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元日
【教材分析】
《元日》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大致的意思是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前两句,紧扣题目写出了春节人们放鞭炮场美酒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后两句紧接着上两句的气氛用早上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 20 多首古诗了,他们对古诗的学习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初步掌握了借助字典、注释、插图等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同时,他们也已具有一定的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所有的这些都是学习这篇古诗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彰显文化,弘扬传统。
语言运用:认识“屠、苏”2个生字,会写“符”字。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思维能力:能想象节日情景,感受节日气氛,体悟作者情感。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了解节日风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读懂诗句感受古诗描绘的节日气氛、找出古诗中的节日风俗习惯,借助注释、字典、图画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古诗经过长时间的流传,时代背景迁移,诗人融于诗中的情绪、情感其实还是难以把握的,所以古诗的学习应彰显朗读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情感的体悟。
【教学方法】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应充分发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赋予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为此,我的教学方法如下:
创设情境,感知美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入情入境,朗诵为主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查找有关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习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前置性预习作业】
1、我了解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有( )( )( )( ),其中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 )。在这一天我们一家会做这些有趣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元日》读了( )遍。遇到的生字有( )个,在课文中圈出,想办法识记。
3、借助工具书、注释等预习《元日》“元”是指( )“元日”是指( )
4、查阅资料了解 “屠苏”,古人饮用屠苏酒有什么讲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诗人,他是王安石。你能来说说你了解的王安石吗?学生汇报,老师及时点评。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王安石的资料,记住了哪些重要的信息?同学们互相交流。
3、老师整理了一张王安石的资料卡,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也可以用这种卡片形式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
4、揭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王安石的《元日》,请同学们跟老师板书课题。
5、读诗题,解诗题。请同学们读一遍诗题。谁能说一说诗题的意思?你是怎样知道诗题的意思的?学生汇报。
(老师及时评价,引导关注课本注释)
二、初读感知
1、请学生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朗读古诗。谁来读一读?老师及时点评,学生字音是否朗读正确。
3、师生共同正字音。“曈曈日”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4、学生再读古诗,读出节奏。同学们读古诗字正腔圆,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节奏来。根据你学习经验,你觉得这首诗是怎样的节奏。请同学们也像这位同学这样,读出诗句节奏的节奏。引导学生读好整体节奏和韵味。
三、品悟积累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师生交流。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一起交流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师生共同交流,想象场景,疏通难点。现在哪个小组来、和大家分享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学生分别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评价提升)这两组汇报的同学们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在汇报的时候一边读注释一边说诗句意思,学习方法运用得好!
(补讲、点讲)我们一起来梳理,“除”在这里怎样理解呢?注释里没有除的意思。请同学们看屏幕,你来根据前后诗句的情景来理解,说出你的选项。对,“除”就是除去、逝去的意思。 引导再读“爆竹声中一岁除”。(读出新年到来的期盼)
(1)了解“屠苏酒”。(出示有关“屠苏酒”的资料) 我们过年的时候,在年夜饭的餐桌上喝什么呢?古代人在礼仪上一般讲究先长后幼,但在饮这屠苏酒时,却是先幼后长。长着饮屠苏,延年益寿,幼者饮屠苏,贺岁驱病。
(2)理解“暖”字。现场采访:喝了屠苏,心里什么感受、滋味?出示人们庆祝新年的图片,请同学们想象,过新年的时候,我们还会做些什么?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你怎样庆祝新年?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练说。
(3) 学生读“春风送暖入屠苏”和“爆竹声中一岁除”。(师引导学生想象春回大地,爆竹齐绽的情景,读出新年到来的那份喜庆、快乐和温馨。)
(4) 出示“符”的字理,请同学们观察,老师讲解“符”的演变。学生写“符”字。观察字形:古代符节,一般用竹子做成,可以在上面刻写文字等,所以是竹字头。观察结构:上窄下宽。生临写两遍。
(5) 认识“桃符”。(出示“桃符”的图片,告知学生:桃符是用来辟邪祈福的。扩充关于桃符的传说。) 桃符就是春联的前身。你家贴过哪些春联?贴春联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联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新气象。
4、学生再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换旧符”就是除旧布新、辞旧迎新、万象更新。)
5、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春节的哪几个场景?边读诗边用三角号画出相关词语。“爆竹”、“屠苏”、“新桃换旧符”。
6、结合写作背景,悟诗情。(让我们再去走进诗人王安石,20岁以前,随父南北游学,了解到民生疾苦。21岁起,当过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他49岁时,宋朝为摆脱危机,任命王安石为宰相,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此诗是作者初为宰相执行新政之时,见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而联想到变法开始的新气象。)
7、情景引读。(王安石希望他的变法能够成功,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希望兵强国富:学生再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希望民不加赋而国有饶:学生再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意气风发,他希望变法成功,阳光普照千家万户:学生再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同学们,你们还想怎样读这首诗,读出你自己的理解,传达出古诗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
1、填写对联横批。这首诗后来常常写进对联里:“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请同学们来补充横批。过新年我们会说怎样的祝福语呢?
2、 阅读延伸:陆游的《除夜雪》。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
3、了解两首诗中相同的节日元素。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意思,师生共同梳理古诗大意。
4、师生诵读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
五、总结回味
1、 回味年味。师生共同看视频,沉浸在对新年的回忆中。
2、课后实践作业
(1)回扣全诗,练习表达:你能不能围绕“春节真热闹”来写一写春节的热闹情景呢?
春节真热闹!
(2)链接课后综合性学习,查找相关资料,用表格记录了解到的节日习俗。
节日名称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板书设计】
【课程资源】
1.网络资源:https://mp.weixin./s/mTOWlxRqr5wd8ovERr9S7g
2.课文原件(共7张PPT)
元日
教学阐释
【教材分析】
《元日》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大致的意思是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前两句,紧扣题目写出了春节人们放鞭炮场美酒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后两句紧接着上两句的气氛用早上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 20 多首古诗了,他们对古诗的学习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初步掌握了借助字典、注释、插图等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同时,他们也已具有一定的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所有的这些都是学习这篇古诗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彰显文化,弘扬传统。
语言运用:认识“屠、苏”2个生字,会写“符”字。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思维能力:能想象节日情景,感受节日气氛,体悟作者情感。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了解节日风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读懂诗句感受古诗描绘的节日气氛、找出古诗中的节日风俗习惯,借助注释、字典、图画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古诗经过长时间的流传,时代背景迁移,诗人融于诗中的情绪、情感其实还是难以把握的,所以古诗的学习应彰显朗读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情感的体悟。
【教学方法】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应充分发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赋予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为此,我的教学方法如下:
1.创设情境,感知美点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3.入情入境,朗诵为主
【课程设计】
这是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内容。《元日》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注重课内外紧密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共12张PPT)
元日
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 -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tú
tónɡ
①去掉;
②不计算在内;
③台阶;
④流逝,过去。
屠苏酒,古时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1] 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符
桃符,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化 。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20岁以前,随父南北游学,了解到民生疾苦。21岁起,当过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他49岁时,宋朝为摆脱危机,任命王安石为宰相,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此诗是作者初为宰相执行新政之时,见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而联想到变法开始的新气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