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4 13:4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我要的是葫芦
【课前解析】
关注课题: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以“我要的”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
关注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葫芦良好的长势,也表现出种葫芦人高兴的心情和对葫芦的喜爱之情。第2至3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过程。第4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由于种葫芦人不懂叶子和葫芦是有联系的,任由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到头来小葫芦掉光而一无所获。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因为生字都是合体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掌握。本课需要书写“棵、谢”等10个生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关注词语:“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联系上下文理解“自言自语”。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10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气。(重点)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教具(葫芦、叶子图形)。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次、想、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1、第2自然段,初步了解叶子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聚焦葫芦
1.我们班的同学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
青蛇满架爬,蛇身缀白花,花落结小瓜,卖药曾用它。(葫芦)
过渡语:孩子们,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2.认识“葫芦”。
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向同学们介绍葫芦。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找生字。
提出自读要求:
(1)读一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一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4个自然段)
2.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拼读。教师相机正音:“葫芦”中“芦”在这个词语中念轻声;“藤、盯”是后鼻音,“赛”是平舌音。
(2)全班齐读。
(3)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无音节生字。并请学生观察,交流识字的好方法。
3.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填写下面的空白处,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 ,叶子上爬满 ,他也没有管,不顾 和 的关系,只盯着葫芦,最后 的故事。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读课文第1段,说说小葫芦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画出相关语句。
预设: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板书:葫芦开花长叶 结小葫芦)
(2)课文第1段哪几个词语表达了对葫芦的喜爱?
课件出示:多么可爱、每天、几次。
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思考:有一天,葫芦架上长了蚜虫,这个人是怎么做的呢?
①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讲解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这句话体现出他眼里只有葫芦,至于叶子上的虫子他毫不在意。为后文葫芦落下埋下了伏笔。(板书:叶上长虫 不管)
②请学生观看课本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理解“盯”字:突出他对小葫芦的重视。
③“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2)品析句子。
出示要求:读一读,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感叹句。表现了对蚜虫的不屑一顾、满不在乎)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肯定的语气,感情不如上一句强烈。)
四、巩固基础,规范书写
1.出示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棵、谢、次、想、盯”。
2.学生看范字,归纳生字的结构特点。“棵、次、盯”为左右结构,“谢”为左中右结构,“想”为上下结构。
3.指导书写“谢”,提示书写要点。
4.学生描红、练写。展示学生写的字,讲评。
5.反馈交流。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会认会写了一些生字。了解了故事是由一个人种葫芦开始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为什么好好的小葫芦都落了。
3.课后作业。
(1)将本课会写字在本子上写5遍。
(2)想一想你还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言、呢、邻、治、怪”5个字。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联系上节课所学知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纠正错误读音。
3.导入新课:复习完字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一说:种葫芦的人对于叶生蚜虫的反应。
邻居的劝告: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种葫芦人的反应: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板书:邻居劝 不听)
(2)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解读:这句话连用两个反问,表现出种葫芦人的自信、惊诧,对邻居的话感到不可理解。
朗读指导:两个问句表现出种葫芦人的讶异,最后一句话要读出他只要葫芦、别的漠不关心的感情。
(3)品析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说话人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时还可以想象出说话人吃惊的表情。)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肯定的语气,感情没有上一句强烈。)
(4)讨论: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
预设:要治。虫子不治,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叶子就会被虫子吃光,葫芦受此影响就不会长大。
2.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读课文第4段,说一说:不管叶子上虫子的后果是什么?
预设: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慢慢地”说明小葫芦不是一夜之间变黄、掉下的。
过渡: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板书:结果 叶黄 葫芦落)
(2)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品读体会,第三句更好,它写出了葫芦的变化。葫芦不是一下子同时落下来的,首先是蚜虫变多后,叶子被虫蛀且变黄了,然后无法输送营养给小葫芦,小葫芦也变黄了,最后葫芦才是一个一个落下的。朗读时要把节奏放慢,声音放轻些。
(3)小组交流: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了呢?
预设:蚜虫变多之后,叶子被虫蛀,变黄了,然后无法输送营养给小葫芦,小葫芦也变黄了,最后葫芦一个个落下了。
(4)思考:种葫芦的人想要得到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也没得到?
预设:因为他不懂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叶子被虫子吃光后,不能给葫芦输送营养,葫芦就只能慢慢变黄、脱落。另外他还不听邻居的劝告,自以为是。(板书:只要葫芦 不管叶 叶枯果落 不收获)
三、巩固基础,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言、呢、邻、治、怪”。
2.学生看范字,归纳生字的结构特点。“言”为上下结构,“呢、邻、治、怪”为左右结构。
3.教师重点指导书写“治”。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结构梳理。
2.课文小结。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种葫芦,不顾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最后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片面地看问题,否则会适得其反,让事情变坏。
3.拓展延伸。
出示《拔苗助长》的故事,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4.课堂演练。
5.课后作业。
(1)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写一写。
(2)跟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并交流一下感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透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主角读、齐读、选取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潜力,最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这样不仅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也进一步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