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试卷共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此卷为试题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卷上。
对话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本卷将带领你与自然、社会、自我对话,锤炼思维,涵养情操。
一、(18分)
【与生活对话·积累运用】
根据要求答题。
“言”部溯源 【说文解字】“直言曰言,论难曰语。”——东汉·许慎
【相关成语】自圆其说、强cí(1)夺理、谆谆告诫(2)、能言善辩……
【文化内涵】和谐和美(如“谐”“谊”等);诚信诚恳(如“诚”“谅”等);(3)(如“谦”“谨”等)
【探究结果】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探究汉字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文化自信。
1.结合表格内容,看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注音,为【文化内涵】空缺处补充内容。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2.【探究结果】处的画横线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填写诗文原句。
言语寄情 诗文 出处
不舍 浮云游子意,(1)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期盼 安得广厦千万间,(2)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同情 可怜身上衣正单,(3)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愁苦 (4)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向往 鹏之徙于南冥也,(6)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4.同学们从以下漫画中总结了沟通的技巧,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沟通时保持平和心态,礼貌待人,更有利于提高沟通效率。
B.沟通要义,就是站在自我的立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C.沟通涉及沟通双方,每个人都应做积极的表达者和倾听者。
D.沟通时有条理地表达,更有利于对方快速接收并理解信息。
5.课间偶闻同学粗俗的话语,请为年级廊道设计一则标语,提醒大家文明用语。
二、(48分)
【与先贤对话·鉴赏诗文】
根据要求答题。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作背景 作品内容
795年,韩愈三次参加吏部考核皆不中,三次上书宰相未果。 (一)仆虽庸愚每读书频用自愧。今幸不为时所用,无朝夕役役之劳①,将试学焉。力不足而后止,犹将愈于汲汲于时俗之所争,既不得而怨天尤人者,此吾今之志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答侯继书》)
803年,韩愈得罪权贵,被贬连州阳山。他不甘沉沦,上书自荐。 (二)愈少鄙钝②,于时事都不通□,家贫不足以自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薄命不幸,动遭谗谤,进寸退尺,卒无所成。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而奋发乎文章。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上兵部李侍郎书》)
819年,韩愈因上《论佛骨表》触怒皇帝,被贬潮州。次年,重获任用,返回京师。 (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③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④除弊事⑤,肯⑥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⑦边。 (选自《韩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
【注】①役役之劳:指在仕途生涯中钻营奔走。②鄙钝:鄙陋不聪敏。③封:上给皇帝的意见书。④圣明:“圣主”“明君”之意。⑤弊事:有害的事。⑥肯:岂肯。⑦瘴江:指潮州的韩江,在唐代时是瘴疠之地,韩愈以为会死在那里,所以嘱咐韩湘“收骨”。
6.用“/”给下面内容断句,限划两处。
仆虽庸愚每读书辄用自愧
7.材料二在摘选时漏了一字,从AB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并翻译整个句子。
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家贫不足以自活。(A.学 B.晓)
我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材料三的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多重对比知经历。“朝奏”“夕贬”“一封”“八千”等词可见诗人获罪快,贬谪远。
B.坦诚反问吐心志。为皇帝除去祸事,怎么能不顾及衰朽之身?作者悔恨之意溢于言表。
C.即景抒情陈心声。云遮雾绕的秦岭和大雪拥塞的蓝关,道尽了英雄失路的悲慨和感伤。
D.首尾呼应寄情感。尾联照应诗题,借侄孙探望之意,嘱托他瘴江边收骸骨,凄楚沉痛。
9.下列哪个主题更契合以上三则材料,请判断并具体分析。
主题一:困境中的坚守 主题二:幸与不幸
【与自然对话·品读游记】
西北三绿
梁衡
①古曲有《阳关三叠》,如怨如诉,叙西北之荒凉,写旅人之悲怆。今天,当我也作西北之行时,却感到别有一番生机,即兴所记,而成《西北三绿》。
刘家峡绿波
②当我乘交通艇,一进入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时,便立即倾倒于她的绿了。
③一条大坝拦腰一截,黄河便膨胀了,宽了,深了,而且性格也变得沉静了。那本是夹泥带沙,色灰且黄的河水,这时却突然变成了一汪百多平方公里的碧波。只见她绿得深沉,绿得固执,沉沉的,看不到河底,而且几尺深以下就都看不进去,反正下面都是绿。
④一路走着,我俯身在船舷,平视着这如镜的湖面,一种美的享受涌上心头。那黄河本是在西北高原上横行惯了的,她从天上飞来,一下子被锁在这里。她只有等待,在等待中渐渐驯顺,她沉落了身上的泥沙,积蓄着力量,磨炼着性格,增加着修养,而贮就了这汪沉沉的绿。她已是人化了的水泊,满贮着人的意志,寄托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理想。
⑤我弃舟登岸,立身坝顶,发现两岸山上的新树已吐出一层茸茸的绿意,无数喷水龙头正将水雾洒向它们。是水发出了电,电又提起水来滋润这些绿色生命。这沉沉的绿水啊,在半空中作着长久的聚积,原来是为了孕育这一瞬的转化。
⑥现在刘家峡的上游又要建十一个这样大的水库了,将要再出现十一层绿色的阶梯。黄河啊,你快绿了,你将会碧波绿水从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刘家峡啊,你这一湖绿色会染绿西北,染绿全国①。我默默地祝贺着你。
天池绿雪
⑦雪,自然不会是绿的.但是她却能幻花出无穷的绿。我一到天池,便得了这个诗意。
⑧上了山,天池是在群山环抱之中。一汪绿水,却是一种冷绿。雪峰倒映在其中,更增加了她的静寒。池周的山上满是树,松、杉、柏,全是常青的针叶,近看如塔,远望则是一海墨绿。只有纯白的雪,才能滋润出纯绿的树。雪纯得白上加白,这树也就浓得绿上加绿了。
⑨我在池边走着,想着,看着那池中的雪山倒影,我突然明白了,那绿色的生命原来都凝在这晶莹的躯体里。是天池将她揽在怀中,慢慢地融化、复苏,送下山去,送给干渴的戈壁。好一个绿色的怀抱雪山的天池啊,这正是你的伟大,你的美丽。
______________
⑩从石河子出发,汽车颠簸了三个小时后,我登上了一个叫丰收岭的地方。这已经到了通古特大沙漠的边缘。举目望去,沙丘一个接着一个,黄浪滚滚,涌向天边。没有一点绿色,没有一点声音,不见一个生命。一刹那,我突然感到生命的宝贵,感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可爱。
我不由回过身来。只见沙枣、杨、榆、柳,筑起莽莽的林带。绿树连同荆棘、小草形成一个尖圆形的半岛。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我沿半岛的边缘走着,想到最前面去看看那绿色和黄沙的搏斗。
前面杨、榆、柳那类将帅之木已经没有,只派这些与风沙勇敢肉搏着的尖兵,她们是红柳、梭梭树、沙拐枣、沙打旺等灌木。一簇簇,一行行,她们并不秀气,也不水灵,干发红,叶发灰,稀疏的枝叶也不能尽遮脚下的黄沙。但这是一个伟大的群体,方圆几百亩,抬头望去,是一片朦胧的新绿。这绿虽是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但却是一张神奇的网,她罩住了发狂的沙浪,冲破了这沉沉的死寂。沙海边的这一点绿色啊,让我真正懂得,绿色就是生命。
治沙站的同志说:“七八年前,很多地方都还是流沙肆虐之地。”我停下脚来重新打量着这个绿岛:她由南而北,尖尖地伸进沙漠中来,像一支绿色的箭,带着生命世界的信息,带着人们征服荒原的意志,来向这块土地下战表了。
这里的绿不同于黄河上碧绿的水库,也不同于天山上冷绿的天池,那些绿的水,是生命的乳汁,是生命的抽象,是未来的理想;而这里的绿,就是生命自己,是生命力的胜利,是伟大的现实。丰收岭的绿岛啊,就从这里出发,我们去收获整个世界!
亲爱的读者,你看,西北还荒凉吗?我可以骄傲地宣布,我们的西北将会出现历史上最美丽的时期。
(选自《万水千山行遍》,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版,有删改)
【注】①刘家峡水电站使绿水转化为电,进而输送至祖国其它地域。水力发电也大大节省了煤炭资源消耗。
10.选文围绕“绿”叙述了“我”的西北之行,参照示例,补全游踪图。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11.下列是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写“《阳关三叠》叙西北之荒凉”,与作者在西北感受到的生机构成了反差。
B.第⑥段的“碧波绿水从天来”化用李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典雅而又凝练。
C.作者称“雪”为“绿雪”,是因为它与绿水、绿树融为一体,在映衬中显出生机。
D.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西北能够摆脱贫瘠,迎来生机的美好期望,升华了主题。
12.梁衡散文的语言雅致凝练。结合 段两处画线句,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提示:可从词语、句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进行赏析。
13.选文与《壶口瀑布》都写到黄河,表达的情思却各不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与社会对话·学演讲词】
创造一个全新的“少年中国”
李大钊
①我们的理想,是在创造一个“少年中国”。
②为创造我们理想的“少年中国”,我很希望这一班与我们理想相同的少年好友,大家都把自己的少年精神拿出来,努力去作我们的“少年运动”。我们“少年运动”的第一步,就是要作两种的文化运动:一个精神改造的运动,一个是物质改造的运动。
③精神改造的运动,就是本着大道主义的精神,宣传“互助”“博爱”的道理,(A)改造现代堕落的人心,使人人都把“人”的面目拿出来对他的同胞;把那占据的冲动,变为创造的冲动;把那残杀的生活,变为友爱的生活;把那侵夺的习惯,改为同劳的习惯;把那私营的心理,变为公善的心理。这个精神的改造,实在是要与物质的改造一致进行,而在物质的改造开始的时期,更是要紧。
④物质改造的运动,就是本着勤工主义的精神,创造一种“劳工神圣”的组织,改造现代游惰本性、掠夺主义的经济制度,把那劳工的生活,从这种制度下解放出来,使人人都须工作,作工的人都能吃饭。因为经济组织没有改变,精神的改造很难成功。在从前的经济组织里,何尝没有人讲过“博爱”、“互助”的道理,(B)不过这表面构造(就是一切文化的构造)的力量,到底比不上基础构造(就是经济构造)的力量大。你只管讲你的道理,他时时从根本上破坏你的道理,使你永远不能实现。
⑤“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啊!我们的一生生涯,是向“少年中国”进行的一条长路程。(C)我们为达到这条路程的终点,应该把这两种文化运动,当作车的两轮,鸟的双翼,用全生涯的努力鼓舞着向前进行,向前飞跃。
⑥“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啊!我们要作这两种文化运动,不该常常漂泊在这都市上,应该投身到山林里村落里去,在那绿野烟雨中,一锄一犁的作那些辛苦劳农的伴侣。休息的时候,田间篱下的场所,都有我们开发他们,安慰他们的机会。我们应该学那闲暇的时候就来都市里著书,农忙的时候就在田间工作的列夫。托尔斯泰先生,文化的空气才能与山林里村落里的树影炊烟联成一气,那些静沉沉的老村落才能变成活泼泼的新村落。新村落的大联合,就是我们的“少年中国”。
⑦我们“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啊!我们的新生活,小到完成我的个性,大到企图世界的幸福。我们的家庭范围,已经扩充到全世界了。我们的“少年中国”观,乃是要把中国这个地域,当作世界的一部分,由我们居住这个地域的少年朋友们下手改造,以尽我们对于世界改造一部分的责任。
⑧总结几句话,就是:我所希望的“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是物心两面改造的运动,是灵肉一致改造的运动,是打破知识阶级的运动,是加入劳工团体的运动,是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的运动,是以世界为家庭扩充联合的运动。
⑨少年中国的少年啊!少年中国的运动,就是世界改造的运动,少年中国的少年,都应该是世界的少年。
(选自《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有删改)
走进百年前李大钊的演讲现场,完成学习任务。
《创造一个全新的“少年中国”》任务评价表
评价角度 评价指标 任务完成过程
演讲思路 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1.补全演讲思路图。
演讲对象 对象明确心中有听众 2.这篇演讲词有强烈的听众意识,请结合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讲语言 语言精炼有说服力 3.结合选文三处画线句,探究这篇演讲词的语言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讲姿态 演讲者精神饱满较好地运用动作神态 4.甲乙哪张剧照更契合下面这段文字的演讲现场,为什么? 少年中国的少年啊!少年中国的运动,就是世界改造的运动,少年中国的少年,都应该是世界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补全演讲思路图。
15.这篇演讲词有强烈的听众意识,请结合内容分析。
16.结合选文三处画线句,探究这篇演讲词的语言风格。
17.甲乙哪张剧照更契合下面这段文字的演讲现场,为什么?
少年中国的少年啊!少年中国的运动,就是世界改造的运动,少年中国的少年,都应该是世界的少年。
【与名著对话·致敬英雄】
18.班级正在开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题研讨”活动,请完成探究。
保尔;一路磨难,一路抗争
身份转变 抗争对象 关键事件
与权威抗争 保尔将烟末撒在了瓦西里神父家预备做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被赶出学校。
与敌人抗争 (1)_______________
与自然抗争 (2)_______________
与疾病抗争 保尔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坚持创作,最终完成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保尔:一路淬炼,一路成长
(3)聚焦保尔丰富的人生经历,创作一首题为《成长》的小诗,不少于4行(可参照示例,也可独立创作)。 诗歌创作小贴士①注意诗行和节奏②借助具体可感的意象③运用修辞④抒发情感
成长 在乌克兰的小镇边缘 少年保尔如野草般顽强 炉火边的每一滴汗水 都是他坚忍的印记 …… 成长 ……
三、(54分)
【与万物对话·表达交流】
19.参考下列写作提示,以“鸣”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
释义 组词 联想
(1)自然界中的鸟、兽、昆虫等发出声音 鸟鸣,虫鸣,蝉鸣…… 《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器物发出声音 鸣鼓,鸣钟,琴瑟和鸣…… 《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3)人发出声音 争鸣,不平则鸣,一鸣惊人…… 《最后一次讲演》:李公朴遇害后,闻一多先生不平则鸣,痛斥了反动派卑劣行径,抒发了对民主正义的坚守。
要求:①角度自选,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词jiè谦虚谨慎(四字,无错字,体现文化内涵) 2.探究汉字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坚定)文化自信。(如果删掉“和文化自信”,只得1分)(提高、提升、感受、培养等,搭配无误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
第一空,强词夺理(qiǎngcíduólǐ):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第二空,敦敦告诫(zhūnzhūngàojiè):恳切耐心地劝告。
第三空,根据“文化内涵”的提示,补充与“谦”“谨”相关的词语即可。
示例:
谦谦君子: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谨小慎微:指说话、做事非常谨慎,现多指对一些事情过于小心谨慎。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原句“探究汉字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文化自信”中,“领略”与“文化自信”搭配不当,修改为“探究汉字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更为恰当。
3.落日故人情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心忧炭贱愿天寒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庇、俱、贱、着、抟”等字词容易写错。
4.B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B.有误,沟通的要义并非仅仅是站在自我的立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沟通中,如果只是站在自我的立场表达想法,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导致沟通不畅甚至失败。有效的沟通应该是考虑双方的立场和需求,互相理解和尊重;
故选B。
5.示例1:言语文明,形象美丽;
示例2:文明用语伴我行,天天都有好心情;
示例3:口善心和,守礼明德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标语。
为年级廊道设计一则标语,目的是提醒大家文明用语,通过标语起到警示和引导的作用,采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示例1:言语文明,心灵纯净,让廊道充满温馨。
示例2:粗俗之语伤人心,文明用语暖人情,且说且珍惜。
示例3:让文明用语成为廊道最美的声音。
6.仆虽庸愚/每读书/辄用自愧 7.示例1:B。我年轻时鄙陋愚钝,对于时事都不了解,家里贫穷,不足以养活自己。
示例2:A。我年轻时鄙陋愚钝,对于时事都不能全面地学习(或了解学习),家里贫穷,不足以养活自己。 8.B 9.第一层级:结合材料阐述困境或不幸;
第二层级:结合材料阐述困境和坚守,但是坚守的内涵不完整,或结合材料阐述不幸与幸运,幸运的内涵不完整;
第三层级:结合材料阐述困境和三个方面的坚守,或结合材料阐述不幸与三个方面的幸运。
【解析】6.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我虽然才能平庸,每当读书,总是感到自我惭愧。“仆虽庸愚”句意完整;“每读书”是“辄用自愧”的原因,中间应断开。故可断为:仆虽庸愚/每读书/辄用自愧。
7.本题考查词语填空和翻译。
先把两个字填入句中,分析整句是否通顺及符合情境,然后翻译。
填入A“学”,根据“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学,家贫不足以自活”,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说法是表示韩愈年少时鄙钝,对时事没有全面地学习(通学),家境贫困,不能养活自己。鄙钝:鄙陋愚钝。自活:养活自己。
填入B“晓”,根据“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晓,家贫不足以自活”,这样的说法是表示韩愈对于时事的不了解或者不熟悉。晓:了解、明白。
可见两个字都有道理,任选其一皆可,然后翻译句子。
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B.有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句诗并非表达作者的悔恨之意,而是表明诗人一心为皇帝除去有害之事,根本不会顾惜自己衰老的身体。这体现了诗人为国除弊的决心和刚正不阿的精神,作者毫无悔恨之意。
故选B。
9.本题考查主题的分析。
两种主题都契合三则材料的主题,可任选一种,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主题一:困境中的坚守。从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韩愈在面对困境时,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在材料一中,尽管韩愈三次参加吏部考核不中,三次上书宰相未果,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读书自省,力不足而后止,但仍优于追求时俗之人的做法。在材料二中,韩愈被贬连州阳山,但他并不甘心沉沦,而是上书自荐,显示了他对文学的追求和对时事的理解。在材料三中,韩愈因上《论佛骨表》触怒皇帝,被贬潮州,但次年又重获任用,返回京师,这表明他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因挫折而放弃。因此,“困境中的坚守”契合以上三则材料。
主题二:幸与不幸。材料一中韩愈没有得到重用,但韩愈并不抱怨,反而觉得不必为了追求功名而“役役于俗”是一种幸运;材料二韩愈屡遭贬谪,但韩愈却因此有了研习文学的机遇,这也算是一种幸运;材料三虽然韩愈因上书被贬,但他一年后重获任用,返回京师,也算是一种幸运。因此,“幸与不幸”契合三则材料的主题。
【点睛】参考译文:
(一)我虽然才能平庸,每当读书,总是感到自我惭愧。现在有幸不被时俗所用,没有早晚忙碌劳累的劳苦,我将尝试学习。力量不足然后停止,还是比那些日夜钻营追求时俗之人的做法更好,既然得不到就不抱怨天、责怪人,这是我现在的志向。
(二)我年轻愚钝,对时事都不懂,家境贫寒不足以自养,应举觅官,总共二十年了。命运不幸,常遭人诽谤,进步一点退步一点,最终没有什么成就。本性喜欢文学,因为困苦愁厄无处可诉,于是得以深入研究经传史记百家的学说,并奋发写作文章。
(三)早晨一封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到潮州路八千里。想要为圣明的皇上除去有害的事,怎么肯因为衰老就爱惜自己的余生?云彩横在秦岭上,家在哪里?大雪拥塞蓝关,连马都难以前行。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目的,好在瘴江边收我的骨骸。
10.沉静(深沉/固执)丰收岭绿岛朦胧(淡薄;坚韧、顽强、勇敢、柔和,伟大不可)特点只写绿、生机不可。 11.C 12.(1)词语角度:①多用拟人化的词语,“她们”“不秀气”“不水灵”等表达让植物的形象更加生动。②多用叠词,“簇簇”“行行”“沉沉”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韵律美。③人称代词“她”“她们”的使用,增强抒情。
(2)修辞角度:
①运用拟人,“她们”“不秀气”“不水灵”等表达让植物的形象更加生动。
②运用排比,如“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句式整齐简洁,富有节奏感。
(3)句式角度:①句式整齐,如“罩住了”“冲破了”,富有节奏感。
②多用短句,如“一簇簇”“一行行”“干发红”“叶发灰”,简洁而有力,朗朗上口。
③句式灵活,长短句结合,句子节奏富于变化。 13.选文:①赞美刘家峡的绿水滋润生命。
②输送电能、造福人类的巨大贡献。
③赞美人们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壶口瀑布》:①震撼于壶口瀑布的壮美与磅礴。
②赞美黄河博大宽厚的品格以及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③感叹于自然的伟大创造。分别从水本身特点和其背后的人文内涵角度作答,每篇文章答出2点即可。
【解析】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概括。
第一空:根据游踪图提示刘家峡绿波,根据第③段“只见她绿得深沉,绿得固执,沉沉的,看不到河底,而且几尺深以下就都看不进去,反正下面都是绿”可知,这句话通过“深沉”和“固执”两个形容词,生动描绘了刘家峡水库中黄河水转变后的绿色,强调了其深邃与持久的特点。故填写:沉静(深沉/固执)。
第二空:根据游踪图提示去了天池绿雪,又去了写一个地方。根据第⑩段“从石河子出发,汽车颠簸了三个小时后,我登上了一个叫丰收岭的地方”可知,写一个地点是丰收岭。故填写:丰收岭绿岛。
第三空:根据游踪图提示需要些丰收岭绿岛特点。第 段“但这是一个伟大的群体,方圆几百亩,抬头望去,是一片朦胧的新绿。这绿虽是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但却是一张神奇的网,她罩住了发狂的沙浪,冲破了这沉沉的死寂”,这句话通过“朦胧的新绿”和“伟大的群体”等表述,描绘了丰收岭绿岛上植被虽然颜色淡薄但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强调了它们在恶劣环境下的坚韧与伟大。故填写:朦胧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作者称“雪”为“绿雪”,并非只是因为它与绿水、绿树融为一体显出生机。在文中第⑦段“雪,自然不会是绿的,但是她却能幻花出无穷的绿。我一到天池,便得了这个诗意”,以及第⑧段“只有纯白的雪,才能滋润出纯绿的树。雪纯得白上加白,这树也就浓得绿上加绿了”,第⑨段“我突然明白了,那绿色的生命原来都凝在这晶莹的躯体里。是天池将她揽在怀中,慢慢地融化、复苏,送下山去,送给干渴的戈壁”,这些内容表明作者称“雪”为“绿雪”,更多的是因为雪能够孕育、滋养绿色的生命。
故选C。
1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画线句第 段“一簇簇,一行行,她们并不秀气,也不水灵,干发红,叶发灰,稀疏的枝叶也不能尽遮脚下的黄沙”,“这绿虽是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但却是一张神奇的网,她罩住了发狂的沙浪,冲破了这沉沉的死寂”。
(1)词语角度:“她们”“不秀气”“不水灵”等拟人化词语,将植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这些植物平凡朴实的特点,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
“簇簇”“行行”“沉沉”等叠词,不仅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还强化了所描绘的景象,如“簇簇”“行行”突出了植物分布的密集,“沉沉”凸显了死寂氛围的浓重。
人称代词“她”“她们”的运用,使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增强了作者对这些植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使抒情更加真挚深切。
(2)修辞角度:拟人手法,通过“不秀气”“不水灵”等描述,赋予植物人的性格特征,使其形象更加鲜活、生动,仿佛这些植物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排比手法,“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增强了语势,突出了这绿色的轻柔、淡薄的特点,让人对其有更深刻的感受。
(3)句式角度:句式整齐,“罩住了”“冲破了”,结构相似,节奏明快,读起来铿锵有力,表现出这绿色的强大力量。
短句的使用,“一簇簇”“一行行”“干发红”“叶发灰”等,简洁明快,突出了植物的形态和特征,给人以干脆利落的印象。
长短句结合,如先以短句“一簇簇,一行行,她们并不秀气,也不水灵,干发红,叶发灰”简洁地描绘植物的外表,再用长句“这绿虽是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但却是一张神奇的网,她罩住了发狂的沙浪,冲破了这沉沉的死寂”详细阐述绿色的内涵和作用,使句子节奏灵活多变,富有变化之美。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选文:水本身特点:第③段“只见她绿得深沉,绿得固执,沉沉的,看不到河底,而且几尺深以下就都看不进去,反正下面都是绿”,写出了刘家峡黄河水深沉、固执的绿色特点。第⑤段“我弃舟登岸,立身坝顶,发现两岸山上的新树已吐出一层茸茸的绿意,无数喷水龙头正将水雾洒向它们”,展现了刘家峡的绿水具有滋养生命的特点。
人文内涵:第⑤段“是水发出了电,电又提起水来滋润这些绿色生命。这沉沉的绿水啊,在半空中作着长久的聚积,原来是为了孕育这一瞬的转化”,体现了刘家峡的绿水输送电能、造福人类的巨大贡献。第④段“她沉落了身上的泥沙,积蓄着力量,磨炼着性格,增加着修养,而贮就了这汪沉沉的绿。她已是人化了的水泊,满贮着人的意志,寄托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理想”,赞美了人们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壶口瀑布》:水本身特点:第④段“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突出了壶口瀑布水的壮美与磅礴。
人文内涵:第⑥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赞美了黄河博大宽厚的品格以及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第④段“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伟大创造的感叹。
14.(1)我们要创造一个全新的“少年中国”;提到“创造少年中国”即可。
(2)物质精神(物心)两方面改造。
(3)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或用去开发改造农村)。 15.听众是这一班有自己有着共同理想的少年;文中将其称为“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多次出现,强调他们是创造少年中国的重要力量,表达亲切。文中多次用“我们”,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主题为鼓励少年人积极创造和劳动,具有针对性。 16.风格准确:A句气势磅礴、慷慨激昂;B句通俗易懂、准确严谨;C句生动形象。(有一定的分析即可。) 17.示例:乙更契合。
文字:这一段话是文章的结尾,演讲者发出呼吁和号召或解释文字内容、语言特色。神态:情绪是激昂的,表情是庄重的,动作:手臂向前挥动,彰显力量感。
【解析】14.本题考查文章思路。
本文①段“我们的理想,是在创造一个‘少年中国’”直接亮出中心论点——我们要创造一个全新的“少年中国”;②至⑤段从“精神改造的运动,就是本着大道主义的精神,宣传‘互助’‘博爱’的道理”和“物质改造的运动,就是本着勤工主义的精神,创造一种‘劳工神圣’的组织,改造现代游惰本性、掠夺主义的经济制度”两个方面论证如何创造“少年中国”(或创造“少年中国”的方法)——物质和精神(物心)两方面改造;⑥⑦⑧段“我们要作这两种文化运动,不该常常漂泊在这都市上,应该投身到山林里村落里去,在那绿野烟雨中,一锄一犁的作那些辛苦劳农的伴侣”论证创造“少年中国”的途径——投身到山林里村落里去(或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⑨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据此方习可知,(1)(2)(3)可分别填写为:我们要创造一个全新的“少年中国”;物质和精神(物心)两方面改造;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
15.本题考查演讲特点。
演讲要有针对性,根据②段“我很希望这一班与我们理想相同的少年好友,大家都把自己的少年精神拿出来,努力去作我们的‘少年运动’”可知,演讲的对象是这一班有自己有着共同理想的少年;结合⑤段“‘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啊”、⑥段“‘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啊”、 ⑦段“我们‘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啊”和⑨段“少年中国的少年啊”各段的段首语可知,作者将其称为“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并反复这样称呼,使人感到亲切,强调他们是创造少年中国的重要力量,同时,多次用“我们”,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表明作者的追求和他们是一致的,更具鼓动性。
16.本题考查演讲语言。
演讲的语言要具有鼓动性。A句 ③段的“改造现代堕落的人心,使人人都把‘人’的面目拿出来对他的同胞;把那占据的冲动,变为创造的冲动;把那残杀的生活,变为友爱的生活;把那侵夺的习惯,改为同劳的习惯;把那私营的心理,变为公善的心理”呼吁少年好友精神改造,语言慷慨激昂。B句 ④段的“不过这表面构造(就是一切文化的构造)的力量,到底比不上基础构造(就是经济构造)的力量大。”将“表面构造”和“基础构造”进行比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俗易懂地指出物质改造的重要性。C句⑤段的“我们为达到这条路程的终点,应该把这两种文化运动,当作车的两轮,鸟的双翼,用全生涯的努力鼓舞着向前进行,向前飞跃”运用比喻,把两种文化运动比作“车的两轮”“鸟的两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种文化运动的助力之大。
17.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甲图,李大钊站在群众中间,面色平静,围在他周围看着他的人群均是工人打扮。
乙图,李大钊站在群众中间,围在他周围看着他的人群均是青少年学生打扮。他口巴张开,表情庄重,左手向前方深处,做精神激昂演讲状。
示例:根据②段“我很希望这一班与我们理想相同的少年好友,大家都把自己的少年精神拿出来,努力去作我们的‘少年运动’”可知,演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结合⑨选文“少年中国的少年啊!少年中国的运动,就是世界改造的运动,少年中国的少年,都应该是世界的少年”是演讲结语,号召“少年中国的少年”去“创造一个‘少年中国’”,可知,其神态应是庄重而激昂的,动作或手势应是富有力量的,因此,乙图更契合演讲现场。
18.示例1:保尔扑倒彼得留拉匪兵,成功营救朱赫来,自己被捕。
示例2:在监狱中,面对匪兵的审讯,保尔拒不开口。(写哥萨克兵亦可)示例3:保尔阻挡波兰军白军入侵,腿部受伤。
示例4:保尔在骑兵队与波兰白军战斗,最终被弹片炸伤,右眼失明。(写外国武装、外国入侵军队亦可)示例1:保尔强忍冰天雪地的寒冷,挥动铁锹,争分夺秒地修筑铁路。示例2:保尔不惧秋天河水的冰冷,将珍贵的木头打捞上岸。示例:(成长)在黎明的微光中保尔坚定地挥动着臂膀铁锹与冻土的每一次对话都是他对战胜困难的渴望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第一空:保尔与敌人抗争的主要事件集中在第五章到第九章中。保尔的生活因朱赫来的到来而发生了重大转折。朱赫来是一位老布尔什维克,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他暂时藏匿在保尔家中。保尔也因此更深入地接触到了革命的思想和行动。然而,好景不长,敌人的搜查日益严密。一天晚上,当朱赫来正准备离开时,不幸被搜查的匪兵发现。保尔见状,毫不犹豫地扑上前去,用尽全身力气将匪兵扑倒在地,为朱赫来争取了逃脱的时间。但保尔被维克托告密揭发,被敌人逮捕。在敌人的审讯中,保尔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他坚决不开口,死守秘密,让敌人无计可施(第五章)。
保尔被捕入狱后,哥萨克兵对他进行了严厉的审讯。他们试图从保尔口中获取关于朱赫来和其他革命者的情报。但保尔坚守秘密,坚决不开口。在审讯过程中,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上的折磨,但他的意志坚如磐石,始终没有向敌人透露半点有用的信息。他深知自己的坚守对于革命事业的意义,哪怕面临生命的威胁,也绝不背叛自己的信仰。(第五章)
在保尔出狱后,他继续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第八章和第九章中,他积极参与了与波兰白军的战斗。在战斗中,保尔展现出了他作为一名战士的英勇和顽强。他奋力阻挡波兰军的入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然而,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保尔不幸受伤,腿部被敌人击中。
伤愈后,保尔并未因此而退缩,他再次加入了骑兵队,与波兰白军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战斗。在一次冲锋中,保尔不幸被敌人的炮火击中,右眼失明。但这一次的伤痛并未击垮他,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什么是真正的勇士。(第八、九章)
据此填写即可。
(2)第二空:保尔与与自然抗争主要集中的在第十一章。是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和共青团员们被调去修铁路。当时环境极其恶劣,冰天雪地,食物和衣物短缺,但他们依然坚持工作,争分夺秒地修筑铁路,展现出顽强的意志和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在修铁路的过程中,为了抢救被河水冲走的珍贵木头,保尔不惧秋天河水的冰冷,毅然跳入河中,将木头打捞上岸,为保障铁路建设的资源付出了巨大努力。
(3)示例以保尔少年时期在乌克兰小镇的经历为起点,通过“野草”这一意象体现他的顽强,“炉火边的汗水”这一具体细节展现他的坚忍。创作这首诗需要深入理解保尔的人生经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和场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来展现他的成长和精神蜕变。
示例一:③在战场的硝烟弥漫中 ④保尔似钢铁般坚毅 ⑤枪林弹雨里的每一次冲锋 ⑥都是他无畏的宣言
示例二:③在筑路的艰难困苦里 ④保尔如磐石般坚定 ⑤风雪严寒中的每一次坚持 ⑥都是他不屈的抗争
19.
例文:
鸣
“鸣”,一个简单的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它可以是鸟儿清脆的啼叫,是风穿过树林的呼啸,是心灵深处的呐喊,也是成功前默默的积蓄力量。
在寂静的山林中,鸟儿的鸣叫声打破了宁静,那是它们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欢呼。“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笔下的鸟鸣,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夜的静谧与生机。
而在人生的道路上,“鸣”有时也代表着一种突破和爆发。就如那些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人,他们在一鸣惊人之前,往往经历了漫长的“不鸣”时期。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中,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和自由式滑雪女子 U 型场地两枚金牌。但你可知道,她在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训练,是汗水与泪水的交织,是无数个默默坚持的日夜。这是她在“不鸣”中的积累,最终迎来了“鸣”的辉煌时刻。
“鸣”也可以是内心的声音。当我们面对困境,面对抉择,内心会有一种声音在呼唤,指引我们前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迎来了近五万名各地青年投身到开发北大荒的建设队伍中。他们响应祖国建设边疆的号召,几十年默默奉献,最终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种惊天动地的成就,难道不是青年们齐心努力的结果吗?正是因为他们听从内心召唤,为祖国默默奉献,最后北大荒换上新颜,这其中的“鸣”,是勇气,是信念,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然而,“鸣”并非随意而为,它需要时机,需要积累。正如蝉在地下蛰伏数年,只为夏日里短暂而嘹亮的鸣叫;又如梅花默默积蓄力量,只为在寒冬中绽放出迷人的芬芳。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内心的“鸣”声,坚守自己的信念,在“不鸣”的时光里默默努力,等待属于自己“鸣”的那一刻。
【详解】本次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
(1)审题立意:本题要求以“鸣”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释义的内容可知:鸣为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在写作时,我们要善于化虚为实,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来表现这种声音的意义。如:叙写生活中一些野生动物在山林的鸣叫声。通过描写这些动物的鸣叫声,来展现作者热爱自然或者环境保护的主题;生活中某些器物的声音,如自己心爱动物颈上的铃铛声,叙写“我”与动物之间的故事,表现“我”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叙写生活中面对各种黑暗的现象敢于为民众鸣不平的记者们,表现不畏强权的精神;学习生活中某些平凡的人在背后默默努力,最后其结果一鸣惊人,表现一种不甘人后,敢于奋斗和拼搏的精神。
(2)选材构思:本篇习作可写成记叙文或是议论文。如果写成记叙文,可叙写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来体现“鸣”的意义。如可写家乡的山林以前很多小鸟鸣叫,寂静的山林因此变得热闹极了,可后来,有些乡邻伐林捕鸟,导致鸟越来越少了。山里也因此变得一片死寂。再后来,政府不断宣传,劝说人们要保护好青山绿水。人们减少捕猎行动,鸟儿重回山林,通过对比,突出环境保护的意义。也可叙写“我”原来是一个学的人,但一直以来坚持认真学习,后来“我”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一次竞赛中获奖,同学们认为“我”是一鸣惊人,而“我”自己知道,所谓的“一鸣惊人”都是背后默默的努力。本文也可写成议论文,可围绕“鸣,是面对不公时的反抗”“鸣,是面对落后时的奋进”“鸣,是倾听内心时的选择”这三个分观点来论证“鸣”的意义。可列举记者们披露不法企业危害人们的行径,运动员比赛失利时,坚持训练,获得成功;黄大年们甘于为祖国舍弃个人利益的选择。通过列举古今中外的多位名人的事例进行论证,结尾得出结论重申论点,使文章论证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