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讲精炼学案(全国通用)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5.2 生活中的透镜
1.物理观念:(1)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了解凸透镜成像在生活中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应用。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利用实物模型结合生活实际探究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原理。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是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作用,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工作原理。难点是利用凸透镜制作简易的照相机和投影仪并观察成像特点。
知识点1.照相机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的镜头相对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对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照相机暗箱内的胶片上,形成了倒立、缩小的像。
原理: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照相机成像的特点
(1)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2)物体离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或胶片)的位置到镜头的距离越近,即暗箱越短。
(3)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像和物体在镜头的两侧。
3.照相机拍摄景深的调节
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都能成清晰的像,需要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1)拍摄近处景物时,镜头应向前伸,即增大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2)拍摄远处景物时,镜头应往后缩,即减小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3)若想使拍摄景物的像大一些,可以减小景物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若想使拍摄景物的像小一些,可以增大景物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知识点2. 投影仪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利用照相机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利用投影仪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原理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1.投影仪的成像过程
对投影仪进行光路分析可知,来自投影片上的图案上的光经镜头(凸透镜)折射后,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2)图案(文字)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比投影片上的图案(文字)大;
(3)像和投影片在凸透镜的两侧;
(4)图案(文字)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
(5)投影片离镜头越近,像到镜头间的距离越大,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
3.投影仪的调节
(1)使屏幕上的像变大的方法:减小投影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大屏幕与镜头间的距离;
(2)使屏幕上的像变小的方法:增大投影片与镜头间的距离,同时减小屏幕与镜头间的距离。
知识点3. 放大镜
1.放大镜成像
放大镜是凸透镜,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放大镜能将小物体放大,如图所示。将放大镜镜头放在物体上方与眼睛之间适当位置,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原理是: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2.放大镜成像特点
(1)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2)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3)在一定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4)若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像便消失了。
3.放大镜的使用
(1)使像变大的方法: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大一些;
(2)使像显小的方法: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减小一些。
易错点:
易错1.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像的位置能用光屏承接,在像的位置能使胶片感光,都是倒立的。
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在像的位置不变用光屏承接,在像的位置不能使胶片感光,都是正立的。
无论是实像还是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到。
考点1. 照相机
【例题1】如图,是一张大厦的照片,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照相机程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D. 在太阳下的大楼是光源
【答案】C
【解析】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使用照相机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C正确;
D.光源能自己发光,大楼反射太阳光,大楼自己不会发光,所以大楼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2. 幻灯机
【例题2】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 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 所有颜色的光(选填“反射”或“吸收”)。
【答案】②;反射。
【解析】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则此时物距2f>u>f,
像距v>2f,即所成的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让观众看
到五彩的画面。
考点3. 放大镜
【例题3】如图所示,小明通过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实像 B. 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15cm
C. 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5cm D. 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cm
【答案】C
【解析】A.通过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说明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即是物距,因为焦距等于15cm,当物距等于焦距时,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平行光射出,所以不成像,故B错误;
C.通过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说明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即是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5cm,故C正确;
D.如果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cm,即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应在光屏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
(1)照相机:拍照时,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两者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照相机拍摄较远景物时,像比较小;拍摄较近景物时,像比较大。由此可知,远离被被拍摄景物,可以增大拍摄范围,但拍出来的景物会变小。
(2)投影仪:理解投影仪(幻灯机)的成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投影仪(幻灯机)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因而可利用“反反得正”的方法推知幻灯片应反向放置。
(3)放大镜:在一定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1. (2023·菏泽)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一种成像情景,下列器械的工作原理与该成像方式相同的是( )。
A. 照相机 B. 投影仪 C. 潜望镜 D. 放大镜
【答案】A。
【解析】从图可知,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A.照相机的原理: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
B.投影仪的原理: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的原理: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答案】C
【解答】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
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乙照片中彩色菜花大些,则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些,故C错误、D正确。
3.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
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
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增大取景范围
【答案】D
【解析】“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D正确,ABC错误。
4. 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机的镜头后形成(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A
【解析】监控摄像机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经它们的镜头所成像均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5. 如图所示,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看到的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解析】窗外远处的风景相当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从平面镜看到蜡烛,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
D.蜡烛与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所示,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人们进入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要用手机扫行程码。手机扫描行程码相当于用手机镜头给行程码拍照,像会呈在手机影像传感器上(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机上扫码的镜头其实是凹透镜;
B.手机远离行程码时影像传感器上像变大;
C.扫描时行程码应在手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手机影像传感器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解析】A、像会呈在手机影像传感器上,可知此时成实像,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凹透镜不能成实像,故A错误;
B、当二维码远离摄像头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由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故B错误;
C、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之外时,手机影像传感器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1.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5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 .
【答案】实 照相机
【解析】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夏天的早晨,在野外经常看到如图所示树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则叶片上的露珠所起的作用与_______工作原理相似。它成像的性质是正立的、放大的、_______像。
【答案】放大镜。虚。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3. 徐州市博物馆展出了一枚“彭城御丞”印章。为了方便观看印文细节,印章前放有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解释其中的物理道理:___________。
【答案】该装置是凸透镜,印章置于凸透镜下方一倍焦距以内,从上方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
【解析】为了方便观看印文细节,则该装置应使印章的印文细节放大,所以该装置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印章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 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答案】10~20cm, 改变光路。
【解析】本题考查投影仪成像原理。投影仪、幻灯机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 cm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成像时,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三、简答题(20分)
1.认真观察如图所示的投影仪,结合平时学习得到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2)螺纹透镜的作用是什么?
(3)除屏幕上的像与投影片的景物上下颠倒外,左右有没有颠倒呢?
(4)如何让投影片的像最清晰?
(5)要使屏幕上的像增大一些,应该怎样操作?
(6)上述操作实质是调节什么
【答案】见解析。
【解析】(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会聚光线 (3)左右也颠倒了,即完全相反 (4)上、下调节透镜的位置即可 (5)向后移动投影仪,再上、下调节透镜的位置(6)减小了投影片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投影仪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知识解读易错警示示
注意!
典例精讲明确考向向
方法总结思维进阶
课节精练达标培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讲精炼学案(全国通用)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5.2 生活中的透镜
1.物理观念:(1)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了解凸透镜成像在生活中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应用。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利用实物模型结合生活实际探究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原理。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是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作用,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工作原理。难点是利用凸透镜制作简易的照相机和投影仪并观察成像特点。
知识点1.照相机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的镜头相对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对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照相机暗箱内的胶片上,形成了倒立、缩小的像。
原理: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照相机成像的特点
(1)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2)物体离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或胶片)的位置到镜头的距离越近,即暗箱越短。
(3)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像和物体在镜头的两侧。
3.照相机拍摄景深的调节
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都能成清晰的像,需要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1)拍摄近处景物时,镜头应向前伸,即增大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2)拍摄远处景物时,镜头应往后缩,即减小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3)若想使拍摄景物的像大一些,可以减小景物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若想使拍摄景物的像小一些,可以增大景物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知识点2. 投影仪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利用照相机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利用投影仪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原理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1.投影仪的成像过程
对投影仪进行光路分析可知,来自投影片上的图案上的光经镜头(凸透镜)折射后,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2)图案(文字)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比投影片上的图案(文字)大;
(3)像和投影片在凸透镜的两侧;
(4)图案(文字)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
(5)投影片离镜头越近,像到镜头间的距离越大,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
3.投影仪的调节
(1)使屏幕上的像变大的方法:减小投影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大屏幕与镜头间的距离;
(2)使屏幕上的像变小的方法:增大投影片与镜头间的距离,同时减小屏幕与镜头间的距离。
知识点3. 放大镜
1.放大镜成像
放大镜是凸透镜,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放大镜能将小物体放大,如图所示。将放大镜镜头放在物体上方与眼睛之间适当位置,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原理是: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2.放大镜成像特点
(1)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2)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3)在一定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4)若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像便消失了。
3.放大镜的使用
(1)使像变大的方法: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大一些;
(2)使像显小的方法: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减小一些。
易错点:
易错1.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像的位置能用光屏承接,在像的位置能使胶片感光,都是倒立的。
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在像的位置不变用光屏承接,在像的位置不能使胶片感光,都是正立的。
无论是实像还是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到。
考点1. 照相机
【例题1】如图,是一张大厦的照片,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照相机程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D. 在太阳下的大楼是光源
【答案】C
【解析】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使用照相机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C正确;
D.光源能自己发光,大楼反射太阳光,大楼自己不会发光,所以大楼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2. 幻灯机
【例题2】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 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 所有颜色的光(选填“反射”或“吸收”)。
【答案】②;反射。
【解析】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则此时物距2f>u>f,
像距v>2f,即所成的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让观众看
到五彩的画面。
考点3. 放大镜
【例题3】如图所示,小明通过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实像 B. 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15cm
C. 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5cm D. 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cm
【答案】C
【解析】A.通过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说明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即是物距,因为焦距等于15cm,当物距等于焦距时,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平行光射出,所以不成像,故B错误;
C.通过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说明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即是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5cm,故C正确;
D.如果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cm,即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应在光屏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
(1)照相机:拍照时,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两者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照相机拍摄较远景物时,像比较小;拍摄较近景物时,像比较大。由此可知,远离被被拍摄景物,可以增大拍摄范围,但拍出来的景物会变小。
(2)投影仪:理解投影仪(幻灯机)的成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投影仪(幻灯机)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因而可利用“反反得正”的方法推知幻灯片应反向放置。
(3)放大镜:在一定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1. (2023·菏泽)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一种成像情景,下列器械的工作原理与该成像方式相同的是( )。
A. 照相机 B. 投影仪 C. 潜望镜 D. 放大镜
2. 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3.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
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
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增大取景范围
4. 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机的镜头后形成(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5. 如图所示,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看到的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6. 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人们进入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要用手机扫行程码。手机扫描行程码相当于用手机镜头给行程码拍照,像会呈在手机影像传感器上(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机上扫码的镜头其实是凹透镜;
B.手机远离行程码时影像传感器上像变大;
C.扫描时行程码应在手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手机影像传感器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1.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5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 .
2.夏天的早晨,在野外经常看到如图所示树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则叶片上的露珠所起的作用与_______工作原理相似。它成像的性质是正立的、放大的、_______像。
3. 徐州市博物馆展出了一枚“彭城御丞”印章。为了方便观看印文细节,印章前放有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解释其中的物理道理:___________。
4. 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三、简答题(20分)
1.认真观察如图所示的投影仪,结合平时学习得到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2)螺纹透镜的作用是什么?
(3)除屏幕上的像与投影片的景物上下颠倒外,左右有没有颠倒呢?
(4)如何让投影片的像最清晰?
(5)要使屏幕上的像增大一些,应该怎样操作?
(6)上述操作实质是调节什么
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知识解读易错警示示
注意!
典例精讲明确考向向
方法总结思维进阶
课节精练达标培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