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4 21:0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课时) 第二单元 第6课 课题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2. 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 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教法、学法 讲授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 教材、教案、PPT
德育3分钟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人民多年以来的追求。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展开的?建设成就又有哪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二备
一、导入(借助导学案或学习单) 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幻灯片出示漫画: “名字所取,根于心意,沿于时尚,因时变迁”。它犹如一部微观史,雕刻着时光的印记,折射历史事件,反映社会发展。 你知道下面几个人的名字和我国什么历史事件相关吗? 展示漫画 张建国、吴抗美、刘跃进、马文革 漫画引入,激发思考热情
二、新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思考:(1)良好的开端指的是? 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 中共八大有什么影响? 小结: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强调: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4)深入探究: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讲解: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制定的决策(主要任务)完全符合国情。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探究与分享: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一:“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人民日报》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说,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人民日报》 思考:(1)八大二次会议的时间、内容? (2)上述材料指的是什么事件? 小结: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好快多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材料二: 总路线反映了什么: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大跃进: 工业:大炼钢铁,特点:瞎指挥、高指标。 高指标: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损失。 瞎指挥: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破坏了环境。 农业:虚报产量;特点:浮夸风,不切实际,弄虚作假。 注:“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结果: 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人民公社: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特点:共产风,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性。 注: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 结果: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及出现问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 拓展延伸: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的原因和教训,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启示:(1)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2)经济建设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3)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及结果: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调整: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1、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 3、时间:1966-1976 4、指挥部:中央文革小组 (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 5、危害: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6、知识青年下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7、正义的抗争:“二月抗争”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等)针锋相对的斗争。 8、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九.一三事件” (林彪反革命集团人员:林彪、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 9、“四五”运动: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全国各族人民无限悲痛。但是,"四人帮"压制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诬陷邓小平,加紧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激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义愤,人民上街游行,4月5日遭到“四人帮”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 10、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人帮: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时 间:1976年10月 人 物:华国锋、叶剑英等 意 义: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结束。 11、“文革”的危害和教训: 危害:“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教训: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的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 ③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④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目标导学三:建设成就 1、巨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表现: 钢铁:武汉钢铁基地、包头钢铁基地。 石油: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 新兴工业:电子、原子能,航天。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第一课氢弹爆炸、第一枚火箭) 交通:包兰铁路 水利生物:三峡大坝、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不怕困难、艰苦创业。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热爱人民、鞠躬尽瘁。 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助人为乐、爱国爱民。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为以下问题的探究奠定理解基础。 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个知识点以教师讲解为主,使学生明确: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 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在探究探索中的失误时,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分析,谈认识,从而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对大跃进在工业上、农业上、人民公社化、三年经济严重困难等事件的表现及影响。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问题:出现错误运动的主要原因?对今天有怎样的启示?使系列问题顺序呈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使知识得以系统化,有利于构建知识脉络。 文化大革命的时间、原因及过程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整理归纳,并借助幻灯片形象展示其过程,使知识更清晰的呈现,易于学生理解和识记。 分析材料环节,借助华国锋、叶剑英等采取果断措施,结束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从而学生分析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及历史教训,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要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健全民主与法制。 在探究建设成就时,教师利用幻灯片列举我国的建设成就,明确清晰的了解我国工业成就、交通方面、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巩固练习 1.作家莫言的小说《蛙》有以下情节:一九六二年秋季,高密东北乡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B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有了极大提高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2.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D   ) 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A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下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但是在1958年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失误,通过调整,我国恢复了经济发展,然而接下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作业设计 基础较差同学完成填充图册1-3题 基础较好的同学完成填充图册本课全部内容
板书设计 六、艰难探索与建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