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894年—1895年
第 5 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 分中国狂潮
课程标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时间、地点及过程,了解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的史实及划分势力范围图示。(时空观念)
2.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家国情怀)
3.通过学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历史解释)
4.知道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史料实证)
导入新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
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yīn yūn)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
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
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这里的“夏日”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
黑船来航
“大陆政策”
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国力逐渐强盛。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了明治维新。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国内对原材料需求量大。日本为岛国,其地域狭小、资源匮乏。为了掠夺大量原材料并拥有巨大的市场,日本将魔爪伸向中国乃至世界。
必然性
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日本大陆政策
(2).国际环境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美国
日 本
支持
支持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准备尚未就绪
支持
不干涉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加紧殖民和侵略(资本)
列强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
催化剂
(3).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年5月,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 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导火索
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直接原因(导火线):1894朝鲜东学党起义
(4).清朝政府
材料二: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万两。
材料三: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李鸿章
材料一:“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洋务等强兵政策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难以得到加强。清朝政局日趋衰败......” ——日本常磐大学学者
主观原因:清政府国库空虚,军备废弛,国力衰败。
2.经过:
1894年7月丰岛海战
1894年9月辽东之战
1894年9月黄海大战
1894年9月平壤之战
1895年初
威海卫之战
阶 段 战 场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
开始
第一阶段(1894.7-9)
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朝鲜半岛
辽东地区
黄海海域
山东半岛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平壤陷落
丧失黄海制海权
左宝贵
邓世昌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战败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徐邦道
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平壤战役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打响后,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二当部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
大敌当前,清军统帅叶志超却主张弃城逃跑,下令全军撤退,叶志超一口气狂奔500里逃回国内,将朝鲜拱手相送给了日军,这样,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200名将士壮烈牺牲。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黄海海战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皇帝
旅顺大屠杀
材料: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日军在旅顺进行了4天大屠杀,2万人被杀戮。全城只存活36人搬运尸体。那几日,旅顺尸体堆积如山,惨不忍睹。
日本是蒙着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日本今天已经摘下了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美国纽约《世界报》
3.失败原因:
【合作探究】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奋勇杀敌的爱国官兵,也拥有近代化的海军力量,为什么还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
项目 清朝 日本
武器装备
舰队指挥
海军体制
战略思想
北洋舰队、南洋舰队、
福建舰队、广东舰队相互独立
海军省统辖联合舰队
陆军枪械装备率85%
陆军枪械装备率100%
总战舰数量超过日本海军,
但航速慢,装备火炮少、射速慢
航速快,装备速射炮。
“吉野”号航速为当时世界最快
李鸿章避战求和,被动应战
日本精心筹划,势在必得
丁汝昌陆军军官出身,无海战经验
伊东祐亨留学英国,有海战经验
材料二:日舰以突袭方式有备而来,中方临时应战,散成人字雁型阵队,机动性较差……同时中方没有做好与日军大决战的准备……各舰携带弹药不多。再次,军队的旧式军制无法适应现代化海战,定远舰失去指挥能力后,北洋各舰就陷入各自为战……战时北洋舰队孤军奋战,南洋等水师等则袖手旁观。——摘编自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材料三:在太后心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年恰逢慈禧六十大寿……不顾大敌当前,一意粉饰太平,李鸿章不愿忤逆意……“消极防御”致使军队错失战备良机……由于海军分属不同洋务官僚,为其政治资本。北洋海军在奋战,李鸿章求援南洋水师,被张之洞拒绝。——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慈禧六十大寿
新衣服:23万两
特制金辇轿舆:18万两
搭建景物、戏台:292万两
修葺、装饰皇宫:210万两
首饰器皿:38万两
赏赐百官:289万两
寿宴、仪仗队:25万两
小计:895万两(另,颐和园修整费用另计,其中约500万两出自海军军费)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4.战争影响:
(1)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2)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3)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4)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
李鸿章赴日谈判
中日《马关条约》原件
1895年春,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内容、危害:
项目 内容 危害
割三地
赔2亿
开四口
办工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进一步破坏了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合
作
探
究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被迫的,丧失了国家主权,后者是充分行使国家主权的表现;
前者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获取自身利益的侵略行为,后者是我国发展本国经济的需求,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发展,互利互赢。
知识链接——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原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有为耳?——徐骧
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后,台湾人民奋起抗日,坚持斗争5个多月,打死打伤敌人32000多人,并在此后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里一直坚持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漫画
日本
辽东
列强干预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纽约时报》评论
俄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法国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德国
欲在远东扩大势力
缓和与俄欧洲矛盾
中日《辽南条约》原件
标志着中国赎回辽东半岛主权
三国政府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甚至以海军舰队相威胁,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其在华利益。
2.瓜分中国狂潮
观察《时局图》,反映出什么问题?
列强采取了哪些瓜分手段?
抢夺利权
强租海港
划分势力范围
沙俄
法国
英国
美国
德国
国别
沙俄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强租海湾及地区
“势力范围”
旅大租借地
九龙/威海卫租借地
胶州湾租借地
广州湾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长江流域
山东
广东广西云南
福建
1898年英国强租香港新界
1842年 《南京条约》
香港岛
1860年 《北京条约》
九龙司
1898年 英国强租
新界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3.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中国为美国商业提供的可能性“简直是不可估量的”,对中国的瓜分将进而消灭我们的市场。
美国如何才能在分割中国的争夺中也享有与其他列强均等的利益呢?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内容: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利益均沾)
影响:
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实质:“门户开放”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
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促使人们猛醒,奋发图强,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瓜分狂潮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感,
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课堂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瓜分中国狂潮
背景
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经过
结果
丰岛海战—标志开始;平壤战役:左宝贵
黄海海战:邓世昌;失去制海权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日军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签订了《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手段:抢夺利权 强租海港 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