了运动员的比赛生活
D.推动了餐饮工作智能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故选A项。
11.1973年,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在其著作《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质疑西方经济目标是否值得向往,反对使用化学农药,批判工业经济对环境的冲击,同时他还批判为提高产量而乱用新技术的行为。他的这些观点( )
A.否定了工业革命的作用
B.解决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
C.冲击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D.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因此材料中“批判为提高产量而乱用新技术的行为”这一观点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故D项正确;此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而非工业革命期间,排除A项;材料与解决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无关,排除B项;知识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
12.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科学技术使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也使西方社会已经沦为人完全被社会总体控制的一个异化的社会。该论断( )
A.批判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揭示科学技术进步的双重效应
C.强调西方社会人类自身的异化
D.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
【答案】B 【解析】材料既强调了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也指出了科学技术带来的消极影响,所以整体上是揭示科学技术进步的双重效应,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交往方式以及社会互动关系。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网络技术与人际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示例一
论题: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打破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的界限,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
阐述:互联网作为崭新的信息技术,信息量庞大,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速度快捷,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具有开放性,人人都可以自由参与,资源共享。在并不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方便地找到在局部的现实世界中不易觅得的同好,可以与众多千万里之遥的知音天天聚会畅谈,增加了更多人之间从陌生到变为朋友的可能性。即使亲人、友人之间相隔遥远,也能通过网络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便于感情的交流与升华。
示例二
论题:互联网的发展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阐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很多人沉浸于网络空间,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在家看手机、玩电脑、缺少与家人的沟通;在外与朋友聚会时各自拿着手机低头看,也缺少与朋友的交流,从而使亲情、友情变得淡化。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往往会出现虚假购物、网络欺骗、不良信息泛滥等,造成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增加了孤独、抑郁等负面因素,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解析本题考查网络技术与人际关系。结合材料提供的两幅图片,围绕“网络技术与人际关系”,可提炼出两个论题:一是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二是互联网的发展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结合史实阐述时必须从多角度着手,史实必须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