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讲精炼学案(全国通用)
第二章 声现象
专题2.2 声音的特性
1.物理观念:(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科学思维: 通过动脑思考,实例分析,学会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录音播放,亲耳细听,动手实践,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真正学会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是重点;声音的音色是难点。
知识点1: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
(2)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知识点2:响度
(1)定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知识点3:音色
(1)定义: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决定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易错点:
易错1.超声波和次声波就是电磁波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1.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能传播。
3.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电磁波传播速度不等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易错2. 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分不开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高”、“低”,有时候指的是音调,有时候指的是响度。例如,“高音我唱不上去”、“低音我唱不来”,这里“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2. 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与声源的结构、材料有关。
3.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低沉。响度大,“震耳欲聋”;响度小,“轻声细语”。对于音色而言,不同声源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听起来也有差异。
考点1.音调
【例题1】如图所示,在8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色和响度
【答案】A
【解析】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水越少越容易振动,则振动的频率越快,则音调越高,因此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2. 响度
【例题2】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处“不同”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答案】C
【解析】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用大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改用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小,即钢尺会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故选C。
考点3. 音色
【例题3】乘客能够分辨出车载导航语音中某公众人物的声音,是根据声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答案】C
【解析】音调是指声的高低,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响度指声的大小,振幅越大声的响度越大;音色是声音特有的品质,用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乘客能够分辨出车载导航语音中某公众人物的声音,是根据声的音色,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一、辨识声音的三要素解题思维方法
1.描述声现象情景中的声音高低多指音调,;
2.突出声现象情景中的声音大小多指响度;
3.区分音调与响度的概念辨识过程中,强调表达中实际意义的表述,不能以字面意思为标准;
4. 辨别发声体(声源)的有关应用多指音色。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3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C
【解析】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2. 下图所示为1978年在湖北省发掘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声速
【答案】C
【解析】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时,编钟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编钟音色相同;不同的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各种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声速相同。故选C。
3.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
A.震耳欲聋 B.声如洪钟 C.轻声细语 D.鼾声如雷
【答案】C
【解析】A.震耳欲聋的意思是声响特别的大,说明响度特别大,A错。
B.声若洪钟意思是声音很大,说明响度特别大,B错。
C.轻声细语意思是小声说话,说明响度特别小,C正确。
D.鼾声如雷意思是声音很大,说明响度特别大,D错。选C。
4.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 D.音色不同
【答案】D
【解析】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在剧院欣赏音乐时,小张跟小明讨论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凭音色可分辨发音乐器的种类
B.扬声器音量调大可提高音调
C.音乐声只能传递信息
D.剧院内墙壁上的蜂窝状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
【答案】A
【解析】A.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演奏同一首乐曲能分辨出声音的不同,即音色不同,故凭音色可分辨发音乐器的种类,A正确。
B.将扬声器音量调大后,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声音的响度越大,B错。
C.音乐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C错。
D.墙壁做成凸凹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使响度减小,D错。选A。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44分)
1.如图所示是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它由多个青铜制成的钟按大小编组悬挂。用相同力度敲击,大钟声音低沉、浑厚,小钟声音高昂、清脆,这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填写声音特性名称)
【答案】音调。
【解析】(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用相同力度敲击编钟,编钟的大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大钟声音低沉、浑厚,小钟声音高昂、清脆,这是因为声音的音调不同。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不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就不同。
【答案】音色.音色.
【解析】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3.物理课上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于音叉的 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答案】振动;响度。
【解析】(1)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解答】(1)音叉发声是音叉在振动。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用力不同,音叉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4.蟋蟀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为5.0×103,我们说蟋蟀发声频率是5.0×103Hz.蝙蝠发声频率是1.25×105Hz,则蟋蟀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为________,蝙蝠发声体振动5.0×105次所需时间为________s。
【答案】1.25×105,4.
【解析】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蝙蝠发声频率是1.25×105Hz,则蟋蟀发声体在1s内振动1.25×105次。
也可以说蟋蟀发声体振动1.25×105次所需时间为1s, 设蝙蝠发声体振动5.0×105次所需时间为t,则有1.25×105次:1s=5.0×105次:t=5.0×105次×1s/1.25×105次=4s
5.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____;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进行判断的。
【答案】响度;音色
【解析】轻声说明声音很小,即声音的响度小;每个人发出的声音特点都不一样,能听出对方是谁是根据音色判断。
6.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答案】A、B、D;A、B、C。
【解析】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
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
由波形图可知,相同时间内A、B、D的振动次数相同,即它们的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A、B、C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
三、综合能力题(16分)
1.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其振动频率是多少 人类能听到这种昆虫振动发出的声音吗?请你结合下表谈谈人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图表中对于某个物体而言,上面条形方块表示发生频率,下面条形方块表示听觉频率。)
【答案】这种昆虫振动频率是350Hz 。人类能听到这种昆虫振动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解析】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Hz。也就是说物体在1s内振动350次,那么它的频率就是350Hz. 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它的频率就是350Hz.根据上面表格给出的信息可以知道,声音的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人都能听到。昆虫频率是350Hz.在人都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
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知识解读易错警示示
注意!
典例精讲明确考向向
方法总结思维进阶
课节精练达标培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讲精炼学案(全国通用)
第二章 声现象
专题2.2 声音的特性
1.物理观念:(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科学思维: 通过动脑思考,实例分析,学会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录音播放,亲耳细听,动手实践,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真正学会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是重点;声音的音色是难点。
知识点1: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
(2)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知识点2:响度
(1)定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知识点3:音色
(1)定义: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决定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易错点:
易错1.超声波和次声波就是电磁波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1.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能传播。
3.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电磁波传播速度不等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易错2. 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分不开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高”、“低”,有时候指的是音调,有时候指的是响度。例如,“高音我唱不上去”、“低音我唱不来”,这里“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2. 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与声源的结构、材料有关。
3.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低沉。响度大,“震耳欲聋”;响度小,“轻声细语”。对于音色而言,不同声源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听起来也有差异。
考点1.音调
【例题1】如图所示,在8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色和响度
【答案】A
【解析】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水越少越容易振动,则振动的频率越快,则音调越高,因此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2. 响度
【例题2】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处“不同”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答案】C
【解析】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用大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改用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小,即钢尺会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故选C。
考点3. 音色
【例题3】乘客能够分辨出车载导航语音中某公众人物的声音,是根据声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答案】C
【解析】音调是指声的高低,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响度指声的大小,振幅越大声的响度越大;音色是声音特有的品质,用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乘客能够分辨出车载导航语音中某公众人物的声音,是根据声的音色,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一、辨识声音的三要素解题思维方法
1.描述声现象情景中的声音高低多指音调,;
2.突出声现象情景中的声音大小多指响度;
3.区分音调与响度的概念辨识过程中,强调表达中实际意义的表述,不能以字面意思为标准;
4. 辨别发声体(声源)的有关应用多指音色。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3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 下图所示为1978年在湖北省发掘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声速
3.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
A.震耳欲聋 B.声如洪钟 C.轻声细语 D.鼾声如雷
4.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 D.音色不同
5.在剧院欣赏音乐时,小张跟小明讨论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凭音色可分辨发音乐器的种类
B.扬声器音量调大可提高音调
C.音乐声只能传递信息
D.剧院内墙壁上的蜂窝状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44分)
1.如图所示是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它由多个青铜制成的钟按大小编组悬挂。用相同力度敲击,大钟声音低沉、浑厚,小钟声音高昂、清脆,这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填写声音特性名称)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不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就不同。
3.物理课上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于音叉的 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4.蟋蟀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为5.0×103,我们说蟋蟀发声频率是5.0×103Hz.蝙蝠发声频率是1.25×105Hz,则蟋蟀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为________,蝙蝠发声体振动5.0×105次所需时间为________s。
5.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____;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进行判断的。
6.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三、综合能力题(16分)
1.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其振动频率是多少 人类能听到这种昆虫振动发出的声音吗?请你结合下表谈谈人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图表中对于某个物体而言,上面条形方块表示发生频率,下面条形方块表示听觉频率。)
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知识解读易错警示示
注意!
典例精讲明确考向向
方法总结思维进阶
课节精练达标培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