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的
怀念
第2课时
秋天
任
务
三
品母子情深
(隐秘的爱与痛切的憾)
要求:
①细读课文,说一说“我”双腿瘫痪后生活态度是怎样的,体现在哪里。
②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是怎样做的呢?
③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精读课文
1.细读课文,说一说“我”双腿瘫痪后生活态度是怎样的,体现在哪里。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绝望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母亲要赶紧准备准备去看花,我说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建议明天去看花,我勉强同意,说
——好吧,就明天。
烦躁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是怎样做的呢?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语句,结合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
“悄悄地”“躲”“偷偷地”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扰“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与宽容,也表现出母亲的慈爱与细心。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地”再次表现了母亲的小心翼翼;“红红的”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母亲内心极为悲伤、痛苦,但又要强忍着,这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扑”“抓”表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怕“我”禁不住打击。“忍”字写出母亲抑制悲痛去鼓励、安慰“我”的良苦用心。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一方面写母亲劝慰“我”好好珍惜生命,一方面也暗含为了儿子,母亲会勇敢面对病魔。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挡”是为了挡住窗外的凄凉秋景,是担心“我”因窗外飘飞的落叶而触景生情。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5)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能够说服孩子出去走走,母亲高兴得竟有些不知所措。表明她非常希望“我”能开心、快乐。
(6)“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怕“跑”“踩”这样的字眼儿会刺激到“我”,就闭口不言。“敏感”表明母亲的内心比“我”还沉重。“又悄悄地”再次强调了母亲的小心谨慎。
(7)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语言描写。母亲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表现了母亲无私的爱。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我与地坛》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母亲
儿子
母爱的艰辛与伟大
悔恨、怀念、感激
任
务
四
懂好好儿活
(生命的真谛)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写
一
写
请补写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咱娘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身体的疾病和生活的艰难,更要学会感恩和珍惜生命的美好。任何时候都应该把自己当作幸运者,顺境时笑迎春风,逆境时乐对风霜。
第一处“好好儿活”: 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说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她是在恳求着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第二处“好好儿活”: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瞠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的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一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 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任
务
五
深入探究,答疑解惑
问题探究
1.课文一共写到三次看花,在文中勾画相关句子,完成表格。
次数
母亲/妹妹
“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2.作者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
(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它将文章内容串联为有机的整体。
(2)“看花”是母爱的具体体现。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3)“看花”是“我”开始新生活的象征。文章结尾写“我”去看花,表明“我”已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完成了母亲的遗愿。
(4)母亲生前爱花,文章反复写看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自己的悔恨。
自暴自弃
接受现实
积极面对
爱
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述的?试做分析。
明线:看花
暗线:“我的态度变化”
强烈反对
勉强接受
理解怀念
4.结合全文,理解第6段中两个“艰难”的不同含义。
第一个“艰难”:呼吸困难。
第二个“艰难”:承受着身患绝症的痛苦,用自己全部的爱甚至生命去唤醒儿子重生的过程的艰辛,及对未成年的女儿的牵挂。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5.文中有几处插叙,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什么含义?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说明: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为照顾儿子放弃照顾花,这是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睡不了觉。”
说明: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哪步田地;
②反映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6.文章最后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7.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不同颜色的菊花,你认为有什么深意?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写出了秋天的美,也写了母爱的美,写出了“我”不再自卑,能像菊花那样坚强!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我对生命的渴望,不放弃生命,和对母亲的思念。
8.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考点: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常见的考查形式:
(1)谈谈你对题目《XX》的理解。
(2)文章标题《XX》有什么深刻含义?
(3)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XX》。
1.理解标题的双关义。
2.分析文章的主旨、情感。
3.抓点题句。
[答题技法]
题目的表层意义:
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深层意义:
“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小结:
这篇散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突出表现了母亲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怀,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儿活”的决心。
思维导图
儿子
母亲
慈爱
坚忍
细心
睿智
忧伤的回忆
深切的悔恨
活什么劲儿
绝望
希望
好好儿活
怀念
爱
写作特色
1.巧用对比和反复,凸显主题。
对比和反复是本文的亮点,文中“我”的暴怒与母亲的体贴形成对比,“我”对生活的绝望与母亲对生活充满信心形成对比,通过对比更能表现出“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母亲对“我”的深沉伟大的爱。“好好儿活”反复出现既是母亲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
2.景物描写,情景交融
文章先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一情景,将自己“独自坐在屋里”时失落的心情展示得淋漓尽致;最后详写“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通过对开得绚丽烂漫的菊花的描写,赞扬了母亲如菊花一样的精神品质,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文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疼爱及母爱的无私、深沉。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个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的心理;再如“那就赶紧准备准备”这个语言描写,可见母亲当时急切、高兴的心情,其目的是想让“我”早点走出阴影,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4.张弛有度,富有节奏。
文章第①段先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②段的情绪陡然一落;第③段又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④段作为独句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⑤、⑥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不堪回首、不愿提及的诀别;第⑦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悠长。不难发现,作者对于哪些事情详写,哪些事情略写是有分寸的,文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
课外拓展
(1)原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译文:树希望静止不摇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2)原文:往而不可追者,年也;
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韩婴《韩诗外传》
译文:过去了就再也追不回来的是岁月;逝去了就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
记述中国古代史实、传闻的著作。由360条趣闻逸事、道德说教、伦 理规
范及实际忠告等组成。
课后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史铁生在文中没有直抒胸臆,而是抓取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来写母爱,含蓄感人。请你写一段话,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你的老师。
◆写作指导
真:细节描写必须符合生活真实,不要虚张夸大。
小:细节描写应从小处入手,如一个背影、一个动作等。
精:细节描写要精选典型,能表现主题。
神:细节描写要能抓住人物特征,使人如见其人。
观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