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形成性评价(六)(第六单元) (含解析) 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形成性评价(六)(第六单元) (含解析) 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4 19:16:57

文档简介

 单元形成性评价(六)(第六单元)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3·扬州高二检测)明代是白鹿洞书院发展的兴盛时期,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书院洞主多由政府官员兼任,该书院还仿照府、州、县学设立生员名额。明代书院这一特点反映出 (  )
A.书院属性的弱化
B.官府大力支持民间教育
C.集权政治的发展
D.科举考试方式的革新
2.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这一现象 (  )
A.根植于西欧的历史文化传统
B.表明西欧出现人文精神萌芽
C.说明西欧宗教信仰遭到否定
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
3.(2023·徐州高二检测)下图反映了2015—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毛入学率情况。据此可知,中国高等教育 (  )
A.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适应了国家发展大局
C.教育质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D.迈入全民普及化阶段
4.汉代,“书皆竹简,得之甚难”,以致“若不从师,无从写录”。五代以后,“学者无笔札之劳,(即可)获睹古人全书”,不仅“购买极易”,且可通过租借方式获得,“无汉以前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这反映出(  )
A.印刷术拓展了知识流传方式
B.儒家思想传播渠道得以扩大
C.书籍商业化推动了文化发展
D.文化的大众化倾向不断增强
5.(2021·山东等级考)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 (  )
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
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
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
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
  明洪武年间,朝廷对刊印书籍不征税,大大刺激了刻书刊印风气。万历年间,书籍刻印市场活跃,“今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燕市(北京)也、金陵也、阊阖(苏州)也、临安也”。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印刷技术发展  B.长途贩运发达
C.江南经济繁荣  D.市民文学兴起
6.1643年,法国马扎然图书馆开始向公众开放。诞生于17世纪的法国报刊业,在18世纪获得大发展,沙龙、咖啡馆等场所内,各类报纸杂志广泛传递信息。这些现象的出现 (  )
A.体现了大革命涉及面广
B.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C.削弱了法国的专制王权
D.壮大了路德派的影响力
7.明清时期,我国书院藏书以经史子集为主。鸦片战争后,书院藏书领域不断扩展,涉及政治、经济、铁路、军事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书院中的英语、日语、法语等书目也随处可见。晚清书院藏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民族工业的兴起
C.维新变法的需要
D.救国思潮的发展
中国近代图书馆发展的原因
(1)旧式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
(2)“西学东渐”:西方教会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树立了模式和榜样。
(3)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使政府及知识分子更看重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4)社会变革的推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等社会变革运动的推动。
8.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请你为表中三件文物选择一个展厅名 (  )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6世纪晚期,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而发布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A.文明的碰撞和融合
B.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C.血与火的年代
D.现实与浪漫的碰撞
人类文化的“传承”不仅意味着本民族文化的薪火相接、代代相传,更意味着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交融与共生,这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9.(2023·无锡高二检测)在明清时期的江南,私人藏书数千卷的情况较为普遍,少数藏书家收藏的书籍甚至超过万卷,其中范家天一阁藏书达七万余卷。这一现象 (  )
A.有利于文化传承
B.推动了出版自由
C.扩大了识字群体
D.传播了民主思想
10.20世纪中期,埃及对阿布辛拜勒神庙进行迁移,在多国专家共同努力下,太阳光依然一年两次照亮圣殿神像,太阳节奇观被成功保留,这反映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可持续性 B.真实性
C.预见性 D.创新性
11.(2023·常州高二检测)下表中历史名词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 缪斯宫 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博物馆
B 京师 大学堂 创办于洋务运动中,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C 民族 自决原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原则指导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抗争的胜利
D 《世界遗 产公约》 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12.明中期,昆曲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曲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曲的传播反映了 (  )
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
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
C.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
D.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60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时期,但到民国初年几乎成为“绝唱”。新中国成立后才又焕发新生,2001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它属于 (  )
A.自然遗产
B.文化遗产
C.文化景观
D.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3.(2023·苏州高二检测) 2008年公布的“世界建筑遗产观察”首次将“气候变化”列入名单中。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气候变化和地球生态系统的退化,正在开始严重地影响到人类文化遗址。到2050年,位于全球各地的世界遗产地冰川有三分之一将消融。这表明 (  )
A.世界遗产保护要采取新对策
B.气候变化成为世界遗产的主要杀手
C.世界遗产当前遭到巨大损毁
D.新技术是世界遗产保护的有效手段
14.西方人文主义发展中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下列建筑的修建动机最能反映这一价值取向的是 (  )
A.修建雅典卫城
B.兴修科隆大教堂
C.重修圣彼得大教堂
D.兴修佛罗伦萨大教堂
15.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和元宵节特别节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惊艳全国,这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让历史文物走进大众视野,从而引发了河南博物院的参观热。这体现了 (  )
A.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
B.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
C.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过度娱乐化
D.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世界价值
16.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带被列为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阿姆斯特丹运河带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规划一座新‘港口城市’的产物,体现了历史与城市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荷兰 (  )
A.素有修建城市运河的历史传统
B.拥有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
C.开启了世界港口城市规划先河
D.运河立足于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汉语大字典》中认为“学”的构意有两种:“古文字或从臼持爻以教膝下之子,或从子学爻于大人膝前。”“爻”可以理解为与“数”有关的算筹。“冖”是房屋的样子;“臼”是在“爻”的两边,是人两只手的样子;“攴”是人手持鞭子的象形,理解为击打、敲击;“子”是幼儿的象形。
“教”字的形由三部分构成:子、攵和爻,上面已经解释了这三个部件的含义。“教”在《说文解字·教部》中被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属皆从教”。
——庄轩《浅谈从汉字看中国古代教育特点》
材料三 希腊人有两个词表示教育,一是Agoge,一是Paideia。Agoge意为指引、约束、管教。Paideia意为儿童运动或游戏。Paideia并不包括强迫儿童做些什么,更多的是指导儿童的自发活动,其中既包括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和培养,又包括儿童在活动中、在受教育中,身心得到自然而和谐的发展,雅典人所理解的教育就是这样。
——李立国《古代希腊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学”“教”两字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教育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古代教育的差异。(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朝隶属中央的国子监、校正医书局、秘书监和司天监都有书籍出版,而各个地方书籍出版机构小到县学、郡学,大到官署、州学也都有过书籍出版。当时,国子监允许民间出版业支付“贷版费”,以租下国子监出版的书籍版式来进行印刷和发行。此外,国子监还规定民间出版的书籍必须在书头醒目处标明“贷版费”与“工料费”。民间出版者可以向政府提交申请,一经同意则书版上会加刻“已申上司,不许复版”等其他类似的“牌记”。如果发现别家对其进行翻版,会立即“追版劈毁,断罪施行”。
——摘编自陶冶、朱冠艾
《宋代出版印刷管理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晚清以来,中国报业大兴。仅上海一地,1901年到1911年就出版各类日报和期刊100多种。辛亥革命以后,全国的报纸已达500种,1921年全国共有报刊1 134种和各类期刊584种。报刊由一种不被理解的新鲜事物逐渐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再加上从晚清开始的大众传媒的“民间化”趋势,民办报刊获得了相对独立性,在政治国家之外逐渐开拓出一个新的自主性社会空间。
——摘编自傅才武
《1900—1949年的中国公共文化领域》
概括宋代与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出版业兴盛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凡尔赛宫:标志与象征
材料一 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郊。17世纪60年代,为远离暴乱频发的巴黎,路易十四在此兴建凡尔赛宫,王室成员和贵族在其中极尽奢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三级会议在此召开,第三等级的代表们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1789年10月,路易十六在巴黎民众的压力下返回首都,凡尔赛宫作为法国政治中心的历史就此终结。在王室离开以后,围绕凡尔赛宫的命运曾产生过争论,部分民众要求摧毁其中的宫殿和花园,以示对专制统治的打击,但最终被议会以“凡尔赛宫是祖国的财产”为由制止。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法国大革命以来长达十年的混乱状态。拿破仑提过对凡尔赛宫的规划:(我)将使其成为我们取得的胜利和我们民族的荣耀的永恒丰碑,雄踞于欧洲首都的大门前,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参观。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下令恢复凡尔赛宫的最初用途——王室的居所,招致巨大阻力,同时复辟王朝无力对凡尔赛宫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使这一计划搁置下来。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法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国王路易·菲利普在1833年颁布法令,将凡尔赛宫改造为一座具有公共属性的“历史博物馆”,用来记录能够体现法国光辉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
——摘编自荆文翰《从破坏到保护:法国大革
命以来国家遗产政策研究(1789—1848)》
材料二 从1870年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德三次兵戎相见。普法战争后,威廉一世选在凡尔赛宫镜厅登基,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一战后的议和条约也被选在凡尔赛宫签订,埋下了德国20年后挑起更大战争的祸根。二战后,法德在冷战的威胁下,终于出现和解的契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法国大革命以来人们对凡尔赛宫的不同态度。 (6分)
(2)结合材料二法德关系的史实,对凡尔赛宫遗产价值进行解读。(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有56项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江堰和大运河都名列其中。
有学者阐述都江堰入选的理由: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 00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运河入选的理由,并简要阐述评选世界遗产的意义。 单元形成性评价(六)(第六单元)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3·扬州高二检测)明代是白鹿洞书院发展的兴盛时期,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书院洞主多由政府官员兼任,该书院还仿照府、州、县学设立生员名额。明代书院这一特点反映出 (  )
A.书院属性的弱化
B.官府大力支持民间教育
C.集权政治的发展
D.科举考试方式的革新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明代白鹿洞书院逐渐官学化,反映了明代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这是集权政治发展的表现,故选C;书院的教育属性未变,排除A;根据材料“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不是支持民间教育,而是书院的官方化,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书院的官方化,科举考试的方式并未发生变化,仍旧是以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排除D。
2.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这一现象 (  )
A.根植于西欧的历史文化传统
B.表明西欧出现人文精神萌芽
C.说明西欧宗教信仰遭到否定
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
【解析】选D。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符合资产阶级提升自身地位和发展经济的利益需求,故选D;材料中的现象并非西欧的历史文化传统,排除A;材料时间为中世纪后期,不能判断此时期是否出现人文精神萌芽,排除B;西欧并没有否定对宗教的信仰,排除C。
3.(2023·徐州高二检测)下图反映了2015—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毛入学率情况。据此可知,中国高等教育 (  )
A.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适应了国家发展大局
C.教育质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D.迈入全民普及化阶段
【解析】选B。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不断上升,这为国家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适应了国家发展的大局,故选B;材料无法体现对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排除A;我国教育质量并没有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排除C;中国高等教育并没有迈入全民普及化阶段,“普及化”太绝对,排除D。
4.汉代,“书皆竹简,得之甚难”,以致“若不从师,无从写录”。五代以后,“学者无笔札之劳,(即可)获睹古人全书”,不仅“购买极易”,且可通过租借方式获得,“无汉以前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这反映出(  )
A.印刷术拓展了知识流传方式
B.儒家思想传播渠道得以扩大
C.书籍商业化推动了文化发展
D.文化的大众化倾向不断增强
【解析】选A。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书籍便于购买和租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选A;材料并未涉及其他传播渠道,不能说明“渠道得以扩大”,排除B;材料并未说明汉代竹书是否商业化,排除C;“大众化”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D。
5.(2021·山东等级考)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 (  )
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
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
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
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
【解析】选D。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画本和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是服务于市民阶层的需要,所以这是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的体现,故选D;题干并没有与其他载体的比较,无法得出画本是主要载体的结论,排除A;明中叶之后,以理学和心学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而不是市民文化,排除B;题干没有提到阶层的分化,排除C。
【补偿训练】
  明洪武年间,朝廷对刊印书籍不征税,大大刺激了刻书刊印风气。万历年间,书籍刻印市场活跃,“今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燕市(北京)也、金陵也、阊阖(苏州)也、临安也”。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印刷技术发展  B.长途贩运发达
C.江南经济繁荣  D.市民文学兴起
【解析】选C。当时全国最发达的书籍刊印和贩卖主要集中在江南的南京、苏州和杭州,北方只剩下北京一地,反映了江南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故选C;材料并未具体介绍当时发达的印刷技术,排除A;材料并未具体介绍当时书籍售卖的情况,无法体现长途贩运发达,排除B;中国古代的市民文学早在宋代已经兴起,排除D。
6.1643年,法国马扎然图书馆开始向公众开放。诞生于17世纪的法国报刊业,在18世纪获得大发展,沙龙、咖啡馆等场所内,各类报纸杂志广泛传递信息。这些现象的出现 (  )
A.体现了大革命涉及面广
B.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C.削弱了法国的专制王权
D.壮大了路德派的影响力
【解析】选B。18世纪法国处于启蒙运动时期,书籍、报刊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沙龙、咖啡馆等场所是重要的沟通场地,上述媒介的出现与发展有利于信息的传播,有利于启蒙思想的推广,故选B;材料没有明确资产阶级革命的具体发展情况,排除A;材料没有明确法国国王的权力变化,排除C;材料没有明确路德派的具体影响力,排除D。
7.明清时期,我国书院藏书以经史子集为主。鸦片战争后,书院藏书领域不断扩展,涉及政治、经济、铁路、军事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书院中的英语、日语、法语等书目也随处可见。晚清书院藏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民族工业的兴起
C.维新变法的需要
D.救国思潮的发展
【解析】选D。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推动了晚清书院藏书领域的变化,故选D;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维新变法是1898年,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C。
【拓展延伸】
中国近代图书馆发展的原因
(1)旧式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
(2)“西学东渐”:西方教会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树立了模式和榜样。
(3)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使政府及知识分子更看重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4)社会变革的推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等社会变革运动的推动。
8.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请你为表中三件文物选择一个展厅名 (  )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6世纪晚期,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而发布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A.文明的碰撞和融合
B.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C.血与火的年代
D.现实与浪漫的碰撞
【解析】选A。表格体现了16—17世纪不同地区文明的类型碰撞和融合,故选A;表格反映的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史事,排除B;早期的殖民扩张反映的是血与火的年代,三件文物并不都是反映殖民扩张的,排除C;浪漫主义是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生的,排除D。
【深化点拨】
人类文化的“传承”不仅意味着本民族文化的薪火相接、代代相传,更意味着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交融与共生,这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9.(2023·无锡高二检测)在明清时期的江南,私人藏书数千卷的情况较为普遍,少数藏书家收藏的书籍甚至超过万卷,其中范家天一阁藏书达七万余卷。这一现象 (  )
A.有利于文化传承
B.推动了出版自由
C.扩大了识字群体
D.传播了民主思想
【解析】选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书馆或私人藏书在保存古籍、文化遗产,服务公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故选A;“出版自由”不合题意,与私人藏书无关,且古代政府对书籍有较严格的管控,出版自由不合史实,排除B;在公共图书馆出现前,私人藏书未对公众开放,无法扩大识字群体,排除C;“传播了民主思想”不合时空,民主思想的传播在近代以来,排除D。
10.20世纪中期,埃及对阿布辛拜勒神庙进行迁移,在多国专家共同努力下,太阳光依然一年两次照亮圣殿神像,太阳节奇观被成功保留,这反映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可持续性 B.真实性
C.预见性 D.创新性
【解析】选A。埃及对阿布辛拜勒神庙进行迁移,太阳节奇观被成功保留,说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的原则是可持续性,A正确;材料中的信息没有体现真实性、预见性、创新性,排除B、C、D。
11.(2023·常州高二检测)下表中历史名词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 缪斯宫 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博物馆
B 京师 大学堂 创办于洋务运动中,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C 民族 自决原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原则指导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抗争的胜利
D 《世界遗 产公约》 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遗产公约》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故选D;结合所学可知,缪斯宫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但不是保存最完整、规模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博物馆,排除A;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不是洋务运动中,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依靠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民族自决原则但没有取得外交胜利,且该外交失败促使五四运动爆发,排除C。
12.明中期,昆曲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曲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曲的传播反映了 (  )
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
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
C.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
D.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解析】选C。明中期,昆曲向南北等地都有传播,万历年间,昆曲沿运河越过长江然后传到北京等地,根据所学可知这个时期交通很发达,由此得出交通状况会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故C正确。材料仅提到昆曲的传播状况,没有涉及文化重心和政治重心的重合,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区的经济优于北方,故B错误;材料提到的是昆曲的传播状况,而没有体现出地区之间的文化交融,故D错误。
【补偿训练】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60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时期,但到民国初年几乎成为“绝唱”。新中国成立后才又焕发新生,2001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它属于 (  )
A.自然遗产
B.文化遗产
C.文化景观
D.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析】选D。昆曲不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故选D。
13.(2023·苏州高二检测) 2008年公布的“世界建筑遗产观察”首次将“气候变化”列入名单中。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气候变化和地球生态系统的退化,正在开始严重地影响到人类文化遗址。到2050年,位于全球各地的世界遗产地冰川有三分之一将消融。这表明 (  )
A.世界遗产保护要采取新对策
B.气候变化成为世界遗产的主要杀手
C.世界遗产当前遭到巨大损毁
D.新技术是世界遗产保护的有效手段
【解析】选A。据题干可知,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着新的问题,如“气候变化和地球生态系统的退化……严重地影响到人类文化遗址”“到2050年,位于全球各地的世界遗产地冰川有三分之一将消融”等,据此可知,面临新问题,我们要采取新对策来保护世界遗产,故选A;题干不仅述及了“气候变化”对人类文化遗址的影响,还述及了“地球生态系统的退化”对人类文化遗址的影响,但是题干并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排除B;题干仅是述及世界遗产当前遭到严重影响,并不是“巨大损毁”,排除C;题干仅是述及气候变化和地球生态系统的退化对人类文化遗址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对此提出对策,排除D。
14.西方人文主义发展中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下列建筑的修建动机最能反映这一价值取向的是 (  )
A.修建雅典卫城
B.兴修科隆大教堂
C.重修圣彼得大教堂
D.兴修佛罗伦萨大教堂
【解析】选D。佛罗伦萨大教堂最终建成是在15世纪,大厅墙壁上有壁画《乔凡尼·阿古托纪念碑》和为纪念但丁诞辰200年所绘的《但丁与神曲》,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风格,故选D。雅典卫城是古希腊的著名建筑,最初用于防范外敌入侵,后来成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排除A;科隆大教堂是德国的一座天主教教堂,排除B;圣彼得大教堂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排除C。
15.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和元宵节特别节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惊艳全国,这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让历史文物走进大众视野,从而引发了河南博物院的参观热。这体现了 (  )
A.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
B.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
C.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过度娱乐化
D.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世界价值
【解析】选A。河南春晚节目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让历史文物走进大众视野,其创作的节目惊艳全国,体现了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未体现出文化遗产被过度娱乐化,也和文化遗产的世界价值无关,排除B、C、D。
16.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带被列为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阿姆斯特丹运河带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规划一座新‘港口城市’的产物,体现了历史与城市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荷兰 (  )
A.素有修建城市运河的历史传统
B.拥有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
C.开启了世界港口城市规划先河
D.运河立足于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解析】选D。17世纪,荷兰的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运河附近的城市也逐渐兴盛起来,反映了荷兰运河立足于繁荣的经济和文化,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荷兰有修建城市运河的历史传统,排除A;材料没有其他运河信息,无从对比,排除B;由材料无法得知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开启了世界港口城市规划先河,排除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汉语大字典》中认为“学”的构意有两种:“古文字或从臼持爻以教膝下之子,或从子学爻于大人膝前。”“爻”可以理解为与“数”有关的算筹。“冖”是房屋的样子;“臼”是在“爻”的两边,是人两只手的样子;“攴”是人手持鞭子的象形,理解为击打、敲击;“子”是幼儿的象形。
“教”字的形由三部分构成:子、攵和爻,上面已经解释了这三个部件的含义。“教”在《说文解字·教部》中被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属皆从教”。
——庄轩《浅谈从汉字看中国古代教育特点》
材料三 希腊人有两个词表示教育,一是Agoge,一是Paideia。Agoge意为指引、约束、管教。Paideia意为儿童运动或游戏。Paideia并不包括强迫儿童做些什么,更多的是指导儿童的自发活动,其中既包括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和培养,又包括儿童在活动中、在受教育中,身心得到自然而和谐的发展,雅典人所理解的教育就是这样。
——李立国《古代希腊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学”“教”两字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教育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古代教育的差异。(6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特点,据材料一图片和材料二“古文字或从臼持爻以教膝下之子,或从子学爻于大人膝前”“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属皆从教”“‘攴’是人手持鞭子的象形,理解为击打、敲击”概括作答。第二问意义,据材料二“从攴从孝”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发展、思想教育、政治统治等角度分析作答。第(2)题据材料二“‘攴’是人手持鞭子的象形,理解为击打、敲击”和材料三“并不包括强迫儿童做些什么,更多的是指导儿童的自发活动”可得教育方式不同;据材料二“从攴从孝”和材料三“在受教育中,身心得到自然而和谐的发展”可得教育理念不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教育内容不同。
答案:(1)特点:孩童在大人的监督下学习;教育既教授知识又传授道德;注重言传身教;有一定的惩戒性(或答强制性等也可得分)。(任意两点4分)
意义:扩大教育的受众群体;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承;有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有利于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任意两点4分)
(2)教育方式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或答具体内容也可得分,言之有理即可)(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朝隶属中央的国子监、校正医书局、秘书监和司天监都有书籍出版,而各个地方书籍出版机构小到县学、郡学,大到官署、州学也都有过书籍出版。当时,国子监允许民间出版业支付“贷版费”,以租下国子监出版的书籍版式来进行印刷和发行。此外,国子监还规定民间出版的书籍必须在书头醒目处标明“贷版费”与“工料费”。民间出版者可以向政府提交申请,一经同意则书版上会加刻“已申上司,不许复版”等其他类似的“牌记”。如果发现别家对其进行翻版,会立即“追版劈毁,断罪施行”。
——摘编自陶冶、朱冠艾
《宋代出版印刷管理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晚清以来,中国报业大兴。仅上海一地,1901年到1911年就出版各类日报和期刊100多种。辛亥革命以后,全国的报纸已达500种,1921年全国共有报刊1 134种和各类期刊584种。报刊由一种不被理解的新鲜事物逐渐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再加上从晚清开始的大众传媒的“民间化”趋势,民办报刊获得了相对独立性,在政治国家之外逐渐开拓出一个新的自主性社会空间。
——摘编自傅才武
《1900—1949年的中国公共文化领域》
概括宋代与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出版业兴盛的意义。
【解析】第一问异同点,不同点:据材料一“国子监允许民间出版业支付‘贷版费’,以租下国子监出版的书籍版式来进行印刷和发行”,对比材料二“从晚清开始的大众传媒的‘民间化’趋势”,得出宋代官府控制书籍出版权,近代政府放宽对出版权的控制;据材料一“宋朝隶属中央的国子监、校正医书局、秘书监和司天监都有书籍出版,而各个地方书籍出版机构小到县学、郡学,大到官署、州学也都有过书籍出版”,对比材料二“仅上海一地,1901年到1911年就出版各类日报和期刊100多种”等,得出宋代出版物主要服务于政治和教育,近代出版物更趋多元化;宋代出版物形式相对单一,近代出版业吸收外来成果,形式更为多样。
相同点:据材料一“民间出版者可以向政府提交申请”及材料二“民办报刊获得了相对独立性”,得出民间印刷业获得发展;据材料二“报刊由一种不被理解的新鲜事物逐渐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需求。第二问意义,紧扣设问中的时空“中国近代”及主旨“出版业兴盛”,从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得出,思想——推动了社会思想解放潮流(或新思想的传播);文化——丰富了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或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政治——为社会变革提供舆论支持;经济——为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答案:不同点:宋代官府控制书籍出版权,近代政府放宽对出版权的控制;宋代出版物主要服务于政治和教育,近代出版物更趋多元化;宋代出版物形式相对单一,近代出版业吸收外来成果,形式更为多样。(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相同点:民间印刷业获得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需求。(每点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意义:推动了社会思想解放潮流(或新思想的传播);丰富了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或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变革提供舆论支持;为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凡尔赛宫:标志与象征
材料一 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郊。17世纪60年代,为远离暴乱频发的巴黎,路易十四在此兴建凡尔赛宫,王室成员和贵族在其中极尽奢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三级会议在此召开,第三等级的代表们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1789年10月,路易十六在巴黎民众的压力下返回首都,凡尔赛宫作为法国政治中心的历史就此终结。在王室离开以后,围绕凡尔赛宫的命运曾产生过争论,部分民众要求摧毁其中的宫殿和花园,以示对专制统治的打击,但最终被议会以“凡尔赛宫是祖国的财产”为由制止。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法国大革命以来长达十年的混乱状态。拿破仑提过对凡尔赛宫的规划:(我)将使其成为我们取得的胜利和我们民族的荣耀的永恒丰碑,雄踞于欧洲首都的大门前,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参观。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下令恢复凡尔赛宫的最初用途——王室的居所,招致巨大阻力,同时复辟王朝无力对凡尔赛宫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使这一计划搁置下来。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法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国王路易·菲利普在1833年颁布法令,将凡尔赛宫改造为一座具有公共属性的“历史博物馆”,用来记录能够体现法国光辉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
——摘编自荆文翰《从破坏到保护:法国大革
命以来国家遗产政策研究(1789—1848)》
材料二 从1870年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德三次兵戎相见。普法战争后,威廉一世选在凡尔赛宫镜厅登基,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一战后的议和条约也被选在凡尔赛宫签订,埋下了德国20年后挑起更大战争的祸根。二战后,法德在冷战的威胁下,终于出现和解的契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法国大革命以来人们对凡尔赛宫的不同态度。 (6分)
(2)结合材料二法德关系的史实,对凡尔赛宫遗产价值进行解读。(6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部分民众要求摧毁其中的宫殿和花园,以示对专制统治的打击”“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下令恢复凡尔赛宫的最初用途——王室的居所”“使其成为我们取得的胜利和我们民族的荣耀的永恒丰碑”“将凡尔赛宫改造为一座具有公共属性的‘历史博物馆’,用来记录能够体现法国光辉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从不同阶级立场分析态度。第(2)题据材料二“从1870年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德三次兵戎相见”“威廉一世选在凡尔赛宫镜厅登基,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一战后的议和条约也被选在凡尔赛宫签订”并结合所学有关法德关系的一战、二战相关史实分析作答。
答案:(1)部分民众要求摧毁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凡尔赛宫是王权的象征,摧毁其以示对专制统治的打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民众民主意识提高。(2分)
国王路易十八主张恢复其为王室的居所。专制王朝复辟,以此彰显王权。(2分)
拿破仑和路易·菲利普主张将凡尔赛宫改造为历史博物馆。通过凡尔赛宫体现法国历史,构建民族认同;展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2分)
(2)二战前,凡尔赛宫是法德对抗与复仇的标志与象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德在争夺欧洲霸权与殖民地上矛盾尖锐,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导致了法德之间的长期仇视和战争,给欧洲带来深重的灾难。(4分)
凡尔赛宫成为人们敬畏历史、向往和平的记忆之宫。保护凡尔赛宫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缅怀历史、珍惜和平,警示人们唯有合作才能共享繁荣。(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有56项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江堰和大运河都名列其中。
有学者阐述都江堰入选的理由: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 00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运河入选的理由,并简要阐述评选世界遗产的意义。
【解析】第一问理由,首先观察、分析材料中“有学者阐述都江堰入选的理由”,该学者从都江堰的特征、对中国古代与当今的影响、对世界遗产的意义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依据此来构建大运河的入选理由。第二问意义,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来分析作答。
答案:理由: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它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8分)
意义: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增强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