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在距今十几亿年的地质时期,昆仑山还是一片海洋,白云岩广泛沉积。在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形成白云质大理岩。3亿~4亿年前,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最终形成和田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的称为籽料。下图示意和田玉籽料形成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和田玉属于( )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2.将①和田玉山料、②白云岩、③和田玉籽料、④白云质大理岩、⑤和田玉石按形成时间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①③ C.②③④①⑤ D.①②④⑤③
【答案】1.C
2.B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岩浆通过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1.根据材料信息“3亿~4亿年前,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最终形成和田玉石”可知,和田玉石是白云质大理岩经过岩浆侵入后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为变质岩,C正确;岩浆侵入冷却凝结形成侵入岩;岩浆喷出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距今十几亿年前的地质时期,白云岩广泛沉积;经过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质大理岩;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石;经过内外力共同作用,使得山体中的玉石裸露在地表,形成和田玉山料;经过外力作用的不断打磨,玉石变得浑圆,在河床中形成河田玉籽料,故按形成时间进行排序为②④⑤①③,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中箭头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一定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一定为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D.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4.若该图表示东亚季风环流的一部分且乙下垫面比热容更大,则该季节可能会出现( )
A.东非大草原动物南迁 B.喜马拉雅山雪线下降
C.长三角海水盐度下降 D.天山牧民下山圈养牛羊
【答案】3.C
4.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季风环流
【解析】【点评】三圈环流,是指受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和自转偏向力影响所形成的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它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
3.A、读图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且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则其可能为极地东风,该环流可能为高纬环流,A错误;
B、该环流也可能是东北信风,可能为低纬环流,B错误;
C、北半球极地东风和东北信风均为东北风,C正确;
D、北半球没有西南风由高纬吹向低纬,D错误。
故答案为:C
4.A、乙下垫面比热容大,说明其为海洋,则图示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北半球夏季,此时东非高原动物向北迁徙,A错误;
B、北半球夏季,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B错误;
C、北半球夏季长江汇入海洋水量较大,海水盐度降低,C正确;
D、北半球夏季天山牧民上山放牧,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雁荡山是一座白垩纪古火山,多次火山作用形成巨厚的流纹岩岩体。图1为雁荡山石门景观,两侧崖壁对峙,岩体高度达到了200米,中间的缝隙却只有10米左右。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2中,与构成雁荡山岩体的岩石成因一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形成图中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岩浆侵入—重力崩塌
C.地壳抬升—岩浆喷出—风力侵蚀
D.岩浆喷出—流水侵蚀—重力崩塌
【答案】5.A
6.D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花岗岩。喷出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玄武岩。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5.由材料可知,雁荡山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巨厚的流纹岩岩体,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读图2可知,丁由沉积物组成,是沉积岩;甲、乙均由软流层物质组成,是岩浆岩,甲可直接形成沉积物,乙需经地壳抬升后再形成沉积物,可知甲是喷出岩,乙是侵入岩;丙是变质岩。图2中,与构成雁荡山岩体的岩石成因一致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由材料可知,雁荡山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巨厚的流纹岩岩体,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即形成图中景观的地质作用首先是岩浆喷出;当地位于浙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在流水侵蚀作用基础上,重力崩塌,形成两侧崖壁对峙的景观。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向。读图完成小题。
7.下列关于甲、乙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B.形成原因相同
C.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D.气候特征相同
8.下列关于丙、丁盛行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
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有关
D.丙地盛行风作用下沿岸形成地中海气候
【答案】7.C
8.A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点评】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南北移动,这就导致了风带和气压带也呈季节性移动。具体来说,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冬季南移。
7.甲位于赤道附近,因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形成赤道无风带,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受其控制下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乙位于30°附近,因受重力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形成无风带,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受其控制下形成高温干燥的气候特征,因此甲、乙两风带天气状况、气候特征不同,形成原因不同,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8.A、北半球夏季时,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丁地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对我国西南地区影响明显,A正确;
B、图中显示,丙地处于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风信风,东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形成西北风,B错误;
C、丁地西南风来自印度洋,而夏威夷高压位于太平洋,因此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关系不大,C错误;
D、丙地东北信风对于沿岸地区为离岸风,往往形成干旱的气候,而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与东北信风直接关系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袭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某地区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河流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ef段
10.河流袭夺发生后( )
A.ab河段流量变大 B.cd河段流速变快
C.ef河段搬运能力下降 D.cg河段含沙量减少
【答案】9.C
10.C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流水侵蚀作用包括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向侵蚀。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源头,使得河床向源头方向延长,或形成河流袭夺现象。河流流经山区,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时,以下切侵蚀为主,使得河床加深,形成V形谷。河流流经中下游平原地区,随着河流流速减慢,下切侵蚀作用减弱,侧向侵蚀作用加强,使得河床加宽,在侧向侵蚀的过程中,伴随着泥沙沉积。北半球平直河道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平直河道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9.河流裘夺前,被袭夺河流向东北方向;裘夺发生后,因裘夺河水位低,被袭夺河的部分河段流向袭夺河。由图可知,ab段、bc段没有改变流向,依然流向东北方向,AB错误;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d段,由流向东北转为流向西南,C正确;ef段流向没有发生转变,依然与被裘夺河流流向一致,D错误。故答案为:C。
10.A、由图可知,袭夺部位以上的ab河段补给没有变化,流量不会发生变化,A错误;
B、cd段由原来的c流向d,转为由d流向c,因不确定袭夺前后落差的变化,无法确定其流速快慢,B错误;
C、被袭夺后,ef段失去上游河段的流量补给,流量变小,搬运能力下降,C正确;
D、cg段增加了ac和cd段的流量补给,流量变大,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泥沙增多,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气压带风带画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影响图中气压带形成的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动力 热力 B.热力 热力
C.动力 动力 D.热力 动力
【答案】11.A
1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点评】它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三圈环流是指受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和自转偏向力影响所形成的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它分为第一环流圈(信风环流圈)、第二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和第三环流圈(极地环流圈)。这一环流模式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系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进而影响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的分布。
11.30°附近气压带应为副热带高压带,故风应由副热带高压带处吹向南北两侧,①正确,②错误;60°附近地区为副极地低压带,故风应是吹向该气压带,但是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以北应是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北风,以南为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以北应是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北风,以南为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南风,故图③风向是正确的,为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④图风向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副热带高压带的成因是赤道处上升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附近上空堆积,受重力影响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属于动力因素;副极地低压带的成因是来自极地高纬度的干冷空气与来自低纬度的暖湿空气在60°附近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而形成上升气流,从而形成低压带,也属于动力因素,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欧亚板块
14.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分别对应下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①
【答案】13.B
14.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
13.根据板块分布状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为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属于非洲板块。
故答案为:B。
14.根据板块分布状况可知,M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对应②,N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对应①。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按岩石的成因分,与图中煤层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板岩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背斜构造,B为向斜构造 B.B地向下能钻探到煤层
C.A为修建隧道选址的良好构造 D.A地下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答案】15.C
16.D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褶皱;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点评】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常成为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常成为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
15.煤层是沉积岩,由古代植物遗体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化而成的固体可燃性矿产,石灰岩同样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与煤层成因相同,C正确;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排除ABD。
故答案为:C。
16.读图可知,A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应为向斜构造,B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应为背斜构造,选项A错误;图中B地为背斜,煤层向上拱起,向下不能钻探到煤层,选项B错误;A处为向斜,地下水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但在此修建隧道容易出现透水事故,且岩层不稳定,因此不是修建隧道选址的良好构造,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7.该月被甲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最可能是( )
A.副极地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18.此季节,有关丁地的风向、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东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17.D
18.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点评】由于海陆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气压。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17.图中的亚欧大陆上是高压,海洋是低压,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对应1月,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而南移,甲气压中心因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而形成,使得该纬度地区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太平洋上,所以被甲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8.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丁地是印度,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B错误,D正确。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是印度夏季风的成因,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数码所示四地,位于同一板块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图示海沟的成因是( )
A.板块断裂下陷 B.板块彼此分离
C.大洋板块俯冲 D.大洋板块张裂
【答案】19.B
20.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
19.读图可知,图中①位于亚欧板块,②位于太平洋板块,③位于太平洋板块,④位于美洲板块,位于同一板块的是②③,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图中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边缘,太平洋板块属于大洋板块,薄且密度大,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故图示海沟的成因是大洋板块俯冲形成的,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大城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21.两市7、8月的月均降水量差异显著,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性质 D.人类活动
22.与N市相比,M市所在地域主要自然植被的特征是( )
A.出现茎花现象 B.群落结构复杂
C.枝叶繁盛茂密 D.季相变化明显
【答案】21.B
22.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季风环流
【解析】【点评】夏季风一般4月开始登陆我国南方沿海,逐渐向北推移,5-6月到达江淮地区,带来梅雨,到7-8月到达我国北方。如果夏季风比较强劲,迅速北移,可能带来北涝南旱的局面,如果夏季风比较弱,难以北上,可能造成南涝北旱的局面。总体来看,是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21.M市最低月均温低于0℃,且雨热同期,在我国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N市最低月均温大于0℃低于15℃,且雨热同期,在我国东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两市7、8月的月均降水量差异显著是由夏季风导致的锋面雨带的推移,7、8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受其影响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M市降水量大,而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N市降水量相对较少,故此导致两市7、8月的月均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进退,是大气环流因素,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2.据上题分析得知M市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N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夏季枝叶繁茂,季相变化明显,D正确;茎花现象多出现在热带雨林,A错误;N市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更好,对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比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更复杂、枝叶繁盛更茂密,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风玫瑰图常用于判断某地盛行风向特征,玫瑰线的长度与风向出现的频率呈正相关。下图为澳大利亚北部甲地某季节主要风向多年平均风玫瑰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该季节,甲地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寒冷 B.湿润 C.干燥 D.温暖
24.此季节控制澳大利亚内陆的是( )
A.低气压中心 B.高气压中心 C.东南信风 D.盛行西风
【答案】23.C
24.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点评】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7月,东南信风,性质干燥;1月西北风,性质湿润。西北风是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左偏形成的。
23.读图可知,甲地此时盛行东南信风,是南半球的冬季,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干燥。故甲地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干燥,C正确,B错误;甲地纬度低,终年高温,AD错误。
故答案为:C。
24.此季节是南半球的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同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压中心在大陆上,故控制澳大利亚内陆的是高气压中心,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在成因上,丁区域地表出露的岩石属于(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6.四处山地中,属于地形倒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25.D
26.A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褶皱
【解析】【点评】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常成为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常成为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
25.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区域的岩石为板岩,是由页岩发生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因此属于变质岩,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6.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为向斜山,向斜顶部受挤压,槽部坚硬,不容易被侵蚀,因此形成了山地,属于地形倒置现象,A正确;乙处为背斜山,不属于地形倒置,B错误;丙、丁处为断层,不属于倒置地形,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为北半球某地1月受气压中心控制时,近地面垂直方向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近地面不考虑地形起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M地正东方向吹(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8.导致M地与周边大气状况不同的原因是( )
A.动力因素太阳辐射影响小 B.动力因素冬季风的影响大
C.热力因素空气下沉增温快 D.热力因素地面辐射影响大
【答案】27.A
28.D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高上低;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等压线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高空和近地面相反。
27.据图可知,M地相对其两侧气压低,地处低压中心,其正东方向气压要高于M地,则其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指向西,初始风向为偏东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即向北偏转,形成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8.根据等温面的分布可知,M地温度较周边地区高;根据等压面的分布可知,M地气压较周边地区低,为低压中心。温度较周边地区高,空气会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因此导致M地与周边大气状况不同的原因是热力因素而不是动力因素,AB错误;M地为温度较高区域,且形成低压,空气应以上升运动为主,C错误;不考虑地面起伏的情况,近地面温度的直接影响因素为地面辐射,结合热力环流知识可知,M地受地面辐射影响大,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较高,空气会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2023 年 2 月 6 日,土耳其南部接连发生两次里氏 7.8 级强震,其后余震不断,灾情十分严重。下图示意 2 月 6~8 日土耳其部分地区地震震中位置。该国灾害与应急管理局(AFAD)曾在2020 年就记录了 33000 多起地震,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土耳其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原因( )
A.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生长边界的影响
B.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
C.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消亡边界的影响
D.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影响
30.造成这次地震的板块边界可以形成的对应宏观地形为 ( )
A.海岭 B.洋中脊 C.裂谷 D.褶皱山脉
【答案】29.C
30.D
【知识点】内力作用;板块构造学说;褶皱
【解析】【点评】生长边界: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固,形成新的大洋的地壳。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生长边界除了形成海岭外还会形成新的大洋,比如大西洋;裂谷,比如东非大裂谷。消亡边界: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很深的海沟。消亡边界除了形成海沟外还会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岛弧,比如亚洲东部;山脉,比如科迪勒拉山系。
2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耳其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碰撞地带,属于消亡边界,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0.A、海岭是生长边界,A错误;
B、洋中脊是生长边界,B错误;
C、裂谷是生长边界,C错误;
D、造成这次地震的板块边界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消亡边界,属于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可以形成褶皱山脉,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31.我国有大面积分布的气候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③气候夏季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 D.受大陆吹向海洋的气流控制
【答案】31.A
32.B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地中海气候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多雨。
31.读图可知,图①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或亚热带湿润气候;图②终年高温少雨,判断为热带沙漠气候;图③雨热不同期,判断为地中海气候;图④终年温和湿润,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我国有大面积分布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即①,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2.③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冬季,西风带控制该区域,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的气流,气候温和多雨;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区域,以下沉气流为主,不易形成降水,气候炎热干燥。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图为河流阶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3.河流阶地成为早期人类主要聚居地是因为( )
①地形平坦②便于狩猎③土壤肥沃④便于防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4.下列对该河流剖面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图中阶地形成的时间顺序为Ⅲ、Ⅱ、Ⅰ
B.阶地堆积物在垂直方向上无分选性
C.该处河流剖面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该地地壳共经历了两次间歇性抬升
【答案】33.C
34.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一种形态,是随着不同时期地壳垂直升降运动和河流侵蚀作用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级别的阶地,而阶地的高度也反映了地形形成的年代。在地质、地貌和自然生态条件研究中,阶地是非常重要的标志地貌和对古地貌的重要记录。
33.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在河流阶地,主要是因为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多沉积物土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方便,便于农耕,①③正确;阶地上不好隐蔽,不便于狩猎和防御,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C。
34.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所以阶地Ⅰ形成时间最晚、Ⅲ阶地形成时间最早;阶地物质是流水或风力沉积形成,分选性较好;河流上游为陡而深的V形谷,图中的河谷较宽,且有河漫滩分布,与上游的河谷不符;图中有三级阶地,说明地壳经历了三次间歇性抬升。
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
35.(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平潭岛,坐落于福建东部沿海,东临台湾海峡,平潭岛传统聚落大多为石头厝,石头厝是对石砌墙体建筑的特殊称谓,石头厝窗户较小,岛上土壤层较薄,地表大多花岗岩裸露。
材料二:左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下图为平潭岛石头厝建筑景观图。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 和 。岩浆来源于地球内部的 圈层。
(2)图中①②③④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 ,③表示 。
(3)石头厝建筑材料按岩石成因分属于 ,该岩石变质后会形成 。
(4)根据石头厝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答案】(1)岩浆岩;变质岩;地幔
(2)①③④;变质作用
(3)岩浆岩;片麻岩
(4)大风天气多;台风等恶劣天气多发。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结而成,故甲为岩浆岩,由图可知:沉积岩通过③形成乙,故③是变质作用,乙是变质岩。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软流层,软流层又位于上地慢上部,因此岩浆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地幔圈层。
(2)根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①是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②是外力作用,③是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④是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故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有①③④,③表示变质作用。
(3)由材料可知:地表大多花岗岩裸露,再根据岩石的分类可知: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花岗岩变质后会形成片麻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
(4)由材料可知:石头厝窗户较小,且平潭岛坐落于福建东部沿海,东部沿海地区多台风,故窗户较小是为了抵档台风等恶劣天气的侵害;石头厝是由花岗岩岩石砌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质地坚硬,故用来建造房屋可抵御大风破坏和海水侵蚀。
【点评】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花岗岩。喷出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玄武岩。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36.(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是某区域某季节等压线分布图。
材料二:雅典和河内气候资料。
(1)据图1判断此时是北半球 季,该季节河内降水 (填“多”或“少”);根据图2判断河内气温特点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
(2)甲处大气活动中心名称是 ,简述其形成原因 。
(3)简述雅典降水季节变化特征,简析其原因。
【答案】(1)夏;多;终年高温;纬度
(2)亚洲低压/印度低压;陆地比热小,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热空气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
(3)季节变化大,冬多夏少(降水集中在冬季);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处位于南亚地区,位于印度北部,出现低压中心,说明此时北半球气温较高,属于北半球夏季。河内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图中河内全年气温都在15℃以上,全年气温较高,因其纬度较低,故其全年温度高。
(2)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处位于南亚地区,位于印度北部,出现低压中心,名称为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其成因是此时为夏季,亚欧大陆陆地比热容小,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热空气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进而形成印度低压。
(3)从图中可以看到,雅典降水集中在冬季,夏季降水少,降水冬多夏少,季节变化大。雅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
【点评】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气压。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37.(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冲积扇中下部是人工绿洲集中分布区域。
材料二图1为塔里木盆地略图。图2为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某冲积扇剖面示意图。
(1)图1区域降水特点是 ,冬季气温特点是 ,气候类型主要是 。
(2)图1区域冲积扇的分布特点是 ,从流水作用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
(3)从颗粒大小角度说明冲积扇扇缘易溢出地下水的原因。
(4)说明促进人工绿洲面积扩大的人类活动。
【答案】(1)稀少;寒冷;温带大陆性气候
(2)位于盆地边缘;过程:①上游流速快;②流水侵蚀强,物质来源多;③山麓地形变平坦,流速变慢;④流水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
(3)原因:①扇顶砾石分布,颗粒较大,地表水易于下渗;②地势高,地下水埋藏深;③扇缘黏土粉砂分布,颗粒较小;④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
(4)人类活动:①人口增长快;②修筑灌溉水渠等水利工程,扩大农田面积;③产业活动发展;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⑤城市面积扩大。
【知识点】河流地貌;气候类型的判读;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解析】【分析】(1)图1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为稀少;由于该地区纬度相对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气温较低,气候寒冷;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一般发育在河流的出山口处。河流的上游一般流速较快,侵蚀力较强,搬运的泥沙物质多;河流流淌至出山口后,由于海拔降低,地形变得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使得泥沙在山麓位置堆积。图1中部为盆地地形,南、北和西侧为山地,海拔较高,所以冲积扇多分布在盆地边缘与山地交界的位置。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顶部堆积物较多,而边缘堆积物相对较少,其地势具有顶部高,边缘低的特点;顶部靠近河流出山口处,颗粒较大的砾石由于重量大,先沉积下来,由于砾石的颗粒较大,缝隙大,地表水容易下渗;同时由于冲积扇顶部地势较高,所以地下水的埋藏深度较深;冲积扇边缘地区距离河流出山口相对较远,堆积物主要以黏土和粉砂颗粒为主,其颗粒较小,地势较低,其地下水的埋藏深度较浅,所以地下水容易在边缘处溢出。
(4)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荒漠面积较大。而人口增长快,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则会种植更多的树木来扩大人工绿洲;修筑灌溉水渠等水利工程,改善了供水条件,人工绿洲面积会扩大;扩大农田面积,则需要增加植被来防风固沙,会使人工绿洲面积扩大;产业活动的发展和城市面积的扩大,都需要相对较好的环境,会栽种更多的植被来方法固沙,会使人工绿洲面积扩大;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在交通线沿线地区栽种树木来减少风沙对交通线的侵袭,也会使人工绿洲面积扩大。
【点评】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由河流搬运物质产生的堆积地貌,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摆脱侧向山体约束,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流水携带的泥沙大量在山麓地区(出山口)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1 / 1浙江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在距今十几亿年的地质时期,昆仑山还是一片海洋,白云岩广泛沉积。在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形成白云质大理岩。3亿~4亿年前,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最终形成和田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的称为籽料。下图示意和田玉籽料形成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和田玉属于( )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2.将①和田玉山料、②白云岩、③和田玉籽料、④白云质大理岩、⑤和田玉石按形成时间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①③ C.②③④①⑤ D.①②④⑤③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中箭头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一定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一定为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D.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4.若该图表示东亚季风环流的一部分且乙下垫面比热容更大,则该季节可能会出现( )
A.东非大草原动物南迁 B.喜马拉雅山雪线下降
C.长三角海水盐度下降 D.天山牧民下山圈养牛羊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雁荡山是一座白垩纪古火山,多次火山作用形成巨厚的流纹岩岩体。图1为雁荡山石门景观,两侧崖壁对峙,岩体高度达到了200米,中间的缝隙却只有10米左右。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2中,与构成雁荡山岩体的岩石成因一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形成图中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岩浆侵入—重力崩塌
C.地壳抬升—岩浆喷出—风力侵蚀
D.岩浆喷出—流水侵蚀—重力崩塌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向。读图完成小题。
7.下列关于甲、乙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B.形成原因相同
C.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D.气候特征相同
8.下列关于丙、丁盛行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
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有关
D.丙地盛行风作用下沿岸形成地中海气候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袭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某地区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河流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ef段
10.河流袭夺发生后( )
A.ab河段流量变大 B.cd河段流速变快
C.ef河段搬运能力下降 D.cg河段含沙量减少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气压带风带画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影响图中气压带形成的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动力 热力 B.热力 热力
C.动力 动力 D.热力 动力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欧亚板块
14.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分别对应下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①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按岩石的成因分,与图中煤层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板岩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背斜构造,B为向斜构造 B.B地向下能钻探到煤层
C.A为修建隧道选址的良好构造 D.A地下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7.该月被甲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最可能是( )
A.副极地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18.此季节,有关丁地的风向、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东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数码所示四地,位于同一板块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图示海沟的成因是( )
A.板块断裂下陷 B.板块彼此分离
C.大洋板块俯冲 D.大洋板块张裂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大城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21.两市7、8月的月均降水量差异显著,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性质 D.人类活动
22.与N市相比,M市所在地域主要自然植被的特征是( )
A.出现茎花现象 B.群落结构复杂
C.枝叶繁盛茂密 D.季相变化明显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风玫瑰图常用于判断某地盛行风向特征,玫瑰线的长度与风向出现的频率呈正相关。下图为澳大利亚北部甲地某季节主要风向多年平均风玫瑰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该季节,甲地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寒冷 B.湿润 C.干燥 D.温暖
24.此季节控制澳大利亚内陆的是( )
A.低气压中心 B.高气压中心 C.东南信风 D.盛行西风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在成因上,丁区域地表出露的岩石属于(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6.四处山地中,属于地形倒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为北半球某地1月受气压中心控制时,近地面垂直方向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近地面不考虑地形起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M地正东方向吹(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8.导致M地与周边大气状况不同的原因是( )
A.动力因素太阳辐射影响小 B.动力因素冬季风的影响大
C.热力因素空气下沉增温快 D.热力因素地面辐射影响大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2023 年 2 月 6 日,土耳其南部接连发生两次里氏 7.8 级强震,其后余震不断,灾情十分严重。下图示意 2 月 6~8 日土耳其部分地区地震震中位置。该国灾害与应急管理局(AFAD)曾在2020 年就记录了 33000 多起地震,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土耳其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原因( )
A.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生长边界的影响
B.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
C.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消亡边界的影响
D.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影响
30.造成这次地震的板块边界可以形成的对应宏观地形为 ( )
A.海岭 B.洋中脊 C.裂谷 D.褶皱山脉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31.我国有大面积分布的气候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③气候夏季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 D.受大陆吹向海洋的气流控制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图为河流阶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3.河流阶地成为早期人类主要聚居地是因为( )
①地形平坦②便于狩猎③土壤肥沃④便于防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4.下列对该河流剖面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图中阶地形成的时间顺序为Ⅲ、Ⅱ、Ⅰ
B.阶地堆积物在垂直方向上无分选性
C.该处河流剖面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该地地壳共经历了两次间歇性抬升
二、非选择题
35.(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平潭岛,坐落于福建东部沿海,东临台湾海峡,平潭岛传统聚落大多为石头厝,石头厝是对石砌墙体建筑的特殊称谓,石头厝窗户较小,岛上土壤层较薄,地表大多花岗岩裸露。
材料二:左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下图为平潭岛石头厝建筑景观图。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 和 。岩浆来源于地球内部的 圈层。
(2)图中①②③④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 ,③表示 。
(3)石头厝建筑材料按岩石成因分属于 ,该岩石变质后会形成 。
(4)根据石头厝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36.(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是某区域某季节等压线分布图。
材料二:雅典和河内气候资料。
(1)据图1判断此时是北半球 季,该季节河内降水 (填“多”或“少”);根据图2判断河内气温特点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
(2)甲处大气活动中心名称是 ,简述其形成原因 。
(3)简述雅典降水季节变化特征,简析其原因。
37.(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冲积扇中下部是人工绿洲集中分布区域。
材料二图1为塔里木盆地略图。图2为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某冲积扇剖面示意图。
(1)图1区域降水特点是 ,冬季气温特点是 ,气候类型主要是 。
(2)图1区域冲积扇的分布特点是 ,从流水作用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
(3)从颗粒大小角度说明冲积扇扇缘易溢出地下水的原因。
(4)说明促进人工绿洲面积扩大的人类活动。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点评】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岩浆通过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1.根据材料信息“3亿~4亿年前,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最终形成和田玉石”可知,和田玉石是白云质大理岩经过岩浆侵入后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为变质岩,C正确;岩浆侵入冷却凝结形成侵入岩;岩浆喷出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距今十几亿年前的地质时期,白云岩广泛沉积;经过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质大理岩;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石;经过内外力共同作用,使得山体中的玉石裸露在地表,形成和田玉山料;经过外力作用的不断打磨,玉石变得浑圆,在河床中形成河田玉籽料,故按形成时间进行排序为②④⑤①③,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C
4.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季风环流
【解析】【点评】三圈环流,是指受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和自转偏向力影响所形成的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它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
3.A、读图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且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则其可能为极地东风,该环流可能为高纬环流,A错误;
B、该环流也可能是东北信风,可能为低纬环流,B错误;
C、北半球极地东风和东北信风均为东北风,C正确;
D、北半球没有西南风由高纬吹向低纬,D错误。
故答案为:C
4.A、乙下垫面比热容大,说明其为海洋,则图示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北半球夏季,此时东非高原动物向北迁徙,A错误;
B、北半球夏季,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B错误;
C、北半球夏季长江汇入海洋水量较大,海水盐度降低,C正确;
D、北半球夏季天山牧民上山放牧,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5.A
6.D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花岗岩。喷出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玄武岩。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5.由材料可知,雁荡山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巨厚的流纹岩岩体,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读图2可知,丁由沉积物组成,是沉积岩;甲、乙均由软流层物质组成,是岩浆岩,甲可直接形成沉积物,乙需经地壳抬升后再形成沉积物,可知甲是喷出岩,乙是侵入岩;丙是变质岩。图2中,与构成雁荡山岩体的岩石成因一致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由材料可知,雁荡山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巨厚的流纹岩岩体,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即形成图中景观的地质作用首先是岩浆喷出;当地位于浙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在流水侵蚀作用基础上,重力崩塌,形成两侧崖壁对峙的景观。
故答案为:D。
【答案】7.C
8.A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点评】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南北移动,这就导致了风带和气压带也呈季节性移动。具体来说,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冬季南移。
7.甲位于赤道附近,因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形成赤道无风带,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受其控制下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乙位于30°附近,因受重力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形成无风带,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受其控制下形成高温干燥的气候特征,因此甲、乙两风带天气状况、气候特征不同,形成原因不同,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8.A、北半球夏季时,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丁地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对我国西南地区影响明显,A正确;
B、图中显示,丙地处于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风信风,东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形成西北风,B错误;
C、丁地西南风来自印度洋,而夏威夷高压位于太平洋,因此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关系不大,C错误;
D、丙地东北信风对于沿岸地区为离岸风,往往形成干旱的气候,而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与东北信风直接关系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9.C
10.C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流水侵蚀作用包括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向侵蚀。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源头,使得河床向源头方向延长,或形成河流袭夺现象。河流流经山区,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时,以下切侵蚀为主,使得河床加深,形成V形谷。河流流经中下游平原地区,随着河流流速减慢,下切侵蚀作用减弱,侧向侵蚀作用加强,使得河床加宽,在侧向侵蚀的过程中,伴随着泥沙沉积。北半球平直河道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平直河道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9.河流裘夺前,被袭夺河流向东北方向;裘夺发生后,因裘夺河水位低,被袭夺河的部分河段流向袭夺河。由图可知,ab段、bc段没有改变流向,依然流向东北方向,AB错误;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d段,由流向东北转为流向西南,C正确;ef段流向没有发生转变,依然与被裘夺河流流向一致,D错误。故答案为:C。
10.A、由图可知,袭夺部位以上的ab河段补给没有变化,流量不会发生变化,A错误;
B、cd段由原来的c流向d,转为由d流向c,因不确定袭夺前后落差的变化,无法确定其流速快慢,B错误;
C、被袭夺后,ef段失去上游河段的流量补给,流量变小,搬运能力下降,C正确;
D、cg段增加了ac和cd段的流量补给,流量变大,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泥沙增多,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1.A
12.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点评】它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三圈环流是指受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和自转偏向力影响所形成的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它分为第一环流圈(信风环流圈)、第二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和第三环流圈(极地环流圈)。这一环流模式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系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进而影响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的分布。
11.30°附近气压带应为副热带高压带,故风应由副热带高压带处吹向南北两侧,①正确,②错误;60°附近地区为副极地低压带,故风应是吹向该气压带,但是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以北应是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北风,以南为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以北应是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北风,以南为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南风,故图③风向是正确的,为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④图风向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副热带高压带的成因是赤道处上升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附近上空堆积,受重力影响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属于动力因素;副极地低压带的成因是来自极地高纬度的干冷空气与来自低纬度的暖湿空气在60°附近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而形成上升气流,从而形成低压带,也属于动力因素,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3.B
14.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
13.根据板块分布状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为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属于非洲板块。
故答案为:B。
14.根据板块分布状况可知,M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对应②,N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对应①。
故答案为:D。
【答案】15.C
16.D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褶皱;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点评】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常成为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常成为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
15.煤层是沉积岩,由古代植物遗体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化而成的固体可燃性矿产,石灰岩同样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与煤层成因相同,C正确;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排除ABD。
故答案为:C。
16.读图可知,A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应为向斜构造,B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应为背斜构造,选项A错误;图中B地为背斜,煤层向上拱起,向下不能钻探到煤层,选项B错误;A处为向斜,地下水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但在此修建隧道容易出现透水事故,且岩层不稳定,因此不是修建隧道选址的良好构造,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7.D
18.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
【解析】【点评】由于海陆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气压。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17.图中的亚欧大陆上是高压,海洋是低压,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对应1月,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而南移,甲气压中心因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而形成,使得该纬度地区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太平洋上,所以被甲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8.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丁地是印度,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B错误,D正确。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是印度夏季风的成因,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9.B
20.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
19.读图可知,图中①位于亚欧板块,②位于太平洋板块,③位于太平洋板块,④位于美洲板块,位于同一板块的是②③,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图中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边缘,太平洋板块属于大洋板块,薄且密度大,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故图示海沟的成因是大洋板块俯冲形成的,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1.B
22.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季风环流
【解析】【点评】夏季风一般4月开始登陆我国南方沿海,逐渐向北推移,5-6月到达江淮地区,带来梅雨,到7-8月到达我国北方。如果夏季风比较强劲,迅速北移,可能带来北涝南旱的局面,如果夏季风比较弱,难以北上,可能造成南涝北旱的局面。总体来看,是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21.M市最低月均温低于0℃,且雨热同期,在我国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N市最低月均温大于0℃低于15℃,且雨热同期,在我国东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两市7、8月的月均降水量差异显著是由夏季风导致的锋面雨带的推移,7、8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受其影响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M市降水量大,而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N市降水量相对较少,故此导致两市7、8月的月均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进退,是大气环流因素,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2.据上题分析得知M市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N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夏季枝叶繁茂,季相变化明显,D正确;茎花现象多出现在热带雨林,A错误;N市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更好,对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比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更复杂、枝叶繁盛更茂密,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23.C
24.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点评】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7月,东南信风,性质干燥;1月西北风,性质湿润。西北风是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左偏形成的。
23.读图可知,甲地此时盛行东南信风,是南半球的冬季,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干燥。故甲地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干燥,C正确,B错误;甲地纬度低,终年高温,AD错误。
故答案为:C。
24.此季节是南半球的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同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压中心在大陆上,故控制澳大利亚内陆的是高气压中心,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25.D
26.A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褶皱
【解析】【点评】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常成为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常成为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
25.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区域的岩石为板岩,是由页岩发生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因此属于变质岩,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6.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为向斜山,向斜顶部受挤压,槽部坚硬,不容易被侵蚀,因此形成了山地,属于地形倒置现象,A正确;乙处为背斜山,不属于地形倒置,B错误;丙、丁处为断层,不属于倒置地形,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27.A
28.D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高上低;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等压线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高空和近地面相反。
27.据图可知,M地相对其两侧气压低,地处低压中心,其正东方向气压要高于M地,则其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指向西,初始风向为偏东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即向北偏转,形成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8.根据等温面的分布可知,M地温度较周边地区高;根据等压面的分布可知,M地气压较周边地区低,为低压中心。温度较周边地区高,空气会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因此导致M地与周边大气状况不同的原因是热力因素而不是动力因素,AB错误;M地为温度较高区域,且形成低压,空气应以上升运动为主,C错误;不考虑地面起伏的情况,近地面温度的直接影响因素为地面辐射,结合热力环流知识可知,M地受地面辐射影响大,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较高,空气会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29.C
30.D
【知识点】内力作用;板块构造学说;褶皱
【解析】【点评】生长边界: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固,形成新的大洋的地壳。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生长边界除了形成海岭外还会形成新的大洋,比如大西洋;裂谷,比如东非大裂谷。消亡边界: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很深的海沟。消亡边界除了形成海沟外还会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岛弧,比如亚洲东部;山脉,比如科迪勒拉山系。
2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耳其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碰撞地带,属于消亡边界,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0.A、海岭是生长边界,A错误;
B、洋中脊是生长边界,B错误;
C、裂谷是生长边界,C错误;
D、造成这次地震的板块边界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消亡边界,属于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可以形成褶皱山脉,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31.A
32.B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地中海气候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多雨。
31.读图可知,图①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或亚热带湿润气候;图②终年高温少雨,判断为热带沙漠气候;图③雨热不同期,判断为地中海气候;图④终年温和湿润,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我国有大面积分布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即①,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2.③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冬季,西风带控制该区域,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的气流,气候温和多雨;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区域,以下沉气流为主,不易形成降水,气候炎热干燥。
故答案为:B。
【答案】33.C
34.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一种形态,是随着不同时期地壳垂直升降运动和河流侵蚀作用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级别的阶地,而阶地的高度也反映了地形形成的年代。在地质、地貌和自然生态条件研究中,阶地是非常重要的标志地貌和对古地貌的重要记录。
33.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在河流阶地,主要是因为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多沉积物土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方便,便于农耕,①③正确;阶地上不好隐蔽,不便于狩猎和防御,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C。
34.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所以阶地Ⅰ形成时间最晚、Ⅲ阶地形成时间最早;阶地物质是流水或风力沉积形成,分选性较好;河流上游为陡而深的V形谷,图中的河谷较宽,且有河漫滩分布,与上游的河谷不符;图中有三级阶地,说明地壳经历了三次间歇性抬升。
故答案为:A。
35.【答案】(1)岩浆岩;变质岩;地幔
(2)①③④;变质作用
(3)岩浆岩;片麻岩
(4)大风天气多;台风等恶劣天气多发。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结而成,故甲为岩浆岩,由图可知:沉积岩通过③形成乙,故③是变质作用,乙是变质岩。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软流层,软流层又位于上地慢上部,因此岩浆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地幔圈层。
(2)根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①是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②是外力作用,③是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④是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故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有①③④,③表示变质作用。
(3)由材料可知:地表大多花岗岩裸露,再根据岩石的分类可知: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花岗岩变质后会形成片麻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
(4)由材料可知:石头厝窗户较小,且平潭岛坐落于福建东部沿海,东部沿海地区多台风,故窗户较小是为了抵档台风等恶劣天气的侵害;石头厝是由花岗岩岩石砌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质地坚硬,故用来建造房屋可抵御大风破坏和海水侵蚀。
【点评】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花岗岩。喷出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玄武岩。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36.【答案】(1)夏;多;终年高温;纬度
(2)亚洲低压/印度低压;陆地比热小,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热空气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
(3)季节变化大,冬多夏少(降水集中在冬季);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处位于南亚地区,位于印度北部,出现低压中心,说明此时北半球气温较高,属于北半球夏季。河内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图中河内全年气温都在15℃以上,全年气温较高,因其纬度较低,故其全年温度高。
(2)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处位于南亚地区,位于印度北部,出现低压中心,名称为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其成因是此时为夏季,亚欧大陆陆地比热容小,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热空气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进而形成印度低压。
(3)从图中可以看到,雅典降水集中在冬季,夏季降水少,降水冬多夏少,季节变化大。雅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
【点评】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气压。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37.【答案】(1)稀少;寒冷;温带大陆性气候
(2)位于盆地边缘;过程:①上游流速快;②流水侵蚀强,物质来源多;③山麓地形变平坦,流速变慢;④流水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
(3)原因:①扇顶砾石分布,颗粒较大,地表水易于下渗;②地势高,地下水埋藏深;③扇缘黏土粉砂分布,颗粒较小;④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
(4)人类活动:①人口增长快;②修筑灌溉水渠等水利工程,扩大农田面积;③产业活动发展;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⑤城市面积扩大。
【知识点】河流地貌;气候类型的判读;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解析】【分析】(1)图1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为稀少;由于该地区纬度相对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气温较低,气候寒冷;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一般发育在河流的出山口处。河流的上游一般流速较快,侵蚀力较强,搬运的泥沙物质多;河流流淌至出山口后,由于海拔降低,地形变得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使得泥沙在山麓位置堆积。图1中部为盆地地形,南、北和西侧为山地,海拔较高,所以冲积扇多分布在盆地边缘与山地交界的位置。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顶部堆积物较多,而边缘堆积物相对较少,其地势具有顶部高,边缘低的特点;顶部靠近河流出山口处,颗粒较大的砾石由于重量大,先沉积下来,由于砾石的颗粒较大,缝隙大,地表水容易下渗;同时由于冲积扇顶部地势较高,所以地下水的埋藏深度较深;冲积扇边缘地区距离河流出山口相对较远,堆积物主要以黏土和粉砂颗粒为主,其颗粒较小,地势较低,其地下水的埋藏深度较浅,所以地下水容易在边缘处溢出。
(4)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荒漠面积较大。而人口增长快,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则会种植更多的树木来扩大人工绿洲;修筑灌溉水渠等水利工程,改善了供水条件,人工绿洲面积会扩大;扩大农田面积,则需要增加植被来防风固沙,会使人工绿洲面积扩大;产业活动的发展和城市面积的扩大,都需要相对较好的环境,会栽种更多的植被来方法固沙,会使人工绿洲面积扩大;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在交通线沿线地区栽种树木来减少风沙对交通线的侵袭,也会使人工绿洲面积扩大。
【点评】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由河流搬运物质产生的堆积地貌,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摆脱侧向山体约束,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流水携带的泥沙大量在山麓地区(出山口)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