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古代的商业贸易(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七 古代的商业贸易(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4 20:37:20

文档简介

七 古代的商业贸易
(限时40分钟 8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3·苏州高二检测)宋代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可用来佐证宋代 (  )
A.东京汴梁成为国际大都市
B.商品经济从城市向农村扩散
C.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D.商业行为不再受官府的管辖
  根据所学,下图所示应该填入的时期是 (  )
A.①秦汉 ②隋唐
B.①隋唐 ②宋元
C.①宋元 ②明清
D.①先秦 ②秦汉
2.“该帝国的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王朝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该帝国”最有可能是(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3.公元前46年,凯撒将丝绸幕帘置于剧场坐席上以免遭暴晒。此后罗马人纷纷以穿丝绸为时髦,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反映出 (  )
A.罗马帝国重视对外商品贸易
B.服装成为表现身份的象征
C.对外交往促使民主制度完善
D.罗马与中国经济交流加强
4.根据考古发现,宋代瓷器在亚洲的日本、朝鲜、印度、叙利亚等地,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甚至津巴布韦都有出土,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最多。这主要说明 (  )
A.宋代制瓷技术高超 B.宋代对外交往频繁
C.宋与埃及直接往来 D.海上丝路范围广大
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主要原因
(1)北方长期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
(2)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纺织业、制瓷业、制茶业等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3)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
(4)政府的开明政策(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5.中亚帖木儿帝国时期出现了一种仿中国青花瓷制作的釉下蓝彩陶器。波斯萨非王朝阿巴斯大帝十分喜爱中国瓷器,在波斯制造出半陶半瓷的器物。这反映了(  )
A.阿拉伯人吸纳异域文化
B.中国制瓷技术水平高超
C.贸易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D.丝绸之路陶瓷贸易兴盛
6.下图反映唐代(  )
A.货币体系多元  B.中外经济贸易繁荣
C.朝贡贸易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7.(2023·扬州高二检测)古代两河流域的借贷有的是为了扩大生产,有的是为了购买急需的商品,官方的商人也放贷银钱和粮食为王室盈利,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高利贷者手中,资本的集中也促进商业规模扩大和债务奴隶增多。据此可知 (  )
A.借贷活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B.货币等借贷活动已经普及
C.商业和货币金融相互促进
D.借贷活动有比较成熟的形式
8.(2023·宿迁高二检测)北宋时期,益州因交子无法兑现引发诉讼,知州张咏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后来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交子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陕西和京西等地。材料表明 (  )
A.北宋在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
B.商品经济繁荣促使纸币诞生
C.纸币的使用促进了商业发展
D.政府有限介入利于金融稳定
9.(2023·新课标全国卷·T28)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10.(2023·南京高二检测)《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飞钱”的出现 (  )
A.减轻了商人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B.标志着纸币在中国诞生
C.推动国际贸易朝规范化方向发展
D.体现资本性借贷的发展
  庄票形成于清朝前期,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有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见票即可支付,远期庄票须到期才能支付。庄票都不记名,不论何人持有,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庄票的出现说明(  )
A.借贷纠纷得以解决
B.资本性借贷有所发展
C.货币信贷发展完善
D.救济性借贷开始出现
11.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 (  )
A.重农抑商政策严格
B.商业契约意识明显
C.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D.商业管理体系完善
12.明代的田宅买卖契约文书中有“二意情愿,并无逼勒”“两相允洽,各无异言”之类的话语。“自愿非逼”是有效的契约不可缺少的条件,而立契人遵守自愿订立的契约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义务。这种契约订立形式 (  )
A.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打击了土地兼并行为
C.杜绝了土地交易中的纠纷
D.适应了经济发展需要
契约有利于维护关系双方的利益;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的样式多样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铸造时间较晚的圜钱。这反映了当时赵国 (  )
A.手工业技术很发达
B.具有工商立国思想
C.一度取得霸主地位
D.积极开展商贸活动
14.(2023·南京高二检测)中国现存最早的契约是西周恭王时期镌刻在青铜器皿上的一批有关田地的契约,将契约文字刻在青铜器皿上,就是为了使契文中规定的内容得到多方的承认、信守。该材料表明西周 (  )
A.履践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B.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
C.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D.初具守信精神和证据意识
15.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  )
A.交通十分发达
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16.“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 (  )
A.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B.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
C.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D.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
17.(2022·浙江6月选考·T5)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诗作反映出 (  )
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
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
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
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
18.如图为唐朝和北宋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对两者变化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表明金银开采数量增加
B.表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
C.说明纸币使用范围有限
D.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的出口转运贸易和国内商业达到了西方国家无法企及的水平,不仅推动了自身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中世纪西欧贸易活动的复兴和城市的兴起,加快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商业活跃。拜占庭政府把征收进出口关税的特权赐给了在东地中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对西欧摆脱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对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拜占庭商业的不断进步,使帝国始终保持强大的国力,积累了雄厚财富,传下了罗马法、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学、艺术名著和宗教。
——摘编自徐家玲
《拜占庭在中世纪地中海商业复兴中的地位》
材料二  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不仅进行了市与坊的划分,而且在市内又设有行与肆。随着商业的繁荣,产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如绢行、肉行、药行等。坊市制对市、坊、行、肆的划分,推动了行业分工的细化。在商业发展的推动下,长安城内出现了南市与北市,城郊草市的繁荣扩大了城市规模,推动了古代城市化进程。
——摘编自李小虎、卢川
《从市坊制度看唐代商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的意义。(9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坊市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 滨下武志教授在其著作《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中认为,7世纪至13世纪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这一经济圈在亚洲的人、财、物流动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明史》记载,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关于朝贡贸易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归纳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予以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七 古代的商业贸易
(限时40分钟 80分)
【基础全面练】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3·苏州高二检测)宋代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可用来佐证宋代 (  )
A.东京汴梁成为国际大都市
B.商品经济从城市向农村扩散
C.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D.商业行为不再受官府的管辖
【解析】选C。“每五更点灯……至晓即散”说明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东京汴梁在世界上的地位,故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东京汴梁商业的发展,未涉及农村,故排除B;D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补偿训练】
  根据所学,下图所示应该填入的时期是 (  )
A.①秦汉 ②隋唐
B.①隋唐 ②宋元
C.①宋元 ②明清
D.①先秦 ②秦汉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城市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坊市界限明确,宋元时期开始,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打破坊市界限,故选B;隋唐时期并未打破坊市界限,排除A;宋元时期,坊市界限已被打破,排除C;秦汉时期城市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并未打破坊市界限,排除D。
2.“该帝国的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王朝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该帝国”最有可能是(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选B。根据材料“商船”“首都巴格达”可知,“该帝国”指的是阿拉伯帝国。
3.公元前46年,凯撒将丝绸幕帘置于剧场坐席上以免遭暴晒。此后罗马人纷纷以穿丝绸为时髦,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反映出 (  )
A.罗马帝国重视对外商品贸易
B.服装成为表现身份的象征
C.对外交往促使民主制度完善
D.罗马与中国经济交流加强
【解析】选D。据材料“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可知,罗马对丝绸的需求促进了罗马与中国经济交流的加强,故选D;材料强调罗马帝国与中国经济交流加强,“重视对外商品贸易”属于概念扩大,排除A;服装成为表现身份的象征与“罗马人纷纷以穿丝绸为时髦”不符,排除B;罗马帝国实行君主制,而非民主制,排除C。
4.根据考古发现,宋代瓷器在亚洲的日本、朝鲜、印度、叙利亚等地,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甚至津巴布韦都有出土,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最多。这主要说明 (  )
A.宋代制瓷技术高超 B.宋代对外交往频繁
C.宋与埃及直接往来 D.海上丝路范围广大
【解析】选D。中国的瓷器在亚非地区都有出现,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就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瓷器在非洲、日本等地均有发现,则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的覆盖范围并不局限在亚洲,范围得到了延伸,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瓷器的销售范围,和瓷器的质量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材料并未涉及宋代对外交往的频率,排除B;亚洲和非洲并不接壤,宋代和非洲国家并不是直接往来,排除C。
【拓展延伸】
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主要原因
(1)北方长期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
(2)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纺织业、制瓷业、制茶业等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3)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
(4)政府的开明政策(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5.中亚帖木儿帝国时期出现了一种仿中国青花瓷制作的釉下蓝彩陶器。波斯萨非王朝阿巴斯大帝十分喜爱中国瓷器,在波斯制造出半陶半瓷的器物。这反映了(  )
A.阿拉伯人吸纳异域文化
B.中国制瓷技术水平高超
C.贸易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D.丝绸之路陶瓷贸易兴盛
【解析】选C。题干中“仿中国青花瓷制作的釉下蓝彩陶器”和“半陶半瓷的器物”在中亚和西亚出现,说明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陶瓷技术传播到了中亚和西亚,这反映出贸易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故选C;材料未涉及阿拉伯人,排除A;材料未涉及中国制瓷技术水平,排除B;题干中提到的是中亚和西亚人自己模仿中国陶瓷制作出的器物,而不是丝绸之路上的货物,排除D。
6.下图反映唐代(  )
A.货币体系多元  B.中外经济贸易繁荣
C.朝贡贸易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解析】选B。据材料唐代墓葬出现多种外币,说明当时中外经贸交流频繁,故选B;唐代墓葬出土的外币,并非中国法定货币,排除A;朝贡贸易为国家主导下的非盈利贸易,多以物资交换为主,货币是正常民间贸易的表现,排除C;材料未体现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排除D。
7.(2023·扬州高二检测)古代两河流域的借贷有的是为了扩大生产,有的是为了购买急需的商品,官方的商人也放贷银钱和粮食为王室盈利,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高利贷者手中,资本的集中也促进商业规模扩大和债务奴隶增多。据此可知 (  )
A.借贷活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B.货币等借贷活动已经普及
C.商业和货币金融相互促进
D.借贷活动有比较成熟的形式
【解析】选C。“借贷有的是为了扩大生产……为王室盈利”体现的是货币金融对商业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高利贷者手中”体现的是商业对货币金融的作用,因此材料反映了商业和货币金融的相互促进,C正确;高利贷等部分借贷活动不利于社会稳定,排除A;B错在“普及”,排除;D错在“成熟”,排除。
8.(2023·宿迁高二检测)北宋时期,益州因交子无法兑现引发诉讼,知州张咏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后来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交子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陕西和京西等地。材料表明 (  )
A.北宋在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
B.商品经济繁荣促使纸币诞生
C.纸币的使用促进了商业发展
D.政府有限介入利于金融稳定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因交子无法兑现,政府先是整顿交子铺户,随后设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这一行为扩大了交子的使用范围,说明政府有限介入利于金融稳定,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干预推动交子使用范围的扩大,而非强调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故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政府整顿交子,未涉及交子产生的原因,故排除B;据材料“因交子无法兑现引发诉讼”可知,C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9.(2023·新课标全国卷·T28)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贸易增多,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增多,中国手工业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因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C正确;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免征税”“给予赏赐”等优待政策,“厚往薄来”,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兴起作用有限,排除A;材料强调明朝的对外贸易,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无关,排除B;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排除D。
10.(2023·南京高二检测)《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飞钱”的出现 (  )
A.减轻了商人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B.标志着纸币在中国诞生
C.推动国际贸易朝规范化方向发展
D.体现资本性借贷的发展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出现了“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的飞钱,减轻了商人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正确;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产生的交子,排除B;飞钱为国内商人提供汇兑之便,并未推动国际贸易朝规范化方向发展,排除C;飞钱只是汇票,并非资本性借贷行为,排除D。
【补偿训练】
  庄票形成于清朝前期,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有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见票即可支付,远期庄票须到期才能支付。庄票都不记名,不论何人持有,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庄票的出现说明(  )
A.借贷纠纷得以解决
B.资本性借贷有所发展
C.货币信贷发展完善
D.救济性借贷开始出现
【解析】选B。据材料“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庄票都不记名,不论何人持有,凭票即付”可知,庄票作为资本性借贷凭证可以流通转让,较为灵活,是借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故选B;“得以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完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庄票是资本性借贷,而非救济性借贷,排除D。
11.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 (  )
A.重农抑商政策严格
B.商业契约意识明显
C.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D.商业管理体系完善
【解析】选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古埃及人在转让重要财产时,“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说明古埃及人的商业契约意识比较明显,故选B;题干内容并没有述及政府对商业的态度,排除A;题干并没有述及“生产方式”的相关内容,排除C;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12.明代的田宅买卖契约文书中有“二意情愿,并无逼勒”“两相允洽,各无异言”之类的话语。“自愿非逼”是有效的契约不可缺少的条件,而立契人遵守自愿订立的契约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义务。这种契约订立形式 (  )
A.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打击了土地兼并行为
C.杜绝了土地交易中的纠纷
D.适应了经济发展需要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明代的买卖契约非常重视当事人的自愿,这主要和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有关,人们更加注重契约关系,D正确;中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并不能得到保障,排除A;材料与打击土地兼并行为无关,排除B;“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深化点拨】
契约有利于维护关系双方的利益;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综合应用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的样式多样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铸造时间较晚的圜钱。这反映了当时赵国 (  )
A.手工业技术很发达
B.具有工商立国思想
C.一度取得霸主地位
D.积极开展商贸活动
【解析】选D。据题意可知战国时赵国存在多种货币,其中刀币是为了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受秦国影响铸造圜钱说明秦赵之间存在商贸往来,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的赵国积极开展商贸活动,D正确;材料虽反映了赵国的多种货币,但不能说明赵国的手工业技术发达或赵国具有工商立国思想,排除A、B;C与题意无关,排除。
14.(2023·南京高二检测)中国现存最早的契约是西周恭王时期镌刻在青铜器皿上的一批有关田地的契约,将契约文字刻在青铜器皿上,就是为了使契文中规定的内容得到多方的承认、信守。该材料表明西周 (  )
A.履践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B.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
C.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D.初具守信精神和证据意识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西周时期的有关田地的契约及“将契约文字刻在青铜器皿上,就是为了使契文中规定的内容得到多方的承认、信守”等信息可知,西周时期人们已经初具守信精神和证据意识,D正确;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是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排除A;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C。
15.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  )
A.交通十分发达
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解析】选C。材料提到,现在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丝绸之路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各种文明相互交流,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十分发达,故A错误;商业贸易繁荣,过于片面,没有包含“佛教之路”,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故D错误。
16.“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 (  )
A.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B.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
C.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D.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
【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朝贡贸易是以政治目的为主,不以经济效益为核心,A说法错误,排除;C“对外贸易空前繁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D“双方地位的平等”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B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B。
17.(2022·浙江6月选考·T5)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诗作反映出 (  )
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
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
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
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唐代草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城里一直延伸到城外,商品十分丰富,故选A;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排除B;C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唐代商船中的“俞大娘航船”,以规模宏大著称,材料未涉及,排除D。
18.如图为唐朝和北宋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对两者变化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表明金银开采数量增加
B.表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
C.说明纸币使用范围有限
D.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北宋洛阳地区使用金银比重增加,这并不能说明当时金银开采数量增加,故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故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当时纸币使用范围有限,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唐朝使用的绢帛到宋代已经消失,这是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实物交换退出历史舞台,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的出口转运贸易和国内商业达到了西方国家无法企及的水平,不仅推动了自身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中世纪西欧贸易活动的复兴和城市的兴起,加快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商业活跃。拜占庭政府把征收进出口关税的特权赐给了在东地中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对西欧摆脱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对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拜占庭商业的不断进步,使帝国始终保持强大的国力,积累了雄厚财富,传下了罗马法、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学、艺术名著和宗教。
——摘编自徐家玲
《拜占庭在中世纪地中海商业复兴中的地位》
材料二  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不仅进行了市与坊的划分,而且在市内又设有行与肆。随着商业的繁荣,产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如绢行、肉行、药行等。坊市制对市、坊、行、肆的划分,推动了行业分工的细化。在商业发展的推动下,长安城内出现了南市与北市,城郊草市的繁荣扩大了城市规模,推动了古代城市化进程。
——摘编自李小虎、卢川
《从市坊制度看唐代商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的意义。(9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坊市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也促进了中世纪西欧贸易活动的复兴和城市的兴起”“对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传下了罗马法、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学、艺术名著和宗教”结合所学知识,从拜占庭帝国是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等方面作答。
第(2)题据材料“坊市制对市、坊、行、肆的划分,推动了行业分工的细化”“产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如绢行、肉行、药行等”“在商业发展的推动下,长安城内出现了南市与北市,城郊草市的繁荣扩大了城市规模,推动了古代城市化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1)①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②带动了意大利各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④保存了西方古典文化,保存和完善了罗马法律。⑤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准备了条件。(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①细化了行业分工。②提供了城市居民必需的生活用品。③带动了周边商业的繁荣,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业的发展。④方便了城市管理,推动了古代城市化进程。⑤有利于社会和统治秩序的稳定。(答出三点即可)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 滨下武志教授在其著作《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中认为,7世纪至13世纪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这一经济圈在亚洲的人、财、物流动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明史》记载,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关于朝贡贸易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归纳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予以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提炼观点,其次用史实说明。据材料“ 7世纪至13世纪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亚洲经济圈’”可知滨下武志认为朝贡贸易推动了“亚洲经济圈”的形成;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史》认为朝贡贸易是宣扬国威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
答案:示例一:滨下武志认为朝贡贸易推动了“亚洲经济圈”的形成。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7世纪至13世纪是中国的唐宋时期,唐宋时代中国国家富强、文化繁荣;以丝绸和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发达;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伴随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人、财、物的流动,逐渐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进而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示例二:《明史》认为朝贡贸易是宣扬国威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
明政府试图借朝贡贸易传播传统礼仪,以达到蛮夷归化、尊崇中国为天朝上国的目的,其特点是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成本,政治意义远高于经济意义。
明朝的朝贡贸易导致了明朝财政的缩减,影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发展,导致中国逐渐丧失了唐宋以来海外贸易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