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例题,另一部分是做一做及练习。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有关分数单位的复习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例题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初步理解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才能相加、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归纳法则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运算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应用意识。
重难点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初步理解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才能相加、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归纳法则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方式与策略 教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教科书P89例1的主题图。 你们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教科书P89~90例1的两个问题。 2.列出算式,揭示课题。 这两个问题该怎么列式解答呢?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分钟
二、自主探索,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学生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尽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写详细。 2.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刚才大家都想办法得到了正确的计算结果,第4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写得详细准确。谁能结合图示再来解释分子3加分子1表示什么意思?分母8为什么不变? 学生结合图示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小结:和的分数单位都是,所以分子3和分子1可以直接相加作分子,表示分数单位个数的累加;而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数单位始终是,没有发生变化。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直接相加。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如:=。 3.自主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和可以直接相减吗?借助刚才的计算经验想一想、算一算。有需要的也可以再次借助直观图进行思考或验证。 根据学生的交流,直观呈现。 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该怎么计算? 按学生思维层次安排汇报顺序,从直观到抽象,确保活动有效。 15分钟
三、迁移类推,归纳算法 1.直观计算,理解算理。 出示教科书P90“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并完成计算,教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反馈。 2.观察分析,归纳法则。 观察这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吗?请你尝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 教师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以及对算理逐步理解的过程中,同时也对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自主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学生经历完整研究过程,反思探索成果,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和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10分钟
四、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熟练法则。 请大家打开教科书P90,完成“做一做”第2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分数与整数相加、减,可以先把整数化成与另一个加数同分母的分数,再计算。当分数与整数相加时,结果也可以直接写成带分数。 2.变式练习,沟通联系。 出示教科书P91“练习二十三”第3题。 设计一道跟例题类似的问题,运用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列式解答,再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落实今天所学的知识。 10分钟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 - 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整数加、减法相同。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教学特色与反思 优点: 1、用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2、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从中解决一些困惑,提高课堂效率。 3、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特别是差生,这节课学习积极性高涨。 4、设计了不同形式有层次的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法则,并灵活熟练地运用法则。使学生感受到确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用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不足之处: 探究分数减法部分再放手,为后来练习给予更宽松的时间。以后还要修炼自己的课堂艺术,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