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14 16:36:39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某校地理小组去当地天文馆学习,天文馆大厅屏幕显示当天日出时间为06:11,日落时间为17:41;月出时间为10:34,月落时间为01:03(均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1.该校所在城市最可能是(  )
A.拉萨(30°N,91°E) B.武汉(30°N,113°E)
C.成都(30°N,104°E D.宁波(30°N,121°E)
2.当日天文兴趣小组观察到的月相可能为(  )
A. B.
C. D.
【答案】1.D
2.C
【知识点】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点评】一、月相一个口诀(方便记忆):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二、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1 、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一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或地方时差一经度差x4分钟;
3. 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1.结合材料,当地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11,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1,可判断当地正午时(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1:56,计算可知当地经度为121°E。故答案为:D。
2.结合所学知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该地月落时间为地方时01:07,月亮主要在上半夜能看到,可判断月面西侧亮(北半球观测月亮一般面向南方,应左东右西),排除AB;结合分析,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小,根据月出和月落的北京时间可计算得知月球位于当地的上中天位置的时间应为17时左右,上弦月一般在18时位于上中天位置,故该日观测到的月相应比上弦月略亏一些,月球亮面比一半略少一点,因此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3.(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奖牌取名为“湖山”,设计灵感来自良渚文明玉琮。良渚玉琮的主要材质是透闪石,一种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积后形成的变质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良渚玉琮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良渚玉琮的岩石是变质岩。据右图可知,甲岩石由沉积物转化而来,为沉积岩;三大岩石都可以转化为丁,故丁为岩浆,丁(岩浆)可以转化为丙岩石,因此丙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判读技巧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断层形成的时间大约在(  )
A.O2与S2岩层形成之间 B.S1与S2岩层形成之间
C.S2与T岩层形成之间 D.J岩层形成之后
5.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4.C
5.A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点评】地质过程先后顺序判断:沉积岩层中上部岩层晚于下部岩层;褶皱晚于弯曲的沉积岩;断层晚于断裂的岩层;侵入作用晚于被侵入的岩层;变质作用晚于侵入作用;侵蚀作用晚于被侵蚀的岩层。一般后发生的地质作用,要对原来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形或岩石进行破坏(或覆盖)。判断时,要特别注意看交界面(或接触面)。
4.结合图片可知,岩层T和岩层J都是连续岩层,说明断层并没有使岩层断裂;而更早的岩层O2,S1和S2都是断裂带,因此断层形成的时间应为T岩层之前、S2之后,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5.结合图片可知,甲乙之间的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应为背斜,CD为向斜,CD错误;结合等高线可知,甲地海拔高于乙地,A正确,B错误。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冰川末端是冰川运动结束的地方,冰碛物在此堆积。下图示意1990~2020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的5条冰川末端高程变化量(当年高程减去上一年高程)。完成下面小题。
6.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冰川(  )
A.玉贡拉冰川的面积基本稳定 B.玛拉波冰川末端高程先减后增
C.五条冰川的面积均出现萎缩 D.西南季风影响的冰川范围增大
7.下列描述,符合冰碛物特征的是(  )
A.大小混杂,棱角分明 B.大小均匀,颗粒圆润
C.成分相似,粗细不等 D.颗粒细小,质地疏松
【答案】6.C
7.A
【知识点】冰川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
(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
6.据材料可知,冰川末端高程变化量是年高程减去上一年高程的差值。图中信息显示,从1990年到2020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的5条冰川末端高程变化量均为正值,说明冰川当年高程高于上一年的高程,冰川呈退缩趋势,冰川面积逐渐减少。若受西南季风影响范围增大,则冰川面积会增加,不会减少。C正确。
故答案为:C。
7.该地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冰湖分布于冰川末端。冰碛物是在冰川堆积作用过程中,所携带和搬运的碎屑物构成的堆积物,有砾、砂、粉砂和黏土组成的混杂堆积物,缺乏分选性、粒度差异悬殊,且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分明。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完成问题。
8.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  )
A.①处吹东南风 B.②处风速比①处大
C.甲地位于低压槽线附近 D.乙地处在阴雨天气中
9.若此图为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则此时(  )
A.①处可能落叶缤纷 B.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C.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 D.地球距离太阳较远
10.若此图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图,且a、b、c为梯田边界,则(  )
A.甲线表示分水线,乙线表示集水线
B.a与b的高度差一定等于b与c的高度差
C.①②两处的海拔基本相等
D.在①处肯定能看见②处正在插秧的人
【答案】8.C
9.A
10.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解析】【点评】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① 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均相等。
② 同图等距: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均一致。
③ 是闭合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陡崖(重叠为崖);
④ 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⑤ 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⑥相邻两条等高线要么相差一个等高距要么相差0。
⑦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8.由图可知,图中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若图中的线为等压线,则甲处为低压槽,该地位于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是由北向南,受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①处的风向应该是东北风;乙处为高压脊线,受其影响天气晴朗,①、②两处比较,①处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C正确。
故答案为:C。
9.由图可知,图中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若图中的线为等温线,甲地在陆地上,乙地在海洋上。则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故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①处(陆地)可能出现落叶缤纷的现象。我国盛行东南季风的时间是在北半球的夏半年,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的时间是在北半球的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较远的时段是在夏至日前后。A正确。
故答案为:A。
10.若此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图,且a、b、c为梯田边界,则图中的线为等高线,甲处等高线凸低为山脊线(分水岭),乙处等高线凸高为山谷(集水线),尽管①、②之间是山谷,从地形没有遮挡视线,但是不一定在①处一定能看见②处正在插秧的人,之间可能存在可移动的物体遮挡视线,比如拖拉机、农机具等;一般情况下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想相等的,但此图为梯田,a与b的高度差不一定等于b与c的高度差,①、②两地海拔高度大于b数值,两地海拔高度可能相等。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0°-40°纬度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完成问题。
11.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12.与N点比,M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东北信风影响,水汽少
C.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D.沿岸寒流强,降温减湿明显
【答案】11.C
12.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11.结合图中四条曲线分布纬度范围和降水量大小,再结合所学知识世界各大洲西海岸的气候类型分布相关知识。南美西海岸的寒流势力最强大,沿岸降水量最少,所以①曲线表示南美西海岸降水状况;非洲西海岸赤道附近降水量最大,所以②曲线表示非洲西海岸降水状况;澳大利亚大陆面积小,跨纬度较小,所以④曲线表示澳大利亚西海岸降水状况;故③曲线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2.根据上题分析,M点位于南美大陆西海岸,西侧有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降水量少,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读“乌拉尔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14.以下关于乌拉尔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②至③河段,流量越来越大
C.属于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D.河口附近可以形成三角洲
【答案】13.D
14.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图中河流为内流河,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主要补给类型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积雪融化,河流径流量大,进入汛期。
13.由图中径流量比例可看出,乌拉尔河4一5月份径流量最大,出现春汛,且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山地积雪较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可知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该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地下水为河流的稳定补给水源;永久性冰川融水出现在夏季;故答案为:D。
14.在河口附近,水流变缓,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故D正确;乌拉尔河注入世界最大内流湖-里海,故其参与陆地内循环;乌拉尔河为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②至③段支流汇入少,且该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下渗量大,流量越来越小,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图为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水温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甲、乙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甲沿岸降水减少 B.乙沿岸气温增高
C.甲附近海水盐度增加 D.乙附近海水水温升高
16.当乙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偏低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①秘鲁渔场渔业减产明显②秘鲁西部海域受信风影响异常偏强③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异常干旱④澳大利亚东部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5.C
16.D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暖流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15.A、由图可知,甲位于南美洲东岸,洋流向低温处凸出,代表甲是暖流,沿岸降水会增多,A说法错误;
B、乙地处南美洲西岸,洋流向高温处凸出,代表乙是寒流,沿岸气温会降低,B说法错误;
C、甲为暖流,附近海水气温高,蒸发较为旺盛,海水盐度会增加,C说法正确;
D、乙附近海水气温会降低,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16.由图及所学可知,乙位于太平洋东岸,当乙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偏低,属于拉尼娜现象,秘鲁渔场附近的海水气温本身就较低,①说法错误;秘鲁西部气温低,高压增强,会让秘鲁西部海域受信风影响异常偏强,②说法正确;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水会增多,③说法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会活跃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苍山位于云南大理,是中国高山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之一,下图为苍山植被垂直带谱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苍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的植被分布差异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8.与西坡相比,东坡常绿阔叶林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热量不足 B.水分缺乏 C.土壤贫瘠 D.人类干预
【答案】17.D
18.D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某些地区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现象的影响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例如,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缺少形成热带雨林带的条件而发育了热带草原带;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厄加勒斯暖流增温增湿,因此发育了热带雨林带;南纬60°附近几乎全部是海洋,因而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17.东西坡纬度差较小,热量差异小,A错;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海陆位置导致的,东西坡经度差小,B错;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指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变化,而东西坡海拔差异小,C错误;两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东坡带谱更丰富,相同自然带东坡略高于西坡。原因是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东侧洱海冬季由保温增湿的作用,改善了东坡的水热条件,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故答案为:D。
18.东侧洱海冬季由保温增湿的作用,使得东坡热量条件更好,A错误;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更充足,B错误;东坡水热条件更好,土壤发育较好,较肥沃,C错误;东坡由于过度砍伐,导致次生林生长,D正确。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17°E,32°N)某时刻道路行道树及树影示意图”。完成问题。
19.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7月1日6:00 B.3月1日6:00
C.1月1日16:00 D.8月1日16:00
20.结合上题的推测结论,此时(  )
A.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 B.西安昼长大于悉尼
C.我国北方多沙尘暴 D.南极中山站正值科考繁忙季节
【答案】19.A
20.B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19.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图中所示城市位于(117°E,32°N),图中树影朝向西南,此时太阳方位在该地的东北,应该是早晨,当地的纬度与北京时间的差异仅12分,故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6:00,由于日出东北方向,故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可能是6、7、8月份。A正确。
故答案为:A。
20.据上题的分析,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北半球的昼长长于12小时,南半球昼长短于12小时,故西安昼长大于悉尼;我国北方出现沙尘暴的时间是在北半球的春季,南极中山站科考繁忙季节是在南极出现极昼时,B正确。
故答案为:B。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下图为浙江省省际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2010年浙江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3.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省外流入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1.7%。浙江省人口变动带来的影响是(  )
A.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 B.人口素质提升迅速
C.人口流入延缓老龄化 D.流入人口对城镇化贡献小
【答案】C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浙江省在1990—2010年间整体上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且流入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减小了当地老年人的人口比重,延缓了老龄化。大量的青壮年迁入,对城市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城市的人口素质不会迅速提升,也不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
项目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迁入地 ①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②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紧缺的状况;
③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
的难度;
②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迁出地 ①减轻迁出地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
②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集中管理生产) 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新兴产业发展。下图为宁波市主要新兴产业区的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2.相对于传统制造工业,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是(  )
A.资源依赖性强 B.产品附加值高
C.交通需求量大 D.劳动力投入多
23.宁波市新兴工业布局呈现集中为主、少数分散的目的是(  )
A.靠近消费市场 B.降低运费成本
C.减轻生产污染 D.共享空间资源
【答案】22.B
23.D
【知识点】工业集聚;新工业区
【解析】【点评】一、工业集聚的原因: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②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③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促进技术创新。
④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⑤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二、新工业区: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全世界的人才高地;交通便捷;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22.相对于传统制造工业,新兴产业对资源依赖性小,产品附加值高,交通运输量小,劳动力数量少但素质高,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23.新兴工业主要布向国际和国内市场,不仅仅面向当地市场,A错;新兴工业交通需求量相对较小,污染较小,BC错;新兴工业集中布局可共享空间资源,降低成本,D正确。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下图示意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导致主锋过境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冷锋过境,导致气温下降 B.地面辐射减弱,导致气温下降
C.暖锋过境,导致气温升高 D.天气转晴,导致气温升高
25.关于近地面①②③三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位于副锋锋后,风力最大 B.②位于主锋锋后,风力最小
C.②位于冷锋和暖锋之间 D.③位于暖锋锋前,风力最小
【答案】24.D
25.A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冷锋;暖锋;锋面气旋
【解析】【点评】冷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天气实例: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7、8月);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雨区在暖锋锋前) ;过境后的天气: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4.C.根据锋面附近风向判断出两处锋面均为冷锋,且较长的锋面为主冷锋,较短的锋面为副冷锋。冷锋过境后,由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增强,地面辐射增强,气团温度升高,C错误。
D.该气团后面有温度更低的冷气团,因此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D正确。
AB.锋后冷气团控制,气流不会上升;气温下降不会导致锋后气团变性,AB错误。
故答案为:D。
25.A.①位于副锋锋后,A正确。
B.③处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B错误。
CD.两锋面均为冷锋,CD错误。
故答案为:A。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2月22日某飓风登陆马达加斯加岛,横穿过程中除带来暴雨、大风、风暴潮外,还引发了其它自然灾害。离开该岛后,飓风在莫桑比克海峡内徘徊并再次加强。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1)甲地的气候类型为   ,乙地的自然带为   ,并简要分析甲地气候的成因。   
(2)指出飓风在甲、乙两地引发的自然灾害存在的差异,   并从地形角度说明原因。   
(3)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飓风在莫桑比克海峡再次加强的原因。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带;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对流旺盛,多降水;冬半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水汽充足;地形阻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甲地主要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乙地主要为洪涝灾害;甲地地势起伏大,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乙地地势低平,易引发洪涝灾害。
(3)处于夏季,且暖流流经,水温高,利于气流上升,蒸发强,利于潜热输送和热量释放;(飓风)停留时间长,水域面积广,水汽充足。
【知识点】台风灾害;滑坡与泥石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的甲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属于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乙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其植被类型应该是热带草原。甲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对流旺盛,多降水;冬半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水汽充足;地形阻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甲地位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当飓风来临时加大了降水量,甲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故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乙地地处信风带的背风坡,且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受飓风影响(强降水),易发生洪涝灾害。
(3)莫桑比克海峡为海水区域,飓风经过,且该海域存在暖流,水温高,海洋上的水汽蒸发强,利于潜热输送和热量释放;(飓风)停留时间长,水域面积广,水汽充足。使得飓风再次加强。
【点评】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
①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⑥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⑦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27.(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焉耆盆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侧,处于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纬度”。焉耆盆地种植的酿酒葡萄品质好,能酿造出高品质的葡萄酒。当地政府将建设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基地作为富民强县的长期战略目标。下图为焉耆盆地部分区域简图,下表为焉耆盆地部分气候资料统计数据。
项目 年均值
气温(℃) 8.5
降水(mm) 79.8
无霜期(d) 210
蒸发量(mm) 1876.7
(1)博斯腾湖属于   (淡/咸水湖),请说明判断理由   。
(2)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开都河的流量特征。
(3)分析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品质好的自然原因。
【答案】(1)淡水湖;理由:有河流注入,也有河流流出,实现了水体更新。
(2)开都河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总体流量较小;夏季气温高,流量较大;冬季气温低,流量较小;流量季节变化大。
(3)①当地降水少,光照充足,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②灌溉水源来自冰雪融水,水质好;③无霜期长,平均气温较低,生长周期长。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博斯腾湖有开都河等河流水注入,下游有孔雀河湖水可以排出,湖水可能不断更新,因此博斯腾湖属于外流湖。
(2)开都河位于新疆,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其发源于西部的山地,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当地蒸发量较大,故可以推测开都河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较多,流量较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明显。
(3)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品质好的自然原因,主要从该地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水质好、生长期较长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光照充足,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农业区灌溉水源来自冰雪融水,水质好;该地无霜期长,平均气温较低,生长周期长。
【点评】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 热量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 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昼夜温差 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农产品品质优良。
气象灾害 寒潮、低温冷害、台风、洪涝、干旱等制约农业发展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28.(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塬。在湿润环境下低等植物不断新陈代谢,黄土中积累了一定的有机物质时会形成古土壤。下图为董志塬地形图及M地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的剖面图。
(1)该区域黄土为   作用而成,故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土壤颗粒越来越   (填“细”或“粗”)。该区域黄土地貌以地面破碎、   众多为主要特征。黄河在该区域突出的水文特征是   大。
(2)根据M地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推断其形成过程中气候变化特点。
(3)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说明该区域水土流失易诱发下游地区土壤盐渍化的过程。
【答案】(1)风力沉积;细;沟谷;含沙量
(2)不同土层交替出现,说明干旱期和湿润期多次交替出现;形成黄土层时期,风力沉积作用强,气候以干旱为主;古土壤层形成时期,植被较多,气候以湿润为主,降水较多。
(3)水土流失导致黄河下游河床抬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多,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升高,蒸发量加大时土壤容易发生盐渍化。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外力作用;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董志塬位于黄土高原上,是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塬。故可以推知董志塬的黄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由于其形成是受来自西北地区的沙漠,在风力搬运作用下,随着风力的减弱,大颗粒的沙尘最先沉降,因此董志塬的黄土中的颗粒有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今天黄土高原地貌破碎、沟谷众多的地貌特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黄河流经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较为突出的是含沙量大。
(2)根据图文信息可知, 在湿润环境下低等植物不断新陈代谢,黄土中积累了一定的有机物质时会形成古土壤,根据M地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剖面图可知,黄土与土壤层交替出现,说明该地说明干旱期和湿润期多次交替出现;形成黄土层时期,风力沉积作用强,气候以干旱为主;古土壤层形成时期,植被较多,气候以湿润为主,降水较多。
(3)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可知,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在黄河下游段,水流速度变缓,泥沙沉积,河床就会抬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就会增多,华北平原上的地下水水位上升,蒸发量增大,加速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地下的盐分上移,地表水蒸发,盐分在地表积累,加剧盐渍化的发生。
【点评】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
位置 名称 成因
源头段 流经青藏高原 宽浅河谷 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
上游 流经山区、高原、高地 “V”形峡谷 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蚀作用强
出山口 支流汇入处 冲积扇 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
中下游 流经丘陵盆地 曲流 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牛轭湖 河流会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道
流经平原 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
河口段 入海口处 三角洲 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
1 / 1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某校地理小组去当地天文馆学习,天文馆大厅屏幕显示当天日出时间为06:11,日落时间为17:41;月出时间为10:34,月落时间为01:03(均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1.该校所在城市最可能是(  )
A.拉萨(30°N,91°E) B.武汉(30°N,113°E)
C.成都(30°N,104°E D.宁波(30°N,121°E)
2.当日天文兴趣小组观察到的月相可能为(  )
A. B.
C. D.
3.(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奖牌取名为“湖山”,设计灵感来自良渚文明玉琮。良渚玉琮的主要材质是透闪石,一种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积后形成的变质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良渚玉琮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断层形成的时间大约在(  )
A.O2与S2岩层形成之间 B.S1与S2岩层形成之间
C.S2与T岩层形成之间 D.J岩层形成之后
5.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冰川末端是冰川运动结束的地方,冰碛物在此堆积。下图示意1990~2020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的5条冰川末端高程变化量(当年高程减去上一年高程)。完成下面小题。
6.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冰川(  )
A.玉贡拉冰川的面积基本稳定 B.玛拉波冰川末端高程先减后增
C.五条冰川的面积均出现萎缩 D.西南季风影响的冰川范围增大
7.下列描述,符合冰碛物特征的是(  )
A.大小混杂,棱角分明 B.大小均匀,颗粒圆润
C.成分相似,粗细不等 D.颗粒细小,质地疏松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完成问题。
8.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  )
A.①处吹东南风 B.②处风速比①处大
C.甲地位于低压槽线附近 D.乙地处在阴雨天气中
9.若此图为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则此时(  )
A.①处可能落叶缤纷 B.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C.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 D.地球距离太阳较远
10.若此图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图,且a、b、c为梯田边界,则(  )
A.甲线表示分水线,乙线表示集水线
B.a与b的高度差一定等于b与c的高度差
C.①②两处的海拔基本相等
D.在①处肯定能看见②处正在插秧的人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0°-40°纬度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完成问题。
11.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12.与N点比,M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东北信风影响,水汽少
C.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D.沿岸寒流强,降温减湿明显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读“乌拉尔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14.以下关于乌拉尔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②至③河段,流量越来越大
C.属于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D.河口附近可以形成三角洲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图为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水温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甲、乙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甲沿岸降水减少 B.乙沿岸气温增高
C.甲附近海水盐度增加 D.乙附近海水水温升高
16.当乙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偏低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①秘鲁渔场渔业减产明显②秘鲁西部海域受信风影响异常偏强③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异常干旱④澳大利亚东部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苍山位于云南大理,是中国高山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之一,下图为苍山植被垂直带谱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苍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的植被分布差异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8.与西坡相比,东坡常绿阔叶林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热量不足 B.水分缺乏 C.土壤贫瘠 D.人类干预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17°E,32°N)某时刻道路行道树及树影示意图”。完成问题。
19.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7月1日6:00 B.3月1日6:00
C.1月1日16:00 D.8月1日16:00
20.结合上题的推测结论,此时(  )
A.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 B.西安昼长大于悉尼
C.我国北方多沙尘暴 D.南极中山站正值科考繁忙季节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下图为浙江省省际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2010年浙江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3.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省外流入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1.7%。浙江省人口变动带来的影响是(  )
A.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 B.人口素质提升迅速
C.人口流入延缓老龄化 D.流入人口对城镇化贡献小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新兴产业发展。下图为宁波市主要新兴产业区的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2.相对于传统制造工业,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是(  )
A.资源依赖性强 B.产品附加值高
C.交通需求量大 D.劳动力投入多
23.宁波市新兴工业布局呈现集中为主、少数分散的目的是(  )
A.靠近消费市场 B.降低运费成本
C.减轻生产污染 D.共享空间资源
(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下图示意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导致主锋过境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冷锋过境,导致气温下降 B.地面辐射减弱,导致气温下降
C.暖锋过境,导致气温升高 D.天气转晴,导致气温升高
25.关于近地面①②③三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位于副锋锋后,风力最大 B.②位于主锋锋后,风力最小
C.②位于冷锋和暖锋之间 D.③位于暖锋锋前,风力最小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2月22日某飓风登陆马达加斯加岛,横穿过程中除带来暴雨、大风、风暴潮外,还引发了其它自然灾害。离开该岛后,飓风在莫桑比克海峡内徘徊并再次加强。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1)甲地的气候类型为   ,乙地的自然带为   ,并简要分析甲地气候的成因。   
(2)指出飓风在甲、乙两地引发的自然灾害存在的差异,   并从地形角度说明原因。   
(3)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飓风在莫桑比克海峡再次加强的原因。
27.(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焉耆盆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侧,处于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纬度”。焉耆盆地种植的酿酒葡萄品质好,能酿造出高品质的葡萄酒。当地政府将建设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基地作为富民强县的长期战略目标。下图为焉耆盆地部分区域简图,下表为焉耆盆地部分气候资料统计数据。
项目 年均值
气温(℃) 8.5
降水(mm) 79.8
无霜期(d) 210
蒸发量(mm) 1876.7
(1)博斯腾湖属于   (淡/咸水湖),请说明判断理由   。
(2)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开都河的流量特征。
(3)分析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品质好的自然原因。
28.(2023高二上·北仑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塬。在湿润环境下低等植物不断新陈代谢,黄土中积累了一定的有机物质时会形成古土壤。下图为董志塬地形图及M地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的剖面图。
(1)该区域黄土为   作用而成,故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土壤颗粒越来越   (填“细”或“粗”)。该区域黄土地貌以地面破碎、   众多为主要特征。黄河在该区域突出的水文特征是   大。
(2)根据M地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推断其形成过程中气候变化特点。
(3)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说明该区域水土流失易诱发下游地区土壤盐渍化的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
【解析】【点评】一、月相一个口诀(方便记忆):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二、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1 、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一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或地方时差一经度差x4分钟;
3. 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1.结合材料,当地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11,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1,可判断当地正午时(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1:56,计算可知当地经度为121°E。故答案为:D。
2.结合所学知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该地月落时间为地方时01:07,月亮主要在上半夜能看到,可判断月面西侧亮(北半球观测月亮一般面向南方,应左东右西),排除AB;结合分析,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小,根据月出和月落的北京时间可计算得知月球位于当地的上中天位置的时间应为17时左右,上弦月一般在18时位于上中天位置,故该日观测到的月相应比上弦月略亏一些,月球亮面比一半略少一点,因此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良渚玉琮的岩石是变质岩。据右图可知,甲岩石由沉积物转化而来,为沉积岩;三大岩石都可以转化为丁,故丁为岩浆,丁(岩浆)可以转化为丙岩石,因此丙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判读技巧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答案】4.C
5.A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点评】地质过程先后顺序判断:沉积岩层中上部岩层晚于下部岩层;褶皱晚于弯曲的沉积岩;断层晚于断裂的岩层;侵入作用晚于被侵入的岩层;变质作用晚于侵入作用;侵蚀作用晚于被侵蚀的岩层。一般后发生的地质作用,要对原来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形或岩石进行破坏(或覆盖)。判断时,要特别注意看交界面(或接触面)。
4.结合图片可知,岩层T和岩层J都是连续岩层,说明断层并没有使岩层断裂;而更早的岩层O2,S1和S2都是断裂带,因此断层形成的时间应为T岩层之前、S2之后,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5.结合图片可知,甲乙之间的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应为背斜,CD为向斜,CD错误;结合等高线可知,甲地海拔高于乙地,A正确,B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6.C
7.A
【知识点】冰川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巧
(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
6.据材料可知,冰川末端高程变化量是年高程减去上一年高程的差值。图中信息显示,从1990年到2020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的5条冰川末端高程变化量均为正值,说明冰川当年高程高于上一年的高程,冰川呈退缩趋势,冰川面积逐渐减少。若受西南季风影响范围增大,则冰川面积会增加,不会减少。C正确。
故答案为:C。
7.该地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冰湖分布于冰川末端。冰碛物是在冰川堆积作用过程中,所携带和搬运的碎屑物构成的堆积物,有砾、砂、粉砂和黏土组成的混杂堆积物,缺乏分选性、粒度差异悬殊,且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分明。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8.C
9.A
10.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解析】【点评】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① 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均相等。
② 同图等距: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均一致。
③ 是闭合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陡崖(重叠为崖);
④ 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⑤ 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⑥相邻两条等高线要么相差一个等高距要么相差0。
⑦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8.由图可知,图中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若图中的线为等压线,则甲处为低压槽,该地位于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是由北向南,受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①处的风向应该是东北风;乙处为高压脊线,受其影响天气晴朗,①、②两处比较,①处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C正确。
故答案为:C。
9.由图可知,图中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若图中的线为等温线,甲地在陆地上,乙地在海洋上。则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故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①处(陆地)可能出现落叶缤纷的现象。我国盛行东南季风的时间是在北半球的夏半年,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的时间是在北半球的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较远的时段是在夏至日前后。A正确。
故答案为:A。
10.若此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图,且a、b、c为梯田边界,则图中的线为等高线,甲处等高线凸低为山脊线(分水岭),乙处等高线凸高为山谷(集水线),尽管①、②之间是山谷,从地形没有遮挡视线,但是不一定在①处一定能看见②处正在插秧的人,之间可能存在可移动的物体遮挡视线,比如拖拉机、农机具等;一般情况下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想相等的,但此图为梯田,a与b的高度差不一定等于b与c的高度差,①、②两地海拔高度大于b数值,两地海拔高度可能相等。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1.C
12.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11.结合图中四条曲线分布纬度范围和降水量大小,再结合所学知识世界各大洲西海岸的气候类型分布相关知识。南美西海岸的寒流势力最强大,沿岸降水量最少,所以①曲线表示南美西海岸降水状况;非洲西海岸赤道附近降水量最大,所以②曲线表示非洲西海岸降水状况;澳大利亚大陆面积小,跨纬度较小,所以④曲线表示澳大利亚西海岸降水状况;故③曲线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2.根据上题分析,M点位于南美大陆西海岸,西侧有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降水量少,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3.D
14.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图中河流为内流河,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主要补给类型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积雪融化,河流径流量大,进入汛期。
13.由图中径流量比例可看出,乌拉尔河4一5月份径流量最大,出现春汛,且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山地积雪较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可知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该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地下水为河流的稳定补给水源;永久性冰川融水出现在夏季;故答案为:D。
14.在河口附近,水流变缓,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故D正确;乌拉尔河注入世界最大内流湖-里海,故其参与陆地内循环;乌拉尔河为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②至③段支流汇入少,且该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下渗量大,流量越来越小,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5.C
16.D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暖流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15.A、由图可知,甲位于南美洲东岸,洋流向低温处凸出,代表甲是暖流,沿岸降水会增多,A说法错误;
B、乙地处南美洲西岸,洋流向高温处凸出,代表乙是寒流,沿岸气温会降低,B说法错误;
C、甲为暖流,附近海水气温高,蒸发较为旺盛,海水盐度会增加,C说法正确;
D、乙附近海水气温会降低,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16.由图及所学可知,乙位于太平洋东岸,当乙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偏低,属于拉尼娜现象,秘鲁渔场附近的海水气温本身就较低,①说法错误;秘鲁西部气温低,高压增强,会让秘鲁西部海域受信风影响异常偏强,②说法正确;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水会增多,③说法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会活跃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7.D
18.D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某些地区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现象的影响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例如,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缺少形成热带雨林带的条件而发育了热带草原带;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厄加勒斯暖流增温增湿,因此发育了热带雨林带;南纬60°附近几乎全部是海洋,因而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17.东西坡纬度差较小,热量差异小,A错;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海陆位置导致的,东西坡经度差小,B错;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指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变化,而东西坡海拔差异小,C错误;两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东坡带谱更丰富,相同自然带东坡略高于西坡。原因是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东侧洱海冬季由保温增湿的作用,改善了东坡的水热条件,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故答案为:D。
18.东侧洱海冬季由保温增湿的作用,使得东坡热量条件更好,A错误;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更充足,B错误;东坡水热条件更好,土壤发育较好,较肥沃,C错误;东坡由于过度砍伐,导致次生林生长,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9.A
20.B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19.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图中所示城市位于(117°E,32°N),图中树影朝向西南,此时太阳方位在该地的东北,应该是早晨,当地的纬度与北京时间的差异仅12分,故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6:00,由于日出东北方向,故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可能是6、7、8月份。A正确。
故答案为:A。
20.据上题的分析,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北半球的昼长长于12小时,南半球昼长短于12小时,故西安昼长大于悉尼;我国北方出现沙尘暴的时间是在北半球的春季,南极中山站科考繁忙季节是在南极出现极昼时,B正确。
故答案为:B。
21.【答案】C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浙江省在1990—2010年间整体上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且流入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减小了当地老年人的人口比重,延缓了老龄化。大量的青壮年迁入,对城市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城市的人口素质不会迅速提升,也不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
项目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迁入地 ①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②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紧缺的状况;
③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
的难度;
②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迁出地 ①减轻迁出地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
②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集中管理生产) 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
【答案】22.B
23.D
【知识点】工业集聚;新工业区
【解析】【点评】一、工业集聚的原因: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②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③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促进技术创新。
④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⑤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二、新工业区: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全世界的人才高地;交通便捷;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22.相对于传统制造工业,新兴产业对资源依赖性小,产品附加值高,交通运输量小,劳动力数量少但素质高,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23.新兴工业主要布向国际和国内市场,不仅仅面向当地市场,A错;新兴工业交通需求量相对较小,污染较小,BC错;新兴工业集中布局可共享空间资源,降低成本,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24.D
25.A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冷锋;暖锋;锋面气旋
【解析】【点评】冷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天气实例: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7、8月);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雨区在暖锋锋前) ;过境后的天气: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4.C.根据锋面附近风向判断出两处锋面均为冷锋,且较长的锋面为主冷锋,较短的锋面为副冷锋。冷锋过境后,由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增强,地面辐射增强,气团温度升高,C错误。
D.该气团后面有温度更低的冷气团,因此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D正确。
AB.锋后冷气团控制,气流不会上升;气温下降不会导致锋后气团变性,AB错误。
故答案为:D。
25.A.①位于副锋锋后,A正确。
B.③处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B错误。
CD.两锋面均为冷锋,CD错误。
故答案为:A。
26.【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带;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对流旺盛,多降水;冬半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水汽充足;地形阻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甲地主要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乙地主要为洪涝灾害;甲地地势起伏大,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乙地地势低平,易引发洪涝灾害。
(3)处于夏季,且暖流流经,水温高,利于气流上升,蒸发强,利于潜热输送和热量释放;(飓风)停留时间长,水域面积广,水汽充足。
【知识点】台风灾害;滑坡与泥石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的甲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属于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乙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其植被类型应该是热带草原。甲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对流旺盛,多降水;冬半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水汽充足;地形阻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甲地位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当飓风来临时加大了降水量,甲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故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乙地地处信风带的背风坡,且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受飓风影响(强降水),易发生洪涝灾害。
(3)莫桑比克海峡为海水区域,飓风经过,且该海域存在暖流,水温高,海洋上的水汽蒸发强,利于潜热输送和热量释放;(飓风)停留时间长,水域面积广,水汽充足。使得飓风再次加强。
【点评】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
①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⑥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⑦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27.【答案】(1)淡水湖;理由:有河流注入,也有河流流出,实现了水体更新。
(2)开都河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总体流量较小;夏季气温高,流量较大;冬季气温低,流量较小;流量季节变化大。
(3)①当地降水少,光照充足,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②灌溉水源来自冰雪融水,水质好;③无霜期长,平均气温较低,生长周期长。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博斯腾湖有开都河等河流水注入,下游有孔雀河湖水可以排出,湖水可能不断更新,因此博斯腾湖属于外流湖。
(2)开都河位于新疆,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其发源于西部的山地,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当地蒸发量较大,故可以推测开都河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较多,流量较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明显。
(3)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品质好的自然原因,主要从该地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水质好、生长期较长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光照充足,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农业区灌溉水源来自冰雪融水,水质好;该地无霜期长,平均气温较低,生长周期长。
【点评】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 热量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 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昼夜温差 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农产品品质优良。
气象灾害 寒潮、低温冷害、台风、洪涝、干旱等制约农业发展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28.【答案】(1)风力沉积;细;沟谷;含沙量
(2)不同土层交替出现,说明干旱期和湿润期多次交替出现;形成黄土层时期,风力沉积作用强,气候以干旱为主;古土壤层形成时期,植被较多,气候以湿润为主,降水较多。
(3)水土流失导致黄河下游河床抬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多,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升高,蒸发量加大时土壤容易发生盐渍化。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外力作用;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董志塬位于黄土高原上,是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塬。故可以推知董志塬的黄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由于其形成是受来自西北地区的沙漠,在风力搬运作用下,随着风力的减弱,大颗粒的沙尘最先沉降,因此董志塬的黄土中的颗粒有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今天黄土高原地貌破碎、沟谷众多的地貌特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黄河流经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较为突出的是含沙量大。
(2)根据图文信息可知, 在湿润环境下低等植物不断新陈代谢,黄土中积累了一定的有机物质时会形成古土壤,根据M地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剖面图可知,黄土与土壤层交替出现,说明该地说明干旱期和湿润期多次交替出现;形成黄土层时期,风力沉积作用强,气候以干旱为主;古土壤层形成时期,植被较多,气候以湿润为主,降水较多。
(3)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可知,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在黄河下游段,水流速度变缓,泥沙沉积,河床就会抬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就会增多,华北平原上的地下水水位上升,蒸发量增大,加速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地下的盐分上移,地表水蒸发,盐分在地表积累,加剧盐渍化的发生。
【点评】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
位置 名称 成因
源头段 流经青藏高原 宽浅河谷 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
上游 流经山区、高原、高地 “V”形峡谷 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蚀作用强
出山口 支流汇入处 冲积扇 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
中下游 流经丘陵盆地 曲流 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牛轭湖 河流会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道
流经平原 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
河口段 入海口处 三角洲 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