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今咏—歌曲《春晓》(二声部合唱)
——选自第五单元“古诗音画”
课时: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初中音乐学习,增进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对于音乐感受评价欣赏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大部分同学都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但也有少数同学无法做到。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还不够完善,生理、心理也不够成熟,但是有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愿意与同学交流合作。学生唱二声部合唱歌曲比较困难,歌唱技能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根据唐诗《春晓》谱写的抒情歌曲。歌曲构思精妙,节奏平稳,曲调流畅、优美,与诗句的结合自然贴切,像行云流水一般平易自然但又含义深厚,给人无穷的想象。此歌为民族五声徵调式。四小节前奏概括了歌曲的基本情绪,四个音乐短句明显地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二声部合唱是前四个短句的变化重复。全曲音域九度,音乐手法十分简洁,重复时的第一句音乐提高了五度,形成了音乐的高潮。整个歌曲非常短小,易唱、易记。此歌于1996年获《海内外中华古诗词谱曲大赛》三等奖。
教学设计思路
《春晓》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所以本节课首先进行二声部发声练习,为学习合唱打下基础,并让学生学习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歌唱。朗诵古诗,探索音乐中的诗意,了解音乐与诗歌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感受体验歌曲情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学唱古诗词歌曲,扩展视野,了解相关文化。
教学目标
1、能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春晓》,领略诗歌的音乐美,体会现代音乐与古诗贴切融合的奇妙,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2、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二声部合唱的音准与协调。
教学重点
用柔美和充满激情的声音表达古诗的意境,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的音准与声部间的协调统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随铃声举行上课仪式,师生问好
2、教师播放歌曲《嘀哩嘀哩》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和人们愉悦的心情。
教师提问:春天来了,请同学们描绘一下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抽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描绘的春天真美啊。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树叶发出了新芽,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婉转的鸣叫,到处都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有黄的、绿的、红的、粉的、白的……人们走出户外,感受美好的春光,春天真是让人喜爱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绘春天的歌曲——《春晓》。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发声练习
教师:春天空气清新,到处都开满了花儿,我们一起来闻一下花香。教师示范和学生一起闻花做呼吸训练。教师:人们都说唱歌要气沉丹田,你们知道正确的吸气方法是怎样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发声练习:用“呜”唱“5---”和“3---”女生高声部,男生低声部进行合唱发生训练。教师:同学们用手按到耳朵后面的小窝,把它张开,面带笑容,待学生做好状态后进行发声练习,后改成本课歌曲二声部旋律用“呜”练声,注意声部间的统一协调,教师随时调整 。
2、介绍合唱及合唱记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歌唱吸气方法,发声方法,科学的歌唱技能训练,为学习合唱部分做准备。
3、学唱歌曲
教师:我们来听一下《春晓》这首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抽学生回答上面问题。学生回答(略)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优美抒情情绪。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抽同学回答(略)教师介绍诗的作者孟浩然及曲作者
孟浩然(689—740)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湖北襄阳人。早年在故乡鹿门山隐居,后来又出外游历过许多地方。他的诗以写田园风光著称,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人物之一。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早寒有怀》等。杜甫称赞他的诗:清诗皆可传,李白和他也是很好的挚友,和另一个著名诗人王维合称为“王梦”。教师:你们知道这是歌的曲作者是谁吗?教师介绍曲作者。
赵奉先(1938—)男,河北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61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曾创作《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据地大合唱》、《老人与孩子》、歌曲专辑《森林之歌》等。
赵佳琳(1969—)女,原籍河北。199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竖琴专业,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多次参加“上海之春”大型交响音乐会的演出。和父亲赵奉先一起创作了数十首诗词歌曲,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素质教育,陶冶情操很有益处。
教师:这么好听的歌老师也想来唱一下,老师唱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1、这首歌的拍子是怎样的?2、这首歌的速度怎样?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回答以上问题(略)教师多媒体出示2/4拍,速度:中速。
出示两条节奏,比一比、辨一辨,教师用手拍出让学生辨别不同的地方,然后把这条节奏换成歌曲旋律让学生用(啦)学唱。
设计意图:通过范唱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歌曲情感、速度、拍子。辨别不同节奏型,掌握合唱部分的细微变化。
学生学唱歌唱齐唱部分,先用“呜”唱旋律,后分声部学习。女生学唱第一声部,然后男生学唱第二声部,最后进行合唱训练。
听录音朗颂古诗《春晓》。教师:这首诗的意思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略)。教师: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风光的喜爱和对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失去的惋惜。春天气候温和,又日长夜短,夜晚睡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刚一醒来,只听得传来阵阵悦耳的鸟叫声。春天是多么逗人喜爱啊!然而,朦胧中记起昨夜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禁担心有多少花儿在风雨中飘落了。这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怜惜。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学生学唱歌曲,合唱部分声部的协调是训练的难点,教师随时调整声部声音的均衡。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画一下歌曲的旋律线。
播放《春晓》歌曲,学生为歌曲画旋律线。抽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展示,其余同学用手画旋律线。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第一句旋律的走向,音乐起伏不大,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演唱呢?学生回答(略)教师:高兴,愉悦。第二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唱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怜惜、担心。合唱部分开始音变高了吗?要用怎样的力度和情感来演唱:学生回答(略),教师:力度强,激动、兴奋的情感来演唱。最后音乐起伏不大,表达了惜春和惋惜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古诗《春晓》,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从诗的韵律中感受与音乐相同的地方。画旋律线,让学生体会歌曲旋律音高走向,力度变化,进一步理解歌曲情感,发挥自己对音乐的想象,畅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创编及表演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春晓》这首歌曲,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下不同配器和演唱的《春晓》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用了什么乐器?教师播放另一个版本的《春晓》歌曲,学生回答:笛子、古筝、打击乐。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演唱组、笛子组、古筝组、打击乐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演绎歌曲《春晓》。播放歌曲,在教师的指挥下表演歌曲,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春晓》,感受到了音乐与诗歌韵味隽永。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那就让我们去珍惜它,热爱它,拥抱它,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