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4 19:07:44

文档简介

十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40分钟 80分)
【基础全面练】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3·常州高二检测)1918年德国出版的《西方的没落》一书,认为欧洲社会已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是不可逆转的衰落。1920年,赴欧洲游历归国的梁启超发表《欧游心影录》,提出要用东方的精神拯救西方物质文明。这些认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欧洲文化已经走向没落
C.一战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D.东方文化比西方更优秀
【解析】选C。由1918年欧洲知识分子悲叹欧洲“不可逆转的衰落”和1920年梁启超提出“拯救西方物质文明”可知,当时刚结束的一战给西方文明带来重大打击,欧洲在世界的优势地位开始动摇,所以材料中的认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战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故选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欧洲来说是一种进步,并不会导致其衰落,排除A;欧洲在世界的优势地位遭到打击不等同于欧洲文化走向没落,排除B;东西方文化同样优秀,但又各具特点,D说法绝对,排除。
2.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这位总督强调的是(  )
A.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B.二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C.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完全瓦解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解析】选A。据“1926年”“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印度支那等殖民地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故选A。当时二战还没有爆发,排除B;二战结束后,世界殖民体系才最终走向瓦解,排除C;材料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无关,排除D。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如表三个事件反映出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是(  )
1924—1927年 中国掀起了国民革命
1926—1927年 印度尼西亚爆发了反对荷兰的武装起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阿根廷工人开展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斗争
A.联合反对帝国主义 B.武装斗争的新形式
C.资产阶级政党领导 D.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解析】选D。中国的国民革命是国共合作领导的,印度尼西亚的起义是由印尼共产党领导的,阿根廷的工人运动也是共产党领导的运动,因此材料中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是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故选D,排除C;阿根廷工人运动不属于反对帝国主义,排除A;武装斗争不属于新形式,排除B。
4.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幅图片,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印度脱离英国独立 B.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D.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解析】选C。第一幅图片中的文字是1947年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的,第二幅图片反映了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三幅图片是巴拿马人民于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以上三幅图片都在展示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C正确,排除A、B、D。
5.(2023·苏州高二检测)1941年8月,美英两国首脑签署的《大西洋宪章》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这一宣言(  )
A.明确提出了民族自决原则
B.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C.反映美英间既合作又对抗
D.意在帮助各民族选择发展道路
【解析】选A。据材料“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予以恢复”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大西洋宪章》中,美英明确提出了民族自决原则,各民族有权选择有利于自身的发展道路,故选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排除B;《大西洋宪章》的签署反映了美英之间的合作,而非对抗,排除C;《大西洋宪章》的签署目的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而非帮助各民族选择发展道路,而且宪章宣称各民族有权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排除D。
6.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后,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挣扎,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了一切。这表明新独立的国家(  )
A.缺少战胜发展中困难的勇气
B.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
C.无法走出长期被殖民的困境
D.都无法融入经济全球化
【解析】选B。根据材料“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了一切”可知,新独立国家的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B正确;A、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表述太过绝对,排除。
7.二战后,非洲本土史学家与国际史学家合作撰写了重新诠释非洲历史的《非洲通史》。《非洲通史》以大篇幅论述殖民前的非洲历史、非洲的能动性和对殖民统治的反抗。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非洲(  )
A.主张全面评价殖民主义
B.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C.不断加强民族国家建构
D.加强合作以反抗霸权主义
【解析】选C。《非洲通史》的撰写,让非洲民众对非洲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结合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可知《非洲通史》适应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对非洲民族国家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C正确;该书主要是对殖民主义进行批判抨击,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也并未提到反对霸权主义的内容,排除B、D。
8.印度国大党激进派领袖提拉克用古印度典籍《薄伽梵歌》论证民族派政治纲领的合理性,认为宗教是民族历史的依托,利用庆祝宗教节日对民众施行教化。提拉克的做法(  )
A.增强了印度的民族独立意识
B.开启了印度民族抗英的斗争
C.沉重打击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D.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解析】选A。提拉克通过古印度典籍唤醒民众,提升印度的民族性,增强印度的民族独立意识,故选A;19世纪中期印度已经爆发起义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B;提拉克针对的是英国殖民者,而种姓制度属于印度传统社会的产物,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20世纪初孟买工人大罢工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
9.美国学者米高邦曾在22个东西方国家开展华人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1965—1984年间经济发展较快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在“儒家工作动力”(包括节俭、毅力、稳重等)这项指标上均排在前列。这说明上述亚洲国家(  )
A.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
B.经济发展以儒学为导向
C.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
D.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解析】选C。根据“1965—1984年间经济发展较快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在‘儒家工作动力’(包括节俭、毅力、稳重等)这项指标上均排在前列”可知,材料中的亚洲国家都有相似的儒家文化背景,故选C;材料未体现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也未涉及经济发展导向和宗教信仰的多样性,排除A、B、D。
【深化点拨】
新加坡的儒家文化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成功地与科学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成为指导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工具。
10.1918年底,扎格鲁尔组成反英民族统一战线,制定《民族要求宪章》,要求取消英国保护制,承认埃及独立。在宪章上签字的埃及人达200万之多。这说明,当时埃及(  )
A.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B.采用暴力手段反抗英国
C.脱离英国保护实现独立
D.颁布宪法维护民族利益
【解析】选A。埃及反英民众数量众多,说明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故选A;制定《民族要求宪章》说明采用的是和平手段,排除B;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排除C;《民族要求宪章》不属于宪法,排除D。
11.有人认为:两次世界大战虽然对人类文化造成巨大的破坏,但战争中不同文化的交锋所带来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该学者强调的是(  )
A.现代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B.思想文化在战争期间加速发展
C.战争为文化碰撞交流提供契机
D.战争的进步性往往大于破坏性
【解析】选C。根据“战争中不同文化的交锋所带来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可知战争为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C正确;“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题干中没有涉及战争期间思想文化加速发展,排除B;D说法错误,排除。
12.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文化帝国主义愈演愈烈,艺术、影视和时尚所表达的西方价值观无所不在,以至于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依然是国家身份的保持。该学者旨在说明(  )
A.保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
B.捍卫文化主权的重要性
C.警惕西方价值的虚伪性
D.重视文化交流的开放性
【解析】选B。根据材料“文化帝国主义愈演愈烈”“西方价值观无所不在”“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依然是国家身份的保持”可得出,该学者目的是要说明捍卫文化主权的重要性,B正确;A、C、D均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综合应用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1904年,梁启超撰写的《新大陆游记》充斥着对中国固有传统的批判精神,渴望“向西方求真理”。1920年,梁启超撰写的《欧游心影录》则是在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弊端有所洞察后,发现中国智慧具有治疗现代病的启示价值。梁启超的这种思想变化源于(  )
A.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
B.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
C.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警示
【解析】选D。梁启超对中国传统文明由大肆批判到价值认可,对西方文明由极度渴望到指出弊端,这反映了他对中西文明有了理性的认识,结合时间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使西方文明的弊端充分暴露,促使梁启超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故选D;梁启超民族意识早已觉醒,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排除B;C与梁启超的思想变化没有关系,排除。
14.《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提到:19世纪印度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是受过欧式教育的精英,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这说明殖民主义(  )
A.激发了印度民族独立的意识
B.影响了印度整体文化氛围
C.培养了反对殖民统治的精英
D.推动印度逐步走向现代化
【解析】选C。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在客观上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培养了一批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精英,C正确;殖民主义能够激发民族独立的意识,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A;由材料无法得出殖民主义对印度整体文化氛围的影响,B表述有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印度走向现代化的信息,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国大党领袖提拉克提出“我要做自己房子的主人……我们不想成为书记员”,反对温和派“祈祷”“请求”“抗议”的主张,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据此可知(  )
A.英国对印度的控制有所放松
B.印度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高涨
D.争取独立已成为印度各派共识
【解析】选B。题干材料“我要做自己房子的主人……我们不想成为书记员”体现了印度的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故选B;题干没有体现英国对印度的控制,排除A;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领导的,其核心是“非暴力”和“不合作”,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已成为印度各派共识”不符合史实,排除D。
16.美国学者本特利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了,分裂了,而且易受攻击,所以白人统治者看起来不再能统治殖民地的人民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自己国家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更加不愿意成为顺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臣民。”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一战导致殖民体系的崩溃
B.被压迫地区民族意识觉醒
C.拿破仑战争重构欧洲文化
D.欧洲中心的国际秩序终结
【解析】选B。由材料“欧洲看起来被削弱了,分裂了,而且易受攻击,所以白人统治者看起来不再能统治殖民地的人民了”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他们的民族意识觉醒,故选B。
17.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强调:“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对世界历史新阶段理解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的统治开始松动
B.世界范围内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D.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
【解析】选B。亚洲觉醒时期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同时期欧洲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也属于民主革命范畴,二者一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故选B;“开始”一词有误,排除A;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与欧洲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无关,排除C;亚洲觉醒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没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排除D。
18.(2022·天津等级考·T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解析】选D。本题主要涉及二战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等必备知识,重点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和信息提取解读能力。材料中突出英国宣称其所参与的战争是保卫民主的战争,由此引发英国士兵以模拟议会的方式提出合理主张,这说明正义战争唤醒了进步意识,故D正确。“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不是政治革命,故B错误。材料只体现驻开罗英国士兵的反应,英国国内矛盾和社会对立没有体现,所以排除A、C。
19.(2023·无锡高二检测)李光耀主张将儒家的伦理道德和西方理性、科学的思想结合起来,统一在新加坡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把东西方政治文化的精髓融合在新加坡,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互动是贯穿新加坡社会文化发展进程始终的主题。这体现了新加坡(  )
A.经济高速发展的精神动力
B.发挥儒家文化的积极作用
C.移民社会的文化认同危机
D.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特征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在新加坡发展过程中,李光耀主张将儒家的伦理道德和西方理性、科学的思想结合起来,体现出东西文化的融合和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特征,故选D;材料强调新加坡社会文化发展,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精神动力无关,排除A;B仅是材料的一层意思,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新加坡移民社会的文化认同危机,排除C。
二、非选择题(共23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在领导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工、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为抵制洋布,他亲自用手摇纺车织布。为反对英国食盐专卖权,他和群众一起自煮食盐。他还提倡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团结,实行社会改良和妇女、贱民的地位平等,在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威望。他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由于甘地为印度独立作出杰出贡献,他被印度人民尊为“圣雄”和国父。
——摘编自P.A.纳扎里斯著,尚劝余等译
《甘地:杰出的领袖》
材料二 
英国的 烙印 “就我个人来说,我在思想方面深受英国的影响,因而永远不能和它完全分开。”
苏联的 研究 “政治自由和独立只是朝着正确方向走的步骤而已。社会和国家没有社会主义机构,无论国家或个人都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
印度的 发现 经常到农村去,发现印度人民的巨大贫困和灾难;研究祖国的传统文化,发现过去和现在的印度;发现印度工农运动的勃兴、工农党的建立、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发现“民主社会主义(将民主制度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道路
——摘编自《尼赫鲁自传》《印度的发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特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尼赫鲁政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工、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为抵制洋布,他亲自用手摇纺车织布。为反对英国食盐专卖权,他和群众一起自煮食盐”“他还提倡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团结,实行社会改良和妇女、贱民的地位平等,在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威望”“由于甘地为印度独立作出杰出贡献,他被印度人民尊为‘圣雄’和国父”概括作答。第(2)题从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和印度文化的熏陶等角度概括分析。
答案:(1)贡献:创造了适合国情的非暴力斗争方式,成为了运动的指导思想;亲自参加和平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沉重打击英国殖民统治,推动民族独立;倡导民族团结,唤醒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动员最广大民众参与,成为了运动的精神领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尊敬。(4分)
(2)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帝国主义瓜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侵略等激化矛盾,促进民族觉醒;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印度文化的熏陶;西方文化的影响;本国民族工业发展;本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其他言之有理也可)(6分,任答三点即可)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就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外在脉络而论,中国对民族的想象与建构,深受国际现实政治条件的限制。作为民族主义的后进国家,中国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是在列强交逼的不利情势下被迫展开的艰难工程。因而,中国的民族主义从一开始所追求的一贯目标便是建立起一个对内足以凝聚国民,快速进行经济现代化,对外足以有效动员,以与其他国家进行生存竞争的强大国家组织。
——摘编自王尔敏等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解析】本题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主旨,而非选取材料中的部分观点来自拟论题。把握材料主旨时,要注意关键词,材料的关键词是“因而”,“因而”一词后面的内容“中国的民族主义……一贯目标是……对内足以凝聚国民……经济现代化,对外……强大国家组织”揭示了材料主旨,即中国民族主义一贯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从具体论证来看,一要把握住“近代”这一时间概念,选取的论证事例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史实,二要把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这一概念,要运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短暂春天、一战后迅速萧条、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快速发展、日本侵华期间遭受打击、解放战争时期濒临绝境等重要阶段下,民族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的具体事例,比如早期维新思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史实进行说明。
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始终以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目标。(2分)
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成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目标。为此,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开展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救亡图存为首要目标,要求兴民权并实行君主立宪,进行戊戌变法,推动制度变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爱国色彩浓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族主义空前高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为己任,带领中国人民经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11分)十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40分钟 8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3·常州高二检测)1918年德国出版的《西方的没落》一书,认为欧洲社会已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是不可逆转的衰落。1920年,赴欧洲游历归国的梁启超发表《欧游心影录》,提出要用东方的精神拯救西方物质文明。这些认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欧洲文化已经走向没落
C.一战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D.东方文化比西方更优秀
2.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这位总督强调的是(  )
A.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B.二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C.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完全瓦解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如表三个事件反映出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是(  )
1924—1927年 中国掀起了国民革命
1926—1927年 印度尼西亚爆发了反对荷兰的武装起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阿根廷工人开展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斗争
A.联合反对帝国主义 B.武装斗争的新形式
C.资产阶级政党领导 D.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4.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幅图片,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印度脱离英国独立 B.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D.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5.(2023·苏州高二检测)1941年8月,美英两国首脑签署的《大西洋宪章》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这一宣言(  )
A.明确提出了民族自决原则
B.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C.反映美英间既合作又对抗
D.意在帮助各民族选择发展道路
6.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后,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挣扎,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了一切。这表明新独立的国家(  )
A.缺少战胜发展中困难的勇气
B.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
C.无法走出长期被殖民的困境
D.都无法融入经济全球化
7.二战后,非洲本土史学家与国际史学家合作撰写了重新诠释非洲历史的《非洲通史》。《非洲通史》以大篇幅论述殖民前的非洲历史、非洲的能动性和对殖民统治的反抗。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非洲(  )
A.主张全面评价殖民主义
B.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C.不断加强民族国家建构
D.加强合作以反抗霸权主义
8.印度国大党激进派领袖提拉克用古印度典籍《薄伽梵歌》论证民族派政治纲领的合理性,认为宗教是民族历史的依托,利用庆祝宗教节日对民众施行教化。提拉克的做法(  )
A.增强了印度的民族独立意识
B.开启了印度民族抗英的斗争
C.沉重打击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D.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9.美国学者米高邦曾在22个东西方国家开展华人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1965—1984年间经济发展较快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在“儒家工作动力”(包括节俭、毅力、稳重等)这项指标上均排在前列。这说明上述亚洲国家(  )
A.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
B.经济发展以儒学为导向
C.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
D.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新加坡的儒家文化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成功地与科学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成为指导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工具。
10.1918年底,扎格鲁尔组成反英民族统一战线,制定《民族要求宪章》,要求取消英国保护制,承认埃及独立。在宪章上签字的埃及人达200万之多。这说明,当时埃及(  )
A.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B.采用暴力手段反抗英国
C.脱离英国保护实现独立
D.颁布宪法维护民族利益
11.有人认为:两次世界大战虽然对人类文化造成巨大的破坏,但战争中不同文化的交锋所带来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该学者强调的是(  )
A.现代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B.思想文化在战争期间加速发展
C.战争为文化碰撞交流提供契机
D.战争的进步性往往大于破坏性
12.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文化帝国主义愈演愈烈,艺术、影视和时尚所表达的西方价值观无所不在,以至于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依然是国家身份的保持。该学者旨在说明(  )
A.保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
B.捍卫文化主权的重要性
C.警惕西方价值的虚伪性
D.重视文化交流的开放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1904年,梁启超撰写的《新大陆游记》充斥着对中国固有传统的批判精神,渴望“向西方求真理”。1920年,梁启超撰写的《欧游心影录》则是在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弊端有所洞察后,发现中国智慧具有治疗现代病的启示价值。梁启超的这种思想变化源于(  )
A.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
B.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
C.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警示
14.《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提到:19世纪印度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是受过欧式教育的精英,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这说明殖民主义(  )
A.激发了印度民族独立的意识
B.影响了印度整体文化氛围
C.培养了反对殖民统治的精英
D.推动印度逐步走向现代化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国大党领袖提拉克提出“我要做自己房子的主人……我们不想成为书记员”,反对温和派“祈祷”“请求”“抗议”的主张,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据此可知(  )
A.英国对印度的控制有所放松
B.印度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高涨
D.争取独立已成为印度各派共识
16.美国学者本特利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了,分裂了,而且易受攻击,所以白人统治者看起来不再能统治殖民地的人民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自己国家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更加不愿意成为顺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臣民。”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一战导致殖民体系的崩溃
B.被压迫地区民族意识觉醒
C.拿破仑战争重构欧洲文化
D.欧洲中心的国际秩序终结
17.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强调:“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对世界历史新阶段理解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的统治开始松动
B.世界范围内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D.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
18.(2022·天津等级考·T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19.(2023·无锡高二检测)李光耀主张将儒家的伦理道德和西方理性、科学的思想结合起来,统一在新加坡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把东西方政治文化的精髓融合在新加坡,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互动是贯穿新加坡社会文化发展进程始终的主题。这体现了新加坡(  )
A.经济高速发展的精神动力
B.发挥儒家文化的积极作用
C.移民社会的文化认同危机
D.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特征
二、非选择题(共23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在领导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工、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为抵制洋布,他亲自用手摇纺车织布。为反对英国食盐专卖权,他和群众一起自煮食盐。他还提倡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团结,实行社会改良和妇女、贱民的地位平等,在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威望。他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由于甘地为印度独立作出杰出贡献,他被印度人民尊为“圣雄”和国父。
——摘编自P.A.纳扎里斯著,尚劝余等译
《甘地:杰出的领袖》
材料二 
英国的 烙印 “就我个人来说,我在思想方面深受英国的影响,因而永远不能和它完全分开。”
苏联的 研究 “政治自由和独立只是朝着正确方向走的步骤而已。社会和国家没有社会主义机构,无论国家或个人都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
印度的 发现 经常到农村去,发现印度人民的巨大贫困和灾难;研究祖国的传统文化,发现过去和现在的印度;发现印度工农运动的勃兴、工农党的建立、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发现“民主社会主义(将民主制度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道路
——摘编自《尼赫鲁自传》《印度的发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特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尼赫鲁政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原因。(6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就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外在脉络而论,中国对民族的想象与建构,深受国际现实政治条件的限制。作为民族主义的后进国家,中国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是在列强交逼的不利情势下被迫展开的艰难工程。因而,中国的民族主义从一开始所追求的一贯目标便是建立起一个对内足以凝聚国民,快速进行经济现代化,对外足以有效动员,以与其他国家进行生存竞争的强大国家组织。
——摘编自王尔敏等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