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七年级(下)
期末语文试卷
一、(19分)
1.班级学习小组开展手绘成长日历活动,请你参与。
审读“日历封面”的内容,你进行了补充、修改。
(1)给“成长感言”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遗hàn( )吟( )唱
(2)将“成长感言”中缺失的短语补充完整,使上下文连贯。
成长需要有追寻理想的执着信念,需要有披荆斩棘的________,需要有直面遗hàn的豁达胸襟。
(3)“成长感言”中画线句有语病,将修改后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4)同学们设计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书海扬帆追远梦”,请挑选最合适的下联( )
A.术业宜从勤学起 B.诗山泼墨踏欢歌 C.一朝春来百花香 D.壮志凌霄嘉年华
审读“日历单页”的内容,你进行了补充。
(5)请你将“每日成长诗”的内容补充完整。
每日成长诗 ①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成长启示:志存高远 每日成长诗 ②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成长启示:善于交友
每日成长诗 ③___________,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 成长启示:正直通达 每日成长诗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成长启示:永葆信心
每日成长诗 ⑤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成长启示:放眼长远 每日成长诗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成长启示:___________
(6)学习小组拟组织“与父母话成长”的主题活动,你在成长备忘录上补充活动方案。
成长备忘录
活动方案 活动形式 活动内容
聆听故事 听父母谈养育子女的艰辛,记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①_____ 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成长心声和感恩之情;
手绘图画 ②___________。
二、(47分)
(一)(15分)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本诗写于1050年,是王安石30岁初涉宦海时所作。 甲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
1067—1076年,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进行政治改革,史称熙宁变法。本文段选自王安石与宋神宗及诸臣论议的内容。 乙 彦博①等又以为士兵②难使千里出戍。安石曰:“前代征流求③,讨党项④,岂非府兵⑤乎?”帝曰:“募兵⑥专于战守故可恃至民兵⑦则兵农之业相半,可恃以战守乎?”安石曰:“唐以前未有黥兵⑧,然亦可以战守。臣以谓募兵与民兵无异,顾所用将帅如何尔。有将帅,则不患民兵不为用矣。” (选自《宋史 兵志》)【注】①彦博:北宋文彦博,政治家。②士兵:地方兵。③流求:地名。④党项:少数民族。⑤府兵:同“士兵”,地方兵。⑥募兵:专职的士兵。⑦民兵:同“士兵”,地方兵。⑧黥兵:面上刺字的罪犯充当的士兵。
本诗写于王安石晚年隐居钟山期间。 丙 杖藜① [宋]王安石 杖藜随水转东冈,兴罢还来赴一床②。 尧桀③是非时入梦,因知余习未全忘。 (选自《王安石全集》)【注】①杖藜:手杖。②赴一床:上床睡觉。③尧:传说中的上古贤君。桀:暴君,夏朝的末代君主。
(1)下列对甲、丙两首诗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甲诗首句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飞来峰上的千寻塔巍巍高耸的状态。
B.甲诗后两句富有理趣,寄寓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C.丙诗前两句记叙了诗人虽然年老但是依然在田间忙碌不已的生活。
D.丙诗后两句记写尧桀是非时入梦,可知诗人现实中时时追慕两位君王。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募兵专于战守故可恃至民兵则兵农之业相半
(3)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唐以前未有黥兵,然亦可以战守。
(4)阅读乙文,说说王安石主张使用地方兵的原因。
(5)周敦颐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会把王安石比作周敦颐笔下的哪一种花?结合诗文内容,试做分析。
(二)(18分)
3.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问题。
草茉莉
祁云枝
①去秦岭消夏,晚饭时我们进入一户农家。
②落座不久,飘来一阵花香,踏香寻花,墙角处,篱笆隔出的一井花坛里,无数花儿正笑逐颜开,原来,是草茉莉。不过一平方米见方,居然开出了张扬的阵势。紫、白、黄、红及复色花朵齐放,沸沸扬扬,好不热闹。它们开满花坛还嫌不够,又举着小喇叭伸出篱笆,吹奏得不管不顾。
③香气入鼻,遥远而又熟悉,一些人,一些事,香气般拂过心头。
④老家的草茉莉来自我的老师——一个花朵般美丽有香气的女子。她教语文。阳光从分割成小方块的窗口窄窄地挤进来,斜落到讲台上。白色连衣裙发出亮眼的光。在阳光落下来的地方,她用普通话教我们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她的身上,有股好闻的香味,分辨不出是花草的香气还是知识的芬芳。
⑤老师来自城市,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村庄的世界,这世界让我着迷。
⑥夏天,校园里多出一块花田,多出了迷人的香气。粉或紫的喇叭形花冠上,点缀着条状或点状斑纹,参差有致,烟霞满枝,也有红黄、紫白、紫黄各半的双色花……夕阳从花叶间漏下,混合着蜂飞蝶舞。老师的话语从香气里浮出:这花叫草茉莉。老师说,她最喜欢这种花,也很喜欢“草茉莉”这个名字,香气像茉莉花,一个“草”字,是它无拘无束的性格。它们皮实,会自播繁衍。一株,就能蔓延葳蕤出一大片,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机灵鬼祥生嘿嘿地应和着说,这花,闻起来像老师,看起来像我们自己。
⑦生活有了香气,有了色彩,便有了憧憬。熟悉的校园,似乎有了崭新的鸟鸣,我们逗留其间的时间明显拉长。
⑧课间奔赴花前,我看到好多火柴棒一样的花蕾在绿叶间出没,等待被傍晚点燃。下午放学时,花蕾已绽开,弯曲的花丝伸出花外,小喇叭欢腾起来,茉莉花香,从小喇叭里漾出,逶迤在校园里。这时,老师领着我们做花耳环,教我们用紫茉莉汁液涂抹嘴唇和指甲盖。老师把摘下的花籽分放在我们的手心里,像是放了一粒粒欢乐。我们打开精致的花籽,取出胚乳,研磨成白腻腻的粉末涂在脸上。搓揉草茉莉花朵,会渗出红色汁液,嘟起嘴唇去亲吻,再抿两下。哈哈,草茉莉,是我们的第一管口红,也是我们的第一瓶指甲油。如同一个炮仗点着了一挂炮仗,女生们个个唇红齿白,面若满月,活脱脱舞台上的戏子。我们彼此成为对方的镜子,新奇,欢喜,孜孜不疲。
⑨后来我才明白,老师是想让我们与草木链接,并渐渐地成为彼此。
⑩玩尽兴了,我们便排好队,绕草茉莉一圈,再走出校园,带着香气回家,那香气,又从我们一路嘹亮的歌声里飞了出去。
当西北风呼啸着刮过渭北旱塬时,难熬的冬天来了,校园已瘦回花朵之前。一天,放学路上,麦萍走到我跟前,神秘地伸出了手,她的掌心里,是一盒雪花膏。“老师给我的。”麦萍压低了嗓音,声调却止不住飞起来。每个冬天,麦萍的手指都被冻开长长的口子,横七竖八,渗血,瘆人,擦蛤蜊油也不济事。
那晚,雪花膏也第一次停留在我的肌肤上,香香的。嗯,是老师身上的味道,也是草茉莉的味道。麦萍好幸运,这个冬天,她可以一直香下去。我甚至决定明年冬天再也不戴母亲为我做的棉筒袖了,没有它们遮挡严寒,我的手指也会开裂,如此这般,是不是也可以得到一盒老师的雪花膏呢?
遗憾的是,我的愿望落空了。过完年,老师再也没回学校,像一阵被风刮走的香气,飘离了我们的生活。但淡淡的茉莉花香始终环绕、滋养着我们。大学毕业后,我落脚城市,像一颗草茉莉的种子,在季节的更替里,享受着成长的快乐,也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节选自《中国作家》2024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茉莉花色斑斓、香气扑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给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B.老师领着女生做花耳环,教我们用花汁液涂抹嘴唇和指甲盖,和我们共度了欢乐的时光。
C.我决定明年冬天不再戴母亲为我做的棉筒袖,因为它不能满足女孩子追求时尚的心理。
D.老师让我与草木链接,渐渐地成为彼此,能够享受着成长的快乐,也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2)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①它们开满花坛还嫌不够,又举着小喇叭伸出篱笆,吹奏得不管不顾。(修辞)
②茉莉花香,从小喇叭里漾出,逶迤在校园里。(化静为动)
(3)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花,闻起来像老师,看起来像我们自己”的理解。
(4)校园公众号设有“成长欢歌”和“师恩难忘”专栏,你认为本文推荐给哪个专栏更合适?结合选文内容加以阐述。
(三)(14分)
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后来这些东西在我的意识中都隐去了,只有一样东西凸现出来,这就是那在她头顶上打转的失重的铅笔,不知为什么,一闭上眼睛,这支铅笔总在我的眼前飘浮。
②……
③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④“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⑤我听到了她同地面最后通信的录音,这时来自地心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
⑥“……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选自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
材料二
①鲨鱼掉转头来,翻转身子,正准备把采珠人拦腰咬断。突然间,我觉得蹲在我身旁的尼摩艇长忽地站直身子,举着匕首,朝那大怪物直扑过去,与它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②正欲咬死不幸的采珠人的鲨鱼,突然发现冒出个新对手,便翻过身子,迅速地冲着尼摩艇长扑上来。
③我现在都还记得尼摩艇长那勃发的英姿。他立即俯下身体,以无比的沉着镇静等待着朝他猛扑过来的那条可怕的大鲨鱼;待它扑上来时,艇长敏捷地一闪,躲过了鲨鱼的攻击。与此同时,他将匕首刺中鲨鱼的腹部。但这只不过是人鲨大战的开端,恶战还在后面。
④可以说,那条巨鲨简直是在怒吼!鲜血从它那被刺中的地方喷涌而出,染红了周围的海水,海水变得混浊不清,我已什么都看不见了。
⑤我眼前一直这么模糊一片,直到海水突然稍稍清了一点,透出一点亮光。我才影影绰绰地看见,尼摩艇长还抓住鲨鱼的一个鳍,同它进行着殊死搏斗。他一刀接一刀地往鲨鱼肚腹扎去,但一直未能使之毙命,也就是说,未能刺进它的心脏,给它致命的一击。鲨鱼挣扎着,疯狂地搅动着海水,被搅起的漩涡差点儿把我冲翻在地。
(选自儒勒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材料三
①他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建立了造船所,按照自己的设计,造成一艘潜水艇。他用某些方法——这些方法将来是会被人们发现的——有效地利用了万能的电力。他用电作为动力、照明和发热的源泉,满足他的浮力装置的全部需要,而这种电的来源却永远不会枯竭。海里有无尽的宝藏,有数不清的鱼类、海藻和庞大的哺乳动物;不仅有自然界所供应的一切,还有人类遗失在海底的各种各样的物资。这些宝藏充分地满足了王子和他的同伴们的需要。于是他最热心向往的事就这样实现了,他再也不和外界联系了。他把他的潜水船命名为诺第留斯号,自称尼摩船长,神不知鬼不觉地隐藏在海洋深处。
②多年来,这个神奇的人从南极到北极,游遍了各个大洋。作为一个被文明世界所遗弃的人,他在这些陌生的地方搜集了无数的珍宝。1702年,西班牙大帆船在维哥湾所丧失的百万资财成了他用不完的财富。他经常用这笔巨款来帮助那些为争取独立而奋斗的国家,却始终不暴露自己的姓名。
③……
④他耗尽了全身的精力,已经不能和病体顽抗了。这一天平安无事地过去了。移民们一刻也没有离开诺第留斯号。时间已经到了黑夜,但是在洞窟里,却是分不清黑夜白天的。尼摩船长并不感到痛苦,他只是显著地衰退着。由于死期到来,他那高贵的面容一点血色也没有了,但他显得十分平静。他不时喃喃地呓语,说的都是复杂的经历中所遇到的事情。生命显然在消逝,他的四肢已经发冷了。
(选自儒勒 凡尔纳《神秘岛》)
(1)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失重的铅笔”是一处伏笔,使得最后谜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B.材料二中尼摩艇长不顾危险救助采珠人,体现出科幻小说渗透着浓浓的人情味。
C.材料三中尼摩艇长建造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可知成为探险家需要极广博的学识。
D.三则材料的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主要是因为作者层层设置了悬念和误会。
(2)科幻小说富于想象。结合三则材料,分点概括材料中超越现实的内容。
(3)下列两个句子中,人物的“平静”超乎常情。结合人物经历和品质,分析他们在绝境中各自保持平静的原因。
(材料一)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
(材料三)他那高贵的面容一点血色也没有了,但他显得十分平静。
(4)材料一中“落日六号”地心探险是伟大的悲剧吗?请你作出判断并加以阐述。
三、(34分)
5.按要求作文
看到重新盛开的紫藤萝,宗璞明白原来生命是一条无尽的长河;多年后再看到小桃树,贾平凹发现原来生命可以如此顽强;看到阿长送的《山海经》,小鲁迅明白原来一个平凡的保姆身上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生命历程中,总有人、事、景、物,让你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
请自拟题目,以“哦,原来是这样。”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1) 憾yín
(2)无畏勇气
(3)让我们带着勇气和希望,奋发笃行,不断发现崭新的自己,遇见更美的未来。或让我们带着勇气和希望,奋发笃行,不断发现全新的自己,遇见更美的未来。
(4)B
(5) 会当凌绝顶谈笑有鸿儒中通外直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山放出一山拦化作春泥更护花甘于奉献
(6) 家书诉情画一幅图画,体现父母帮助自己成长的场景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遗憾(yíhàn):遗恨;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不满意、悔恨的事情。
吟唱(yínchàng):吟咏歌唱。
(2)本题考查补写。
分析上下文:上文提到“追寻理想的执着信念”,强调的是内在的精神支撑;下文提到“直面遗憾的豁达胸襟”,侧重于面对不如意时的心态。那么缺失的部分应该是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困难时所需要的具体行动特质或能力。可以从勇敢、坚毅、智慧、决心等方面去思考,比如“无畏勇气”“坚毅决心”“果敢智慧”等等。
示例:勇气魄力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让我们带着勇气和希望,奋发笃行,不断发现崭新的全新的自己,遇见更美未来”,词语重复,删去“全新的”或者“崭新的”。
(4)本题考查对联。
上联“书海扬帆追远梦”,“书海”是一个特定的领域,“扬帆”是动作,“追远梦”表达了追求高远梦想的意思,整体营造出在知识的海洋中积极追求梦想的情境。
A.“术业宜从勤学起”强调的是学习对于掌握技艺的重要性,与上联的意境和结构不太匹配。
B.“诗山泼墨踏欢歌”中,“诗山”与“书海”相对,“泼墨”与“扬帆”相对,“踏欢歌”与“追远梦”相对,在结构和平仄上都较为协调,且同样展现出积极向上、追求美好事物的意境,与上联最为契合。
C.“一朝春来百花香”描绘的是春天到来时的景象,与上联在主题和意境上差异较大。
D.“壮志凌霄嘉年华”侧重于表达壮志豪情和欢乐的氛围,与上联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关联性较弱。
故选B。
(5)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绝、儒、柳、拦”等字词容易写错。
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以“落红”自喻,意思是落花并非无情地离去,而是化作春泥,培育下一代花朵。它启示我们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即便自身的力量看似微不足道或已到尽头,也要以另一种方式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6)本题考查设计。
首先要清楚活动的主题是“与父母话成长”,仔细研究题目中已经给出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比如“聆听故事”和“手绘图画”,以及它们对应的具体活动内容,了解其特点和思路。
第一空:根据“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成长心声和感恩之情”可知,向他们讲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以及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可以设计活动形式是:倾诉心声(倾诉交流)
根据活动形式是“手绘图画”可知,用画笔描绘出家庭成员在不同阶段的重要事件和温馨场景,如自己的出生、第一次学会走路、全家一起旅行等,展现家庭的成长历程和温暖瞬间。
示例:用图画描绘出一棵大树,将家庭成员比作树上的果实和叶子,在每个果实或叶子上写下家庭成员的优点和对家庭的贡献,展现家庭的和谐与美满。
2.(1)CD
(2)募兵专于战守/故可恃/至民兵/则兵农之业相半
(3)唐朝以前没有刺字的士兵,但也可以用于战争。
(4)唐朝以前没有刺字的士兵,但也可以用于战争;用兵的关键在于将帅的能力。
(5)莲花。理由:他有远大理想和不畏艰难的勇气;他具有长远的政治眼光和治国谋略;他关心国家命运,具有爱国情怀。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理解与分析。
C.丙诗前两句“杖藜随水转东冈,兴罢还来赴一床”,描绘的是诗人拄着藜杖随意地随着水流转向东冈,兴致结束后就回来上床睡觉。这里并不是说诗人年老还在田间忙碌不停,而是体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理解错误。
D.丙诗后两句“尧桀是非时入梦,因知余习未全忘”,并不是说诗人现实中时时追慕尧和桀两位君王。而是通过尧桀的是非入梦,表明自己内心仍对世事有所关注和思考,并非是对两位君王的追慕,理解有误。
故选CD。
(2)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募兵专门致力于作战和防守,所以可以依靠。至于民兵,就是当兵和务农的事务各占一半。
“募兵”是主语,“专于战守”是谓语,描述了募兵的主要职责是战守。“募兵专于战守”之间不应该断开。“故可恃”是一个因果结构的短语,其中“故”表示因此、所以,“可恃”表示可以依靠。这个短语是对前面“募兵专于战守”的进一步说明,“故可恃”之前应该断开。“至民兵则兵农之业相半”,“至民兵”表示转到民兵这个话题上,“则”是连词,表示转折或进一步说明。“兵农之业相半”描述了民兵的特点,即他们既从事军事活动,又从事农业生产,两者各占一半。“至民兵”和“则兵农之业相半”之间应该断开。
正确断句应为:“募兵专于战守/故可恃/至民兵/则兵农之业相半”。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黥兵:面上刺字的罪犯充当的士兵;然:然而,但是;亦:也。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在乙文中,“唐以前未有黥兵,然亦可以战守。臣以谓募兵与民兵无异,顾所用将帅如何尔。有将帅,则不患民兵不为用矣”,王安石指出唐朝以前没有刺面的士兵,然而依旧能够作战防守。他认为募兵和民兵本质上没有差别,关键在于所任用的将帅怎么样。只要有出色的将帅,就不用担心民兵不能被有效地使用。这表明王安石认为军队能否发挥作用,不在于士兵是募兵还是民兵,而在于将帅的指挥和领导能力。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从甲诗《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以看出,王安石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畏惧困难和阻碍,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在乙文中,王安石与宋神宗及诸臣论议时,展现出他具有长远的政治眼光和治国谋略。他坚信只要有优秀的将帅,民兵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对国家军事和治理的深刻见解,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才能,恰似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丙诗《杖藜》中“尧桀是非时入梦,因知余习未全忘”,表明王安石即使在晚年隐居时,心中仍关心着国家的是非善恶,牵挂着国家的命运,这正如同莲花虽独立于水,却心怀天下,具有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王安石具备莲花般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因此可将他比作莲花。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乙参考译文:
彦博等人又认为士兵难以派遣到千里之外去戍守。王安石说:“前代征讨流求,讨伐党项,难道不是用的府兵吗?”皇帝说:“募兵专门用于作战和防守,所以可以依靠,至于民兵,则是兵农的事务各占一半,能够依靠他们作战和防守吗?”王安石说:“唐朝以前没有刺面的士兵,然而也能够作战和防守。臣认为募兵和民兵没有差别,只是看所任用的将帅怎么样罢了。有好的将帅,就不用担心民兵不能被使用了。”
3.(1)C
(2)①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嫌不够”“举着”“吹奏得不管不顾”,将草茉莉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草茉莉蓬勃生长、花开繁盛、肆意张扬的姿态,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
②“漾出”“逶迤”原本是形容液体流动或山脉绵延的动词,这里将静态的花香动态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茉莉花香在校园里弥漫、飘散的情景,富有画面感。
(3)“这花,闻起来像老师”,意思是老师如草茉莉般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这种香气不仅是外在的,更代表着老师的美好品质和独特魅力。“看起来像我们自己”,是说我们像草茉莉一样充满活力、无拘无束地成长,展现出天真烂漫和对未来的憧憬。这句话反映出老师对我们的积极影响,在老师的呵护下,我们如同草茉莉般自由快乐地成长。
(4)本文推荐给“师恩难忘”专栏更合适。文章回忆了老师在学校种植草茉莉,与我们一起玩耍、教我们用草茉莉装饰自己,还送给同学雪花膏等往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师的怀念与感激。老师的关爱和教导如同淡淡的茉莉花香,始终环绕、滋养着“我们”。重点突出了老师对“我们”成长的重要影响和“我们”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更符合“师恩难忘”的主题。虽然文章也写到了“我”在老师的影响下成长的经历,但这也是基于老师的教导和关爱,成长的过程始终伴随着老师的身影,因此“师恩难忘”更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旨。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文章第 段“我甚至决定明年冬天再也不戴母亲为我做的棉筒袖了,没有它们遮挡严寒,我的手指也会开裂,如此这般,是不是也可以得到一盒老师的雪花膏呢”,这里表明“我”决定不戴棉筒袖,是希望手指开裂能得到老师的雪花膏,而非因为它不能满足追求时尚的心理;
故选C。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第②段“它们开满花坛还嫌不够,又举着小喇叭伸出篱笆,吹奏得不管不顾”,这一句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草茉莉人的行为和情感。“嫌不够”通常是人类对于现状不满足的一种心理表达,而这里说草茉莉“嫌不够”,意味着它有着强烈的生长和绽放的欲望,不满足于仅仅开满花坛。
“举着”一词,将草茉莉的花朵比作人举着的东西,形象地描绘出花朵伸出篱笆的姿态,仿佛它们在主动展示自己的美丽。
“吹奏得不管不顾”更是生动地表现出草茉莉花开时的热烈和无所顾忌,仿佛它们在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和活力,丝毫不理会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看法。通过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草茉莉旺盛的生命力和那种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的生长状态,让人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繁茂、热闹且充满生机的草茉莉花丛。这种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联想,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第⑧段“茉莉花香,从小喇叭里漾出,逶迤在校园里”,“漾出”通常用于形容水或其他液体的轻轻晃动并向外扩散的样子。用“漾出”来描述花香,仿佛花香像水一样具有流动性和动态感,从草茉莉的“小喇叭”里慢慢、轻柔地飘散出来。
“逶迤”一般是指山脉、道路等蜿蜒曲折地延伸。将其用于形容花香,意味着花香不是直线式地传播,而是曲折迂回地弥漫在整个校园里。通过这两个化静为动的词,原本静态的、无形的花香变得具有了动态的视觉效果。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花香如同轻柔的水流,蜿蜒曲折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弥漫开来的生动画面,使得花香的飘散过程更加具体可感,富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第④段“阳光从分割成小方块的窗口窄窄地挤进来,斜落到讲台上。白色连衣裙发出亮眼的光。在阳光落下来的地方,她用普通话教我们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她的身上,有股好闻的香味,分辨不出是花草的香气还是知识的芬芳”,这段描写展现了老师优雅、美好的形象,她身上散发出的迷人香气,如同草茉莉的花香,让人陶醉,这体现了“这花,闻起来像老师”,老师有着令人向往的美好品质。
第⑥段“老师说,她最喜欢这种花,也很喜欢‘草茉莉’这个名字,香气像茉莉花,一个‘草’字,是它无拘无束的性格。它们皮实,会自播繁衍。一株,就能蔓延葳蕤出一大片,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这里表明草茉莉无拘无束、自由生长的特点,而我们在老师的教导和关爱下,也像草茉莉一样充满活力,无拘无束地成长。
第⑦段“生活有了香气,有了色彩,便有了憧憬。熟悉的校园,似乎有了崭新的鸟鸣,我们逗留其间的时间明显拉长”,这说明在老师的影响下,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如同草茉莉般绽放着生机与活力,反映了“看起来像我们自己”。
第⑧段“哈哈,草茉莉,是我们的第一管口红,也是我们的第一瓶指甲油。如同一个炮仗点着了一挂炮仗,女生们个个唇红齿白,面若满月,活脱脱舞台上的戏子。我们彼此成为对方的镜子,新奇,欢喜,孜孜不疲”,这段描述了我们在草茉莉的陪伴下快乐玩耍的场景,展现出我们天真烂漫的模样,正像自由生长的草茉莉。“这花,闻起来像老师,看起来像我们自己”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老师对我们的积极影响,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如同草茉莉般自由快乐、充满活力。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④段“老家的草茉莉来自我的老师——一个花朵般美丽有香气的女子。她教语文。阳光从分割成小方块的窗口窄窄地挤进来,斜落到讲台上。白色连衣裙发出亮眼的光。在阳光落下来的地方,她用普通话教我们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她的身上,有股好闻的香味,分辨不出是花草的香气还是知识的芬芳”,这段描写了老师美丽优雅的形象,以及她传授知识时的场景,为下文叙述师恩做了铺垫。
第⑥段“老师的话语从香气里浮出:这花叫草茉莉。老师说,她最喜欢这种花,也很喜欢‘草茉莉’这个名字,香气像茉莉花,一个‘草’字,是它无拘无束的性格”,这里体现了老师借草茉莉向我们传递着对自由和美好的追求。
第⑧段“这时,老师领着我们做花耳环,教我们用紫茉莉汁液涂抹嘴唇和指甲盖。老师把摘下的花籽分放在我们的手心里,像是放了一粒粒欢乐”,这一细节展现了老师与我们亲密无间,带给我们欢乐,让我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第 段“一天,放学路上,麦萍走到我跟前,神秘地伸出了手,她的掌心里,是一盒雪花膏。‘老师给我的。’麦萍压低了嗓音,声调却止不住飞起来”,老师送给麦萍雪花膏,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第 段“那晚,雪花膏也第一次停留在我的肌肤上,香香的。嗯,是老师身上的味道,也是草茉莉的味道”,雪花膏的香气让“我”再次感受到老师的温暖。
第 段“但淡淡的茉莉花香始终环绕、滋养着我们”,表明老师的关爱如同花香,一直陪伴着我们。 文章通过众多具体的语段,回忆了老师的种种关爱和教导,充分表达了“师恩难忘”之情,所以推荐给“师恩难忘”专栏更合适。
4.(1)C
(2)人类能制造出地心飞船抵抗地心,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当时尼摩船长已经制造出了潜水艇并驾驶它在海底航行;还制造出了潜水衣,尼摩船长可以穿着潜水衣与鲨鱼搏斗;尼摩船长已经能有效地利用电作为动力、照明和发热。
(3)“她”在绝境中保持平静的原因是:“她”具有为国家和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她决心继续工作,直到最后一息;坚信自己的工作具有意义;坚信科学探险具有美好的未来等。
“他”在绝境中保持平静的原因是:“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研发出潜艇、有效地利用了万能的电力和海洋资源帮助那些为争取独立而奋斗的国家,实现了自己反对殖民统治的理想。
(4)“落日六号”地心探险是伟大的悲剧,理由:从领航员全部遇难可知,这次探险失败了,因此是“悲剧”;领航员坚信自己的工作具有意义;坚信科学探险具有美好的未来;决心继续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材料三中尼摩艇长建造潜水艇周游各大洋,主要体现的是他的智慧、勇气和探索精神,不能直接得出成为探险家需要极广博学识这一结论,理解不准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材料一:第①段“‘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这段内容超越现实,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制造出能深入地心且生命循环系统能维持如此长时间的飞船。
材料二:第①段“突然间,我觉得蹲在我身旁的尼摩艇长忽地站直身子,举着匕首,朝那大怪物直扑过去,与它展开了顽强的搏斗”,第②段“正欲咬死不幸的采珠人的鲨鱼,突然发现冒出个新对手,便翻过身子,迅速地冲着尼摩艇长扑上来”,第③段“我才影影绰绰地看见,尼摩艇长还抓住鲨鱼的一个鳍,同它进行着殊死搏斗”,这些段落描述了尼摩船长穿着潜水衣在海底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在现实中,当时的技术难以实现如此先进的潜水装备和在海底与鲨鱼搏斗的能力。
材料三:第①段“他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建立了造船所,按照自己的设计,造成一艘潜水艇。他用某些方法——这些方法将来是会被人们发现的——有效地利用了万能的电力”,这段表明尼摩船长能够制造出潜水艇,并有效利用电力作为动力、照明和发热的源泉,这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是无法达成的。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材料一:第⑤段“‘……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从这段可以看出,“她”在绝境中保持平静。“她”决心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坚信自己留下的资料会有用,对未来可能的救援抱有希望。她能适应恶劣的环境,在想象中看到美好的景象,这体现了“她”具有为国家和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愿意为科学探险付出一切,所以能在绝境中保持平静。
材料三:第②段“多年来,这个神奇的人从南极到北极,游遍了各个大洋。作为一个被文明世界所遗弃的人,他在这些陌生的地方搜集了无数的珍宝。1702 年,西班牙大帆船在维哥湾所丧失的百万资财成了他用不完的财富。他经常用这笔巨款来帮助那些为争取独立而奋斗的国家,却始终不暴露自己的姓名”,④段“他耗尽了全身的精力,已经不能和病体顽抗了。这一天平安无事地过去了。移民们一刻也没有离开诺第留斯号。时间已经到了黑夜,但是在洞窟里,却是分不清黑夜白天的。尼摩船长并不感到痛苦,他只是显著地衰退着。由于死期到来,他那高贵的面容一点血色也没有了,但他显得十分平静”从这些段落可知,“他”在绝境中保持平静。“他”一生致力于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财富帮助为独立而奋斗的国家,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这种信念让他在面对死亡时能够坦然和平静。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材料一:第④段“‘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可以看出,“落日六号”的领航员将在狭小的空间中独自度过漫长的余生,且其他领航员全部遇难,这次探险以人员的巨大损失和领航员被困的结局告终,这无疑是一场失败的探险,符合“悲剧”的定义。
第⑤段“‘……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能体会到,尽管身处绝境,领航员却坚信自己工作的意义,对未来抱有希望,决心继续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并相信自己留下的资料可能会对后续的探索有帮助。这种为科学探索献身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使这次失败的探险具有了伟大的意义。“落日六号”地心探险是伟大的悲剧。它以失败和巨大的牺牲为结局,但其中展现出的人类为科学探索甘愿付出的精神使其变得伟大。
5.例文:
奶奶的秘密花园
哦,原来是这样。那个总是忙碌在厨房与阳台之间的奶奶,竟然拥有一片如此美丽的秘密花园。
小时候,奶奶的家对我来说是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每当周末,我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去奶奶家,那里有我最爱吃的饺子,有我最爱玩的积木,还有奶奶那永远忙碌的身影。我总是好奇地问:“奶奶,您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奶奶总是笑着回答:“奶奶在照顾我的小宝贝们啊。”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发现了奶奶的秘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趁奶奶不注意,偷偷溜进了阳台。那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有的正在盛开,有的含苞待放,每一株都显得生机勃勃。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原来这就是奶奶口中的“小宝贝们”。我仔细观察着这些花草,发现它们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习性。有的喜欢阳光,有的喜欢阴凉;有的需要经常浇水,有的则耐旱。我不禁对奶奶产生了敬意,她竟然能如此细心地照顾这些花草,让它们茁壮成长。
从那以后,我开始主动帮助奶奶照顾这些花草。我们一起浇水、施肥、修剪枝叶,每一件事都让我感到无比快乐。在与奶奶相处的日子里,我逐渐明白了她的用心和付出。她不仅是在照顾这些花草,更是在照顾我们这个家,照顾我们每一个人。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但奶奶的秘密花园依然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每当我回到奶奶家时,都会先去阳台看看那些花草。它们依然那么美丽,那么生机勃勃。而奶奶的笑容也依然那么温暖、那么慈祥。
哦,原来是这样。奶奶的秘密花园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风景,更是一份深深的爱和付出。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审题:本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以“哦,原来是这样。”为开头,通过记叙一件或几件事、一个人、一个场景或一种物,来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新发现或新思考。文章的核心在于“新”的发现或思考,即之前未曾意识到或理解透彻的某种情感、哲理或人生道理。同时,题目强调了生命历程中的感悟,提示我们可以从亲情、友情、自然、社会等多个角度切入。
立意:应围绕“新发现”或“新思考”展开,可以是对人性、成长、责任、爱、勇气、坚持等方面的深刻认识。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展现主人公在经历某事后,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成长,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生命、社会或自我的新理解。
选材构思:亲情类,可以选取与家人相处的一个温馨或冲突的场景,如与父母之间的误会解除,发现父母背后的默默付出,从而理解亲情的深厚与不易;成长类,通过一次失败或挑战的经历,如参加演讲比赛从紧张到自信,或者学习新技能时从挫败到成功,展现个人成长的历程和对自我能力的重新认识。自然类,观察自然界中的某一现象或生物,如观察蚂蚁搬家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或雨后彩虹带来的希望与美好,从中领悟生命的奇迹和自然的力量。社会类,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与不同人群接触,如帮助孤寡老人、参与环保行动,从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哦,原来是这样。”作为开头,直接点题,引出下文要讲述的故事或场景,同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详细叙述事件的过程,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以及环境的描写,营造出真实的氛围。在叙述中逐步铺垫,为后文的“新发现”或“新思考”做准备,在事件的关键时刻,主人公经历某种触动或转折,产生新的认识或感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需要深入挖掘和细腻描绘。总结全文,点明主题,升华情感。可以是对前文“新发现”或“新思考”的进一步阐述,也可以是对未来的展望或对读者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