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讲精炼学案(全国通用)
第四章 光现象
专题4.1 光的直线传播
1.物理观念:(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科学思维:通过理想模型引入光线概念,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习难点是解释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知识点1. 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关键是物体自身能否发光。有些物体看起来好像在发光,实际上是反射了其他光源发出的光,所以这些物体不是光源;如镜子、月亮、宝石、电影的屏幕等。
知识点2.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均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太阳光能通过太空和大气层传播到地球表面,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光线
(1)定义: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2)画法: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画光路图时,光线要用实线表示,且标上箭头。
3.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
(1)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使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一个阴暗区域,即物体的影子;如图甲。
(2)日食和月食
①月食:当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光,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我们能看到月食。如图乙所示。
②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我们看到了日食。如图乙所示。
(3)小孔成像:如图所示甲,用给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光屏与蜡烛之间,光屏上就会形成烛焰倒立的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左右移动中间的板,光屏上的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来自烛焰上方的光通过小孔后就射到了光屏的下部,来自烛焰下方的光通过小孔后就射向了上部。这样,光屏上就出现了烛焰倒立的像。
像的大小与物(蜡烛)的大小以及光屏所在位置有关。其大小关系为:
。
4.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开凿隧道时,工人们可以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会出现偏差;士兵瞄准射击;站队时队列排直等。 像“井底之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都是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进行解释的。
知识点3. 光的传播速度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物质中传播,而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很大,在物理学中用c表示,c=2.99792×108m/s。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为:c=3×108m/s。
2.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也可以近似为c=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近约为2/3c。
易错点易错1. 对小孔成像问题理解易错及纠正
(1)小孔成像的条件:小孔必须足够小,但并不是越小越好,孔太小会影响像的亮度;
(2)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
(3)小孔逐渐变大,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变模糊;当小孔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光屏上只能看到与小孔形状相同的光斑。
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例题1】(2024山东临沂)2023年11月19日,2023全国中学生射击联赛在临沂举行。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射击比赛“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相同的是( )
A. 林中树影 B. 水中倒影 C. 镜中汽车 D. 空中彩虹
【答案】A
【解析】射击比赛“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林中的树影是树挡住光线,在树后形成的暗影区,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观后镜中的汽车是凸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成的,其实质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2.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例题2】(2024广西)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
C.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D
【解析】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故B错误;
C.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约为,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真空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传播速度的,故C错误;
D.由光的传播规律可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3.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作图
【例题3】如图,请画出蜡烛AB经小孔所成像的光路及其在光屏MN上所成的像A’B'。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过A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A′,再过B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B′,即AB的像为A′B′。
考点4. 光速问题
【例题4】最近《三体》电视剧正在热播,老师在追剧时看到一个情节,由于老师计算能力不强,所以来问问大家,已经知道三体舰队的宇宙飞船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而三体星系距离太阳系4光年。三体舰队如果以十分之一光速匀速航行,多少年会到达太阳系呢( )
A.4年 B.40年 C.400年 D.0.4年
【答案】B
【分析】光年就是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经过的距离;知道速度和路程,根据速度的变形式t=可以求出时间。
【解答】解:已经三体舰队的宇宙飞船速度:v=c,三体星系距离太阳系:s=4光年=4年×c,
根据速度公式得,到达太阳系的时间:t===40年。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区分声的传播与光传播问题思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将不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曲。只要是在同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径就是直的。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空气中近似为3×108m/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 (2024四川南充)川北皮影,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项具有丰富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用灯光将受皮影的操纵者(拦门匠)操作的人物或物件表演的影投射到屏幕上,如图甲。图①②③④现象中与川北皮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①图:海市蜃楼 B. ②图:南充清辉阁倒影
C. ③图:手影游戏 D. ④图: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的“鱼”的下方
2.如图所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调节,像的大小可以等于物的大小;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3. 晴朗的天气,小刚到森林中去游玩,他看到地面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光斑,他认为( )
A.圆斑是太阳的影子 B.圆斑是太阳的实像 C.圆斑是太阳的虚像 D.圆斑是树叶的影子
4.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鹤的两个“影”——影子和倒影,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白鹤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
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5. (2024湖南)《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等光学现象。如图所示,墙上手影形成的原因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6. (2024重庆B)如图所示,智能快递车正在运送包裹,用户通过人脸识别取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用户看见快递车,是因为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折射
B. 地面出现快递车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智能快递车上的摄像头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
D. 人脸识别时,人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如图所示是在东京奥运会上,为我国摘得首金的杨倩在10米气步枪比赛时的情景,她在射击瞄准时利用了光的______。子弹在枪膛内运动的过程中做的是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她带上耳塞的目的是防止噪声进入______。
2. 日食和月食是“光沿直线传播”最有说服力的自然现象,日食的影子在地球上,月食的
影子在月亮上。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光源是 ;发生月食时, 挡住了太阳;发
生日食时, 挡住了太阳。
三、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晴朗夏天的中午,人们总觉得在树荫下比在大路上凉爽。请你用学过光的传播和物态变化知识来解释一下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 两处科学性的错误。
四、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种“时钟”,利用太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指示不同的时刻(如图)。请根据指针的影子AB,画出此时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太阳光视为平行光)。
2.“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画图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A点代表没有水的枯井底部青蛙所在位置,用阴影表示青蛙能够看到天的范围)
五、探究题(共12分)
1.(12分)正午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1cm的等边三角形小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白纸的距离为30cm,观察白纸上的光斑:
(1)接着小华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移动,大约遮住孔的一半时,观察光斑变化情况,与没有遮挡时相比较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 (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2)没有遮挡时,渐渐增大纸板与白纸的距离到2m左右时,此时光斑形状是 形,然后再用卡片遮挡,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 (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3)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
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知识解读易错警示示
注意!
典例精讲明确考向向
方法总结思维进阶
课节精练达标培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讲精炼学案(全国通用)
第四章 光现象
专题4.1 光的直线传播
1.物理观念:(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科学思维:通过理想模型引入光线概念,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习难点是解释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知识点1. 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关键是物体自身能否发光。有些物体看起来好像在发光,实际上是反射了其他光源发出的光,所以这些物体不是光源;如镜子、月亮、宝石、电影的屏幕等。
知识点2.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均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太阳光能通过太空和大气层传播到地球表面,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光线
(1)定义: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2)画法: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画光路图时,光线要用实线表示,且标上箭头。
3.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
(1)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使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一个阴暗区域,即物体的影子;如图甲。
(2)日食和月食
①月食:当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光,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我们能看到月食。如图乙所示。
②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我们看到了日食。如图乙所示。
(3)小孔成像:如图所示甲,用给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光屏与蜡烛之间,光屏上就会形成烛焰倒立的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左右移动中间的板,光屏上的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来自烛焰上方的光通过小孔后就射到了光屏的下部,来自烛焰下方的光通过小孔后就射向了上部。这样,光屏上就出现了烛焰倒立的像。
像的大小与物(蜡烛)的大小以及光屏所在位置有关。其大小关系为:
。
4.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开凿隧道时,工人们可以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会出现偏差;士兵瞄准射击;站队时队列排直等。 像“井底之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都是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进行解释的。
知识点3. 光的传播速度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物质中传播,而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很大,在物理学中用c表示,c=2.99792×108m/s。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为:c=3×108m/s。
2.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也可以近似为c=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近约为2/3c。
易错点:
易错1. 对小孔成像问题理解易错及纠正
(1)小孔成像的条件:小孔必须足够小,但并不是越小越好,孔太小会影响像的亮度;
(2)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
(3)小孔逐渐变大,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变模糊;当小孔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光屏上只能看到与小孔形状相同的光斑。
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例题1】(2024山东临沂)2023年11月19日,2023全国中学生射击联赛在临沂举行。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射击比赛“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相同的是( )
A. 林中树影 B. 水中倒影 C. 镜中汽车 D. 空中彩虹
【答案】A
【解析】射击比赛“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林中的树影是树挡住光线,在树后形成的暗影区,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观后镜中的汽车是凸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成的,其实质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2.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例题2】(2024广西)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
C.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D
【解析】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故B错误;
C.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约为,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真空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传播速度的,故C错误;
D.由光的传播规律可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3.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作图
【例题3】如图,请画出蜡烛AB经小孔所成像的光路及其在光屏MN上所成的像A’B'。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过A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A′,再过B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B′,即AB的像为A′B′。
考点4. 光速问题
【例题4】最近《三体》电视剧正在热播,老师在追剧时看到一个情节,由于老师计算能力不强,所以来问问大家,已经知道三体舰队的宇宙飞船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而三体星系距离太阳系4光年。三体舰队如果以十分之一光速匀速航行,多少年会到达太阳系呢( )
A.4年 B.40年 C.400年 D.0.4年
【答案】B
【分析】光年就是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经过的距离;知道速度和路程,根据速度的变形式t=可以求出时间。
【解答】解:已经三体舰队的宇宙飞船速度:v=c,三体星系距离太阳系:s=4光年=4年×c,
根据速度公式得,到达太阳系的时间:t===40年。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区分声的传播与光传播问题思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将不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曲。只要是在同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径就是直的。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空气中近似为3×108m/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 (2024四川南充)川北皮影,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项具有丰富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用灯光将受皮影的操纵者(拦门匠)操作的人物或物件表演的影投射到屏幕上,如图甲。图①②③④现象中与川北皮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①图:海市蜃楼 B. ②图:南充清辉阁倒影
C. ③图:手影游戏 D. ④图: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的“鱼”的下方
【答案】C
【解析】皮影戏是光源发出光射到不透明的道具上,在其背后形成的影子落到屏幕上形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手影游戏是光源发出的光射到不透明的手上,形成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由于水中的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所以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的“鱼”的下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所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调节,像的大小可以等于物的大小;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A
【解析】A.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像大小等于物体大小,故A正确;
B.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无关,小孔可以是任意形状,故B错误;
C.保持蜡烛与墙位置不变,将木板靠近墙的方向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会导致成像变小,故C错误;
D.蜡烛的光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光实际会聚成的,可以被光屏(墙)所承接,因此是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3. 晴朗的天气,小刚到森林中去游玩,他看到地面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光斑,他认为( )
A.圆斑是太阳的影子 B.圆斑是太阳的实像 C.圆斑是太阳的虚像 D.圆斑是树叶的影子
【答案】B
【解析】地面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树叶空隙中的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太阳在地面上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属于小孔成像,即圆斑是太阳的实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鹤的两个“影”——影子和倒影,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白鹤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
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答案】A
【解析】A.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正确;
B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D错误;
C.白鹤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白鹤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即它的倒影不变,故C错误。故选A。
5. (2024湖南)《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等光学现象。如图所示,墙上手影形成的原因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答案】A
【解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沿直线传播的光被手挡住,墙上黑暗区域就是手的影子。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2024重庆B)如图所示,智能快递车正在运送包裹,用户通过人脸识别取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用户看见快递车,是因为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折射
B. 地面出现快递车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智能快递车上的摄像头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
D. 人脸识别时,人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A.用户看见快递车,是因为光在它表面发生了反射,故A错误;
B.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智能快递车上的摄像头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工作,故C错误;
D.人脸识别时,人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如图所示是在东京奥运会上,为我国摘得首金的杨倩在10米气步枪比赛时的情景,她在射击瞄准时利用了光的______。子弹在枪膛内运动的过程中做的是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她带上耳塞的目的是防止噪声进入______。
【答案】直线传播;变速;耳朵(人耳)。
【解析】在东京奥运会上,为我国摘得首金的杨倩在10米气步枪比赛时的情景,她在射击瞄准时目标、缺口、准星是三点一线,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子弹在枪膛内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她带上耳塞的目的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 日食和月食是“光沿直线传播”最有说服力的自然现象,日食的影子在地球上,月食的
影子在月亮上。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光源是 ;发生月食时, 挡住了太阳;发
生日食时, 挡住了太阳。
【答案】太阳 地球 月亮。
【解析】地球、月球都不发光,太阳发光,所以太阳是光源。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了太阳;
发生日食时,月亮挡住了太阳。
三、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晴朗夏天的中午,人们总觉得在树荫下比在大路上凉爽。请你用学过光的传播和物态变化知识来解释一下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见解析
【解析】光在传播过程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大树时,有大部分光不能透过大树照射到地面,与光直接照射到路面相比,在树荫下温度要低,故在树荫下比在大路上凉爽。同时蒸发吸热,大树里面有水分,水分蒸发的时候,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大树下凉爽。
2.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 两处科学性的错误。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听不到声音;因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所以如果能听到声音,也应该先见到火光,后听到声音。
四、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种“时钟”,利用太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指示不同的时刻(如图)。请根据指针的影子AB,画出此时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太阳光视为平行光)。
【解析】由于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太阳光传播的方向如图所示:
2.“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画图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A点代表没有水的枯井底部青蛙所在位置,用阴影表示青蛙能够看到天的范围)
【答案】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
。
【解析】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画出边缘的两条光线,即青蛙看到的范围。
图中A点是青蛙的位置,将A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和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五、探究题(共12分)
1.(12分)正午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1cm的等边三角形小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白纸的距离为30cm,观察白纸上的光斑:
(1)接着小华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移动,大约遮住孔的一半时,观察光斑变化情况,与没有遮挡时相比较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 (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2)没有遮挡时,渐渐增大纸板与白纸的距离到2m左右时,此时光斑形状是 形,然后再用卡片遮挡,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 (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3)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
【答案】(1)变小;不变;(2)等边三角形;不变;减弱;(3)树叶缝隙到地面距离不等。
【解析】(1)太阳光是平行光源,开始时孔较大,白纸离孔的距离为30cm,太阳光通过三角形的孔形成的是和孔形状一致的等边三角形光斑,不改变孔到白纸之间的距离,当遮住孔的一半时,平行的太阳光通过孔形成与孔形状相同的光斑,因此光斑变小;由于单位面积上太阳光的照射强度相同,透过小孔形成的光斑亮度不变。
(2)当没有遮挡时,此时孔较大,渐渐增大纸板与白纸的距离到2m左右时,太阳光平行的穿过边长为1cm的等边三角形的孔,白纸上的光斑为等边三角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孔的大小,达到小孔成像的条件时,白纸上光斑将变成圆形,此时成太阳的像,小孔成像的大小由物距和像距决定,此时物距和像距都不变,因此所成像的圆斑大小不变;小孔变小,通过的光量减少,则光斑亮度减弱。
(3)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等造成的。
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知识解读易错警示示
注意!
典例精讲明确考向向
方法总结思维进阶
课节精练达标培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