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14 16:06:44

文档简介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人口流动受自然、经济、文化、政策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城乡之间的人口结构,影响城乡经济发展。图示意2020年我国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1.2020年我国人口主要流向为(  )
A.乡村向城镇 B.城镇向乡村 C.城镇之间 D.乡村之间
2.2020年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城市(  )
A.基础设施齐全 B.住房条件好
C.工资水平高 D.生活成本高
3.人口流向城市可以(  )
A.缓解乡村人地矛盾 B.降低乡村房屋空置率
C.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D.缓解乡村人口老龄化
【答案】1.A
2.C
3.A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1.图中的箭头附近都有对应的数值,箭头越粗对应的数值越大,其中箭头最粗的是乡到城,占比40.63%,而由乡进入到镇占比也较大,有18.94%,两个数值相加合计近60%,说明乡村向城镇是2020年我国人口主要流向,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AB、乡村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主要是务工的,最看重的是工作性质和薪资,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条件不是最要因素,AB错误;
C、据上题分析得知进入到城市最多的流动人口来自于乡村地区,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乡村巨大,城市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高的工资待遇,所以吸引乡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C正确;
D、城市生活成本高是推力因素,不利于乡村人口进入城市,D错误。
故答案为:C。
3.A、乡村人口流向城市,乡村人口减少,乡村的人地矛盾得以相应的缓和,A正确;
B、乡村人口减少,导致乡村房屋空置率增加,B错误;
C、由于乡村人口减少,乡村文化会衰退,C错误;
D、乡村出走的人口以青壮劳动力为主,乡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会加剧,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宁波市S集团是一家针织服装代工企业,承接国际高端服装品牌订单,采用垂直一体化模式(织造、染整、印绣、裁剪、缝纫等工序一体),可最短15天完成交货。2013年开始,该集团在柬埔寨、越南等国设立海外工厂。完成下面小题。
4.该集团采用垂直一体化模式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品销量 B.增加就业机会
C.降低物流成本 D.缩短生产时间
5.国际高端服装品牌选择S集团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工艺复杂 B.产品质量好
C.管理制度严格 D.研发能力强
6.相比国内工厂,S集团建立海外工厂的优势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生产工艺精湛
C.劳动力素质高 D.生产成本低
【答案】4.D
5.B
6.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4.D、垂直一体化模式集织造、染整、印绣、裁剪、缝纫等工序为一体,生产过程可无缝对接,极大的缩短了每个生产流程之间的衔接时间,从而缩短生产时间,D正确;
A、产品销量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与生产加工过程关系不大,A错误;
B、垂直一体化模式并未新增就业岗位,不会增加就业机会,B错误;
C、物流成本与具体的生产加工环节关系不大,C错误。
故答案为:D。
5.B、国际高端服装品牌产品售价高,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国际高端服装品牌能选择S集团生产加工,就说明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好,B正确;
A、服装生产的工艺复杂度并不高,且工艺复杂未必产品质量好,A错误;
CD、没有信息表明S集团管理制度严格、研发能力强,无法判断,CD错误。
故答案为:B。
6.S集团建立海外工厂在柬埔寨、越南等国,这些国家普遍经济发展水平低,相关劳动力素质不高,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生产技术也相对落后,但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低,对应的生产成本低,这是S集团建立海外工厂的根本原因,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地名与所在区域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河湟谷地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由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冲积而成,该区域集中了青海省60%的耕地,2/3以上的人口。表为河湟谷地3000多个行政村地名分类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主要用字(词) 数量/个 比例/%
① 沟、山、湾、台、滩、崖、岭、坡、坪、峡 652 21
② 树、草、柳、桦、马、羊、牛、虎 128 4.1
③ 河、泉、水、湾、滩 128 4.1
语言类 藏语、蒙古语、土语、撒拉语、方言 854 27.5
军事历史类 营、堡、城、屯 424 13.7
交通经济类 街、巷、园、路、道、铺、店 259 8.3
姓氏类 李、王、马、杨、刘、陶、张、沈 223 7.2
寓托类 团结、丰、安、宁、永 212 6.8
建筑类 寺、城、堡、窑、桥、庙 194 6.2
7.对河湟谷地①类地名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植被 C.河流 D.地形
8.河湟谷地语言类地名出现的比例最高,表明该地区(  )
A.多民族聚居 B.自然资源丰富
C.地势复杂多样 D.地处军事要地
9.河湟谷地人口聚集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丰富 B.热量较好 C.光照充足 D.地形平坦
【答案】7.D
8.A
9.B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城乡区位因素;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等;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历史文化、政策等。
7.读河湟谷地3000多个行政村地名分类统计表可知,①类地名主要用字为“沟、山、湾、台、滩、崖、岭、坡、坪、峡”,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地形,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A、河湟谷地语言类地名出现的比例最高,包括藏语、蒙古语、土语、撒拉语、方言,数量有854个,比例高达27.5%,表明该地区多民族聚居,A正确;
BCD、与自然资源丰富、地势复杂多样、地处军事要地关系不大,BCD错误。
故答案为:A。
9.该区域集中了青海省60%的耕地,2/3以上的人口。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较低,热量充足,主要自然原因是热量较好,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速度快、运量大的特点。图为我国西南某市工作日地铁乘客进出站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市工作日地铁(  )
A.乘客出站量大于进站量 B.早高峰客流量大于晚高峰
C.运营时间少于16小时 D.高峰期持续时间约4小时
11.减少地铁高峰期客流量的有效措施(  )
A.错峰上下班 B.提高地铁速度
C.新增地铁线路 D.缩短发车时间
12.相比地面公共交通,地铁的主要优势是(  )
A.票价便宜 B.时效性强 C.灵活性强 D.舒适性好
【答案】10.B
11.A
12.B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点评】缓解交通线路拥挤的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停车场;加大道路建设;错开出行高峰;减少出行距离。北京地铁客流量的晚高峰拥挤程度低于早高峰,这是由于乘客下班出行时间弹性较大。
10.A、据图表数据可知在8:30之前进站量大于出站量,在18:30以后出站量大于进站量,其他时段大致均衡,该日总体的进站量与出站量大致均衡,A错误;
BD、据图示可知7:30到9:30之间的早高峰客流量显著大于17:30-19:30的晚高峰客流量,每日的早高峰和晚高峰大致都在2小时左右,不会持续4小时,B正确,D错误;
C、从图表数据可知由客流量从6:30开始,一直到23:30,运营时间大于16小时,C错误。
故答案为:B。
11.A、据上题分析得知人们工作日出行的高峰主要集中在早晚两高峰期间,时间过于集中,可错峰上下班,错开人口高峰期,缓解地铁交通运输压力,A正确;
BCD、提高地铁速度、新增地铁线路、缩短发车时间都不会减少地铁高峰期客流量,只能会让人们出行相对更便利,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A、地铁的票价一般贵于地面公共交通,A错误;
B、地铁线路上没有其他交通方式的干扰,运行速度更快,且准点率更高,时效性强,B正确;
C、地跌的线路是固定的,灵活性较差,C错误;
D、题干没有信息说明地铁比地面公共交通的舒适性更高,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河漫滩型沙丘形成与河流水位关系密切,丰水期洪水淹没河漫滩,泥沙沉积;枯水期水位降低,泥沙出露,经风的吹蚀、搬运、堆积形成。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河谷某河漫滩型沙丘形成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3.判断图示沙丘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14.图示②阶段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答案】13.C
14.D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13.形成沙丘景观的沙源,丰水期洪水淹没河漫滩,泥沙沉积,图中的沙源在完全水下的是③,在枯水期河床中这部分泥沙出露①,经强风吹送搬运泥沙向高海拔岸边移动沉积②,最后在河岸上沉积为沙丘④,据此判断图示沙丘的发育阶段依次是③①②④,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AB、②处的泥沙已经不在河漫滩处,受河流流水作用影响极小,AB错误;
CD、②处的泥沙堆积在离岸边较远的区域,已经远离河漫滩位置,这说明已经经历过风力的侵蚀搬运作用,在风力减小的时候泥沙沉积在此,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该景观,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鄱阳湖是一个流动水体浅水湖泊,进出湖泥沙量变化大。2000年长江干流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进入鄱阳湖。2018年以后湖区采砂活动全面停止。图示意1956——2020年鄱阳湖进出湖泥沙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5.1956—2020年期间,鄱阳湖泥沙冲淤变化趋势为(  )
A.泥沙冲刷为主 B.泥沙淤积为主
C.先淤积后冲刷 D.先冲刷后淤积
16.2001年出湖沙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出湖水流加快 B.入湖沙量增加
C.湖泊泥沙悬浮 D.出湖水量增加
【答案】15.C
16.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湖泊的冲淤变化:入湖沙量大于出湖沙量时,湖泊以淤积为主;入湖沙量小于出湖沙量时,以冲刷为主。
15.读图,1956-2000,鄱阳湖入湖泥沙大于出湖泥沙,以淤积为主,2000年后入湖泥沙小于出湖泥沙,以冲刷为主,故淤积后冲刷,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由材料“2000年长江干流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进入鄱阳湖”可知,2001年鄱阳湖受采砂影响,湖水浑浊度提高,湖泊泥沙悬浮,出湖泥沙增加,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布隆迪位于非洲东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人口超过1200万,农业人口约占93%。该国工业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技术落后,农产品不能自给。近年来,中国在布班扎成立农业示范中心推广高产杂交水稻,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图为布隆迪地理示意图。
(1)推测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的依据。
(2)分析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遇到的困难。
(3)简述成立农业示范中心对布隆迪粮食增产的作用。
【答案】(1)杂交水稻具有稳定、高产的优势,能满足布隆迪对粮食的需求;布隆迪属热带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杂交水稻生长;河湖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布隆迪农业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适合耕作的土地少;农业耕作技术落后;工业落后,农药、化肥等农业物资缺乏。
(3)提供适合布隆迪的优良水稻品种;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从气候条件看,当地降水丰富,地处热带,全年热量充足,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水热条件极好,全年可种植水稻;且当地人口密度大,廉价劳动力丰富,水稻需要劳动力多且单产高;河湖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能够满足水稻灌溉需要;杂交水稻具有稳定、高产的优势,能满足布隆迪对粮食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该国粮食安全水平。
(2)布隆迪位于非洲东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高原山地多,平地少,可利用土地少,加之国土面积小,耕地资源少;布隆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如配套的水利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劳动力素质低,种植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进行农业种植活动;农业技术落后,不能很好的创造农业生产条件,农药、化肥等农业物资缺乏。
(3)扎成立农业示范中心推广高产杂交水稻,引进中国先进的种植技术,向当地农民可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引进中国改良之后水稻良种,提高当地单产量。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8.(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位于老挝首都万象市主城区东北方14km处,距离中老铁路货运站直线距离约1.5km。该园区由两国政府主导,采取“项目建设+土地抵偿”(我国出资建设,以土地开发收益抵消建设费用)模式进行开发。园区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带产”发展理念,严格控制招商引资准入门槛。自建成以来,吸引来自中国、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超过百家企业入驻,涉及光学电子、农副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生产、制药、建材科技、服装加工等行业。图为综合开发区位置示意图,表为2018年东南亚部分国家生产要素价格。
(单位:美元)
国家 工业用水/m3 工业用电/kW·h 煤气/kg 最低工资标准/月
老挝 0.36 0.09 1.66 110
泰国 0.49 0.09 — 278
越南 0.45 0.11 1.92 118
缅甸 1.00 0.12 2.45 85
柬埔寨 0.19 0.2 1.5 80
(1)推测园区采取“项目建设+土地抵偿”形式进行开发的原因。
(2)说明该园区吸引中国企业入驻的优势条件。
(3)分析产业发展对当地城市化的有利影响。
【答案】(1)老挝属于发展中国家,因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无法承担项目建设;老挝通过出让土地吸引项目建设;中国企业通过土地增值的方式获取收益。
(2)地理位置优越,距离首都近;靠近铁路,交通便捷;水、电、气、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政策的大力支持;避开贸易壁垒。
(3)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大量境外企业的入驻,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促进当地农业、第三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城镇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老挝所在的东南亚地区经济普遍欠发达,而老挝又是该区域经济非常落后地区,工业园区的建立需要大量资金,但老挝经济落后,无力承担资金压力,且其技术落后也无法承担项目建设;为此老挝通过出让土地吸引项目建设,中国企业通过土地增值的方式获取收益,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2)中老两国地理位置临近,且综合开发区位于老挝首都万象市主城区东北方14km处,说明距离首都近,地理位置优越;距离中老铁路货运站直线距离约1.5km,靠近铁路,交通便捷;老挝经济欠发达,相对水、电、气、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有老挝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老挝直接建立工业园区,可避开相关贸易壁垒。
(3)中国承建该工业园区,势必会对当地的交通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大量境外企业的入驻,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当地农业、第三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占比提升,城镇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点评】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对转入地来说,利: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弊: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对转出地来说,利: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
19.(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谷地质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是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1)判定河谷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依据。
(2)阐述该河谷地貌形成过程。
(3)说明图中阶地的新老关系。
【答案】(1)向斜构造;河谷中间岩层为砂岩,形成时间最晚,两翼为石灰岩,形成时间最早,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
(2)地质作用形成向斜谷地,河流发育;接着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地壳稳定后,河流侧蚀,形成堆积物(河漫滩);再次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堆积体出露,形成阶地。间歇性抬升最终形成有多级阶地的河谷地貌。
(3)阶地由老到新的顺序是T2、T1、T0,离谷底越远越老,海拔越高越老。
【知识点】河流地貌;内力作用;褶皱;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据图示可知该河流阶地整体岩层向下凹陷,其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据岩层的上下覆盖关系可知砂岩上覆于石灰岩之上,说明砂岩相对于石灰岩形成时间晚,河谷中间岩层为砂岩,形成时间最晚,两翼为石灰岩,形成时间最早。因此判断河谷的地质构造是向斜。
(2)河谷地貌的形成离不开地球内外力的共同作用,河流阶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而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据上题分析可知是地质作用形成了向斜谷地,据此河谷发育;之后随着地壳的抬升,河流下切,河谷进一步发育;地壳稳定后,河流侧蚀,形成堆积物(河漫滩);当再次地壳抬升,河流下切进一步加剧,原有的堆积体出露,形成阶地。不断的间歇性抬升最终形成有多级阶地的河谷地貌。
(3)离河谷越远的阶地也是海拔越高的阶地说明北抬升的次数最多,相对海拔较低的阶地说明被抬升的次数少,形成的时间更晚,所以图中阶地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T2,T1、T0。
【点评】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凹陷;背斜岩层中间岩龄老,两翼岩层岩龄新;向斜岩层中间岩龄新,两翼岩层岩龄老。
1 / 1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人口流动受自然、经济、文化、政策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城乡之间的人口结构,影响城乡经济发展。图示意2020年我国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1.2020年我国人口主要流向为(  )
A.乡村向城镇 B.城镇向乡村 C.城镇之间 D.乡村之间
2.2020年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城市(  )
A.基础设施齐全 B.住房条件好
C.工资水平高 D.生活成本高
3.人口流向城市可以(  )
A.缓解乡村人地矛盾 B.降低乡村房屋空置率
C.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D.缓解乡村人口老龄化
(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宁波市S集团是一家针织服装代工企业,承接国际高端服装品牌订单,采用垂直一体化模式(织造、染整、印绣、裁剪、缝纫等工序一体),可最短15天完成交货。2013年开始,该集团在柬埔寨、越南等国设立海外工厂。完成下面小题。
4.该集团采用垂直一体化模式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品销量 B.增加就业机会
C.降低物流成本 D.缩短生产时间
5.国际高端服装品牌选择S集团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工艺复杂 B.产品质量好
C.管理制度严格 D.研发能力强
6.相比国内工厂,S集团建立海外工厂的优势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生产工艺精湛
C.劳动力素质高 D.生产成本低
(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地名与所在区域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河湟谷地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由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冲积而成,该区域集中了青海省60%的耕地,2/3以上的人口。表为河湟谷地3000多个行政村地名分类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主要用字(词) 数量/个 比例/%
① 沟、山、湾、台、滩、崖、岭、坡、坪、峡 652 21
② 树、草、柳、桦、马、羊、牛、虎 128 4.1
③ 河、泉、水、湾、滩 128 4.1
语言类 藏语、蒙古语、土语、撒拉语、方言 854 27.5
军事历史类 营、堡、城、屯 424 13.7
交通经济类 街、巷、园、路、道、铺、店 259 8.3
姓氏类 李、王、马、杨、刘、陶、张、沈 223 7.2
寓托类 团结、丰、安、宁、永 212 6.8
建筑类 寺、城、堡、窑、桥、庙 194 6.2
7.对河湟谷地①类地名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植被 C.河流 D.地形
8.河湟谷地语言类地名出现的比例最高,表明该地区(  )
A.多民族聚居 B.自然资源丰富
C.地势复杂多样 D.地处军事要地
9.河湟谷地人口聚集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丰富 B.热量较好 C.光照充足 D.地形平坦
(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速度快、运量大的特点。图为我国西南某市工作日地铁乘客进出站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市工作日地铁(  )
A.乘客出站量大于进站量 B.早高峰客流量大于晚高峰
C.运营时间少于16小时 D.高峰期持续时间约4小时
11.减少地铁高峰期客流量的有效措施(  )
A.错峰上下班 B.提高地铁速度
C.新增地铁线路 D.缩短发车时间
12.相比地面公共交通,地铁的主要优势是(  )
A.票价便宜 B.时效性强 C.灵活性强 D.舒适性好
(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河漫滩型沙丘形成与河流水位关系密切,丰水期洪水淹没河漫滩,泥沙沉积;枯水期水位降低,泥沙出露,经风的吹蚀、搬运、堆积形成。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河谷某河漫滩型沙丘形成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3.判断图示沙丘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14.图示②阶段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鄱阳湖是一个流动水体浅水湖泊,进出湖泥沙量变化大。2000年长江干流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进入鄱阳湖。2018年以后湖区采砂活动全面停止。图示意1956——2020年鄱阳湖进出湖泥沙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5.1956—2020年期间,鄱阳湖泥沙冲淤变化趋势为(  )
A.泥沙冲刷为主 B.泥沙淤积为主
C.先淤积后冲刷 D.先冲刷后淤积
16.2001年出湖沙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出湖水流加快 B.入湖沙量增加
C.湖泊泥沙悬浮 D.出湖水量增加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布隆迪位于非洲东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人口超过1200万,农业人口约占93%。该国工业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技术落后,农产品不能自给。近年来,中国在布班扎成立农业示范中心推广高产杂交水稻,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图为布隆迪地理示意图。
(1)推测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的依据。
(2)分析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遇到的困难。
(3)简述成立农业示范中心对布隆迪粮食增产的作用。
18.(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位于老挝首都万象市主城区东北方14km处,距离中老铁路货运站直线距离约1.5km。该园区由两国政府主导,采取“项目建设+土地抵偿”(我国出资建设,以土地开发收益抵消建设费用)模式进行开发。园区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带产”发展理念,严格控制招商引资准入门槛。自建成以来,吸引来自中国、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超过百家企业入驻,涉及光学电子、农副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生产、制药、建材科技、服装加工等行业。图为综合开发区位置示意图,表为2018年东南亚部分国家生产要素价格。
(单位:美元)
国家 工业用水/m3 工业用电/kW·h 煤气/kg 最低工资标准/月
老挝 0.36 0.09 1.66 110
泰国 0.49 0.09 — 278
越南 0.45 0.11 1.92 118
缅甸 1.00 0.12 2.45 85
柬埔寨 0.19 0.2 1.5 80
(1)推测园区采取“项目建设+土地抵偿”形式进行开发的原因。
(2)说明该园区吸引中国企业入驻的优势条件。
(3)分析产业发展对当地城市化的有利影响。
19.(2024高一下·内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谷地质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是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1)判定河谷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依据。
(2)阐述该河谷地貌形成过程。
(3)说明图中阶地的新老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3.A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1.图中的箭头附近都有对应的数值,箭头越粗对应的数值越大,其中箭头最粗的是乡到城,占比40.63%,而由乡进入到镇占比也较大,有18.94%,两个数值相加合计近60%,说明乡村向城镇是2020年我国人口主要流向,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AB、乡村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主要是务工的,最看重的是工作性质和薪资,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条件不是最要因素,AB错误;
C、据上题分析得知进入到城市最多的流动人口来自于乡村地区,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乡村巨大,城市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高的工资待遇,所以吸引乡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C正确;
D、城市生活成本高是推力因素,不利于乡村人口进入城市,D错误。
故答案为:C。
3.A、乡村人口流向城市,乡村人口减少,乡村的人地矛盾得以相应的缓和,A正确;
B、乡村人口减少,导致乡村房屋空置率增加,B错误;
C、由于乡村人口减少,乡村文化会衰退,C错误;
D、乡村出走的人口以青壮劳动力为主,乡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会加剧,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4.D
5.B
6.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4.D、垂直一体化模式集织造、染整、印绣、裁剪、缝纫等工序为一体,生产过程可无缝对接,极大的缩短了每个生产流程之间的衔接时间,从而缩短生产时间,D正确;
A、产品销量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与生产加工过程关系不大,A错误;
B、垂直一体化模式并未新增就业岗位,不会增加就业机会,B错误;
C、物流成本与具体的生产加工环节关系不大,C错误。
故答案为:D。
5.B、国际高端服装品牌产品售价高,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国际高端服装品牌能选择S集团生产加工,就说明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好,B正确;
A、服装生产的工艺复杂度并不高,且工艺复杂未必产品质量好,A错误;
CD、没有信息表明S集团管理制度严格、研发能力强,无法判断,CD错误。
故答案为:B。
6.S集团建立海外工厂在柬埔寨、越南等国,这些国家普遍经济发展水平低,相关劳动力素质不高,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生产技术也相对落后,但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低,对应的生产成本低,这是S集团建立海外工厂的根本原因,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7.D
8.A
9.B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城乡区位因素;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等;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历史文化、政策等。
7.读河湟谷地3000多个行政村地名分类统计表可知,①类地名主要用字为“沟、山、湾、台、滩、崖、岭、坡、坪、峡”,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地形,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A、河湟谷地语言类地名出现的比例最高,包括藏语、蒙古语、土语、撒拉语、方言,数量有854个,比例高达27.5%,表明该地区多民族聚居,A正确;
BCD、与自然资源丰富、地势复杂多样、地处军事要地关系不大,BCD错误。
故答案为:A。
9.该区域集中了青海省60%的耕地,2/3以上的人口。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较低,热量充足,主要自然原因是热量较好,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0.B
11.A
12.B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
【解析】【点评】缓解交通线路拥挤的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停车场;加大道路建设;错开出行高峰;减少出行距离。北京地铁客流量的晚高峰拥挤程度低于早高峰,这是由于乘客下班出行时间弹性较大。
10.A、据图表数据可知在8:30之前进站量大于出站量,在18:30以后出站量大于进站量,其他时段大致均衡,该日总体的进站量与出站量大致均衡,A错误;
BD、据图示可知7:30到9:30之间的早高峰客流量显著大于17:30-19:30的晚高峰客流量,每日的早高峰和晚高峰大致都在2小时左右,不会持续4小时,B正确,D错误;
C、从图表数据可知由客流量从6:30开始,一直到23:30,运营时间大于16小时,C错误。
故答案为:B。
11.A、据上题分析得知人们工作日出行的高峰主要集中在早晚两高峰期间,时间过于集中,可错峰上下班,错开人口高峰期,缓解地铁交通运输压力,A正确;
BCD、提高地铁速度、新增地铁线路、缩短发车时间都不会减少地铁高峰期客流量,只能会让人们出行相对更便利,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A、地铁的票价一般贵于地面公共交通,A错误;
B、地铁线路上没有其他交通方式的干扰,运行速度更快,且准点率更高,时效性强,B正确;
C、地跌的线路是固定的,灵活性较差,C错误;
D、题干没有信息说明地铁比地面公共交通的舒适性更高,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3.C
14.D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13.形成沙丘景观的沙源,丰水期洪水淹没河漫滩,泥沙沉积,图中的沙源在完全水下的是③,在枯水期河床中这部分泥沙出露①,经强风吹送搬运泥沙向高海拔岸边移动沉积②,最后在河岸上沉积为沙丘④,据此判断图示沙丘的发育阶段依次是③①②④,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4.AB、②处的泥沙已经不在河漫滩处,受河流流水作用影响极小,AB错误;
CD、②处的泥沙堆积在离岸边较远的区域,已经远离河漫滩位置,这说明已经经历过风力的侵蚀搬运作用,在风力减小的时候泥沙沉积在此,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该景观,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5.C
16.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湖泊的冲淤变化:入湖沙量大于出湖沙量时,湖泊以淤积为主;入湖沙量小于出湖沙量时,以冲刷为主。
15.读图,1956-2000,鄱阳湖入湖泥沙大于出湖泥沙,以淤积为主,2000年后入湖泥沙小于出湖泥沙,以冲刷为主,故淤积后冲刷,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由材料“2000年长江干流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进入鄱阳湖”可知,2001年鄱阳湖受采砂影响,湖水浑浊度提高,湖泊泥沙悬浮,出湖泥沙增加,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7.【答案】(1)杂交水稻具有稳定、高产的优势,能满足布隆迪对粮食的需求;布隆迪属热带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杂交水稻生长;河湖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布隆迪农业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适合耕作的土地少;农业耕作技术落后;工业落后,农药、化肥等农业物资缺乏。
(3)提供适合布隆迪的优良水稻品种;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从气候条件看,当地降水丰富,地处热带,全年热量充足,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水热条件极好,全年可种植水稻;且当地人口密度大,廉价劳动力丰富,水稻需要劳动力多且单产高;河湖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能够满足水稻灌溉需要;杂交水稻具有稳定、高产的优势,能满足布隆迪对粮食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该国粮食安全水平。
(2)布隆迪位于非洲东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高原山地多,平地少,可利用土地少,加之国土面积小,耕地资源少;布隆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如配套的水利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劳动力素质低,种植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进行农业种植活动;农业技术落后,不能很好的创造农业生产条件,农药、化肥等农业物资缺乏。
(3)扎成立农业示范中心推广高产杂交水稻,引进中国先进的种植技术,向当地农民可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引进中国改良之后水稻良种,提高当地单产量。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8.【答案】(1)老挝属于发展中国家,因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无法承担项目建设;老挝通过出让土地吸引项目建设;中国企业通过土地增值的方式获取收益。
(2)地理位置优越,距离首都近;靠近铁路,交通便捷;水、电、气、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政策的大力支持;避开贸易壁垒。
(3)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大量境外企业的入驻,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促进当地农业、第三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城镇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老挝所在的东南亚地区经济普遍欠发达,而老挝又是该区域经济非常落后地区,工业园区的建立需要大量资金,但老挝经济落后,无力承担资金压力,且其技术落后也无法承担项目建设;为此老挝通过出让土地吸引项目建设,中国企业通过土地增值的方式获取收益,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2)中老两国地理位置临近,且综合开发区位于老挝首都万象市主城区东北方14km处,说明距离首都近,地理位置优越;距离中老铁路货运站直线距离约1.5km,靠近铁路,交通便捷;老挝经济欠发达,相对水、电、气、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有老挝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老挝直接建立工业园区,可避开相关贸易壁垒。
(3)中国承建该工业园区,势必会对当地的交通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大量境外企业的入驻,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当地农业、第三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占比提升,城镇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点评】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对转入地来说,利: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弊: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对转出地来说,利: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
19.【答案】(1)向斜构造;河谷中间岩层为砂岩,形成时间最晚,两翼为石灰岩,形成时间最早,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
(2)地质作用形成向斜谷地,河流发育;接着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地壳稳定后,河流侧蚀,形成堆积物(河漫滩);再次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堆积体出露,形成阶地。间歇性抬升最终形成有多级阶地的河谷地貌。
(3)阶地由老到新的顺序是T2、T1、T0,离谷底越远越老,海拔越高越老。
【知识点】河流地貌;内力作用;褶皱;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据图示可知该河流阶地整体岩层向下凹陷,其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据岩层的上下覆盖关系可知砂岩上覆于石灰岩之上,说明砂岩相对于石灰岩形成时间晚,河谷中间岩层为砂岩,形成时间最晚,两翼为石灰岩,形成时间最早。因此判断河谷的地质构造是向斜。
(2)河谷地貌的形成离不开地球内外力的共同作用,河流阶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而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据上题分析可知是地质作用形成了向斜谷地,据此河谷发育;之后随着地壳的抬升,河流下切,河谷进一步发育;地壳稳定后,河流侧蚀,形成堆积物(河漫滩);当再次地壳抬升,河流下切进一步加剧,原有的堆积体出露,形成阶地。不断的间歇性抬升最终形成有多级阶地的河谷地貌。
(3)离河谷越远的阶地也是海拔越高的阶地说明北抬升的次数最多,相对海拔较低的阶地说明被抬升的次数少,形成的时间更晚,所以图中阶地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T2,T1、T0。
【点评】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凹陷;背斜岩层中间岩龄老,两翼岩层岩龄新;向斜岩层中间岩龄新,两翼岩层岩龄老。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