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上第五单元 以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 大单元解读及习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上第五单元 以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 大单元解读及习作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4 23:0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以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四(上)第五单元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习作单元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置,每册一个。习作单元都是围绕某项关键的习作能力编排的,在结构体系上与其他单元有较大的区别。整个单元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精读课文,选择能充分体现该项习作能力的典型文章,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表达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第二部分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交流平台"旨在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帮助学生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初步尝试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第三部分是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习作范例。最后是单元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实践,培养完成单元习作所需要的习作能力。习作单元的全部内容都以习作能力的达成为目标,各部分联系紧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 "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围绕"把一-件事写清楚"这一 习作目标,本单元编排了《麻雀》《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四篇课文都是以第一人称叙写的,所写的也都是作者生活中遇见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生活气息较浓,易于学生学习。
【单元目标】
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会写31个词语。
2.知道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知道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习作.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2.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3.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
习作例文
1.进一步体会按-定顺序写事,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件事写清楚。 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其中指向习作表达的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三年级下册“想象”之后的第一次集中指向于“记事”的习作单元。
教材在本单元编排了精读课文两篇《麻雀》和《爬天都峰》,要求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这是在提示学生“按顺序”的重要性。“初试身手”中看图写话要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象,能“瞻前顾后”,把静态的画面还原成一件事,学习按顺序、抓一连串动作把过程写清楚。习作例文《杏儿熟了》按说杏、数杏、打杏、分杏把事情写清楚,《小木船》提示学生围绕主要事情来写,不记流水账。习作“生活万花筒”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
单元内四篇选文在叙事结构上都有着相同的结构,即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写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庞大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写清楚的。在具体叙述的时候,作者通过动作、神态、样子等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与猎狗相遇时“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攻击与退缩时”的情形。黄亦波的《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途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把“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后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两篇习作例文叙事的结构同样如此。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的设计重在抓住四篇文章中的共通价值,即发现故事中的转折,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引导学生读出精彩,写出精彩。读即发现,发现文章的相似结构,发现文章中动人一瞬的转折,发现每一个背后的温暖与感动,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这动人的一瞬写清楚的。写即尝试,学习作者表达的奥秘,从身边的事中选择一件,尝试用上这样的方法来表达,把我们身边的感动瞬间写清楚。
二、情境与任务
(一)学习情境
爬山,散步,放风筝;分杏,炒菜,擦玻璃;平常小事有时却不平常。走进作家记录的生活中的小故事,发现小小的麻雀也有伟大母爱,登上天都峰原因是这样……事情总有峰回路转的一刻。像作家一样观察描述事情发展的过程,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留下生活的美好,丰富心灵的感受。
2.内容安排
任务 课时 学习内容
平淡生活的不寻常事 2 课文阅读与内容梳理: 《麻雀》《爬天都峰》 《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 交流平台
故事背后有美好 2 课文主题的品味: 《麻雀》《爬天都峰》 《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
这些事儿打动我 3 初试身手 习作《生活万花筒》 习作交流与修改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为主题,整合三个任务七个活动进行学习。
第一个任务“平淡生活中的不寻常事”,重点是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讲讲这四件事,对文章内容有个完整的了解。活动一“它们都是身边事”重在学生的自主阅读。这四篇文章都是写的我们的身边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语言平实质朴,学生完全读得懂。从单元入手整体阅读,不再是一篇一篇地教,在预习的基础上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概括每件事的内容,这是对前一单元概括的一次巩固。活动二“每个故事都动人”,通过四篇课文的结构比较,让学生发现这类文章的表达密码。再细读课文,去咀嚼一下文章中重要的部分,说说印象深刻的段落与句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任务二“故事背后有美好”,本活动就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四篇文章事情发展中都有“波折”,活动一“聊聊峰回路转那一刻”,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波折”都出现在危难与纠结之时,让人觉得出人意料。作者之所以能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精彩,这中间就隐藏着一种写作的智慧,即善于抓住事情发展过程的变化——“波折”。如果仅把这个过程叫做“经过”,文章就不会如此出彩。活动二“读出暖人心扉那一瞬”这一个学习活动要让学生读出这种波折背后的温暖,这种转折彰显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每一件事情的转折不是凭生波澜,都让我们觉得出乎意料又都在情理之中,转得是有道理的,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一种多重的教育价值。
任务三“这些事儿打动我”。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学生有了这双会发现的眼睛,生活中的每件事都会如万花筒,变得炫丽多彩。活动一“分享那些动人事”,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类似的故事,说说这个故事的波澜,说说它的精彩。在表达的过程中要讲清故事背后让你动心的那一刻,体悟事情发展过程的内在逻辑,虽感意外但合情合理。活动二“写下打动我的一件事”,写之前帮助学生设置学习支架,编列提纲,安排文章的结构。引发学生回忆,读出波折,发现事情发展中的动人之处。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完整并清楚地记叙事情的经过。活动三“文章越改越精彩”,强化自我修改,培养良好的习惯。小组互评互改,力求把事情说清楚。从自读自改到互读互评,再回到自我的修改,不断提高习作的质量。
以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任务一:领悟生活真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具体进而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3.能够独立阅读拓展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4.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麻雀,请你们打开书,快速自读课文,回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通过你的总结我们知道了故事的起因是(生接着说: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是(生接着说: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结果是(生接着说:猎狗退缩了)。
师:看,作者交代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们对这件事儿记忆犹新啊!那这件事中的三个角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谁能选一个角色,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预设:小麻雀:可怜、无助、让人心疼;猎狗:专业、凶狠、让人害怕;老麻雀:勇敢、无畏、充满母爱)
师:无助的小麻雀、无畏的老麻雀、凶狠的猎狗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如何将这三个角色写具体,植入人心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二、学习作者将角色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只小麻雀。老师读,请你闭上眼睛听一听,作者的那一处描写,让你感受到小麻雀的可怜无助了。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预设:
生: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师:这是作者对小麻雀的什么描写?那你看这样写能不能让你感受想到小麻雀的无助?(看见一只小麻雀站在地上,拍打着小翅膀。)生汇报原因。
师:这“呆呆地”“无可奈何地”是对小麻雀的什么描写呢?所以你可以这样说,从“呆呆地”“无可奈何地”神态描写中,我读出了小麻雀的无助。请学生再说一遍。
生: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师:指导学生回答“我从这处外形描写中读出了小麻雀的可怜无助”
师:那后半句是什么呢?(作者想的)
师小结:同学们看,作者巧妙的抓住神态、动作、外形进行描写,并根据环境等实际情况展开想象,将他看到的这只可怜无助的小麻雀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啊!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猎狗的形象写具体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抓住重点词语,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读后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评价要有导向性。
师小结: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将一个面对猎物专业、凶狠,面对老麻雀慢慢退缩的猎狗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都是细节描写的功劳啊!现在你一定发现作者写作的妙招了吧!接下来就请你默读四、五自然段画一画,写一写,作者是如何将老麻雀的奋不顾身、英勇无畏写具体的。
学生汇报
预设1.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引导:
1.比喻句感受到了他的速度之快,感受到了它的急切。
2.挓挲说明害怕。
3.绝望地尖叫着,它好像在说:(指名说)
师:看这一次作者不仅写了看到的,还写了他听见的,让我们感受到了老麻雀的焦急、不安。
预设2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师引导:
1.这仅仅是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吗?
2.一只小小的麻雀要和庞大的猎狗去搏斗,它这是在干什么?
3.明知是送命它为什么还要飞下去?
4.看到自己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作为母亲的老麻雀无论有多怕,
都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种强大的力量是?母爱。
引读:就是这强大的力量,当老麻雀发现猎狗要伤害可怜的小麻雀时,
它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就是这强大的力量,虽然老麻雀紧张得声音嘶哑,
但她仍然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就是这强大的力量,即使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怪物,即使想到自己会丢掉性命,
她也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而是飞下来准备着一场搏动。
师:作者根据角色的不同特点,采用了恰当的描写方法,将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想跃然纸上,让我们享受了别具特色的故事盛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浓浓的爱。
三、拓展阅读、总结写法。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篇感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指名读“自读要求”
自读要求:
自读下面的语段,说一说老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画一画作者对老牛的描写,细细品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将老牛的形象写具体的。
师:赞美母爱的故事有很多,但能深入人心的不多。之所以老麻雀和老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能将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有序的、细致的描写,让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定格,我相信你们也能用你们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小事,也能用细致的描写刻画深入人心的形象。
自读要求:
自读下面的语段,说一说老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画一画作者对老牛的描写,细细品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将老牛的形象写具体的。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呀!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黄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怎么呵斥驱赶,也不肯挪动半步。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扬起的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可就是不肯让开半步。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凄厉地哞mōu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运水的战士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老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后面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默默中,人们看到母子眼中溢出了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朝着回家的路慢慢地走去……
学生汇报,互相点评。
以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任务二:故事背后有美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把事情发展过
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汲取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把事情发展过
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难点:
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汲取勇气和力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小秘密。
师:同学们,语文学习有两种能力特别重要:一种能力叫朗读,考查的是你对文章语言的感受能力;另一种能力叫发现,考查的是你的思考能力。这节课就看看咱班同学这两种能力怎么样?
师: 1、我们的发现,从题目开始。来,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有人说,一篇文章的题目就像一个窗口,就像文章的眼睛,通过《爬天都峰》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我觉得它主要写了作者去游天都峰的事。
师:也就是说,我们看课题知道了——课文是写爬天都峰这件事情。
师: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发现。再来看这个题目,这件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在哪里?
生:天都峰。
师:这件事情主要写主人公在——
生: 爬。
师:你们看,像这样,“爬”加上“天都峰”,就把事件和地点合到一起组成了一个题目。假如我们游览北京的故宫,就可以起一个题目叫——
生:游览故宫。
师:可以简洁一点
生:游故宫。
师:假如我们去登山东的泰山,就可以起一个题目叫——
生:登泰山。
师:假如我们到上海的城隍庙逛一逛,就可以起一个题目叫——
生:逛城隍庙。
师:谁再来说一个类似的题目?
生:看冰灯。
生:游太阳岛。
……
小结:看你们的发现能力真强,都能抓住主要事件和地点组成题目,看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就知道了,文章要写的事情,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告诉的更清楚。你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读了第一自然段,我发现了时间是暑假的一天,地点是天都峰,人物是我和爸爸。
师板书时间、地点、人物。
小结:我们在写一件事的时候,也应先写清时间、地点、人物,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清爬天都峰这件事的呢?请你把书打开出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细品文字,探究方法。
爬山前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汇报:生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小结:作者条理清晰,按着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从而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作者在爬山前看到天都峰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汇报
(出示: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师:看到天都峰小作者是什么感受?
生:发颤
师:我们出去玩的时候,都是什么心情?
生:开心
生:高兴
师:那小作者怎么就怕了呢?
生:因为天都峰太高了。
师:你的发现能力可真强,发现了天都峰的一个特点“高”,现在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能力吧!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还看到什么让作者怕了?
生:天都峰很陡。
追问:有多陡,你能读读吗?
小结:这一段是作者看到天都峰的高、陡而产生的心理感受,我们在写一件事时,也可以把看到事物时的心理感受写出来,从而把事情写清楚。
师:她怕了,还爬不爬?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
(出示: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师:读对话,关键要进入角色。老爷爷的语气要像老爷爷,小朋友的要像小朋友。来,我们一起配合读。
师: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
生: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师:嗯?这个小朋友很矮的,(用手比画)很矮很矮的,所以他来爬山,老爷爷很不敢相信的——
表示惊讶的语气: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师: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很老很老,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做捋胡须状)我点点头,仰起脸,问——
(突出惊讶的语气):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师: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分角色来读读。
小结:这是一老一小的对话,也是语言描写,通过朗读,我们体会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写写语言突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板书:语言)
爬山中
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天都峰的峰是什么样的?这一段又写了什么呢?来读一读
(出示:我奋力地向顶峰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
生:这一段写爬山。
师:刚才那一段写“峰”。这一段写“爬”。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们觉得读得怎么样?
师:好,我们要读出爬山的“难”,大家自己练习读一读。
找生读
师评价:好像有点“难”的感觉了,好,不错!还可以再表现得艰难一些,速度要稍微慢一点。
师:有一个字特别难写难记。假如想记住这个字,该怎么记?(攀)
生:可以把它们看作几个字一起来记:“木XX木大手”。
生:上面两个“木”就是“林”字,下面是“大手”。
师:林中间的“XX”是什么?好像是树下面长着什么?
生:草。
师:然后你要攀登的话呢,你要伸出你的手,抓住木头或者草,然后才能向上。这个字叫什么?
生:攀。
师:再来读一读。
小结:这一段是动作描写,恰当的比喻句的运用使爬山的画面就在眼前了,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在看爬山前的语言描写作者用了三个自然段,而爬山中的动作描写用了两个自然段,并且字数也差很多,这种写法叫做详略得当,更能突出文章的主旨。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选择性的进行详略。
登峰顶后
1、师:对于语言描写,下面还有一段我们来读一读。
师:对呀,读书就要把这个语气、人物的内心活动揣摩出来。自己练习一下。
(出示: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
生: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师:好的,尤其几个地方读得好,“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重音在“你”“我”) 读得特别好。
师:下面读“我”的话——
2、分角色朗读
3、“纪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值得纪念呢?
生:我觉得那么高的天都峰老爷爷和小女孩都爬上来了,值得纪念。
生:我觉得他们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值得纪念。
师:你的发现能力真强,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你知道是那句话吗?
(出示: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齐读
小结:这句话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那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应写出主旨句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或是写作目的。
三、显身手
1、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天都峰》这篇课文,了解了要写好一件事情,首先要起一个简洁恰当的题目。文章开头应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并学会了运用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来写清楚一件事,而且还应写出主旨的句子,表达你的思想感情,让我们看看这幅图。
以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任务三:这些事儿打动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事去写习作。
2.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3.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4.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叙述有详略,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1.围绕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事去写习作。
2.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叙述有详略,感情真挚。
教学难点
1.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叙述有详略,感情真挚。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直入课题
1、师倒计时二十秒钟,同学闭眼回忆近期你经历的一件事,然后指名简练说一说。(第一个人要帮助他提炼出简单的“……的事”)
2、师:看你们的生活多丰富啊,这些事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如那万花筒一般五彩缤纷,今天我们这节习作课就一起走进这生活就万花筒。
板书课题。
二、审题与选材
1、打开教材,自由读一读。你知道了哪些关于本次习作的要求?
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梳理一下内容:
选材范围:一件事、经历、看到、听到、印象深
题目:简洁、概括
有顺序: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确定“起因经过结果”
(1)刚才你用二十秒的时间想到的事,一定是让你印象深刻的,可以就选择这件事来写一写,试填表格。
(2)指名,老师点评,交给学生评价方法。
(3)自我尝试修改。
(4)小组交流,互评。
三、写法指导
1、有了提纲,这显然还不是一篇作文,那怎样把这件事具体写出来呢?我们回忆一下《麻雀》《登天都峰》这两篇课文,说一说课文是如何把事件写具体的?
写出所见——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写出所闻——语言描写、声音描述
写出所想——心理描写
2、是不是一个情节要把这些都写出来了?(选择有必要的、能表达你感受的写出来)
3、现在就请你结合你刚刚梳理的事件提纲,写出这件事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运用上我们学过的这些描写方法。
4、挑选二到三人的片段进行汇报展示,在展示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
(1)尽量运用学过的书面用语和四字词语。
(2)恰当运用学过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描写要为文章表达中心服务。
点评方式:师评、生互评
四、情感升华
关于这件事,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感受,这些在结尾都应该表达清楚,当然如果你的感受恰好能用一句诗词或名人名言来表达,那就更好了。
比如:(举出本册书中古诗名言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