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形成性评价(三)(第三单元) (含解析)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形成性评价(三)(第三单元) (含解析)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4 19:17:46

文档简介

单元形成性评价(三)(第三单元)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迁徙,他们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了波斯人、赫梯人、雅利安人和希腊人。下图中雅利安人的迁徙所到地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D。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④位于印度半岛,故选D;①位于地中海北部的巴尔干半岛,为希腊人的活动区域,排除A;②位于小亚细亚,为赫梯人的迁徙所到地,排除B;③位于伊朗高原,为波斯人的崛起之地,排除C。
【补偿训练】
  古代印度是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古代,征服当地原住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者是 (  )
A.苏美尔人   B.日耳曼人
C.蒙古人 D.雅利安人
【解析】选D。据题干“古代印度……在古代,征服当地原住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印度河流域的雅利安人征服当地原住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故D正确,A、B、C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23·宁德高二检测)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海上民族”迁徙的浪潮。受这股移民浪潮冲击而走向瓦解的国家是 (  )
A.古巴比伦王国 B.赫梯帝国
C.亚述帝国 D.波斯帝国
【解析】选B。赫梯帝国因海上民族的冲击而瓦解,故选B;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波斯帝国存在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C、D。
3.(2023·扬州高二检测)从公元前两千纪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在整个欧亚大陆出现了一种以南俄草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正是这种民族大迁徙,使得诸区域文明之间的关系趋于空前的活跃和密切。这表明印欧人的迁徙 (  )
A.解决了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B.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C.改变了亚欧大陆的人口布局
D.传播了印欧民族先进的文化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印欧人的迁徙使得诸区域文明之间的关系趋于空前的活跃和密切,对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B;材料呈现的是印欧人的迁徙对区域文明之间的联系带来的影响,并未涉及人地矛盾,排除A;材料中并未提供亚欧大陆人口布局的信息,C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印欧民族的文化在当时是先进的文化,排除D。
4.日尔曼人在迁徙过程中建立了诸多王国,由此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  )
A.打断了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
B.直接原因是阿拉伯人扩张
C.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与发展
D.强势征服了罗马帝国文化
【解析】选C。根据所学可知,日耳曼人南迁,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之上建立起很多王国,推动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故选C;日耳曼人迁徙到罗马帝国后,落后的游牧文明被先进的农耕文明征服,排除A;日耳曼人迁徙的直接原因是匈奴人西迁,排除B;日耳曼人在武力上征服了罗马帝国,但是又被罗马帝国的先进文化所征服,排除D。
【拓展延伸】
日耳曼人南迁的原因
(1)罗马帝国逐渐衰落之际,少数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成为雇佣兵、手工工人,或在庄园劳动。
(2)日耳曼各部也与罗马进行过零星战争,双方互有胜负。4世纪末,匈奴人对日耳曼人领地的入侵使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向罗马帝国境内涌来,形成了一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运动。
5.南宋时面食在江南流行。临安城内仅面点就有50多种,其中大包子、荷叶饼、烧饼、羊肉馒头等都是典型的北方面食,面食地位逐渐提升。饮食风格的变化突出说明 (  )
A.人口流动活跃促进文化交融
B.农业生产进步丰富居民生活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消费观念
D.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城市发展
【解析】选A。北方面食在南方盛行,这一变化是因为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北方饮食习俗在南方的传播,故选A;北方面食的流行是由于适应了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农业生产进步丰富居民生活不能说明北方饮食习惯在南方流行的原因,排除B;商品经济发展不能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排除C;题中主旨强调饮食风格的变化,并非城市发展,排除D。
6.1650—1750年,在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中,欧洲由18.3%上升到19.2%,非洲则由18.3%降到13.1%,美洲也由2.4%降为1.6%。造成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
A.高产作物的交流
B.黑奴贸易的泛滥
C.欧美国家的移民
D.殖民活动的开展
【解析】选D。早期的殖民扩张使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资本原始积累,带动了欧洲人口的增加,同时黑奴贸易和种族灭绝使非洲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减少,美洲的原住民损失惨重,故选D;物种交流是伴随着殖民扩张活动而大规模开始的,排除A;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的减少,但是无法解释欧洲人口的增长和美洲人口的减少,排除B;欧美国家移民主要前往新大陆,无法解释非洲人口减少的原因,排除C。
7.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  )
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建立
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解析】选A。16世纪以来,人口迁徙促进了疾病传播,导致美洲、大洋洲大量原住民丧生,便利了欧洲人的殖民活动,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A正确;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不是迅速建立起来的,B错误;美洲和大洋洲人口锐减,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加剧,C错误;美洲、大洋洲人口锐减,促进了贩卖黑人奴隶的“三角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D错误。
8.(2023·无锡高二检测)每逢国际重大比赛有新西兰队参加时,人们都会欣赏到新西兰运动员“毛利战舞”的仪式表演。“毛利战舞”原本是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战斗前鼓舞士气的仪式,经过与几代移民带来的西方文化的融合,改造发展形成了具有现代新西兰风格的舞蹈。这反映出 (  )
A.西方文化具有先天的优等性
B.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中发展
C.人口迁徙改变原有人口结构
D.外来移民的文化都会带有侵略性
【解析】选B。据材料“原住民毛利人……移民带来的西方文化的融合”可知,新西兰原住居民的传统文化吸收了外来的西方文化后,形成了具有现代风格的舞蹈,这说明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形成新文化,故选B;西方文化具有殖民侵略的色彩,具有先天的优等性体现了唯西方论的错误观点,排除A;据材料“原住民毛利人……移民带来的西方文化的融合”可知,反映的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交融中发展,人口迁徙改变原有人口结构与主旨不符,排除C;据材料“改造发展形成了具有现代新西兰风格的舞蹈”可知,肯定了移民文化对新西兰文化的积极影响,外来移民的文化都会带有侵略性的说法错误,排除D。
9.(2023·常州高二检测)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在1865年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他们(华工)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材料表明 (  )
A.华工解决了美国劳动力不足难题
B.华工品行得到美国民众普遍认可
C.华工的贡献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D.华工为美洲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解析】选D。据题干中“如果没有华人……是完全不可能的”可知华工到达美洲,为美洲的开发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故选D;题干内容仅涉及了华工的贡献,并不能证明其已经解决了美国国内劳动力不足的难题,排除A;题干仅是涉及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对中国华工的评价,并没有涉及美国民众,排除B;据所学可知,华工的贡献并没有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还是非常低下,排除C。
10.读下表相关信息。材料可用于说明 (  )
国别 作家 作品 出版时间 特点
英国 康拉德 《台风》 1903年 都选取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作为写作主题
美国 克里斯蒂娜·加西亚 《猎猴》 2003年
古巴 玛尔塔·罗哈斯 《黄色行李》 2009年
A.欧美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B.近代西方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
C.近现代中外文学交流日益增多
D.拉丁美洲是华工主要流散方向
【解析】选B。近代西方列强通过种种手段欺骗华工出国,出国的华工辗转流散到拉丁美洲等地,材料中的文学作品都选取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作为写作主题就是这一事实的反映,故选B。材料不能反映欧美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排除A;材料中没有反映近代中外文学的交流,排除C;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1.据联合国人口署统计,国际移民在1970年只有8 200万人,2000年增至1.75亿,1980—2000年,发达国家接纳移民从4 800万增至1.1亿,发展中国家接纳移民从5 200万增至6 500万。这一现象反映出 (  )
A.当代难民群体在持续扩大
B.经济全球化在加速发展
C.移民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
D.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80—2000年国际移民数量大幅增加,这正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所导致的,B正确;材料反映国际移民数量增加,并没有反映难民群体扩大,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文化的多元性,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多极化趋势,排除D。
【深化点拨】
二战后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
12.有学者指出,近几年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该现象表明欧洲 (  )
A.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
B.人口问题影响全球化发展
C.难民问题威胁世界和平
D.传统治理模式遭受新挑战
【解析】选D。欧洲严重的难民问题使欧盟不得不重启内部边境的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欧洲国家的传统治理是以独立主权为原则,严重的移民问题冲击了主权国家的治理模式,D正确;材料未涉及贫富差距,排除A;材料未涉及全球化问题,只提到欧洲地区,排除B;材料未涉及难民问题威胁世界和平,排除C。
13.据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2014年世界难民日的主题是“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由此可知 (  )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安全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C.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D.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头号敌人
【解析】选B。世界难民问题非常严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中东、南亚和非洲的难民问题是战争、民族、宗教以及恐怖主义导致的,由此可见安全问题依然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B正确;中东、南亚、非洲等地的难民问题,不能代表全体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排除A;题干中并未涉及难民问题是否是民族和宗教冲突或者恐怖主义导致的,排除C、D。
14.(2023·无锡高二检测)1982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动了一场反对西化倾向,捍卫、保持和弘扬东方价值观的运动,在全国开展以“忠”“孝”“廉”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教育,取得显著成就。这场运动 (  )
A.确立东方文化的统治地位
B.推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C.适应美苏在文化领域的争夺
D.应对了移民社会的文化冲击
【解析】选D。1982年新加坡开展反对西化倾向、弘扬东方价值观的运动,这与新加坡作为移民国家,移民带来的文化冲击有关,故选D;李光耀主要是弘扬东方文化,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并不是确立东方文化的统治地位,排除A;1982年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已经结束,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新加坡弘扬东方价值观,反对西化倾向,与美苏争夺无关,排除C。
15.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流动示意图。影响该图曲线趋势的主要时代因素是 (  )
A.原中国人口流动起点低
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
C.城乡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解析】选D。据示意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中国人口流动的规模和增长率不断提升,即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故选D;起点低不是主要原因,没有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起点再低也不能使人口流动迅猛发展,排除A;B是材料的现象,而不是原因,排除;C是次要因素,城乡间经济联系密切便利了人口流动,排除。
16.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移民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移民的涌入 (  )
A.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结果
B.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
C.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
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
【解析】选D。大批移民流入欧洲带去了各自的民族文化,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故选D。移民涌入欧洲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A错误;题干材料和历史事实都不能表明恐怖主义来自流入欧洲国家的这些移民,B错误;移民的涌入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在题干中未体现,C错误。
【深化点拨】
多元文化的存在与国际移民的发展,会对促进各民族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也将对推动全球人才流动产生积极意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到: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
材料二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1)据材料一指出阿图尔夫对罗马帝国态度的转变。结合所学分析西哥特人“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对欧洲区域文化的影响。(6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示意图(注:“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简述该时期“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我强烈要求消除……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得出由消除、替代到接受、复兴。第二问,据材料一“恢复、增强罗马……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结合所学分析作答。第(2)题据“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并结合所学得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形成民族大交融局面;据“北方流民南迁”并结合所学得出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1)转变:由消除、替代到接受、复兴。(2分)
影响: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科学成就较少;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基础。(4分)
(2)积极影响:少数民族内迁,形成民族大交融局面;部分北方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江南地区开发。(4分)
18.(2023·宿迁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美国媒体笔下的华人形象(1820—1948年)
美国早期 华人正面 形象(1820 —1848年) 中泰混血连体兄弟昂和昌1829年到达美国,于1839年定居北卡罗来纳州,在那里娶妻生子。他们融入美国南方的生活,经营种植园,拥有33名黑奴,追求财富。昂和昌在当地居民的眼中,虽然身体畸形,但不失为精明能干的商人,是慷慨的好邻居
美国华工 的负面形 象(1849— 1882年) 《波士顿先驱报》等报纸报道华人聚众吸鸦片、斗殴、赌博、缺乏家庭价值观,他们自成小社会,不学习英语语言、不遵守美国排队秩序、不着美国风格的衣服,对成为美国公民和获得投票权利不感兴趣
蒋介石夫 妇是美国 的影子的 形象(1931 —1948年) 在时代公司的报道中,蒋介石英明、睿智、着装得体,坚持每日研读《圣经》。《时代》周刊还将1942年蒋介石的困境类比1777年乔治·华盛顿在福吉谷的艰难。《时代》周刊数次让宋美龄登上其封面一展风采,还特别强调宋美龄讲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在时代公司对宋美龄的赞扬声中,读者看到的完全是一个美国女性,除了她拥有东方面容外
——摘编自程玲《美国媒体眼中的华人形象及其成因(1820—1948)》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解析】根据材料表格划分时间阶段,可以从总的方面来论述,如美国媒体笔下华人形象的变迁;也可以从某一时期华人形象以及成因方面来论述:美国媒体笔下华人形象的演变侧面反映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迁。结合不同时期所呈现出不同的华人形象,根据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进行原因分析,进而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华人形象的变迁过程其实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答案:示例:美国媒体笔下的华人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发生着变化。
1820—1848年,清王朝在美国人心中强大繁盛,美国公众对中国与华人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出现了很多华人的正面的形象。1849—1882年,由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国力衰退,很多华工来到美国谋生,美国媒体出现了大量对华工负面形象的报道。1931—1948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国,牵制着大量日军,华人的形象在美国公众心中逐步提升。
总之,华人形象的演变侧面反映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迁。(1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
[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
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 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摘自[美]查尔斯·曼恩
《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重要途径,指出16世纪第一批被贩卖的非洲黑人的命运。(4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传播路径,依据材料一“‘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路径是美洲—欧洲—欧美之外。第二问重大转折,依据所学知识从地理大发现、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等角度分析。第(2)题第一问重要途径,材料二中说明印第安人遭受屠戮(种族灭绝),除此之外还有殖民掠夺、不平等的贸易。第二问命运,被作为黑奴卖到美洲种植园,从事苦力,命运悲惨。
答案:(1)路径:美洲—欧洲—欧美之外。转折: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6分)
(2)途径:殖民掠夺、屠戮(种族灭绝)、不平等贸易;命运:成为黑奴、命运悲惨。(4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18世纪末,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凡支持革命的外国移民都可以成为法国公民,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地位,但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不得保留。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通过实现普选权、新闻与结社自由等方式力图使所有人都融入法国并享有平等权利,但外来移民还是因为国籍受到歧视。1880-1930年间,法国政府通过向来法打工的外国人发放许可证的方式为亏损行业输入廉价劳动力,以此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1974年,法国政府采取应急性措施终止外籍劳工入境。1977年,法国决定以提供补贴的方式,鼓励业已入境的外国移民全家返回原籍。
——摘编自马胜利《“共和同化原则”
面临挑战——法国的移民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18世纪末至20世纪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分析18世纪末至20世纪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据材料“18世纪末……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地位……但外来移民还是因为国籍受到歧视”“1974年,法国政府采取应急性措施终止外籍劳工入境。1977年,法国决定以提供补贴的方式,鼓励业已入境的外国移民全家返回原籍”概括总结。其次,分别分析法国政府出现两种态度的原因。根据时空观念及材料“18世纪末,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凡支持革命的外国移民都可以成为法国公民,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地位”“1880-1930年间,法国政府通过向来法打工的外国人发放许可证的方式为亏损行业输入廉价劳动力,以此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不得保留”概括分析。综上,无论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是包容还是排斥,均着眼于维护国家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认识:18世纪末至20世纪,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既有包容与接纳,也一直存在歧视与排斥。(2分)
包容与接纳的态度源于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18世纪末法国深受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影响;19世纪末至20世纪为满足工业革命背景下法国发展经济的需要。(6分)
歧视与排斥的态度主要源于法国政府代表本国资产阶级利益,保护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同时外来移民与法国存在历史文化差异,此外还存在法国民族主义的影响。(6分)
无论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是包容还是排斥,均着眼于维护法国国家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2分)单元形成性评价(三)(第三单元)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迁徙,他们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了波斯人、赫梯人、雅利安人和希腊人。下图中雅利安人的迁徙所到地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古代印度是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古代,征服当地原住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者是 (  )
A.苏美尔人   B.日耳曼人
C.蒙古人 D.雅利安人
2.(2023·宁德高二检测)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海上民族”迁徙的浪潮。受这股移民浪潮冲击而走向瓦解的国家是 (  )
A.古巴比伦王国 B.赫梯帝国
C.亚述帝国 D.波斯帝国
3.(2023·扬州高二检测)从公元前两千纪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在整个欧亚大陆出现了一种以南俄草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正是这种民族大迁徙,使得诸区域文明之间的关系趋于空前的活跃和密切。这表明印欧人的迁徙 (  )
A.解决了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B.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C.改变了亚欧大陆的人口布局
D.传播了印欧民族先进的文化
4.日尔曼人在迁徙过程中建立了诸多王国,由此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  )
A.打断了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
B.直接原因是阿拉伯人扩张
C.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与发展
D.强势征服了罗马帝国文化
日耳曼人南迁的原因
(1)罗马帝国逐渐衰落之际,少数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成为雇佣兵、手工工人,或在庄园劳动。
(2)日耳曼各部也与罗马进行过零星战争,双方互有胜负。4世纪末,匈奴人对日耳曼人领地的入侵使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向罗马帝国境内涌来,形成了一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运动。
5.南宋时面食在江南流行。临安城内仅面点就有50多种,其中大包子、荷叶饼、烧饼、羊肉馒头等都是典型的北方面食,面食地位逐渐提升。饮食风格的变化突出说明 (  )
A.人口流动活跃促进文化交融
B.农业生产进步丰富居民生活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消费观念
D.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城市发展
6.1650—1750年,在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中,欧洲由18.3%上升到19.2%,非洲则由18.3%降到13.1%,美洲也由2.4%降为1.6%。造成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
A.高产作物的交流
B.黑奴贸易的泛滥
C.欧美国家的移民
D.殖民活动的开展
7.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  )
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建立
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8.(2023·无锡高二检测)每逢国际重大比赛有新西兰队参加时,人们都会欣赏到新西兰运动员“毛利战舞”的仪式表演。“毛利战舞”原本是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战斗前鼓舞士气的仪式,经过与几代移民带来的西方文化的融合,改造发展形成了具有现代新西兰风格的舞蹈。这反映出 (  )
A.西方文化具有先天的优等性
B.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中发展
C.人口迁徙改变原有人口结构
D.外来移民的文化都会带有侵略性
9.(2023·常州高二检测)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在1865年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他们(华工)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材料表明 (  )
A.华工解决了美国劳动力不足难题
B.华工品行得到美国民众普遍认可
C.华工的贡献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D.华工为美洲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10.读下表相关信息。材料可用于说明 (  )
国别 作家 作品 出版时间 特点
英国 康拉德 《台风》 1903年 都选取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作为写作主题
美国 克里斯蒂娜·加西亚 《猎猴》 2003年
古巴 玛尔塔·罗哈斯 《黄色行李》 2009年
A.欧美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B.近代西方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
C.近现代中外文学交流日益增多
D.拉丁美洲是华工主要流散方向
11.据联合国人口署统计,国际移民在1970年只有8 200万人,2000年增至1.75亿,1980—2000年,发达国家接纳移民从4 800万增至1.1亿,发展中国家接纳移民从5 200万增至6 500万。这一现象反映出 (  )
A.当代难民群体在持续扩大
B.经济全球化在加速发展
C.移民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
D.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二战后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
12.有学者指出,近几年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该现象表明欧洲 (  )
A.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
B.人口问题影响全球化发展
C.难民问题威胁世界和平
D.传统治理模式遭受新挑战
13.据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2014年世界难民日的主题是“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由此可知 (  )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安全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C.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D.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头号敌人
14.(2023·无锡高二检测)1982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动了一场反对西化倾向,捍卫、保持和弘扬东方价值观的运动,在全国开展以“忠”“孝”“廉”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教育,取得显著成就。这场运动 (  )
A.确立东方文化的统治地位
B.推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C.适应美苏在文化领域的争夺
D.应对了移民社会的文化冲击
15.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流动示意图。影响该图曲线趋势的主要时代因素是 (  )
A.原中国人口流动起点低
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
C.城乡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16.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移民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移民的涌入 (  )
A.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结果
B.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
C.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
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
多元文化的存在与国际移民的发展,会对促进各民族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也将对推动全球人才流动产生积极意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到: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
材料二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1)据材料一指出阿图尔夫对罗马帝国态度的转变。结合所学分析西哥特人“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对欧洲区域文化的影响。(6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示意图(注:“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简述该时期“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18.(2023·宿迁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美国媒体笔下的华人形象(1820—1948年)
美国早期 华人正面 形象(1820 —1848年) 中泰混血连体兄弟昂和昌1829年到达美国,于1839年定居北卡罗来纳州,在那里娶妻生子。他们融入美国南方的生活,经营种植园,拥有33名黑奴,追求财富。昂和昌在当地居民的眼中,虽然身体畸形,但不失为精明能干的商人,是慷慨的好邻居
美国华工 的负面形 象(1849— 1882年) 《波士顿先驱报》等报纸报道华人聚众吸鸦片、斗殴、赌博、缺乏家庭价值观,他们自成小社会,不学习英语语言、不遵守美国排队秩序、不着美国风格的衣服,对成为美国公民和获得投票权利不感兴趣
蒋介石夫 妇是美国 的影子的 形象(1931 —1948年) 在时代公司的报道中,蒋介石英明、睿智、着装得体,坚持每日研读《圣经》。《时代》周刊还将1942年蒋介石的困境类比1777年乔治·华盛顿在福吉谷的艰难。《时代》周刊数次让宋美龄登上其封面一展风采,还特别强调宋美龄讲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在时代公司对宋美龄的赞扬声中,读者看到的完全是一个美国女性,除了她拥有东方面容外
——摘编自程玲《美国媒体眼中的华人形象及其成因(1820—1948)》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
[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
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 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摘自[美]查尔斯·曼恩
《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重要途径,指出16世纪第一批被贩卖的非洲黑人的命运。(4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18世纪末,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凡支持革命的外国移民都可以成为法国公民,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地位,但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不得保留。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通过实现普选权、新闻与结社自由等方式力图使所有人都融入法国并享有平等权利,但外来移民还是因为国籍受到歧视。1880-1930年间,法国政府通过向来法打工的外国人发放许可证的方式为亏损行业输入廉价劳动力,以此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1974年,法国政府采取应急性措施终止外籍劳工入境。1977年,法国决定以提供补贴的方式,鼓励业已入境的外国移民全家返回原籍。
——摘编自马胜利《“共和同化原则”
面临挑战——法国的移民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18世纪末至20世纪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