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考真题单元练(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考真题单元练(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4 16:52:17

文档简介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考真题单元练(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18·苏州)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  )
A.产生 B.初步发展 C.黄金时代 D.衰落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时期。一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黄金时代”。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注意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关内容。
2.(2021·娄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C.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A.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B.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不符合题意;
C. 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不符合题意;
D.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大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2024·牡丹江) 张謇说:“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他认为救国的根本是(  )
A.重视教育事业 B.增强军事实力
C.发展社会经济 D.解放人们思想
【答案】C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及所学可知,张骞认为救国的根本是兴办实业,发展经济,C项正确;
材料中张骞旨在强调的是救国的根本是发展经济,而非教育、军事,排除AB项;
解放人们思想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教育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对比备选项,很容易判断出准确答案。
4.(2024·长春) “火车轮船,剪辫易服,洋酒西餐”,以上信息反映了(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传统封建思想的根除
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辨、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题干材料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C符合题意;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传统封建思想的根除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2024·广东)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苏州民众上午即可看到当日的上海报刊,使得“民智日开,风气自变”。据此可知,当时(  )
A.上海成为文化中心 B.普通百姓支持民主革命
C.报刊推动文艺繁荣 D.新式交通促进思想传播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苏州民众上午即可看到当日的上海报刊,使得‘民智日开,风气自变’”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促进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材料表明新式交通促进思想传播。
A项题干没有上海与其他城市文化的对比,体现不出上海成为文化中心,不符合题意;
B项材料“沪宁铁路开通,苏州民众上午即可看到当日的上海报刊”表明新式交通促进思想传播,无法得出普通百姓支持民主革命,不符合题意;
C项报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艺繁荣,但材料没有涉及文艺繁荣,不符合题意;
D项新式交通促进思想传播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交通和通信在中国的出现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6.(2023·北京)竹枝词是一种以吟咏社会风土人情为主的文学体裁。20世纪初电车刚进入北京时,有竹枝词写道:“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后来,有人赞叹:“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这说明(  )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
B.沿海地区更易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
C.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可知,材料反映了人们新交通工具的排斥;根据中“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可以,材料反映了人们赞美及接受新式交通,所以A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市并非沿海地区,B项不合题意,排除B项;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人们对新式交通的认识发生变化,没有体现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不合题意,排除C项;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人们对新式交通的认识发生变化,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无关,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分析解读,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迁,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交通近代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7.(2024·赤峰)1897年,商务印书馆由多人集资创办,初期以印刷商业簿册报表为主,后来主要业务转为出版新式教科书、英文读本、英汉辞典等工具书、西方学术著作,兼及古籍、科技著作、文学作品和期刊。由此可知,这一转变(  )
A.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B.推动近代第一批新式学校兴办
C.方便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D.表明金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排除B项;
这一转变推动了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知识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与大众教育事业的进步,与方便普通百姓的生活关系不大,排除C项;
商务印书馆传播了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知识,但经营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的认识。
8.(2024·赤峰)战前,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反映,中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  )
A.开始出现 B.受到压迫 C.迅速发展 D.再度受挫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战前,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可知材料反映,中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C项正确;
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出现于洋务运动时期,与一战期间不符,排除A项;
民族工业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与题干信息“战前,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不符,排除B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与一战期间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9.(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历史课程第一次以独立的课程形态呈现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蒙学堂四年,小学堂六年,均学习中国史;中学堂四年,学习外国史。这反映了(  )
A.教育课程的革新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新式学堂的初建 D.高等学府的设置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历史课程第一次以独立的课程形态呈现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蒙学堂四年,小学堂六年,均学习中国史;中学堂四年,学习外国史”可知,历史课程第一次独立出现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说明清政府教育课程发生改革。
A项教育课程的革新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科举制度的废除在1905年,不符合题意;
C项新式学堂的初建在洋务运动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高等学府的设置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题干反映的是课程的变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教育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近代教育的相关知识。
10.(2024·湖南)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张謇的人物传记。下列所拟传记标题恰当的是(  )
A.“反清英雄第一人” B.革命先行者
C.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D.状元实业家
【答案】D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张謇开始创办实业;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张春兴办的企业也步入鼎盛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和商品大规模侵入中国,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时期结束,张謇创办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D符合题意;
“反清英雄第一人”指的是洪秀全,排除A;
革命先行者指的是孙中山,排除B;
中国近代铁路之父是詹天佑,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4·烟台)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举激起张謇极大的愤慨和忧虑,他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士大夫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可见,他主张(  )
A.变法图强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答案】B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举激起张謇极大的愤慨和忧虑,他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士大夫有不容推卸的责任。”结合所学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主张实业救国,B符合题意;
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排除A;
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C;
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张謇创办实业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张謇实业救国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2024·宜宾) 历史纪录片承担着探究历史,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用。如果要拍摄与中国近代社会相关的纪录片,下面素材可用于拍摄(  )
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剪除男子发辫; 劝禁女子缠足;废止跪拜;严禁鸦片、禁止赌博
A.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B.推翻清王朝的斗争
C.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D.社会生活习俗变迁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素材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颁布的法令,该称呼、剪发辨、禁止缠足等,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题干中没有显示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不符合题意;
B. 推翻清王朝的斗争 ,题干中没有显示推翻清王朝的斗争 ,不符合题意;
C.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题干中没有提及民族工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3.(2020·宜宾)1905年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由京剧名家谭鑫培主演,京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  )
A. 乾隆时期正式形成 B.剧目单一脱离现实
C.具有北京地方特色 D.仅受统治阶层喜爱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相关史实。理解京剧的特点。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道光帝在位时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京剧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剧,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京剧是流传北京、河北、天津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粹”,深受人民的喜爱。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京剧的相关史实。
14.(2024·广安)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
A.“自强”“求富”道路 B.变法图强道路
C.“实业救国”道路 D.民主共和道路
【答案】C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C项正确;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实行的洋务运动走“自强”“求富”道路,排除A项;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走变法图强道路,排除B项;
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走民主共和道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张謇创办实业,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15.(2023·荆州)《东方杂志》第8期转载的文章《论实业所以救亡》指出,“实业之兴衰,关乎国势之存亡”,应发展民族经济以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潮是(  )
A.实业救国 B.变法强国 C.民主共和 D.师夷长技
【答案】A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论实业所以救亡》”“应发展民族经济以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潮是实业救国。甲午战争后,外国人在华设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很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故A符合题意;
变法强国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没有涉及民主共和,故C不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实业救国,没有涉及师夷长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业救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16.(2023·泰州)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列描述最准确的是(  )
A.高歌猛进 B.奄奄一息 C.朝气蓬勃 D.夹缝求生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故D项正确。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生存艰难,“高歌猛进”说法不合史实,排除A项。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双重压迫下艰难发展,但不能说是奄奄一息,排除B项。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生存艰难,“朝气蓬勃”不合史实,排除C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项。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
17.(2022·泸县)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亟需的公民品格。这一主张(  )
A.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B.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C.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提出新体育要符合“科学运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这些观点也是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不符合题意;
B. 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不符合题意;
C. 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题干中的时代背景相结合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8.(2018·恩施)“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变法图强
【答案】C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故C是张謇的“兴国之梦”,C符合题意;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国之梦”,故A不符合题意;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B不符合题意;变法图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兴国之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张謇兴办实业的内容,张謇是挽救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著名人物,他为中国民族工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需要学生牢记。
19.(2023·福建)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A.注重产品质量 B.发展举步维艰
C.采用先进技术 D.推动交通革新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可以得出,张謇刚刚创办的大生纱厂就因为资金困难而准备出让,向官府求援,但是官府也不给予帮助,可以得出当时的大生纱厂发展举步维艰,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大生纱厂注重产品质量,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大生纱厂采用先进技术,排除C;
题干没有涉及到交通革新,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20.(2022·大庆)下表中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五四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数的统治地位
D.对外开放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可知,在1913﹣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发展迅速,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列强放松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选项B正确;
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苏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办学堂一览表(部分)
时间 近代学堂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1866年 福州船政学堂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的法令,规定: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应兼课珠算等。
——摘编自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材料三 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公平是基础。
——摘编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一所列学堂的兴办有关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点。
【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2)目的:废除清朝的封建教育;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军事素养。
(3)要点: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教育公平。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改革发展中的教育;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百日维新时期,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2)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教育。根据材料“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应兼课珠算等”概括得出,废除清朝的封建教育;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军事素养。
(3)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根据材料“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得出,教育优先发展;根据材料“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得出,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根据材料“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公平是基础”可得出,强调教育公平。
故答案为:
(1)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2)目的:废除清朝的封建教育;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军事素养。
(3)要点: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教育公平。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华民国的教育、新中国的教育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2022·扬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张謇与大生纱厂
1886年 张謇产生了“中国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思想。
1895-1899年 张謇对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内地设厂深表忧虑,因此主张:劝工惠商、振兴实业。大生纱厂于1895年开始筹建,到1899年正式投产,并逐渐站稳了脚跟。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
20世纪20年代初 大生集团成为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大企业;张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1922年 大生一厂和二厂都出现严重亏损。
1925年 大生集团由于资不抵债,被迫清资偿债。此后,各企业的经营实权已落入江浙财团代理人之手。
——摘编自汪圣云《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及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3)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张謇的认识。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缺乏资金和原料等
(2)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
(3)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和实践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现。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依据材料信息“ 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 ”,可以看出,张謇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是:缺乏资金和原料等;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和实践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现;
故答案为:(1)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缺乏资金和原料等
(2)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
(3)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和实践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现。
【点评】本题的前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要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考真题单元练(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18·苏州)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  )
A.产生 B.初步发展 C.黄金时代 D.衰落
2.(2021·娄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C.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2024·牡丹江) 张謇说:“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他认为救国的根本是(  )
A.重视教育事业 B.增强军事实力
C.发展社会经济 D.解放人们思想
4.(2024·长春) “火车轮船,剪辫易服,洋酒西餐”,以上信息反映了(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传统封建思想的根除
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5.(2024·广东)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苏州民众上午即可看到当日的上海报刊,使得“民智日开,风气自变”。据此可知,当时(  )
A.上海成为文化中心 B.普通百姓支持民主革命
C.报刊推动文艺繁荣 D.新式交通促进思想传播
6.(2023·北京)竹枝词是一种以吟咏社会风土人情为主的文学体裁。20世纪初电车刚进入北京时,有竹枝词写道:“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后来,有人赞叹:“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这说明(  )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
B.沿海地区更易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
C.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7.(2024·赤峰)1897年,商务印书馆由多人集资创办,初期以印刷商业簿册报表为主,后来主要业务转为出版新式教科书、英文读本、英汉辞典等工具书、西方学术著作,兼及古籍、科技著作、文学作品和期刊。由此可知,这一转变(  )
A.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B.推动近代第一批新式学校兴办
C.方便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D.表明金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8.(2024·赤峰)战前,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反映,中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  )
A.开始出现 B.受到压迫 C.迅速发展 D.再度受挫
9.(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历史课程第一次以独立的课程形态呈现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蒙学堂四年,小学堂六年,均学习中国史;中学堂四年,学习外国史。这反映了(  )
A.教育课程的革新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新式学堂的初建 D.高等学府的设置
10.(2024·湖南)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张謇的人物传记。下列所拟传记标题恰当的是(  )
A.“反清英雄第一人” B.革命先行者
C.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D.状元实业家
11.(2024·烟台)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举激起张謇极大的愤慨和忧虑,他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士大夫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可见,他主张(  )
A.变法图强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12.(2024·宜宾) 历史纪录片承担着探究历史,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用。如果要拍摄与中国近代社会相关的纪录片,下面素材可用于拍摄(  )
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剪除男子发辫; 劝禁女子缠足;废止跪拜;严禁鸦片、禁止赌博
A.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B.推翻清王朝的斗争
C.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D.社会生活习俗变迁
13.(2020·宜宾)1905年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由京剧名家谭鑫培主演,京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  )
A. 乾隆时期正式形成 B.剧目单一脱离现实
C.具有北京地方特色 D.仅受统治阶层喜爱
14.(2024·广安)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
A.“自强”“求富”道路 B.变法图强道路
C.“实业救国”道路 D.民主共和道路
15.(2023·荆州)《东方杂志》第8期转载的文章《论实业所以救亡》指出,“实业之兴衰,关乎国势之存亡”,应发展民族经济以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潮是(  )
A.实业救国 B.变法强国 C.民主共和 D.师夷长技
16.(2023·泰州)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列描述最准确的是(  )
A.高歌猛进 B.奄奄一息 C.朝气蓬勃 D.夹缝求生
17.(2022·泸县)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亟需的公民品格。这一主张(  )
A.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B.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C.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8.(2018·恩施)“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变法图强
19.(2023·福建)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A.注重产品质量 B.发展举步维艰
C.采用先进技术 D.推动交通革新
20.(2022·大庆)下表中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五四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数的统治地位
D.对外开放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苏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办学堂一览表(部分)
时间 近代学堂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1866年 福州船政学堂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的法令,规定: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应兼课珠算等。
——摘编自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材料三 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公平是基础。
——摘编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一所列学堂的兴办有关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点。
22.(2022·扬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张謇与大生纱厂
1886年 张謇产生了“中国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思想。
1895-1899年 张謇对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内地设厂深表忧虑,因此主张:劝工惠商、振兴实业。大生纱厂于1895年开始筹建,到1899年正式投产,并逐渐站稳了脚跟。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
20世纪20年代初 大生集团成为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大企业;张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1922年 大生一厂和二厂都出现严重亏损。
1925年 大生集团由于资不抵债,被迫清资偿债。此后,各企业的经营实权已落入江浙财团代理人之手。
——摘编自汪圣云《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及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3)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张謇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时期。一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黄金时代”。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注意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关内容。
2.【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A.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B.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不符合题意;
C. 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不符合题意;
D.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大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答案】C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及所学可知,张骞认为救国的根本是兴办实业,发展经济,C项正确;
材料中张骞旨在强调的是救国的根本是发展经济,而非教育、军事,排除AB项;
解放人们思想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教育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对比备选项,很容易判断出准确答案。
4.【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辨、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题干材料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C符合题意;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传统封建思想的根除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苏州民众上午即可看到当日的上海报刊,使得‘民智日开,风气自变’”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促进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材料表明新式交通促进思想传播。
A项题干没有上海与其他城市文化的对比,体现不出上海成为文化中心,不符合题意;
B项材料“沪宁铁路开通,苏州民众上午即可看到当日的上海报刊”表明新式交通促进思想传播,无法得出普通百姓支持民主革命,不符合题意;
C项报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艺繁荣,但材料没有涉及文艺繁荣,不符合题意;
D项新式交通促进思想传播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交通和通信在中国的出现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6.【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可知,材料反映了人们新交通工具的排斥;根据中“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可以,材料反映了人们赞美及接受新式交通,所以A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市并非沿海地区,B项不合题意,排除B项;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人们对新式交通的认识发生变化,没有体现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不合题意,排除C项;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人们对新式交通的认识发生变化,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无关,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分析解读,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迁,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交通近代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7.【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排除B项;
这一转变推动了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知识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与大众教育事业的进步,与方便普通百姓的生活关系不大,排除C项;
商务印书馆传播了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知识,但经营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的认识。
8.【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战前,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可知材料反映,中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C项正确;
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出现于洋务运动时期,与一战期间不符,排除A项;
民族工业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与题干信息“战前,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不符,排除B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与一战期间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9.【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历史课程第一次以独立的课程形态呈现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蒙学堂四年,小学堂六年,均学习中国史;中学堂四年,学习外国史”可知,历史课程第一次独立出现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说明清政府教育课程发生改革。
A项教育课程的革新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科举制度的废除在1905年,不符合题意;
C项新式学堂的初建在洋务运动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高等学府的设置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题干反映的是课程的变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教育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近代教育的相关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张謇开始创办实业;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张春兴办的企业也步入鼎盛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和商品大规模侵入中国,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时期结束,张謇创办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D符合题意;
“反清英雄第一人”指的是洪秀全,排除A;
革命先行者指的是孙中山,排除B;
中国近代铁路之父是詹天佑,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B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举激起张謇极大的愤慨和忧虑,他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士大夫有不容推卸的责任。”结合所学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主张实业救国,B符合题意;
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排除A;
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C;
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张謇创办实业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张謇实业救国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素材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颁布的法令,该称呼、剪发辨、禁止缠足等,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题干中没有显示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不符合题意;
B. 推翻清王朝的斗争 ,题干中没有显示推翻清王朝的斗争 ,不符合题意;
C.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题干中没有提及民族工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3.【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相关史实。理解京剧的特点。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道光帝在位时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京剧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剧,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京剧是流传北京、河北、天津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粹”,深受人民的喜爱。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京剧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C项正确;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实行的洋务运动走“自强”“求富”道路,排除A项;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走变法图强道路,排除B项;
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走民主共和道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张謇创办实业,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15.【答案】A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论实业所以救亡》”“应发展民族经济以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潮是实业救国。甲午战争后,外国人在华设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很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故A符合题意;
变法强国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没有涉及民主共和,故C不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实业救国,没有涉及师夷长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业救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16.【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故D项正确。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生存艰难,“高歌猛进”说法不合史实,排除A项。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双重压迫下艰难发展,但不能说是奄奄一息,排除B项。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生存艰难,“朝气蓬勃”不合史实,排除C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项。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
17.【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提出新体育要符合“科学运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这些观点也是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不符合题意;
B. 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不符合题意;
C. 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题干中的时代背景相结合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8.【答案】C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故C是张謇的“兴国之梦”,C符合题意;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国之梦”,故A不符合题意;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B不符合题意;变法图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兴国之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张謇兴办实业的内容,张謇是挽救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著名人物,他为中国民族工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需要学生牢记。
19.【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可以得出,张謇刚刚创办的大生纱厂就因为资金困难而准备出让,向官府求援,但是官府也不给予帮助,可以得出当时的大生纱厂发展举步维艰,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大生纱厂注重产品质量,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大生纱厂采用先进技术,排除C;
题干没有涉及到交通革新,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20.【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可知,在1913﹣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发展迅速,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列强放松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选项B正确;
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相关史实。
21.【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2)目的:废除清朝的封建教育;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军事素养。
(3)要点: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教育公平。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改革发展中的教育;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百日维新时期,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2)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教育。根据材料“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应兼课珠算等”概括得出,废除清朝的封建教育;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军事素养。
(3)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根据材料“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得出,教育优先发展;根据材料“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得出,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根据材料“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公平是基础”可得出,强调教育公平。
故答案为:
(1)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2)目的:废除清朝的封建教育;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军事素养。
(3)要点: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教育公平。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华民国的教育、新中国的教育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缺乏资金和原料等
(2)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
(3)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和实践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现。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依据材料信息“ 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 ”,可以看出,张謇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是:缺乏资金和原料等;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和实践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现;
故答案为:(1)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缺乏资金和原料等
(2)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
(3)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和实践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张謇实业救国的梦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现。
【点评】本题的前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要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