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14 16:06:59

文档简介

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食味杂咏·北味酸菜》记载了东北酸菜的制法:“寒月初,取盐、菜入缸,去汁,入沸汤熟之”。东北地区居民将大白菜用传统发酵技艺腌制成酸菜,食用酸菜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习俗。近年来,为应对国内酸菜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东北Z酸菜企业与X农业大学建立了良好的研发合作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地区居民有腌制和食用酸菜习俗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较近,食盐充足 B.酸菜热量高,利于御寒
C.物产富饶,原料丰富 D.冬季寒冷,蔬菜较缺乏
2.Z企业与X农业大学建立研发合作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原料成本 B.提高酸菜品质
C.开拓国际市场 D.促进产业转型
【答案】1.D
2.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 热量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 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昼夜温差 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农产品品质优良。
气象灾害 寒潮、低温冷害、台风、洪涝、干旱等制约农业发展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1.东北地区居民有腌制和食用酸菜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不适合种植蔬菜,需要腌制酸菜,有食用酸菜习俗;跟距海较近,食盐充足、物产富饶,原料丰富无关,酸菜热量不高,不能御寒。D正确。
故答案为:D。
2.读题干“近年来,为应对国内酸菜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东北Z酸菜企业与X农业大学建立了良好的研发合作关系。”可知,Z企业与X农业大学建立研发合作关系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大学科研实力,提高酸菜品质,抓住国内酸菜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扩大销售市场,提高企业利润;降低原料成本应该跟蔬菜企业合作,跟大学的合作,不能体现开拓国际市场的目的,与X农业大学建立研发合作关系,是为了深度发展,而不是促进产业转型。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阿拉尔市位于天山南麓冲积扇,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土壤盐碱化严重。该地实施水稻与棉花轮作,种植水稻可降低土壤盐碱量,且收益较高;在种植水稻灌水前,当地采用机械破碎地表盐碱化土块并深耕6厘米左右。下图为该地耕作现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未持续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种植经验 B.土地盐碱化加剧
C.灌溉水源不足 D.风沙天气严重
4.水稻种植前,机械破碎盐碱化土块的过程类似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5.在种植水稻灌水前,深耕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地下水位 B.增加表土有机质的含量
C.促进盐分下渗 D.提高土壤涵养水源能力
【答案】3.C
4.A
5.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价格影响农业的规模和水平
农业技术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化肥 提高农业的产量
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高
冷藏技术 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历史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3.该地未持续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因是灌溉水源不足。阿拉尔市年降水量极少,不足100毫米,水资源匮乏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种植水稻有降低土壤盐碱量和收益较高的优点,但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无法持续种植水稻。缺乏种植经验可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积累,且材料中未提及种植经验的缺乏对未持续种植水稻的影响。材料提到种植水稻有助于降低土壤盐碱量,所以土地盐碱化加剧不是未持续种植的原因。风沙天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相比灌溉水源不足,风沙天气对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影响较小。C正确。
故答案为:C。
4.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矿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崩解、破碎的过程。机械破碎盐碱化土块是通过外力使土块破碎,与风化作用中物理风化的过程相似。侵蚀作用通常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物质的冲刷和磨损,机械破碎土块主要是原地的物理破坏。搬运作用主要是指将风化和侵蚀的产物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机械破碎土块没有涉及物质的位置移动。堆积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物质由于外力减弱或失去搬运能力而发生堆积的过程,与机械破碎土块的过程完全不同。A正确。
故答案为:A。
5.深耕主要是对表层土壤进行处理,对地下水位的直接影响较小。降低地下水位通常需要采取排水等专门的措施。有机质的增加主要依靠有机肥料的施用、植物残体的还田等方式,深耕对增加表土有机质含量的作用不大。深耕能够打破土壤的板结层,增加土壤孔隙度,使灌溉水更容易渗透到深层土壤,从而将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带到深层,减少表层土壤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条件,有利于水稻生长。深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强其蓄水能力,但这不是深耕的主要目的,促进盐分下渗对于种植水稻来说更为关键。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构成点轴,区域发展环境由相对封闭向相对开放转变的空间结构。双核结构广泛存在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下图为济南—青岛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济南—青岛双核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两城(  )
A.文化差异大 B.空间距离近
C.辐射范围相同 D.经济互补性强
7.济南—青岛双核结构有利于(  )
①避免济南、青岛城市间的竞争②促进济南、青岛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济南、青岛对外辐射功能④提高济南、青岛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与广州—深圳双核结构相比,济南—青岛双核结构(  )
A.带动省内发展更均衡 B.城市人口规模更大
C.港口区位优势更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答案】6.D
7.B
8.A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辩证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城市化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过快城市化的影响:①资源问题。②污染问题。③交通拥堵问题。④社会问题。
6.济南与青岛两城市均位于山东,地域文化差异不大,A错误;据材料及图分析可知,青岛港是山东乃至全国重要港口,济南是山东省省会,是山东省的中心城市,形成错位协同、竞合共赢的发展局面,两城市区位和功能互为补充,形成双核结构可发挥最大作用,D正确;两城相距较远,B错误;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等级高于青岛,两城市辐射范围不同,C错误。
故答案为:D。
7.济南—青岛双核结构并不能完全避免济南、青岛城市间的竞争,但有利于形成错位协同、竞合共赢的发展局面,促进济南、青岛经济协同发展,增强济南、青岛对外辐射功能。济南—青岛双核结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但不是提高附加值较低、污染较大的传统工业比重。B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B。
8.广州—深圳双核结构城市人口规模更大、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广州和深圳均为港口城市,而济南位于内陆,广州—深圳双核结构港口区位优势更明显,济南—青岛双核结构所处地区对外辐射能力弱于广州—深圳双核结构,主要是带动省内发展更均衡,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重晶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用途广泛。近年来,重晶石正逐步应用于新能源电池领域;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有专家预测世界重晶石需求量将大增。我国重晶石储量居世界第五,开采量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国重晶石资源正面临短缺的风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重晶石的开采利用属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  )
A.支撑服务 B.供给服务 C.调节服务 D.文化服务
10.在“双碳”背景下,专家预测世界重晶石需求量将大增的理由是(  )
A.全球经济高速增长 B.世界重晶石储量丰富
C.电动汽车发展迅速 D.重金石开采技术先进
11.为应对重晶石资源短缺,我国应该(  )
①提高矿石产量,坚持出口优先②停止国内开采,开发他国资源
③增加战略储备量,降低贸易风险④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回收利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B
10.C
11.C
【知识点】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自然界的碳循环
  主要表现
生物和大气之间的碳循环 ①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储存在植物体内,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
②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
③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
生物与岩石之间的碳循环 一部分动、植物残体在被分解之前即被沉积物所掩埋而成为有机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转变成矿物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岩石与大气之间的碳循环 煤、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燃烧时,其中的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
大气和海洋之间碳的交换 二氧化碳可由大气进入海水,也可由海水进入大气。这种交换发生在气和水的界面处,由于风和波浪的作用而加强。这两个方向流动的二氧化碳量大致相等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样就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碳平衡,可能导致气候异常
9.重晶石的开采利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主要体现的是供给功能;支撑功能是指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的功能,调节功能主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文化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功能,重晶石的开采利用均未体现。B正确。
故答案为:B。
10.由材料可知,“近年来,重晶石正逐步应用于新能源电池领域”。在“双碳”背景下,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能减少碳排放、促进“双碳”目标的达成,因此发展迅速,对重晶石的需求也随之大增;全球经济高速增长、重晶石储量及开采技术先进与“双碳”关系不大。C正确。
故答案为:C。
11.由材料“国重晶石储量居世界第五,开采量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可知,为应对重晶石资源短缺,我国应该适度开采矿石,加大科技投入,延长重晶石的产业链,减少矿石出口;开发他国资源,高度依赖进口,会消耗大量的国家财富,“重晶石用途广泛”,外国不一定会大量出口;增加战略储备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降低贸易风险;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回收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对资源的再利用。C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粮食安全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陕西省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其粮食安全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随着粮食消费增多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陕西省粮食供需矛盾不断扩大。下图为陕西省2021—2030年粮食产量供需平衡预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021—2030年陕西省粮食供需变化的原因是(  )
A.消费水平提高 B.人口流动加剧
C.自然灾害频发 D.生态环境改善
13.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陕西省应(  )
A.加大化肥使用,提高粮食产量 B.大力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C.增加跨省调剂,确保用粮需求 D.挖掘耕地潜力,建高标准农田
【答案】12.A
13.D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1)粮食质量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
(2)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3)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三大支柱 主要措施
“藏粮于民” 要调动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保护粮食生产政策体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藏粮于技” 要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加快新品种繁育
“藏粮于地” 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合理轮作,提升耕地质量
12.消费水平提高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满足温饱,对优质、多样化的粮食需求增加,导致供需不平衡。人口流动可能会影响局部地区的粮食需求分布,但不是导致整个陕西省粮食供需变化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可能会对某一年或某一时期的粮食产量产生影响,但在较长的时间段内,不是粮食供需变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改善通常有利于农业生产,但这不是导致粮食供需矛盾扩大的原因。A正确。
故答案为:A。
13.过度使用化肥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而且荒地的开垦也受到土地资源和政策的限制。增加跨省调剂,确保用粮需求只是解决粮食供应的一种方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陕西省自身的粮食安全问题。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土壤肥力等方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是可持续的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2023年10月30日,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该模式于2020年开始在浙江省探索实施,由沿海民众、渔民、船舶及多家企业共同参与,最终目的是达到生态保护与利民的“双赢”。下图为“蓝色循环”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浙江省成功实施“蓝色循环”模式的关键环节是(  )
A.运输 B.生产 C.补贴 D.销售
15.“蓝色循环”模式能够(  )
A.增强民众环保素养 B.增加政府和企业的支出
C.恢复海洋生态环境 D.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答案】14.C
15.D
【知识点】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中国碳减排的行动措施
(1)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2)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3)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
(4)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5)开征环境保护税。
14.由材料可知,该模式于2020年开始在浙江省探索实施,由沿海民众、渔民、船舶及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参与的前提条件是政府补贴;运输、生产、销售都是后期的衍生环节。C正确。
故答案为:C。
15.“蓝色循环”模式参与面广,惠及弱势群体(多元参与),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可持续治理效果好,可实现海洋废弃物源头控制;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支出,给企业带来收入;不能大幅提高民众环保素养。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闽江是福建省第一大河,受多种因素影响,2002~2004年流域水质下降。2021年2月福建省通过了《关于加强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流域内福州、南平等七市统筹陆海、上下游、岸上岸下开展闽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目前,闽江流域优良水质比例超过99%,动植物资源达1000多种。下图为闽江流域示意图,下表为2004年该流域各类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COD:化学需氧量)。
污染类型 COD排放量
万吨 比例(%)
城镇生活 12.17 43.8
规模化畜禽养殖 5.57 20.0
工业生产 4.18 15.0
分散畜禽养殖 4.55 16.4
水产养殖 1.34 4.8
备注:C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程度的重要指标,COD越大,水体污染越严重。
(1)指出2004年该流域主要的污染类型,并说明该流域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2)说明福建省七市统筹保护闽江流域的重要意义。
【答案】(1)污染类型:以城镇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为主。原因:闽江流域位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多;城镇化水平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畜禽产品需求量大;畜禽养殖规模大,污染物排放量大。
(2)有利于开展河道的综合治理,保护闽江水质;七市协同保护有利于提高闽江流域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统筹陆海一体化保护,有利于保护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读表可知,2004年闽江流域的污染以城镇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为主,两种污染占比达到63.8%。故该流域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闽江流域地处我国福建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和城镇密集,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多,污水处理配套设施不齐全,导致闽江污染严重;当地城镇化水平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畜禽产品需求量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当地畜禽养殖规模大,没有做好污染物的管控工作,污染物排放量大;此外,还有工业污染、分散畜禽养殖等,也排放大量污染,导致闽江水质出现下降。
(2)读题干“2021年2月福建省通过了《关于加强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流域内福州、南平等七市统筹陆海、上下游、岸上岸下开展闽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可知,福建省七市统筹保护闽江流域,以“安全保障、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合理开发”为方针政策,有利于统筹资金和力量,开展河道的综合治理,开展闽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保护闽江水质;七市协同保护有利于加强管控,齐心提高闽江流域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污染源头治理、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和推动科学保护开发;统筹保护闽江流域,提高入海径流的水质,有利于保护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
【点评】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目的
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17.(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省萍乡市被称为“江南煤都”,煤炭工业是该地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多达数万人。经过多年开采,2008年萍乡市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今储藏的煤炭可开采部分埋藏较深,且40%为劣质煤。2016年来,该市一手抓煤炭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向西跨省借力,依托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实现经济腾飞。下图为萍乡市位置示意图。
(1)分析萍乡市坚持抓煤炭产业改造升级的原因。
(2)简述萍乡市依托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1)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产业升级可降低成本,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煤炭产业规模大,解决就业人口多。
(2)空间距离近;交通联系紧密;便于引进资金技术;便于参与产业分工合作;利于承接产业扩散转移;经济增长快,带动作用明显。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萍乡市作为“江南煤都”,煤炭工业发展历史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和人才,具备较好的工业基础,为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减少和开采难度的增加,通过改造升级,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煤炭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生产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煤炭产业在萍乡市规模较大,涉及众多从业人员。如果直接放弃煤炭产业,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影响社会稳定。通过产业升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
(2)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萍乡市与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地理位置相邻,空间距离较近,便于开展经济合作和交流。两地之间存在较为便捷的交通网络,有利于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通。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较为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萍乡市可以借助地理优势,更容易地引进长株潭地区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促进自身发展。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与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进行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长株潭城市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产业向外扩散和转移。萍乡市凭借地理和交通优势,能够更好地承接这些产业,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迅速,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萍乡市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带动作用,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点评】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路径 具体内容
产业延伸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
产业更新 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建立替代产业群
综合发展 在转型初期,采取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综合性方向演化
技术突破 技术积累突破关键技术限制,实现产业转型的整体升级
企业收购 通过国内外企业收购,获取技术或品牌,实现跨越式升级
18.(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面积约为2900平方千米,作为全国重点保护流域和滇中城市群核心区,肩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责任。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该流域“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变化显著,对流域内生态空间和水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滇池出现水藻爆发现象。下图为滇池流域示意图,下表为1990—2018年滇池流域“三生”空间面积及其变化。
空间类型 面积(平方千米)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8年
农业生产空间 767.68 707.21 650.84 510.96
工业生产空间 27.45 29.84 91.17 122.1
城镇生活空间 96.23 152.68 173.31 446.19
农村生活空间 96.03 105.97 125.29 58.3
林地生态空间 1007.63 1001.9 1030.19 996.23
草地生态空间 569.35 563.75 492.91 441.64
水域生态空间 340.13 343.16 340.8 329.09
(1)分析1990—2018滇池流域内“三生”空间面积变化对该流域内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2)简述治理滇池水藻爆发的有效措施。
【答案】(1)工业生产、城镇生活空间面积增加,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面积减少,导致流域内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流域内地表蒸发(蒸腾)减少。
(2)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生活中使用无磷洗涤剂(少用或不用洗涤剂);工业、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农业生产合理施用化肥农药;设置围隔,打捞处理;及时清淤。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工业生产和城镇生活空间面积增加,这意味着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工厂、住宅和基础设施。这些区域通常会进行地面硬化处理,如铺设水泥、沥青等,使得降水难以渗入地下。因此,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随之减少。同时,地面硬化使得地表径流的流速加快,流量增加。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以及生态空间面积减少,农业用地的减少意味着植被覆盖减少,植被的蒸腾作用减弱,导致地表蒸发(蒸腾)量减少。而生态空间(如林地、草地和水域)的减少也会使得整个流域的蓄水能力下降,进一步影响水循环。总体来说,这种“三生”空间的变化打破了流域原有的水循环平衡,可能导致水资源的涵养能力下降,洪水灾害的风险增加,以及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不足等问题。
(2)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让人们了解水藻爆发的危害以及保护滇池的重要性,促使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滇池的良好氛围。生活中使用无磷洗涤剂(少用或不用洗涤剂),含磷洗涤剂中的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减少磷的排放可以降低水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严格监控和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确保其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符合排放标准,减少对滇池水体的污染。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其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滇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在水藻爆发严重的区域设置围隔,将水藻集中起来进行打捞和处理,直接减少水藻的数量。清除滇池底部的淤泥,减少淤泥中营养物质的释放,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
(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儿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实例,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和下渗,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也增加下渗。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减少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土壤水份)。
19.(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皆可入药,用途广泛。在库布齐沙漠,甘草成为治沙的首选植物。治沙初期,农牧民选择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坡脚和坡腰,对甘草幼苗采取卧式斜栽。不同于直立栽种,卧式斜栽更受欢迎。随着甘草的生长,沙丘的高度逐年降低,为后期的全面治沙创造了条件。图(a)为库布齐沙漠年均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b)为甘草直立栽种和卧式斜栽对比示意图。
(1)简述农牧民首选甘草治沙的理由。
(2)与直立栽种相比,说明卧式斜栽的优势。
(3)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种植甘草后沙丘高度逐年降低的原因。
【答案】(1)当地年均降水不足400毫米,气候干旱,甘草耐旱性强,易存活;草本种植见效快,固沙效果好,生态效益好;有药用价值,经济效益好。
(2)根、茎离地表近,防风固沙效果好;防风固沙面积更大;节省种苗;提高绿化效率。
(3)种植甘草后,植被覆盖增加,地表摩擦力增强,风力减弱;风沙侵蚀和搬运能力减弱,向丘顶输沙减少;风沙主要堆积在坡脚和坡腰,丘顶风沙堆积减少。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当地年均降水不足400毫米,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带,气候干旱,甘草耐旱性强,易存活,成活率高;草本种植见效快,固沙效果好,涵养水源,生态效益好;且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皆可入药,有药用价值,经济效益好。
(2)根、茎在地表匍匐,离地表近,防风固沙效果好;与直立栽种相比,卧式斜栽,防风固沙面积更大,最大限度较少风沙吹蚀地表;种植较稀疏,可节省种苗;平铺面积大,可提高绿化效率。
(3)种植甘草后,植被覆盖增加,固沙能力增强,地表摩擦力增强,风阻增大,风力减弱;土壤中的含水率增加,风沙侵蚀和搬运能力减弱,向丘顶输沙减少;风沙被迫在坡脚和坡腰堆积,丘顶风沙堆积减少,在重力作用下,沙粒不断滑落,导致沙丘高度逐年降低。
【点评】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1 / 1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食味杂咏·北味酸菜》记载了东北酸菜的制法:“寒月初,取盐、菜入缸,去汁,入沸汤熟之”。东北地区居民将大白菜用传统发酵技艺腌制成酸菜,食用酸菜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习俗。近年来,为应对国内酸菜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东北Z酸菜企业与X农业大学建立了良好的研发合作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地区居民有腌制和食用酸菜习俗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较近,食盐充足 B.酸菜热量高,利于御寒
C.物产富饶,原料丰富 D.冬季寒冷,蔬菜较缺乏
2.Z企业与X农业大学建立研发合作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原料成本 B.提高酸菜品质
C.开拓国际市场 D.促进产业转型
(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阿拉尔市位于天山南麓冲积扇,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土壤盐碱化严重。该地实施水稻与棉花轮作,种植水稻可降低土壤盐碱量,且收益较高;在种植水稻灌水前,当地采用机械破碎地表盐碱化土块并深耕6厘米左右。下图为该地耕作现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未持续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种植经验 B.土地盐碱化加剧
C.灌溉水源不足 D.风沙天气严重
4.水稻种植前,机械破碎盐碱化土块的过程类似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5.在种植水稻灌水前,深耕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地下水位 B.增加表土有机质的含量
C.促进盐分下渗 D.提高土壤涵养水源能力
(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构成点轴,区域发展环境由相对封闭向相对开放转变的空间结构。双核结构广泛存在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下图为济南—青岛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济南—青岛双核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两城(  )
A.文化差异大 B.空间距离近
C.辐射范围相同 D.经济互补性强
7.济南—青岛双核结构有利于(  )
①避免济南、青岛城市间的竞争②促进济南、青岛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济南、青岛对外辐射功能④提高济南、青岛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与广州—深圳双核结构相比,济南—青岛双核结构(  )
A.带动省内发展更均衡 B.城市人口规模更大
C.港口区位优势更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重晶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用途广泛。近年来,重晶石正逐步应用于新能源电池领域;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有专家预测世界重晶石需求量将大增。我国重晶石储量居世界第五,开采量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国重晶石资源正面临短缺的风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重晶石的开采利用属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  )
A.支撑服务 B.供给服务 C.调节服务 D.文化服务
10.在“双碳”背景下,专家预测世界重晶石需求量将大增的理由是(  )
A.全球经济高速增长 B.世界重晶石储量丰富
C.电动汽车发展迅速 D.重金石开采技术先进
11.为应对重晶石资源短缺,我国应该(  )
①提高矿石产量,坚持出口优先②停止国内开采,开发他国资源
③增加战略储备量,降低贸易风险④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回收利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粮食安全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陕西省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其粮食安全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随着粮食消费增多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陕西省粮食供需矛盾不断扩大。下图为陕西省2021—2030年粮食产量供需平衡预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021—2030年陕西省粮食供需变化的原因是(  )
A.消费水平提高 B.人口流动加剧
C.自然灾害频发 D.生态环境改善
13.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陕西省应(  )
A.加大化肥使用,提高粮食产量 B.大力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C.增加跨省调剂,确保用粮需求 D.挖掘耕地潜力,建高标准农田
(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2023年10月30日,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该模式于2020年开始在浙江省探索实施,由沿海民众、渔民、船舶及多家企业共同参与,最终目的是达到生态保护与利民的“双赢”。下图为“蓝色循环”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浙江省成功实施“蓝色循环”模式的关键环节是(  )
A.运输 B.生产 C.补贴 D.销售
15.“蓝色循环”模式能够(  )
A.增强民众环保素养 B.增加政府和企业的支出
C.恢复海洋生态环境 D.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16.(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闽江是福建省第一大河,受多种因素影响,2002~2004年流域水质下降。2021年2月福建省通过了《关于加强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流域内福州、南平等七市统筹陆海、上下游、岸上岸下开展闽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目前,闽江流域优良水质比例超过99%,动植物资源达1000多种。下图为闽江流域示意图,下表为2004年该流域各类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COD:化学需氧量)。
污染类型 COD排放量
万吨 比例(%)
城镇生活 12.17 43.8
规模化畜禽养殖 5.57 20.0
工业生产 4.18 15.0
分散畜禽养殖 4.55 16.4
水产养殖 1.34 4.8
备注:C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程度的重要指标,COD越大,水体污染越严重。
(1)指出2004年该流域主要的污染类型,并说明该流域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2)说明福建省七市统筹保护闽江流域的重要意义。
17.(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省萍乡市被称为“江南煤都”,煤炭工业是该地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多达数万人。经过多年开采,2008年萍乡市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今储藏的煤炭可开采部分埋藏较深,且40%为劣质煤。2016年来,该市一手抓煤炭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向西跨省借力,依托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实现经济腾飞。下图为萍乡市位置示意图。
(1)分析萍乡市坚持抓煤炭产业改造升级的原因。
(2)简述萍乡市依托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有利条件。
18.(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面积约为2900平方千米,作为全国重点保护流域和滇中城市群核心区,肩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责任。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该流域“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变化显著,对流域内生态空间和水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滇池出现水藻爆发现象。下图为滇池流域示意图,下表为1990—2018年滇池流域“三生”空间面积及其变化。
空间类型 面积(平方千米)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8年
农业生产空间 767.68 707.21 650.84 510.96
工业生产空间 27.45 29.84 91.17 122.1
城镇生活空间 96.23 152.68 173.31 446.19
农村生活空间 96.03 105.97 125.29 58.3
林地生态空间 1007.63 1001.9 1030.19 996.23
草地生态空间 569.35 563.75 492.91 441.64
水域生态空间 340.13 343.16 340.8 329.09
(1)分析1990—2018滇池流域内“三生”空间面积变化对该流域内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2)简述治理滇池水藻爆发的有效措施。
19.(2024高二下·宜宾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皆可入药,用途广泛。在库布齐沙漠,甘草成为治沙的首选植物。治沙初期,农牧民选择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坡脚和坡腰,对甘草幼苗采取卧式斜栽。不同于直立栽种,卧式斜栽更受欢迎。随着甘草的生长,沙丘的高度逐年降低,为后期的全面治沙创造了条件。图(a)为库布齐沙漠年均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b)为甘草直立栽种和卧式斜栽对比示意图。
(1)简述农牧民首选甘草治沙的理由。
(2)与直立栽种相比,说明卧式斜栽的优势。
(3)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种植甘草后沙丘高度逐年降低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 热量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 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昼夜温差 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农产品品质优良。
气象灾害 寒潮、低温冷害、台风、洪涝、干旱等制约农业发展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1.东北地区居民有腌制和食用酸菜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不适合种植蔬菜,需要腌制酸菜,有食用酸菜习俗;跟距海较近,食盐充足、物产富饶,原料丰富无关,酸菜热量不高,不能御寒。D正确。
故答案为:D。
2.读题干“近年来,为应对国内酸菜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东北Z酸菜企业与X农业大学建立了良好的研发合作关系。”可知,Z企业与X农业大学建立研发合作关系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大学科研实力,提高酸菜品质,抓住国内酸菜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扩大销售市场,提高企业利润;降低原料成本应该跟蔬菜企业合作,跟大学的合作,不能体现开拓国际市场的目的,与X农业大学建立研发合作关系,是为了深度发展,而不是促进产业转型。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3.C
4.A
5.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价格影响农业的规模和水平
农业技术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化肥 提高农业的产量
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高
冷藏技术 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历史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3.该地未持续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因是灌溉水源不足。阿拉尔市年降水量极少,不足100毫米,水资源匮乏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种植水稻有降低土壤盐碱量和收益较高的优点,但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无法持续种植水稻。缺乏种植经验可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积累,且材料中未提及种植经验的缺乏对未持续种植水稻的影响。材料提到种植水稻有助于降低土壤盐碱量,所以土地盐碱化加剧不是未持续种植的原因。风沙天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相比灌溉水源不足,风沙天气对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影响较小。C正确。
故答案为:C。
4.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矿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崩解、破碎的过程。机械破碎盐碱化土块是通过外力使土块破碎,与风化作用中物理风化的过程相似。侵蚀作用通常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物质的冲刷和磨损,机械破碎土块主要是原地的物理破坏。搬运作用主要是指将风化和侵蚀的产物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机械破碎土块没有涉及物质的位置移动。堆积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物质由于外力减弱或失去搬运能力而发生堆积的过程,与机械破碎土块的过程完全不同。A正确。
故答案为:A。
5.深耕主要是对表层土壤进行处理,对地下水位的直接影响较小。降低地下水位通常需要采取排水等专门的措施。有机质的增加主要依靠有机肥料的施用、植物残体的还田等方式,深耕对增加表土有机质含量的作用不大。深耕能够打破土壤的板结层,增加土壤孔隙度,使灌溉水更容易渗透到深层土壤,从而将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带到深层,减少表层土壤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条件,有利于水稻生长。深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强其蓄水能力,但这不是深耕的主要目的,促进盐分下渗对于种植水稻来说更为关键。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6.D
7.B
8.A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辩证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城市化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过快城市化的影响:①资源问题。②污染问题。③交通拥堵问题。④社会问题。
6.济南与青岛两城市均位于山东,地域文化差异不大,A错误;据材料及图分析可知,青岛港是山东乃至全国重要港口,济南是山东省省会,是山东省的中心城市,形成错位协同、竞合共赢的发展局面,两城市区位和功能互为补充,形成双核结构可发挥最大作用,D正确;两城相距较远,B错误;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等级高于青岛,两城市辐射范围不同,C错误。
故答案为:D。
7.济南—青岛双核结构并不能完全避免济南、青岛城市间的竞争,但有利于形成错位协同、竞合共赢的发展局面,促进济南、青岛经济协同发展,增强济南、青岛对外辐射功能。济南—青岛双核结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但不是提高附加值较低、污染较大的传统工业比重。B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B。
8.广州—深圳双核结构城市人口规模更大、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广州和深圳均为港口城市,而济南位于内陆,广州—深圳双核结构港口区位优势更明显,济南—青岛双核结构所处地区对外辐射能力弱于广州—深圳双核结构,主要是带动省内发展更均衡,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9.B
10.C
11.C
【知识点】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自然界的碳循环
  主要表现
生物和大气之间的碳循环 ①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储存在植物体内,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
②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
③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
生物与岩石之间的碳循环 一部分动、植物残体在被分解之前即被沉积物所掩埋而成为有机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转变成矿物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岩石与大气之间的碳循环 煤、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燃烧时,其中的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
大气和海洋之间碳的交换 二氧化碳可由大气进入海水,也可由海水进入大气。这种交换发生在气和水的界面处,由于风和波浪的作用而加强。这两个方向流动的二氧化碳量大致相等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样就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碳平衡,可能导致气候异常
9.重晶石的开采利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主要体现的是供给功能;支撑功能是指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的功能,调节功能主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文化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功能,重晶石的开采利用均未体现。B正确。
故答案为:B。
10.由材料可知,“近年来,重晶石正逐步应用于新能源电池领域”。在“双碳”背景下,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能减少碳排放、促进“双碳”目标的达成,因此发展迅速,对重晶石的需求也随之大增;全球经济高速增长、重晶石储量及开采技术先进与“双碳”关系不大。C正确。
故答案为:C。
11.由材料“国重晶石储量居世界第五,开采量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可知,为应对重晶石资源短缺,我国应该适度开采矿石,加大科技投入,延长重晶石的产业链,减少矿石出口;开发他国资源,高度依赖进口,会消耗大量的国家财富,“重晶石用途广泛”,外国不一定会大量出口;增加战略储备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降低贸易风险;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回收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对资源的再利用。C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2.A
13.D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1)粮食质量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
(2)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3)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三大支柱 主要措施
“藏粮于民” 要调动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保护粮食生产政策体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藏粮于技” 要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加快新品种繁育
“藏粮于地” 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合理轮作,提升耕地质量
12.消费水平提高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满足温饱,对优质、多样化的粮食需求增加,导致供需不平衡。人口流动可能会影响局部地区的粮食需求分布,但不是导致整个陕西省粮食供需变化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可能会对某一年或某一时期的粮食产量产生影响,但在较长的时间段内,不是粮食供需变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改善通常有利于农业生产,但这不是导致粮食供需矛盾扩大的原因。A正确。
故答案为:A。
13.过度使用化肥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而且荒地的开垦也受到土地资源和政策的限制。增加跨省调剂,确保用粮需求只是解决粮食供应的一种方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陕西省自身的粮食安全问题。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土壤肥力等方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是可持续的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4.C
15.D
【知识点】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中国碳减排的行动措施
(1)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2)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3)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
(4)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5)开征环境保护税。
14.由材料可知,该模式于2020年开始在浙江省探索实施,由沿海民众、渔民、船舶及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参与的前提条件是政府补贴;运输、生产、销售都是后期的衍生环节。C正确。
故答案为:C。
15.“蓝色循环”模式参与面广,惠及弱势群体(多元参与),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可持续治理效果好,可实现海洋废弃物源头控制;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支出,给企业带来收入;不能大幅提高民众环保素养。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1)污染类型:以城镇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为主。原因:闽江流域位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多;城镇化水平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畜禽产品需求量大;畜禽养殖规模大,污染物排放量大。
(2)有利于开展河道的综合治理,保护闽江水质;七市协同保护有利于提高闽江流域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统筹陆海一体化保护,有利于保护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读表可知,2004年闽江流域的污染以城镇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为主,两种污染占比达到63.8%。故该流域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闽江流域地处我国福建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和城镇密集,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多,污水处理配套设施不齐全,导致闽江污染严重;当地城镇化水平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畜禽产品需求量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当地畜禽养殖规模大,没有做好污染物的管控工作,污染物排放量大;此外,还有工业污染、分散畜禽养殖等,也排放大量污染,导致闽江水质出现下降。
(2)读题干“2021年2月福建省通过了《关于加强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流域内福州、南平等七市统筹陆海、上下游、岸上岸下开展闽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可知,福建省七市统筹保护闽江流域,以“安全保障、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合理开发”为方针政策,有利于统筹资金和力量,开展河道的综合治理,开展闽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保护闽江水质;七市协同保护有利于加强管控,齐心提高闽江流域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污染源头治理、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和推动科学保护开发;统筹保护闽江流域,提高入海径流的水质,有利于保护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
【点评】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目的
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17.【答案】(1)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产业升级可降低成本,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煤炭产业规模大,解决就业人口多。
(2)空间距离近;交通联系紧密;便于引进资金技术;便于参与产业分工合作;利于承接产业扩散转移;经济增长快,带动作用明显。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萍乡市作为“江南煤都”,煤炭工业发展历史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和人才,具备较好的工业基础,为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减少和开采难度的增加,通过改造升级,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煤炭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生产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煤炭产业在萍乡市规模较大,涉及众多从业人员。如果直接放弃煤炭产业,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影响社会稳定。通过产业升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
(2)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萍乡市与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地理位置相邻,空间距离较近,便于开展经济合作和交流。两地之间存在较为便捷的交通网络,有利于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通。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较为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萍乡市可以借助地理优势,更容易地引进长株潭地区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促进自身发展。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与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进行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长株潭城市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产业向外扩散和转移。萍乡市凭借地理和交通优势,能够更好地承接这些产业,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迅速,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萍乡市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带动作用,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点评】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路径 具体内容
产业延伸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
产业更新 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建立替代产业群
综合发展 在转型初期,采取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综合性方向演化
技术突破 技术积累突破关键技术限制,实现产业转型的整体升级
企业收购 通过国内外企业收购,获取技术或品牌,实现跨越式升级
18.【答案】(1)工业生产、城镇生活空间面积增加,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面积减少,导致流域内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流域内地表蒸发(蒸腾)减少。
(2)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生活中使用无磷洗涤剂(少用或不用洗涤剂);工业、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农业生产合理施用化肥农药;设置围隔,打捞处理;及时清淤。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工业生产和城镇生活空间面积增加,这意味着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工厂、住宅和基础设施。这些区域通常会进行地面硬化处理,如铺设水泥、沥青等,使得降水难以渗入地下。因此,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随之减少。同时,地面硬化使得地表径流的流速加快,流量增加。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以及生态空间面积减少,农业用地的减少意味着植被覆盖减少,植被的蒸腾作用减弱,导致地表蒸发(蒸腾)量减少。而生态空间(如林地、草地和水域)的减少也会使得整个流域的蓄水能力下降,进一步影响水循环。总体来说,这种“三生”空间的变化打破了流域原有的水循环平衡,可能导致水资源的涵养能力下降,洪水灾害的风险增加,以及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不足等问题。
(2)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让人们了解水藻爆发的危害以及保护滇池的重要性,促使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滇池的良好氛围。生活中使用无磷洗涤剂(少用或不用洗涤剂),含磷洗涤剂中的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减少磷的排放可以降低水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严格监控和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确保其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符合排放标准,减少对滇池水体的污染。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其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滇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在水藻爆发严重的区域设置围隔,将水藻集中起来进行打捞和处理,直接减少水藻的数量。清除滇池底部的淤泥,减少淤泥中营养物质的释放,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
(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儿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实例,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和下渗,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也增加下渗。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减少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土壤水份)。
19.【答案】(1)当地年均降水不足400毫米,气候干旱,甘草耐旱性强,易存活;草本种植见效快,固沙效果好,生态效益好;有药用价值,经济效益好。
(2)根、茎离地表近,防风固沙效果好;防风固沙面积更大;节省种苗;提高绿化效率。
(3)种植甘草后,植被覆盖增加,地表摩擦力增强,风力减弱;风沙侵蚀和搬运能力减弱,向丘顶输沙减少;风沙主要堆积在坡脚和坡腰,丘顶风沙堆积减少。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当地年均降水不足400毫米,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带,气候干旱,甘草耐旱性强,易存活,成活率高;草本种植见效快,固沙效果好,涵养水源,生态效益好;且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皆可入药,有药用价值,经济效益好。
(2)根、茎在地表匍匐,离地表近,防风固沙效果好;与直立栽种相比,卧式斜栽,防风固沙面积更大,最大限度较少风沙吹蚀地表;种植较稀疏,可节省种苗;平铺面积大,可提高绿化效率。
(3)种植甘草后,植被覆盖增加,固沙能力增强,地表摩擦力增强,风阻增大,风力减弱;土壤中的含水率增加,风沙侵蚀和搬运能力减弱,向丘顶输沙减少;风沙被迫在坡脚和坡腰堆积,丘顶风沙堆积减少,在重力作用下,沙粒不断滑落,导致沙丘高度逐年降低。
【点评】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