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13 16:57:02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七下·奉化期末)下列操作能增大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是(  )
A. B.
C. D.
2.(2024七下·奉化期末)硫酸锰广泛用于医药、食品、造纸等行业.硫酸锰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100℃时,水中最多溶解28g硫酸锰
D.100℃时,硫酸锰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1.9%
3.(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某容器中装有盐水若干,老师让小科倒入质量分数1%的盐水100克以配成质量分数2%的盐水,但小科却错误的倒入100克水,老师发现后说你再将第三种盐水50克倒入水中就可得到2%的盐水了,那么第三种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
A.2% B.4% C.4.5% D.5%
4.(2021八上·诸暨期中)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的过程中溶解度增大
B.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④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4%
D.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克
5.(2024七下·鄞州期末)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氧化钙+水→氢氧化钙)。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宁同学要根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此图像反映了该过程中(  )
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6.(2024七下·鄞州期末)在校科技节中,小宁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7.(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
A.氯化钠放在右盘
B.氯化钠洒出
C.俯视读数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
8.(2022七下·鄞州期中)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质∶m剂=1∶10 B.m质∶m液=1∶10
C.m质∶m液=1∶11 D.m剂∶m液=10∶11
9.(2021七下·海曙期末)“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科学基础实验之一,现要配置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称量时,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内 防止污染药品
B 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 使量取的水更准确
C 溶解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增大食盐的溶解能力
D 称量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 防止腐蚀天平
A.A B.B C.C D.D
10.(2024·杭州模拟)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下列关于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溶液序号 ① ② ③ ④ 资料卡片 时,的溶解度为; 时,的溶解度为。
的质量/g 6 16 26 36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A.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向④中加水,溶液的质量变大
C.将④加热至,溶质的质量变大
D.向④中加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11.(2024·余姚模拟)为探究一标签破损的氯化钠溶液浓度,某同学取出部分溶液在恒温下进行如图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为不饱和溶液 B.第三次析出固体的值X=4
C.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③和④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12.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通过对海水加压,水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若加压一段时间后未有晶体析出,则右侧剩余的海水与加压前相比不变的是(  )
A.溶剂质量 B.溶质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13.(2024·浙江模拟)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
A.蔗糖的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
1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15)向溶质质量为25%的9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再加10克硝酸钾,则加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35% B.38.9% C.25% D.22.5%
15.(2024七下·奉化期末)小宁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完全相同的滤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② B.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
16.和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 31.6 45.8 85.5 110 169
110 114 121 126 139
A.时,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B.的溶液和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D.和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
二、填空题
17.(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如图所示为蔗糖、松香分别在水和无水酒精中的溶解性实验。比较图中的A、B1或A2、B2,我们可得到结论一: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同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   (填“相同”或“不同”)。比较、或、,可得到结论二:   。
18.(2024七下·鄞州期末)在T℃时,将某固体物质的溶液A g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达到饱和时,质量减轻一半;另一半加原溶质晶体(不含结晶水)达饱和时,所加晶体质量恰好为此份质量的1/8。则:
(1)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   。
(2)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19.(2024七下·鄞州期末)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请根据如图所示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模型表示食物网,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储存能量最多的是   (选填“A”、“B”或“C”)。
(2)若乙模型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C表示成蛙,那么A表示   。
(3)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若现有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丙中   (选填“Ⅰ”、“Ⅱ”、“Ⅲ”或“Ⅳ”)区域。
20.(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T℃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温度下,甲、乙、丙三种固体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乙溶液在B点属于   A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用方法是   。
(4)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   。
21.(2024七下·鄞州期末)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如下:
⑴计算:需要氯化钠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
⑵称取氯化钠:在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调节天平平衡后,再用镊子移动游码调整到所需刻度。然后向天平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若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左偏,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⑶量取水:用   (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并将其沿烧杯内壁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⑷溶解:用玻璃棒轻轻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⑸转移:配好氯化钠溶液后,将溶液转移到老师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
【讨论】若所配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原因有   。
A.氯化钠晶体不纯
B.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22.(2024七下·鄞州期末)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铵固体片刻后,U形管左侧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若加入   固体,现象则相反。
23.溶解度的含义: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   水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作该温度下某物质的   。
24.影响溶解性的因素: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   ;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   的影响。
三、实验探究题
25.(2024七下·鄞州期末)小宁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用NaCl表示)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2)小宁按图2的操作称量氯化钠,小科发现小宁的操作有错误,如果按照他这样称取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   g。
(3)小宁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他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4)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
A.称量操作中用生锈的砝码
B.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将量筒中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26.(2024七下·海曙期末)某同学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50克,准备下列实验用品。请回答:
(1)正确配制该溶液应称量氯化钠固体   克;
(2)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   ;
(3)用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水体积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4)配制好溶液后,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钠晶体不纯;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称量氯化钠时所用的砝码生锈了;④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有部分洒出。
27.(2024七下·宁波月考)将一种盐溶于水时,会使水的冰点(凝固点)降低,冰点降低多少与盐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有关。如果将此盐溶液降温,则在零度以下某温度会析出冰。但当盐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比较大时,在将溶液冷却的过程中先析出的固体不是冰而是盐的晶体。如图所示,横坐标为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纵坐标为温度。试填空或简答。
(1)氯化钙溶液可用作冷冻剂,当无水氯化钙与水混合的质量比为   时(填写最简整数比),冷却效果最好。
(2)指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具体含义。
曲线AB   曲线CD   
(3)将10℃时38%的氯化钙溶液降温到-40℃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多选)
A.此时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B.溶液中析出了氯化钙晶体
C.溶液中已经有冰析出
D.此时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E.此时冰、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28.(2024七下·奉化期末)小宁设计并制作了如图的咸水淡化装置,同时针对该装置设计了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装置结构 结构完整,有加热、冷却和收集装置 结构较完整,缺少较好的冷却装置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淡化效果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较快、连续稳定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标三:? …… …… ……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淡水流入容器,则易拉罐内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根据评价需要,请你提出一项评价指标写在指标三“?”处   。
29.(2024·宁波模拟)小宁在学习溶液知识之后,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小宁向各盛有等量70℃水的烧杯①、②、③中,分别加入20gX、Y、Z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甲。此温度下,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
(2)若 Y 为硝酸钾,则②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图乙可以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可多选)
四、解答题
30.(2024七下·海曙期末)如图,小书同学将2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已知在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1)往甲杯溶液加入5克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到0.1%)
(2)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多少克?
31.(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如图甲是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给我们演示的“冰雪球”实验,通过航天员的介绍,小科同学知道了这里所用的溶液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已经超过该温度、压力下该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请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1)由题可知,“冰雪球”是因为   而形成的(选填“溶液结晶”或“溶液凝固”)。
(2)市面上由一种掰热暖宝宝(里面装有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如图乙所示,只需要用力掰动袋中金属片,就能达到发热取暖效果,掰动金属片的目的是   。
图乙
(3)下表是乙酸钠的溶解度,小科现在100℃水中配制其饱和溶液,一定条件下降温到40℃,此时没有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3 46.5 65.5 139 153 170
32.(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有200g 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有三种方法,按要求填空:(假设每次所得溶液中无溶质析出或剩余)
(1)继续加入食盐,其质量为   g。
(2)蒸发水分,其质量为   g。
(3)若与25%的食盐溶液混合,其溶液质量   g。
33.(2023七下·海曙期末)四个实验小组在室温20℃时分别取不同质量的食盐,逐渐加入到各盛有 50g 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克 50 50 50 50
食盐的质量/克 12.5 17.5 22.5 27.5
溶液质量/克 62.5 67.5 m 68
(1)表格中m值为    
(2)第一组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若欲使第一组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多少克?
(4)若欲使第二组所得溶液恰好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恒温蒸发多少克水?(保留一位小数)
34.(2024七下·奉化期末)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实验,如图甲是硝酸钾的溶解度与温度关系。
(1)1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g。
(2)20℃时,将16g硝酸钾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请写出一种能实现图乙所示结果的操作方法,并写出计算过程。
35.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   g。
(2)②中硝酸钾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计算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6.(2024七下·海曙期末)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判断甲溶液在A点时处于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2)时,溶解6g甲物质,至少需要   g水。
(3)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幂、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到,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多选)
A.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B.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C.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D.溶剂的质量:甲=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答本题。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溶质,溶剂的性质影响。
【解答】由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使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只能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不会增大蔗糖的溶解性。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解答】A:通过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低于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通过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低于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
C:100℃时,水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水中溶解的硫酸锰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在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是28克,则在100℃时,硫酸锰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1.9%,如果不说明温度,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也就没有意义,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答】质量分数1%的盐水100克中含有盐的质量=100克×1%=1克,小科错误的倒入100克水,相当于给溶液中少加了1克盐,50克盐水中的盐的质量应包括少加的1克盐和50克2%盐水中的盐即50克盐水中的盐的质量=1克+50克×2%=2克,50克盐水中盐的质量分数=4.5%。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2)(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
【解答】A.①→②的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温度保持20℃不变,则硝酸钾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溶液②中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20g+30g=50g,大于此时的溶解度31.6g,因此溶液②饱和,此时的溶质质量就是31.6g。溶液③的温度为50℃,此时溶解度为85.5g>50g,即此时溶液不饱和,溶质质量为50g,因此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增大,而溶剂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B错误;
C.④溶液的温度为20℃,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那么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故C正确;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克,或者131.6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解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把氧化钙加入到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时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热量,开始溶液温度升高,则溶液中氢氧化钙会析出导致溶质减小,当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钙会继续溶解在水中,溶质质量增大,但是由于一部分水参加了反应,导致溶质质量比开始时溶质质量减少,故丙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天气瓶”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晶体,温度越低,析出的晶体越多分析。
【解答】A. 乙、丙中有樟脑晶体存在,说明是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的饱和溶液,甲没有樟脑晶体存在,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 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故正确。
C. 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甲、乙、丙中溶剂的质量相等,则甲>乙>丙,故错误。
D. 由图示可知,“天气瓶”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晶体,温度越低,析出的晶体越多,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称量固体时若用到了游码,左盘的实际质量=右盘的实际质量+游码质量,由此分析。
【解答】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记录质量时,左盘药品质量等于右盘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图示中砝码、药品放反了,平衡后称得药品质量偏小,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故A不符合题意;
B.倒入药品时,撒在外边一部分,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偏小,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故B不符合题意;
C.俯视量筒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会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故C不符合题意;
D.配好的溶液溅出,不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是100克食盐水中10克食盐分析。
【解答】 假设食盐水为100g,则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中溶质(食盐)为10g、溶剂(水)为90g、溶液(盐水)为100g,则 该食盐水m质∶m剂 ∶m液= 1:9:10;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称量时,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内,防止污染药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使量取的水更准确,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溶解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增大食盐的溶解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溶解能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称量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防止腐蚀天平,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溶解度确定所给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B、根据溶液质量随溶剂质量增加而增加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中加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分析。
【解答】A、时,的溶解度为36.0g, ④为时100g水中加入36克氯化钠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 向④中加水,溶液的质量随溶剂质量增加而变大 ,符合题意;
C、 将④加热至,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 ,不符合题意;
D、 向④中加固体,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即溶质与溶液接触时,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等的溶液。溶质的量未达到对应的饱和状态的溶液,称做不饱和溶液。
【解答】A. ①蒸发10g水,析出2g固体, ②为饱和溶液,蒸发10g水 再析出4g固体,所以①为不饱和溶液,A正确;
B. ②为饱和溶液,蒸发10g水 再析出4g固体,所以第三次析出固体的值X=4 ,B正确;
C. ②为饱和溶液,蒸发10g水 再析出4g固体,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14<40% ,C错误;
D. ③和④都是饱和溶液,他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正确;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水进入左侧,使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分析。
【解答】A、 通过对海水加压,水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则右侧剩余海水中溶剂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B、溶质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C、溶液质量因溶剂的减小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D、溶质质量分数因溶剂的减小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但温度不变,蔗糖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错误。
B、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加,故选项正确。
C、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若所得溶液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D、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若所得溶液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则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解答.
【解答】解:向溶质质量为25%的9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再加10克硝酸钾,温度不变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故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选:C.
15.【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①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分析各操作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⑤根据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需称取氯化钠固体50g×14%=7.0g,故说法正确。
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完全相同的滤纸,故说法正确。
③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g-7g=43g(合43mL),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说法错误。
④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药匙用于取用氯化钠,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试剂瓶用于盛放氯化钠溶液,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试剂瓶,故说法正确。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说法错误。
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D。
16.【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溶解度表确定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结合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解答】A、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即时120g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不符合题意;
B、时碳酸钾和的溶解度相等,则二者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所给溶液不确定是否饱和,无法确定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不符合题意;
C、由表中数据可知,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不符合题意;
D、和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答案】不同;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在不同物质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 溶剂的溶解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指溶解物质的能力,即溶质被分散和被溶解的能力。
【解答】图可知A1中蔗糖全部溶于水,BI中松香部分溶于水;在水中蔗糖和松香的溶解性不同; A2中蔗糖部分溶于无水酒精, B2中松香全部溶于无水酒精;在无水酒精中蔗糖和松香的溶解性不同;即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同种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A1和A2比较可知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无水酒精中的强,B1和B2比较可知松香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无水酒精中的弱,即在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性不同。
18.【答案】(1)25g
(2)1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解度=×100%=×100g,所加入A的质量恰好为此份溶液质量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如果不加入溶质,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蒸发溶液质量的一半,也能达到饱和,所以将加入溶质的质量加入蒸发的溶剂质量里,会恰好达到饱和计算。
(2)根据同一温度同一溶质的不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列式计算。
【解答】(1)所加入该物质的质量恰好为此份溶液质量的,
所以加入该物质质量==;
蒸发溶剂的质量是溶液质量的一半,即蒸发水的质量==,
所以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100g=25g。
(2)设每一份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X,则:
=
X=
所以原该物质的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100%=10%。
19.【答案】(1)A
(2)受精卵
(3)Ⅲ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动物的生长时期;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1) 若甲模型表示食物网,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储存能量最多的是 A,因为能量会随着食物链逐渐递减;
(2) 若乙模型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C表示成蛙,那么A表示受精卵;
(3) 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26.47% ;若现有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丙中稀溶液,不饱和溶液,所以可归于图丙中的 Ⅲ ;
故答案为:(1)A(2)受精卵(3) Ⅲ
20.【答案】(1)丙>乙>甲
(2)饱和
(3)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降低温度不给分)
(4)25g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该物质,则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丙中混有少量乙,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解答】(1)由图可知,该温度下,甲、乙、丙三种固体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丙>乙>甲,则该温度下,甲、乙、丙三种固体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2)乙溶液在B点,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故乙溶液在B点属于饱和溶液;
(3)由于无法确定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为:加入甲物质或蒸发溶剂;
(4)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设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x,则,解得x = 25g。
21.【答案】3;47;用药匙从左盘取走少量的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50mL;ACD
【知识点】误差分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
(2)根据称量时指针偏左要取出部分药品至平衡分析;
(3)根据所量体积选择量程稍大于或等于该体积的量筒分析;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少或溶剂偏多分析。
【解答】(1)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需氯化钠质量为50g×6%=3g,水为47克,即47mL。
(2)称量氯化钠时 若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左偏,说明药品过多,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用药匙从左盘取走少量的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
(3)应选取量程为50mL的量筒。
(5) 氯化钠晶体不纯会使得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正确;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大,使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偏小,C正确;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会使溶剂质量偏大,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偏小,D正确。
故答案为:(1)3;47; (2)用药匙从左盘取走少量的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3) 50mL ;(5)ACD。
22.【答案】上升;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温度降低,导致集气瓶内气压降低;氢氧化钠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当温度改变时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分析。
【解答】 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铵固体片刻后,硝酸铵溶解吸热,会使溶液温度降低,装置内压强减小,U形管左侧液面将上升,若加入溶解放热的氢氧化钠固体,现象则相反。
故答案为:上升; 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温度降低,导致集气瓶内气压降低 ;氢氧化钠。
23.【答案】100g;饱和;溶解度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定义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克数”分析。
【解答】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作该温度下某物质的 溶解度。
故答案为:100g;饱和; 溶解度 。
24.【答案】温度;压强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溶剂种类、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性与压强有关分析。
【解答】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温度; 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压强的影响。
故答案为:温度;压强。
25.【答案】(1)玻璃棒
(2)12
(3)18%
(4)B;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玻璃棒用来搅拌、加快溶解速率等分析。
(2)根据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左物右码”的原则,游码的种类加载右盘上分析。
(3)根据量取水的体积是82mL,原计划称量的氯化钠质量,计算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根据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操作分析,
【解答】(1)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用来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2)小宁按图2的操作称氯化钠,小科发现小宁的操作有错误,如果按照他这样称取的氯化钠(图中用NaCl表示)实际质量=10g+5g-3g=12g。
(3)小宁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量取水的体积是82mL,82mL水的质量是82g,
原计划称量的氯化钠质量=10g+5g+3g=18g,
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8%。
(4)A、称量操作中用生锈的砝码,导致称量氯化钠质量偏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不符合题意。
B、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导致水的质量增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符合题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符合题意。
D、将量筒中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26.【答案】(1)6
(2)减少氯化钠的质量
(3)偏小
(4)③
【知识点】误差分析;常见实验操作;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称量药品质量时指针偏左药品过多,需减少药品至平衡分析;
(3)根据俯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偏小分析;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质偏多或溶剂偏少分析。
【解答】(1) 配制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50克, 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50g×12%=6g.
(2) 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说明固体质量偏多,接下来的操作是减少氯化钠的质量,至天平平衡。
(3) 用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水体积会偏小。
(4) ①氯化钠晶体不纯,会使得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使溶剂质量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称量氯化钠时所用的砝码生锈了,会使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④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有部分洒出,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1)6;(2)减少氯化钠的质量;(3) 偏小 ;(4) ③。
27.【答案】(1)3:7
(2)水的冰点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曲线;氯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浓度变化的曲线
(3)B;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质量比,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
(2)根据氯化钙溶液浓度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析;
(3)根据“ 当盐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比较大时,在将溶液冷却的过程中先析出的固体不是冰而是盐的晶体 ”结合图示分析。
【解答】(1)由图示可知,当氯化钙溶质质量分数为30%时温度最低,冷冻效果最好,此时无水氯化钙和水混合质量比为30:170=3:7.
(2) 曲线AB随氯化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表示水的冰点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曲线 ,CD则表示氯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浓度变化的曲线 。
(3) 由图像可知,将10℃时38%的氯化钙溶液降温到-40℃时,析出了氯化钙晶体,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A错误、B正确; 溶液中析出的是氯化钙,不是冰,C错误 ; 此时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D正确、E错误。
28.【答案】(1)液化;变大
(2)节能环保(或操作简便、推广价值大、制作成本低等,合理均可)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体的变化是汽化,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根据评价需要,可以从节能环保角度评价。
【解答】(1)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液化变成淡水;则易拉罐内水的质量减少,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变大;
(2)实验装置的评价可从装置的结构是否合理完整、实验效果是否明显、装置是否节能环保、操作是否简便、装置是否有推广价值和制作成本是否廉价几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三为节能环保或操作简便或推广价值工或制作成本。
29.【答案】(1)Y
(2)A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溶质溶解情况来分析;
(2)利用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知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但只要是同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烧杯①和烧杯③中都有未完全溶解的晶体存在,而烧杯②中的完全溶解了,则此温度下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Y。
(2)若为7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这一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变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且不变,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这一过程硝酸钾溶解度不断变小,浓度不断变小,达到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C符合题意;
若为7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这一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若过程中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当保持在30℃不变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再改变,故A也符合题意。
故选AC。
30.【答案】(1)甲中溶质的质量:100g×20%=20g;
加入5g硝酸钾后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3.8%。
(2)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100g×20%=(100g+x)×5%,
解得:x=3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甲中10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与5g相加得到溶质的总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
计算即可。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需要加水的质量即可。
31.【答案】(1)溶液结晶
(2)产生振动,迅速打破原先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晶体,同时释放大量的热
(3)63.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 饱和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溶液中所含溶质达到最高限度。
【解答】(1)溶液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2)掰动金属片的目的是产生振动,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3)在100摄氏度水中配制其饱和溶液,一定条件下,降温到40摄氏度,此时并没有晶体析出,求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0g/(100g+170g)×100%≈63.0%
32.【答案】(1)25
(2)100
(3)40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除以溶液质量,列方程求解。
【解答】(1)设继续加入的食盐的质量为x,则200g×10%+x=(200g+x)×20%,解得x=25g
(2)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200g×10%=(200g-y)×20%
解得y=100g
(3)设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为z,则10%的溶液中的溶质与25%的溶液中的溶质之和等于20%溶液中的溶质,200g×10%+z×25%=(200g+z)×20%,解得z=400g。
33.【答案】(1)68
(2)
(3),所以需加水125g-62.5g=62.5g。
(4)根据第四组实验结果可知,在20℃时,50克水最多能配制食盐水68克,即20℃时,50克水中最多溶解食盐18克,所以17.5克食盐溶解在48.6克水中达到饱和,所以恒温蒸发水分1.4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我们常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
【解答】(1)根据第四组实验结果可知,在20℃时,50克水最多能配制食盐水68克,第三组实验中水的质量和食盐质量之和大于68克,所以最多形成溶液68克。
34.【答案】(1)20.9
(2)24.0%
(3)方法1:加硝酸钾溶质20g
方法2:蒸发溶剂60g
方法3:加入30%的硝酸钾溶液300g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解答;
(2)首先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然后与15g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最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3)方法一:使用增加溶质的方法。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计算加入硝酸钾的质量;
方法二:蒸发溶剂;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计算蒸发掉水的质量;
方法三: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溶液和30%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计算加入30%硝酸钾溶液的质量。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即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20.9g;
(2)根据图甲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15.8g;因为16g>15.8g,所以为饱和溶液,那么溶质质量分数:
≈24.0%;
(3)方法1:加硝酸钾溶质;在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质量为x,25%=,解得x=20g;
方法2:蒸发溶剂;对1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
25%=,解得y=60g;
方法3:加入30%的硝酸钾溶液;在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30%的硝酸钾溶液质量为z,
25%=,解得z=300g。
答:方法1:加硝酸钾溶质20g;方法2:蒸发溶剂60g;方法3:加入30%的硝酸钾溶液300g。
35.【答案】(1)8.4
(2)不饱和
(3)②中水的质量为40克,硝酸钾的质量为40克;则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物质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由此计算剩余质量发析;
(2)根据所给溶解度对应溶液为饱和溶液,结合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关系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解答】(1) 20oC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克,则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40-31.6=8.4g.
(2) ②为60oC时40克水中加入40克硝酸钾所形成的溶液,60o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0克,则 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8.4;(2) 不饱和 ;(3)50%。
36.【答案】(1)不饱和
(2)20
(3)B;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当点在溶解度曲线上时,溶液为饱和状态;否则,溶液为不饱和状态;
(2)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分析计算需要水的质量;
(3)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溶解度越大,则析出固体质量越小;
C.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态物质,那么溶液饱和;
D.根据溶液组成的知识分析。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A点在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甲溶液在A点时处于不饱和状态;
(2)根据图片可知,时, 甲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为30g,
设6g甲溶解在x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那么得到:;
解得:x=20g。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甲物质的溶剂质量等于乙物质。从t2℃降温到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且溶解度乙大于甲,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A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故B正确;
C.甲和乙中都析出晶体,则二者都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降低温度,不会影响溶剂的质量,所以溶剂的质量:甲=乙,故D正确。
故选BD。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七下·奉化期末)下列操作能增大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答本题。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溶质,溶剂的性质影响。
【解答】由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使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只能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不会增大蔗糖的溶解性。
故选:B。
2.(2024七下·奉化期末)硫酸锰广泛用于医药、食品、造纸等行业.硫酸锰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100℃时,水中最多溶解28g硫酸锰
D.100℃时,硫酸锰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1.9%
【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解答】A:通过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低于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通过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低于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
C:100℃时,水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水中溶解的硫酸锰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在100℃时,硫酸锰的溶解度是28克,则在100℃时,硫酸锰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1.9%,如果不说明温度,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也就没有意义,故D正确。
故选:D。
3.(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某容器中装有盐水若干,老师让小科倒入质量分数1%的盐水100克以配成质量分数2%的盐水,但小科却错误的倒入100克水,老师发现后说你再将第三种盐水50克倒入水中就可得到2%的盐水了,那么第三种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
A.2% B.4% C.4.5% D.5%
【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答】质量分数1%的盐水100克中含有盐的质量=100克×1%=1克,小科错误的倒入100克水,相当于给溶液中少加了1克盐,50克盐水中的盐的质量应包括少加的1克盐和50克2%盐水中的盐即50克盐水中的盐的质量=1克+50克×2%=2克,50克盐水中盐的质量分数=4.5%。
故答案为:B。
4.(2021八上·诸暨期中)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的过程中溶解度增大
B.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④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4%
D.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克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2)(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
【解答】A.①→②的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温度保持20℃不变,则硝酸钾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溶液②中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20g+30g=50g,大于此时的溶解度31.6g,因此溶液②饱和,此时的溶质质量就是31.6g。溶液③的温度为50℃,此时溶解度为85.5g>50g,即此时溶液不饱和,溶质质量为50g,因此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增大,而溶剂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B错误;
C.④溶液的温度为20℃,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那么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故C正确;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克,或者131.6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故D错误。
故选C。
5.(2024七下·鄞州期末)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氧化钙+水→氢氧化钙)。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宁同学要根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此图像反映了该过程中(  )
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解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把氧化钙加入到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时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热量,开始溶液温度升高,则溶液中氢氧化钙会析出导致溶质减小,当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钙会继续溶解在水中,溶质质量增大,但是由于一部分水参加了反应,导致溶质质量比开始时溶质质量减少,故丙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A。
6.(2024七下·鄞州期末)在校科技节中,小宁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天气瓶”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晶体,温度越低,析出的晶体越多分析。
【解答】A. 乙、丙中有樟脑晶体存在,说明是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的饱和溶液,甲没有樟脑晶体存在,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 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故正确。
C. 由图示可知,甲中樟脑完全溶解,乙中樟脑晶体比丙中少,甲、乙、丙中溶剂的质量相等,则甲>乙>丙,故错误。
D. 由图示可知,“天气瓶”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晶体,温度越低,析出的晶体越多,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错误。
故答案为:B。
7.(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
A.氯化钠放在右盘
B.氯化钠洒出
C.俯视读数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
【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称量固体时若用到了游码,左盘的实际质量=右盘的实际质量+游码质量,由此分析。
【解答】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记录质量时,左盘药品质量等于右盘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图示中砝码、药品放反了,平衡后称得药品质量偏小,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故A不符合题意;
B.倒入药品时,撒在外边一部分,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偏小,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故B不符合题意;
C.俯视量筒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会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故C不符合题意;
D.配好的溶液溅出,不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2七下·鄞州期中)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质∶m剂=1∶10 B.m质∶m液=1∶10
C.m质∶m液=1∶11 D.m剂∶m液=10∶11
【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是100克食盐水中10克食盐分析。
【解答】 假设食盐水为100g,则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中溶质(食盐)为10g、溶剂(水)为90g、溶液(盐水)为100g,则 该食盐水m质∶m剂 ∶m液= 1:9:10;
故选B。
9.(2021七下·海曙期末)“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科学基础实验之一,现要配置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称量时,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内 防止污染药品
B 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 使量取的水更准确
C 溶解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增大食盐的溶解能力
D 称量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 防止腐蚀天平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称量时,取出的过量氯化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内,防止污染药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使量取的水更准确,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溶解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增大食盐的溶解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溶解能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称量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防止腐蚀天平,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2024·杭州模拟)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下列关于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溶液序号 ① ② ③ ④ 资料卡片 时,的溶解度为; 时,的溶解度为。
的质量/g 6 16 26 36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A.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向④中加水,溶液的质量变大
C.将④加热至,溶质的质量变大
D.向④中加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溶解度确定所给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B、根据溶液质量随溶剂质量增加而增加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中加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分析。
【解答】A、时,的溶解度为36.0g, ④为时100g水中加入36克氯化钠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 向④中加水,溶液的质量随溶剂质量增加而变大 ,符合题意;
C、 将④加热至,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 ,不符合题意;
D、 向④中加固体,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4·余姚模拟)为探究一标签破损的氯化钠溶液浓度,某同学取出部分溶液在恒温下进行如图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为不饱和溶液 B.第三次析出固体的值X=4
C.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③和④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即溶质与溶液接触时,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等的溶液。溶质的量未达到对应的饱和状态的溶液,称做不饱和溶液。
【解答】A. ①蒸发10g水,析出2g固体, ②为饱和溶液,蒸发10g水 再析出4g固体,所以①为不饱和溶液,A正确;
B. ②为饱和溶液,蒸发10g水 再析出4g固体,所以第三次析出固体的值X=4 ,B正确;
C. ②为饱和溶液,蒸发10g水 再析出4g固体,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14<40% ,C错误;
D. ③和④都是饱和溶液,他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正确;
故答案为:C。
12.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通过对海水加压,水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若加压一段时间后未有晶体析出,则右侧剩余的海水与加压前相比不变的是(  )
A.溶剂质量 B.溶质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水进入左侧,使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分析。
【解答】A、 通过对海水加压,水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则右侧剩余海水中溶剂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B、溶质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C、溶液质量因溶剂的减小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D、溶质质量分数因溶剂的减小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4·浙江模拟)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
A.蔗糖的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但温度不变,蔗糖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错误。
B、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加,故选项正确。
C、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若所得溶液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D、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若所得溶液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则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15)向溶质质量为25%的9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再加10克硝酸钾,则加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35% B.38.9% C.25% D.22.5%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解答.
【解答】解:向溶质质量为25%的9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再加10克硝酸钾,温度不变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故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选:C.
15.(2024七下·奉化期末)小宁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完全相同的滤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② B.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①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分析各操作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⑤根据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需称取氯化钠固体50g×14%=7.0g,故说法正确。
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完全相同的滤纸,故说法正确。
③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g-7g=43g(合43mL),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说法错误。
④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药匙用于取用氯化钠,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试剂瓶用于盛放氯化钠溶液,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试剂瓶,故说法正确。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说法错误。
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D。
16.和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 31.6 45.8 85.5 110 169
110 114 121 126 139
A.时,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B.的溶液和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D.和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溶解度表确定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结合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解答】A、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即时120g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不符合题意;
B、时碳酸钾和的溶解度相等,则二者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因所给溶液不确定是否饱和,无法确定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不符合题意;
C、由表中数据可知,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不符合题意;
D、和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7.(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如图所示为蔗糖、松香分别在水和无水酒精中的溶解性实验。比较图中的A、B1或A2、B2,我们可得到结论一: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同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   (填“相同”或“不同”)。比较、或、,可得到结论二:   。
【答案】不同;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在不同物质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 溶剂的溶解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指溶解物质的能力,即溶质被分散和被溶解的能力。
【解答】图可知A1中蔗糖全部溶于水,BI中松香部分溶于水;在水中蔗糖和松香的溶解性不同; A2中蔗糖部分溶于无水酒精, B2中松香全部溶于无水酒精;在无水酒精中蔗糖和松香的溶解性不同;即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同种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A1和A2比较可知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无水酒精中的强,B1和B2比较可知松香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无水酒精中的弱,即在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性不同。
18.(2024七下·鄞州期末)在T℃时,将某固体物质的溶液A g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达到饱和时,质量减轻一半;另一半加原溶质晶体(不含结晶水)达饱和时,所加晶体质量恰好为此份质量的1/8。则:
(1)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   。
(2)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25g
(2)1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解度=×100%=×100g,所加入A的质量恰好为此份溶液质量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如果不加入溶质,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蒸发溶液质量的一半,也能达到饱和,所以将加入溶质的质量加入蒸发的溶剂质量里,会恰好达到饱和计算。
(2)根据同一温度同一溶质的不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列式计算。
【解答】(1)所加入该物质的质量恰好为此份溶液质量的,
所以加入该物质质量==;
蒸发溶剂的质量是溶液质量的一半,即蒸发水的质量==,
所以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100g=25g。
(2)设每一份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X,则:
=
X=
所以原该物质的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100%=10%。
19.(2024七下·鄞州期末)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请根据如图所示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模型表示食物网,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储存能量最多的是   (选填“A”、“B”或“C”)。
(2)若乙模型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C表示成蛙,那么A表示   。
(3)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若现有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丙中   (选填“Ⅰ”、“Ⅱ”、“Ⅲ”或“Ⅳ”)区域。
【答案】(1)A
(2)受精卵
(3)Ⅲ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动物的生长时期;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1) 若甲模型表示食物网,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储存能量最多的是 A,因为能量会随着食物链逐渐递减;
(2) 若乙模型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C表示成蛙,那么A表示受精卵;
(3) 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26.47% ;若现有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丙中稀溶液,不饱和溶液,所以可归于图丙中的 Ⅲ ;
故答案为:(1)A(2)受精卵(3) Ⅲ
20.(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T℃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温度下,甲、乙、丙三种固体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乙溶液在B点属于   A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用方法是   。
(4)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   。
【答案】(1)丙>乙>甲
(2)饱和
(3)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降低温度不给分)
(4)25g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该物质,则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丙中混有少量乙,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解答】(1)由图可知,该温度下,甲、乙、丙三种固体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丙>乙>甲,则该温度下,甲、乙、丙三种固体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2)乙溶液在B点,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故乙溶液在B点属于饱和溶液;
(3)由于无法确定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为:加入甲物质或蒸发溶剂;
(4)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设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x,则,解得x = 25g。
21.(2024七下·鄞州期末)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如下:
⑴计算:需要氯化钠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
⑵称取氯化钠:在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调节天平平衡后,再用镊子移动游码调整到所需刻度。然后向天平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若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左偏,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⑶量取水:用   (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并将其沿烧杯内壁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⑷溶解:用玻璃棒轻轻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⑸转移:配好氯化钠溶液后,将溶液转移到老师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
【讨论】若所配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原因有   。
A.氯化钠晶体不纯
B.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答案】3;47;用药匙从左盘取走少量的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50mL;ACD
【知识点】误差分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
(2)根据称量时指针偏左要取出部分药品至平衡分析;
(3)根据所量体积选择量程稍大于或等于该体积的量筒分析;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少或溶剂偏多分析。
【解答】(1)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需氯化钠质量为50g×6%=3g,水为47克,即47mL。
(2)称量氯化钠时 若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左偏,说明药品过多,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用药匙从左盘取走少量的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
(3)应选取量程为50mL的量筒。
(5) 氯化钠晶体不纯会使得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正确;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大,使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偏小,C正确;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会使溶剂质量偏大,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偏小,D正确。
故答案为:(1)3;47; (2)用药匙从左盘取走少量的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3) 50mL ;(5)ACD。
22.(2024七下·鄞州期末)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铵固体片刻后,U形管左侧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若加入   固体,现象则相反。
【答案】上升;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温度降低,导致集气瓶内气压降低;氢氧化钠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当温度改变时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分析。
【解答】 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铵固体片刻后,硝酸铵溶解吸热,会使溶液温度降低,装置内压强减小,U形管左侧液面将上升,若加入溶解放热的氢氧化钠固体,现象则相反。
故答案为:上升; 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温度降低,导致集气瓶内气压降低 ;氢氧化钠。
23.溶解度的含义: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   水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作该温度下某物质的   。
【答案】100g;饱和;溶解度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定义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克数”分析。
【解答】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作该温度下某物质的 溶解度。
故答案为:100g;饱和; 溶解度 。
24.影响溶解性的因素: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   ;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   的影响。
【答案】温度;压强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溶剂种类、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性与压强有关分析。
【解答】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温度; 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压强的影响。
故答案为:温度;压强。
三、实验探究题
25.(2024七下·鄞州期末)小宁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用NaCl表示)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2)小宁按图2的操作称量氯化钠,小科发现小宁的操作有错误,如果按照他这样称取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   g。
(3)小宁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他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4)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
A.称量操作中用生锈的砝码
B.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将量筒中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答案】(1)玻璃棒
(2)12
(3)18%
(4)B;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玻璃棒用来搅拌、加快溶解速率等分析。
(2)根据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左物右码”的原则,游码的种类加载右盘上分析。
(3)根据量取水的体积是82mL,原计划称量的氯化钠质量,计算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根据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操作分析,
【解答】(1)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用来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2)小宁按图2的操作称氯化钠,小科发现小宁的操作有错误,如果按照他这样称取的氯化钠(图中用NaCl表示)实际质量=10g+5g-3g=12g。
(3)小宁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量取水的体积是82mL,82mL水的质量是82g,
原计划称量的氯化钠质量=10g+5g+3g=18g,
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8%。
(4)A、称量操作中用生锈的砝码,导致称量氯化钠质量偏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不符合题意。
B、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导致水的质量增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符合题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符合题意。
D、将量筒中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26.(2024七下·海曙期末)某同学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50克,准备下列实验用品。请回答:
(1)正确配制该溶液应称量氯化钠固体   克;
(2)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   ;
(3)用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水体积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4)配制好溶液后,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钠晶体不纯;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称量氯化钠时所用的砝码生锈了;④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有部分洒出。
【答案】(1)6
(2)减少氯化钠的质量
(3)偏小
(4)③
【知识点】误差分析;常见实验操作;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称量药品质量时指针偏左药品过多,需减少药品至平衡分析;
(3)根据俯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偏小分析;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质偏多或溶剂偏少分析。
【解答】(1) 配制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50克, 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50g×12%=6g.
(2) 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说明固体质量偏多,接下来的操作是减少氯化钠的质量,至天平平衡。
(3) 用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水体积会偏小。
(4) ①氯化钠晶体不纯,会使得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使溶剂质量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称量氯化钠时所用的砝码生锈了,会使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④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有部分洒出,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1)6;(2)减少氯化钠的质量;(3) 偏小 ;(4) ③。
27.(2024七下·宁波月考)将一种盐溶于水时,会使水的冰点(凝固点)降低,冰点降低多少与盐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有关。如果将此盐溶液降温,则在零度以下某温度会析出冰。但当盐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比较大时,在将溶液冷却的过程中先析出的固体不是冰而是盐的晶体。如图所示,横坐标为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纵坐标为温度。试填空或简答。
(1)氯化钙溶液可用作冷冻剂,当无水氯化钙与水混合的质量比为   时(填写最简整数比),冷却效果最好。
(2)指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具体含义。
曲线AB   曲线CD   
(3)将10℃时38%的氯化钙溶液降温到-40℃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多选)
A.此时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B.溶液中析出了氯化钙晶体
C.溶液中已经有冰析出
D.此时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E.此时冰、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答案】(1)3:7
(2)水的冰点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曲线;氯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浓度变化的曲线
(3)B;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质量比,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
(2)根据氯化钙溶液浓度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析;
(3)根据“ 当盐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比较大时,在将溶液冷却的过程中先析出的固体不是冰而是盐的晶体 ”结合图示分析。
【解答】(1)由图示可知,当氯化钙溶质质量分数为30%时温度最低,冷冻效果最好,此时无水氯化钙和水混合质量比为30:170=3:7.
(2) 曲线AB随氯化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表示水的冰点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曲线 ,CD则表示氯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浓度变化的曲线 。
(3) 由图像可知,将10℃时38%的氯化钙溶液降温到-40℃时,析出了氯化钙晶体,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A错误、B正确; 溶液中析出的是氯化钙,不是冰,C错误 ; 此时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D正确、E错误。
28.(2024七下·奉化期末)小宁设计并制作了如图的咸水淡化装置,同时针对该装置设计了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装置结构 结构完整,有加热、冷却和收集装置 结构较完整,缺少较好的冷却装置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淡化效果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较快、连续稳定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标三:? …… …… ……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淡水流入容器,则易拉罐内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根据评价需要,请你提出一项评价指标写在指标三“?”处   。
【答案】(1)液化;变大
(2)节能环保(或操作简便、推广价值大、制作成本低等,合理均可)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体的变化是汽化,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根据评价需要,可以从节能环保角度评价。
【解答】(1)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液化变成淡水;则易拉罐内水的质量减少,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变大;
(2)实验装置的评价可从装置的结构是否合理完整、实验效果是否明显、装置是否节能环保、操作是否简便、装置是否有推广价值和制作成本是否廉价几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三为节能环保或操作简便或推广价值工或制作成本。
29.(2024·宁波模拟)小宁在学习溶液知识之后,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小宁向各盛有等量70℃水的烧杯①、②、③中,分别加入20gX、Y、Z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甲。此温度下,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
(2)若 Y 为硝酸钾,则②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图乙可以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可多选)
【答案】(1)Y
(2)A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溶质溶解情况来分析;
(2)利用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知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但只要是同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烧杯①和烧杯③中都有未完全溶解的晶体存在,而烧杯②中的完全溶解了,则此温度下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Y。
(2)若为7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这一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变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且不变,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这一过程硝酸钾溶解度不断变小,浓度不断变小,达到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C符合题意;
若为7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这一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若过程中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当保持在30℃不变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再改变,故A也符合题意。
故选AC。
四、解答题
30.(2024七下·海曙期末)如图,小书同学将2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已知在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1)往甲杯溶液加入5克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到0.1%)
(2)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多少克?
【答案】(1)甲中溶质的质量:100g×20%=20g;
加入5g硝酸钾后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3.8%。
(2)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100g×20%=(100g+x)×5%,
解得:x=3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甲中10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与5g相加得到溶质的总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
计算即可。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需要加水的质量即可。
31.(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如图甲是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给我们演示的“冰雪球”实验,通过航天员的介绍,小科同学知道了这里所用的溶液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已经超过该温度、压力下该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请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1)由题可知,“冰雪球”是因为   而形成的(选填“溶液结晶”或“溶液凝固”)。
(2)市面上由一种掰热暖宝宝(里面装有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如图乙所示,只需要用力掰动袋中金属片,就能达到发热取暖效果,掰动金属片的目的是   。
图乙
(3)下表是乙酸钠的溶解度,小科现在100℃水中配制其饱和溶液,一定条件下降温到40℃,此时没有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3 46.5 65.5 139 153 170
【答案】(1)溶液结晶
(2)产生振动,迅速打破原先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晶体,同时释放大量的热
(3)63.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 饱和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溶液中所含溶质达到最高限度。
【解答】(1)溶液是过饱和的乙酸钠溶液,在这种溶液中只要有点结晶核颗粒或振动,就能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2)掰动金属片的目的是产生振动,迅速打破原本的过饱和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3)在100摄氏度水中配制其饱和溶液,一定条件下,降温到40摄氏度,此时并没有晶体析出,求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0g/(100g+170g)×100%≈63.0%
32.(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有200g 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有三种方法,按要求填空:(假设每次所得溶液中无溶质析出或剩余)
(1)继续加入食盐,其质量为   g。
(2)蒸发水分,其质量为   g。
(3)若与25%的食盐溶液混合,其溶液质量   g。
【答案】(1)25
(2)100
(3)40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除以溶液质量,列方程求解。
【解答】(1)设继续加入的食盐的质量为x,则200g×10%+x=(200g+x)×20%,解得x=25g
(2)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200g×10%=(200g-y)×20%
解得y=100g
(3)设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为z,则10%的溶液中的溶质与25%的溶液中的溶质之和等于20%溶液中的溶质,200g×10%+z×25%=(200g+z)×20%,解得z=400g。
33.(2023七下·海曙期末)四个实验小组在室温20℃时分别取不同质量的食盐,逐渐加入到各盛有 50g 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克 50 50 50 50
食盐的质量/克 12.5 17.5 22.5 27.5
溶液质量/克 62.5 67.5 m 68
(1)表格中m值为    
(2)第一组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若欲使第一组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多少克?
(4)若欲使第二组所得溶液恰好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恒温蒸发多少克水?(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68
(2)
(3),所以需加水125g-62.5g=62.5g。
(4)根据第四组实验结果可知,在20℃时,50克水最多能配制食盐水68克,即20℃时,50克水中最多溶解食盐18克,所以17.5克食盐溶解在48.6克水中达到饱和,所以恒温蒸发水分1.4g。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我们常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
【解答】(1)根据第四组实验结果可知,在20℃时,50克水最多能配制食盐水68克,第三组实验中水的质量和食盐质量之和大于68克,所以最多形成溶液68克。
34.(2024七下·奉化期末)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实验,如图甲是硝酸钾的溶解度与温度关系。
(1)1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g。
(2)20℃时,将16g硝酸钾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请写出一种能实现图乙所示结果的操作方法,并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0.9
(2)24.0%
(3)方法1:加硝酸钾溶质20g
方法2:蒸发溶剂60g
方法3:加入30%的硝酸钾溶液300g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解答;
(2)首先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然后与15g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最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3)方法一:使用增加溶质的方法。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计算加入硝酸钾的质量;
方法二:蒸发溶剂;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计算蒸发掉水的质量;
方法三: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溶液和30%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计算加入30%硝酸钾溶液的质量。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即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20.9g;
(2)根据图甲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15.8g;因为16g>15.8g,所以为饱和溶液,那么溶质质量分数:
≈24.0%;
(3)方法1:加硝酸钾溶质;在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质量为x,25%=,解得x=20g;
方法2:蒸发溶剂;对1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
25%=,解得y=60g;
方法3:加入30%的硝酸钾溶液;在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30%的硝酸钾溶液质量为z,
25%=,解得z=300g。
答:方法1:加硝酸钾溶质20g;方法2:蒸发溶剂60g;方法3:加入30%的硝酸钾溶液300g。
35.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   g。
(2)②中硝酸钾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计算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8.4
(2)不饱和
(3)②中水的质量为40克,硝酸钾的质量为40克;则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物质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由此计算剩余质量发析;
(2)根据所给溶解度对应溶液为饱和溶液,结合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关系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解答】(1) 20oC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克,则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40-31.6=8.4g.
(2) ②为60oC时40克水中加入40克硝酸钾所形成的溶液,60o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0克,则 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8.4;(2) 不饱和 ;(3)50%。
36.(2024七下·海曙期末)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判断甲溶液在A点时处于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2)时,溶解6g甲物质,至少需要   g水。
(3)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幂、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到,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多选)
A.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B.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C.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D.溶剂的质量:甲=乙
【答案】(1)不饱和
(2)20
(3)B;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当点在溶解度曲线上时,溶液为饱和状态;否则,溶液为不饱和状态;
(2)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分析计算需要水的质量;
(3)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溶解度越大,则析出固体质量越小;
C.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态物质,那么溶液饱和;
D.根据溶液组成的知识分析。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A点在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甲溶液在A点时处于不饱和状态;
(2)根据图片可知,时, 甲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为30g,
设6g甲溶解在x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那么得到:;
解得:x=20g。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甲物质的溶剂质量等于乙物质。从t2℃降温到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且溶解度乙大于甲,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A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故B正确;
C.甲和乙中都析出晶体,则二者都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降低温度,不会影响溶剂的质量,所以溶剂的质量:甲=乙,故D正确。
故选B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