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一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4 19:31:36

文档简介

十一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35分钟 7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希腊文化随之东传。这体现的古代文明扩展方式是(  )
A.组织移民 B.文化传播
C.经济交流 D.武力扩张
2.(2023·徐州高二检测)古典学家沃尔班克在《希腊化世界》中说:“以普及的世界性方式使用的希腊语被称为柯因奈语,这种‘共同语’是亚历山大征服广大地区的特征。”这一现象(  )
A.是被征服地区主动融合的结果
B.导致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是不同文化碰撞与交流的产物
D.有利于希腊语在世界广泛传播
3.亚历山大的部队进入埃及后,亚历山大向孟斐斯的阿匹斯神牛献祭,并致以崇高敬意;在规划亚历山大里亚时,他特地辟出空间供奉埃及繁殖女神;他还亲自拜访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对阿蒙神表现出特别的尊重。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笼络埃及神职人员
B.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
C.确立统治的合法性
D.改变马其顿宗教信仰
4.有人评价亚历山大说:“他政治上是波斯的,文化上则是希腊的。”这一评价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  )
A.有利于东西方文化交融
B.割裂了波斯和希腊文明
C.不利于东西方文明融合
D.在政治上具有了专制性
5.犍陀罗艺术源自南亚次大陆地区,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如图是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教造像,其风格融合了希腊太阳神阿波罗造型。据此推断,犍陀罗艺术(  )
A.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B.与基督教传播密切相关
C.证实罗马帝国空前繁荣
D.受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6.(2023·盐城高二检测)有学者根据公元前3世纪的纸草文献对早期托勒密埃及的家庭情况作过统计,发现希腊语取代埃及语成为官方语言,人们用希腊语交谈,书写文章、信件。这反映了当时(  )
A.北非地区出现纸草文献
B.埃及人放弃了传统文化
C.希腊人统治着埃及地区
D.希腊化时代埃及的情形
7.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 ”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器随郑和下西洋传到阿拉伯
8.(2023·苏州高二检测)论及历史上某一政权,有学者认为它使用游牧社会的军事技术优势形成强悍军队;用宽容的手段,对待境内不同的宗教与文化,进而组成史上最大的陆地帝国,保护黑海到太平洋之间的贸易。该政权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蒙古帝国
9.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
A.加强了文化交流
B.推动了民族迁徙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引发了宗教改革
战争在文化扩展中的作用
(1)东西方各国绵绵不断的战争史,构成了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荷马史诗》等作品中对战争的描述,体现了各自民族的精神和理念,成为战争的史诗。
(2)战争把多个文明国家和地区囊括起来,加强了文化交流和进步。
(3)战争带来的危机感,还促进了某些国家和地区民族意识的苏醒,推动民族文化的进步。
10.“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下列关于蒙古西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三次西征以北非为目标
B.最远曾到达今法国境内
C.阻碍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D.客观上推动东西方交流
11.印度古代历史上经历了十多次被外族征服的历程,对古代印度居民和征服者而言,先是外族入侵,掠夺土地与财富,而后征服者又大都被印度的传统宗教文化所同化。这反映了印度(  )
A.佛教的兼容并蓄性
B.宗教的社会影响深远
C.宗教文化的排他性
D.种姓制度削弱凝聚力
12.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这主要反映了(  )
A.战争是文明传播途径之一
B.战争使各地文明连为一体
C.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D.战争破坏了人类文明成果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2023·浙江1月选考·T20)亚历山大的远征,开启了大约300年的“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其中某一中心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该中心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古埃及国王阿玛西斯在位时期(公元前570—公元前526年),曾在埃及北部三角洲地区为境内的希腊人创建了一个聚居地——瑙克拉提斯城,以此将希腊人与埃及人隔离开来。此举旨在(  )
A.取得欧洲文化控制权
B.抵制希腊的殖民侵扰
C.捍卫国王的至高权威
D.有限地接受外来文化
15.亚历山大之后,雅典这个昔日的“希腊的学校”,在“希腊化世界的学校”亚历山大里亚面前,确实“稍逊风骚”。在亚历山大里亚,东西地中海的学者、艺术家都蜂拥而来,竞芳斗艳,甚至还有来自印度的佛僧。这反映出当时(  )
A.雅典日渐衰落
B.希腊文化的地位下降
C.文化中心东移
D.欧亚非文化开始交流
16.史学家加文·汉布里这样说蒙古人:“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交通通畅利于东西文化交流
B.民族隔阂消失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C.交通通畅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在蒙古西征前西方文化未曾交流过
17.(2023·无锡高二检测)蒙古西征后,许多俄罗斯封建主的生活习俗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俄语中的靴、长衫、束腰带、圆帽都来自蒙古和契丹。随着蒙古人在俄罗斯定居,饮茶习俗也传到俄罗斯,并通过俄罗斯进一步传至欧洲。这表明(  )
A.战争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要手段
B.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C.俄罗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D.蒙古西征改变了欧洲的文化格局
18.十字军东征(1095—1291年)是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在罗马教廷组织下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新的词汇随着东征加入到欧洲的语言里,如cotton(棉布)、muslin(平纹细布)、divan(沙发床)等。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等。据此可知,这场战争(  )
A.客观上加速了经济文化交流
B.加速了希腊化时代到来
C.是欧亚经济交流活动的开始
D.推动了欧洲社会的统一
19.公元751年,在唐与大食的怛罗斯之战中,旅行家杜环被大食军俘虏。据其记载,同被俘虏到大食的还有“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织络者,河东人乐睘、吕礼”。由此可推知(  )
A.阿拉伯帝国的军力达到顶峰
B.阿拉伯帝国的政权更迭即将完成
C.军事碰撞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D.战争胜利加速中亚地区伊斯兰化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20.战争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
12世纪到13世纪的亚洲历史,在世界史上被称为“蒙古时代”,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的蒙古铁骑发动一系列震撼世界的远征,横扫整个亚洲和欧洲东部,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等
请围绕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1.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在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坚决镇压了那些顽强抵抗地区的人。在攻陷了腓尼基沿海城市推罗后,他杀死了8 000个当地居民,将30 000人卖为奴隶,这种政策起到震慑的作用。而在一些民族意识浓厚的地区,他则不以征服者和称霸者的姿态出现,而是采取温和的政策,尤其是对宗教采取宽容和利用政策。他鼓励东西方民族通婚,并且按照当地传统习俗举行婚礼。他远征时“随行的人员很完备,包括自然科学家、测量学家、历史艺术家等”。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新城,这些新城不但是他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苏振兴《论亚历山大远征》
材料二 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显示了他极其残酷的一面,在战争过程中有极其野蛮的屠杀屠城行为,但在宗教政策上极为宽容,“在成吉思汗统治下,我们见到了在整个亚洲大陆上建立的最为彻底的宗教宽容”。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一池总是搜索当地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学家等并将其带回蒙古帝国,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海上丝绸之路也在宋元时期继续发展,泉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窗口。
——摘编自王雪娜《历史的跨越
——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的相同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7分)十一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35分钟 70分)
【基础全面练】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希腊文化随之东传。这体现的古代文明扩展方式是(  )
A.组织移民 B.文化传播
C.经济交流 D.武力扩张
【解析】选D。马其顿灭亡波斯,入侵印度,使希腊文化东传,这体现的古代文明扩展方式是武力扩张,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战争促使文明扩展,排除A;材料体现的古代文明扩展方式是武力扩张,不是文化传播,排除B;材料未涉及经济交流,排除C。
2.(2023·徐州高二检测)古典学家沃尔班克在《希腊化世界》中说:“以普及的世界性方式使用的希腊语被称为柯因奈语,这种‘共同语’是亚历山大征服广大地区的特征。”这一现象(  )
A.是被征服地区主动融合的结果
B.导致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是不同文化碰撞与交流的产物
D.有利于希腊语在世界广泛传播
【解析】选C。据材料“这种‘共同语’是亚历山大征服广大地区的特征”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希腊语言在东方地区的传播与融合,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故选C;希腊文化在东方的传播是亚历山大东征的产物,是被征服地区被动融合与主动融合相结合的结果,排除A;希腊化时代集中在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30年,而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排除B;亚历山大东征主要波及了地中海沿岸、西亚、中东和南亚地区,并未覆盖全世界,排除D。
3.亚历山大的部队进入埃及后,亚历山大向孟斐斯的阿匹斯神牛献祭,并致以崇高敬意;在规划亚历山大里亚时,他特地辟出空间供奉埃及繁殖女神;他还亲自拜访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对阿蒙神表现出特别的尊重。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笼络埃及神职人员
B.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
C.确立统治的合法性
D.改变马其顿宗教信仰
【解析】选C。亚历山大通过宗教手段缓和希腊世界与埃及之间的矛盾,借助埃及的宗教权威确立统治的合法性,故选C;笼络埃及的神权势力只是亚历山大树立统治权威的方式而不是目的,排除A;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是亚历山大一系列措施的客观影响,排除B;材料只能代表亚历山大个人的意志,而且亚历山大主要出于政治统治的目的而不是宗教信仰,排除D。
4.有人评价亚历山大说:“他政治上是波斯的,文化上则是希腊的。”这一评价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  )
A.有利于东西方文化交融
B.割裂了波斯和希腊文明
C.不利于东西方文明融合
D.在政治上具有了专制性
【解析】选A。“政治上是波斯的,文化上则是希腊的”说明亚历山大帝国融合了波斯和希腊的文明,故选A。题干评价说明亚历山大帝国融合了波斯和希腊文明,而不是割裂,更不是不利于东西方文明融合,排除B、C;政治上具有专制性无法体现,排除D。
5.犍陀罗艺术源自南亚次大陆地区,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如图是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教造像,其风格融合了希腊太阳神阿波罗造型。据此推断,犍陀罗艺术(  )
A.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B.与基督教传播密切相关
C.证实罗马帝国空前繁荣
D.受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解析】选D。犍陀罗艺术是南亚印度文化与希腊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深受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故选D;犍陀罗艺术是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与中国文化无关,排除A;犍陀罗艺术是亚历山大远征影响的产物,当时尚未产生基督教,排除B;犍陀罗艺术是亚历山大远征影响的产物,当时的罗马尚且处于共和国阶段,排除C。
6.(2023·盐城高二检测)有学者根据公元前3世纪的纸草文献对早期托勒密埃及的家庭情况作过统计,发现希腊语取代埃及语成为官方语言,人们用希腊语交谈,书写文章、信件。这反映了当时(  )
A.北非地区出现纸草文献
B.埃及人放弃了传统文化
C.希腊人统治着埃及地区
D.希腊化时代埃及的情形
【解析】选D。据材料“希腊语取代埃及语……信件”可知,在早期托勒密埃及的家庭中,希腊语取代埃及语成为官方语言,说明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推行希腊化政策,反映了希腊化时代埃及的情形,故选D;北非地区很早就已出现纸草文献,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排除A;“放弃”说法错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埃及农民仍保持祖先的语言、原有的宗教和风俗,排除B;希腊人、马其顿人还有部分埃及上层人士统治着埃及地区,排除C。
7.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 ”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器随郑和下西洋传到阿拉伯
【解析】选A。13世纪正值蒙古三次西征,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故选A。古罗马在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排除B;遣唐使来华,唐三彩流入日本发生在唐朝,排除C;郑和下西洋发生于明代,排除D。
8.(2023·苏州高二检测)论及历史上某一政权,有学者认为它使用游牧社会的军事技术优势形成强悍军队;用宽容的手段,对待境内不同的宗教与文化,进而组成史上最大的陆地帝国,保护黑海到太平洋之间的贸易。该政权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蒙古帝国
【解析】选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权由游牧民族建立,文化政策相对开明,且疆域包含黑海到太平洋的区域,这些符合蒙古帝国的特征,D正确;A、B、C三个帝国在疆域上并未实现“保护黑海到太平洋之间的贸易”,排除。
9.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
A.加强了文化交流
B.推动了民族迁徙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引发了宗教改革
【解析】选C。蒙古西征客观上打击了教会势力的经济基础,削弱了教会的思想控制,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C;材料主要强调蒙古西征对教皇思想统治的影响,排除A、B;蒙古西征发生于13世纪,而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主要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排除D。
【拓展延伸】
战争在文化扩展中的作用
(1)东西方各国绵绵不断的战争史,构成了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荷马史诗》等作品中对战争的描述,体现了各自民族的精神和理念,成为战争的史诗。
(2)战争把多个文明国家和地区囊括起来,加强了文化交流和进步。
(3)战争带来的危机感,还促进了某些国家和地区民族意识的苏醒,推动民族文化的进步。
10.“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下列关于蒙古西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三次西征以北非为目标
B.最远曾到达今法国境内
C.阻碍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D.客观上推动东西方交流
【解析】选D。蒙古第三次西征以西亚为目标,最终征服巴格达,故A错误;蒙古西征最远到达匈牙利地区,故B错误;蒙古西征有利于大规模民族迁移,故C错误;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东西方交流,故D正确。
11.印度古代历史上经历了十多次被外族征服的历程,对古代印度居民和征服者而言,先是外族入侵,掠夺土地与财富,而后征服者又大都被印度的传统宗教文化所同化。这反映了印度(  )
A.佛教的兼容并蓄性
B.宗教的社会影响深远
C.宗教文化的排他性
D.种姓制度削弱凝聚力
【解析】选B。古代历史上,征服印度的外族人最终多被印度传统宗教文化同化,反映出印度宗教的社会影响深远,B正确;材料并未特别强调佛教发展中的兼容并蓄性,也并未具体分析种姓制度对印度民族凝聚力的负面影响,排除A、D;宗教文化的排他性与题意不符,排除C。
12.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这主要反映了(  )
A.战争是文明传播途径之一
B.战争使各地文明连为一体
C.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D.战争破坏了人类文明成果
【解析】选A。材料“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强调的是战争对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性,故选A。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战争推动文明的交流,C、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综合应用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2023·浙江1月选考·T20)亚历山大的远征,开启了大约300年的“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其中某一中心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该中心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D。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学园,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④位于埃及亚历山大城,故选D;①为位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帕加马,排除A;②为亚洲的安条克,排除B;③位于两河流域,排除C。
14.古埃及国王阿玛西斯在位时期(公元前570—公元前526年),曾在埃及北部三角洲地区为境内的希腊人创建了一个聚居地——瑙克拉提斯城,以此将希腊人与埃及人隔离开来。此举旨在(  )
A.取得欧洲文化控制权
B.抵制希腊的殖民侵扰
C.捍卫国王的至高权威
D.有限地接受外来文化
【解析】选D。古埃及国王阿玛西斯限制境内的希腊人与埃及人直接交往,主要目的是防止埃及的希腊化,限制外来文化对埃及的影响,D正确;材料未涉及埃及控制欧洲文化,排除A;希腊没有对埃及殖民侵扰,排除B;材料与国王权威无关,排除C。
15.亚历山大之后,雅典这个昔日的“希腊的学校”,在“希腊化世界的学校”亚历山大里亚面前,确实“稍逊风骚”。在亚历山大里亚,东西地中海的学者、艺术家都蜂拥而来,竞芳斗艳,甚至还有来自印度的佛僧。这反映出当时(  )
A.雅典日渐衰落
B.希腊文化的地位下降
C.文化中心东移
D.欧亚非文化开始交流
【解析】选C。在亚历山大里亚,来自东西方的学者在此汇聚,说明希腊文化中心从雅典东移到了亚历山大里亚,C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文化中心的东移,而非雅典衰落以及希腊文化地位下降,排除A、B;欧亚非文化交流在古典时期就已经出现,“开始”一词说法错误,排除D。
16.史学家加文·汉布里这样说蒙古人:“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交通通畅利于东西文化交流
B.民族隔阂消失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C.交通通畅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在蒙古西征前西方文化未曾交流过
【解析】选A。材料强调了蒙古西征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版图的扩大促进了汉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会面与交流,A正确;据所学可知,蒙古西征本身就是通过战争扩大版图的过程,民族隔阂不可能消失,排除B;材料未涉及蒙古帝国建立前东西文化是否交流,排除C;据所学可知,早在汉代丝绸之路就已开通,东西文化交流就已出现,排除D。
17.(2023·无锡高二检测)蒙古西征后,许多俄罗斯封建主的生活习俗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俄语中的靴、长衫、束腰带、圆帽都来自蒙古和契丹。随着蒙古人在俄罗斯定居,饮茶习俗也传到俄罗斯,并通过俄罗斯进一步传至欧洲。这表明(  )
A.战争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要手段
B.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C.俄罗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D.蒙古西征改变了欧洲的文化格局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蒙古西征使得许多俄罗斯封建主的生活习俗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饮茶习俗又通过俄罗斯传至欧洲,表明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故选B;“必要手段”的表述过于绝对,经济文化交流的手段还有贸易、迁徙、杂居等,排除A;“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说法错误,排除C;材料只是说俄罗斯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不能得出“改变了欧洲的文化格局”的结论,排除D。
18.十字军东征(1095—1291年)是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在罗马教廷组织下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新的词汇随着东征加入到欧洲的语言里,如cotton(棉布)、muslin(平纹细布)、divan(沙发床)等。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等。据此可知,这场战争(  )
A.客观上加速了经济文化交流
B.加速了希腊化时代到来
C.是欧亚经济交流活动的开始
D.推动了欧洲社会的统一
【解析】选A。随着十字军东征,新的词汇加入到欧洲的语言中,欧洲人还带回很多物品,说明战争在客观上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希腊化时代是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早于十字军东征,排除B;欧亚早就有经济交流,“开始”一词有误,排除C;十字军东征并未推动欧洲社会的统一,不符合史实,排除D。
19.公元751年,在唐与大食的怛罗斯之战中,旅行家杜环被大食军俘虏。据其记载,同被俘虏到大食的还有“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织络者,河东人乐睘、吕礼”。由此可推知(  )
A.阿拉伯帝国的军力达到顶峰
B.阿拉伯帝国的政权更迭即将完成
C.军事碰撞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D.战争胜利加速中亚地区伊斯兰化
【解析】选C。唐朝军队与大食(阿拉伯)军队交战,一些人成为俘虏,其中有旅行家杜环以及一些画匠和手工艺人,将唐朝的文化传播到了阿拉伯帝国,军事碰撞利于推动文化传播,C正确;材料未提到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实力情况,未涉及阿拉伯帝国的政权状况,未提到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化,排除A、B、D。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20.战争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
12世纪到13世纪的亚洲历史,在世界史上被称为“蒙古时代”,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的蒙古铁骑发动一系列震撼世界的远征,横扫整个亚洲和欧洲东部,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等
请围绕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解析】短文要求从论点(论题)、论据(论述)、论证(认识、启示)三个维度表述成文。
论点(论题) 蒙古西征具有双重影响(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
论据(论述) 史实:三次西征(3分,只笼统地写“三次西征”得1分)
影响: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论述(6分)
论证 (认识、启示) 提炼、总结(谈自己的认识、启示、看法等)(2分)
答案:示例:
蒙古西征在历史上产生双重影响(或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2分)
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第三次西征,征服西亚地区。(3分) 蒙古的征服战争既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2分)又在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4分)
战争造成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但是人类要尽可能地避免战争,努力以和平的方式促进彼此间的交流。(2分)
【补偿训练】
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在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坚决镇压了那些顽强抵抗地区的人。在攻陷了腓尼基沿海城市推罗后,他杀死了8 000个当地居民,将30 000人卖为奴隶,这种政策起到震慑的作用。而在一些民族意识浓厚的地区,他则不以征服者和称霸者的姿态出现,而是采取温和的政策,尤其是对宗教采取宽容和利用政策。他鼓励东西方民族通婚,并且按照当地传统习俗举行婚礼。他远征时“随行的人员很完备,包括自然科学家、测量学家、历史艺术家等”。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新城,这些新城不但是他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苏振兴《论亚历山大远征》
材料二 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显示了他极其残酷的一面,在战争过程中有极其野蛮的屠杀屠城行为,但在宗教政策上极为宽容,“在成吉思汗统治下,我们见到了在整个亚洲大陆上建立的最为彻底的宗教宽容”。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一池总是搜索当地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学家等并将其带回蒙古帝国,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海上丝绸之路也在宋元时期继续发展,泉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窗口。
——摘编自王雪娜《历史的跨越
——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的相同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7分)
【解析】第(1)题相同特点:依据材料一、二“亚历山大坚决镇压了那些顽强抵抗地区的人”“在战争过程中有极其野蛮的屠杀屠城行为”“在一些民族意识浓厚的地区,他则不以征服者和称霸者的姿态出现,而是采取温和的政策”“但在宗教政策上极为宽容”“随行的人员很完备,包括自然科学家、测量学家、历史艺术家等”“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一池总是搜索当地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学家等并将其带回蒙古帝国”“这些新城不但是他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泉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窗口”概括作答。
第(2)题可以从民族交融、民族迁徙、人类文明发展、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及对被征服地区造成的破坏等角度分析影响。
答案:(1)相同特点:武力侵略,手段残暴;政策灵活;宗教政策宽容;重视科技;传播先进文化。(任答3点得3分)
(2)影响: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引发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产生新的民族;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带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东西方商业的交流与发展;对被征服地区的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当地文明的延续。(任答3点得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