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五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4 20:43:38

文档简介

十五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限时35分钟 70分)
【基础全面练】
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1964年,英国通过《国家卫生服务法》规定:凡英国居民,无论其财产多少,均可免费得到国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患者只需交付挂号费。这说明,英国 (  )
A.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B.完善的现代卫生体系建立
C.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人民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解析】选A。英国通过立法规定:凡英国居民……均可免费得到国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即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故选A;“完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材料无关,排除C;材料强调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未涉及结果如何,无法得出“人民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的结论,排除D。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颁布了包括医疗保险服务、失业救济、养老和教育等法案,确保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些法案的实施说明西方国家 (  )
A.减少了国家干预
B.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C.调整了产业结构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析】选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颁布了包括医疗保险服务、失业救济、养老和教育等法案,确保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些法案的实施说明西方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因此B正确;二战后西方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C、D与材料无关,排除。
3.(2023·南京高二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政府通过的全民健康服务法案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基础医疗和医院医疗两级服务制,基础医疗是主体。为了保证全民健康服务法案的有效运行,英国政府还建立了一支分布于各个社区医疗机构的高素质医护队伍。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屡经修改。这说明 (  )
A.医疗保障制度得到广泛推广
B.全民公共卫生意识得到强化
C.立法手段导致医疗服务完善
D.英国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提供分级医疗服务,建立了社区医护队伍,之后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屡经修改,体现了英国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故选D;材料未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全民公共卫生意识,排除A、B;C表述与材料不符,排除。
4.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张照片。该图展现的场景 (  )
A.体现了国家重视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B.突出了爱国卫生运动成为经常性工作
C.反映了卫生防疫站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D.展现了青年医生投身于基层卫生建设
【解析】选A。据材料“卫生防疫站医生下乡服务”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生下乡为农民解决传染病问题,体现了国家重视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故选A;材料只提到医生下乡,并不是爱国卫生运动,排除B;医生下乡服务只是一种历史现象,不能说明卫生防疫站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排除C;医生下乡服务并不是投身于基层卫生建设,排除D。
5.1952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原来的卫生工作原则再加上一条“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卫生工作具有的鲜明时代特色是 (  )
A.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B.重视中西医相结合
C.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D.完善医疗卫生体系
【解析】选C。根据材料“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卫生工作具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C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保障体系,排除A;重视中西医相结合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时代特色,排除D。
6.(2023·徐州高二检测)历史上,我国西南地区疟疾频发,该地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20世纪50年代,国家通过卫生组织建设、宣传教育、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西南地区的疫情。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
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
B.公共卫生体系完善
C.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解析】选C。20世纪50年代,国家采取诸多措施基本控制了西南地区的疟疾疫情,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疫情防控成效显著,故C正确。基本控制西南地区的疫情不能说明地域发展差异缩小,也不能说明公共卫生体系完善,更与20世纪90年代确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无关,故A、B、D错误。
7.(2023·无锡高二检测)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的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享受社会福利群体扩大
D.全面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解析】选B。从1982年宪法做出规定到2004年宪法修正案提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非法制建设的发展,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享受社会福利的群体扩大,排除C。“全面”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
8.如表说明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医疗卫生事业都 (  )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 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
改革开放 以来 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
A.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
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促进医疗保险制度形成
D.有效防止了传染病出现
【解析】选B。材料“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患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B正确;A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医疗保险制度,排除C;“防止”一词过于绝对,且说法错误,排除D。
【拓展延伸】
建国以来医疗卫生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意义
(1)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提升了全民健康素养。
(3)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
(4)促进了公共卫生体制的完善。
(5)有利于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
9.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的62.8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  )
A.把防疫工作视为重中之重 
B.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C.乡村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
D.对食品药品的严格监管
【解析】选B。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可知,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故选B;重视防疫工作不是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A;乡村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表现,不能全面解释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排除C;对食品药品的严格监管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不能全面解释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排除D。
10.19世纪中叶英国议会颁布法令,开展公共卫生运动。在政府的感召下,民间力量也纷纷加入这场运动中来。中产阶级妇女尤为突出,她们积极走访,宣传卫生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普及卫生知识的作用。由此可见,此次英国公共卫生运动(  )
A.民间力量发挥了主导作用
B.彻底改变了英国的环境卫生
C.妇女的政治权利得以保证
D.适应了英国工业社会的需要
【解析】选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出现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弊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英国颁布法令,得到人们的大力支持,说明英国公共卫生运动适应了英国工业社会的需要,故选D。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依据,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由此可知 (  )
A.药品供应问题严重
B.国家医疗立法完善
C.国家重视民生医疗
D.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
【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的“四个最严”的要求可知,国家重视医疗卫生问题,C正确;仅根据材料内容不能得出当前药品供应问题严重的结论,排除A;B中“完善”的说法不准确,排除;材料只是强调我国加强医疗立法并提出相关要求,无法得出“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的结论,排除D。
【综合应用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2.2012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这有利于 (  )
A.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实现了城镇与农村居民公平参保,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故选C;题干强调的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广,并不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排除A;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广无法调节过高收入,排除B;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可以统筹城乡发展,但无法实现优势互补,排除D。
13.19世纪80年代,德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与残障社会保险法》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国家实现统一
B.君主立宪政体建立
C.法律制度完善
D.工业革命的推动
【解析】选D。社会保险制度属于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是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条件,故D正确。
14.(2023·泰州高二检测)1982年,英国保守党政府取消了与收入关联的疾病与失业救济,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同年通过的《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贴,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费数额。该政策的制定 (  )
A.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B.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
C.调整了“福利国家”运行方式
D.增加了雇主的经济负担
【解析】选C。材料中政策的制定改变了福利支出完全由政府承担的运行方式,改由政府、雇主、雇员共同承担,故C正确;由材料无法推断出该政策对于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A错误;该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而非推卸政府的社会责任,B错误;材料“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费数额”表明雇主的经济负担没有增加,D错误。
15.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冠病毒感染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  )
A.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
B.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
C.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
D.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
【解析】选B。据材料“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可知,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主要是为国家利益服务以维护其霸权地位,故选B;“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说法错误且与材料无关,排除A;据材料“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可知,医疗技术的创新不受政治体制的束缚,排除C;“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是其表象,排除D。
16.(2023·无锡高二检测)互联网正催生医疗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  )
A.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互联网大数据使人们更加便利地享受医疗卫生服务,利于民众健康,故选D;材料与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材料未涉及医疗费用,排除B;材料仅涉及医疗方面,无法体现基础设施的整体改善,排除C。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面对工业化和都市化带来的垃圾、下水道、供水以及居住等问题,1842年,英国人埃德温·查德威克率先提出治理公共卫生。基于当时瘴气和接触传染的医学观念,此时的公共卫生对因营养不良和恶劣居住条件引发的天花、伤寒和慢性病尤为重视。19世纪中叶,公共卫生改革者声称,工人阶级不良的健康状况和过早死亡减损了社会劳动能力,进而降低了社会效率。他们提倡利用政府资金提升公共卫生水平,从而减少国家为孤儿寡母提供的救济。19世纪后半期,公共卫生成为非常专业化的职业:公共卫生最终接受疾病传播的细菌理论,从而建立在科学的医学基础之上;公共卫生干涉的领域从环境卫生转向家庭卫生;公共卫生运动最初的领导者几乎都是社会改革者,医生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杜丽红《世界现代公共卫生史的
兴起与近代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公共卫生干涉的领域从环境卫生转向家庭卫生”“公共卫生最终接受疾病传播的细菌理论,从而建立在科学的医学基础之上”“医生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概括作答。第(2)题据材料“面对工业化和都市化带来的垃圾、下水道、供水以及居住等问题”“19世纪中叶,公共卫生改革者声称,工人阶级不良的健康状况和过早死亡减损了社会劳动能力”“基于当时瘴气和接触传染的医学观念”“公共卫生运动最初的领导者几乎都是社会改革者”并结合所学概括作答。
答案:(1)趋势:从关注环境卫生到全面关注人的生活状态和家庭卫生;医学理论基础愈发科学、精准;领导者和从业者的专业性日益增强。(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科学技术(生物学、医学)的进步;民主政治的发展。(答出四点即可)
18.如表为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与发展的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近 代 (1)1842年,美国人派克在广州建立了眼科医院 (2)1929年,我国开始独立设置海港检疫机构,此前中国海港检疫工作被外国人把持 (3)1931年,中共中央军委总军医处成立,出现了医疗卫生制度的专业化设计 (4)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民政厅下设卫生处。边区卫生机构出现制度化倾向 (5)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建立了阶梯救治和医疗后送制度。解放区卫生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制度分工更加细化
现 代 (6)1951年,我国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医疗体系 (7)2003年,国务院转发《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到2010年实现了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8)2016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合并。截至2017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9)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提出巨大挑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受住了考验
 ——据王书城《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根据“1931年,中共中央军委总军医处成立,出现了医疗卫生制度的专业化设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民政厅下设卫生处。边区卫生机构出现制度化倾向”“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建立了阶梯救治和医疗后送制度”“2003年,国务院转发《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到2010年实现了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等信息可知,政府的支持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国共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政权和新中国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支持等内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论题:政府的支持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论题必须围绕“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可以从背景、特征、影响等角度展开,比如“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明显时代性”“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改善民众生活”等)
阐述: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逐渐收回部分主权。1929年,中国南京国民政府独立设置海港检疫机构,大大提高了中国卫生安全,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政府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为抗战胜利奠定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医疗卫生工作,颁布一系列法规法律,推动医疗卫生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2017年,中央政府将城乡医保合并,使医学成果普惠平等,极大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健康要求,推动了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立。小结: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民生福祉。政府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政府通过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建立平稳、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保障国民健康。十五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限时35分钟 7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1964年,英国通过《国家卫生服务法》规定:凡英国居民,无论其财产多少,均可免费得到国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患者只需交付挂号费。这说明,英国 (  )
A.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B.完善的现代卫生体系建立
C.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人民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颁布了包括医疗保险服务、失业救济、养老和教育等法案,确保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些法案的实施说明西方国家 (  )
A.减少了国家干预
B.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C.调整了产业结构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3.(2023·南京高二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政府通过的全民健康服务法案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基础医疗和医院医疗两级服务制,基础医疗是主体。为了保证全民健康服务法案的有效运行,英国政府还建立了一支分布于各个社区医疗机构的高素质医护队伍。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屡经修改。这说明 (  )
A.医疗保障制度得到广泛推广
B.全民公共卫生意识得到强化
C.立法手段导致医疗服务完善
D.英国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4.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张照片。该图展现的场景 (  )
A.体现了国家重视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B.突出了爱国卫生运动成为经常性工作
C.反映了卫生防疫站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D.展现了青年医生投身于基层卫生建设
5.1952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原来的卫生工作原则再加上一条“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卫生工作具有的鲜明时代特色是 (  )
A.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B.重视中西医相结合
C.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D.完善医疗卫生体系
6.(2023·徐州高二检测)历史上,我国西南地区疟疾频发,该地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20世纪50年代,国家通过卫生组织建设、宣传教育、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西南地区的疫情。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
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
B.公共卫生体系完善
C.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7.(2023·无锡高二检测)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的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享受社会福利群体扩大
D.全面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8.如表说明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医疗卫生事业都 (  )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 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
改革开放 以来 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
A.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
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促进医疗保险制度形成
D.有效防止了传染病出现
建国以来医疗卫生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意义
(1)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提升了全民健康素养。
(3)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
(4)促进了公共卫生体制的完善。
(5)有利于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
9.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的62.8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  )
A.把防疫工作视为重中之重 
B.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C.乡村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
D.对食品药品的严格监管
10.19世纪中叶英国议会颁布法令,开展公共卫生运动。在政府的感召下,民间力量也纷纷加入这场运动中来。中产阶级妇女尤为突出,她们积极走访,宣传卫生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普及卫生知识的作用。由此可见,此次英国公共卫生运动(  )
A.民间力量发挥了主导作用
B.彻底改变了英国的环境卫生
C.妇女的政治权利得以保证
D.适应了英国工业社会的需要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依据,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由此可知 (  )
A.药品供应问题严重
B.国家医疗立法完善
C.国家重视民生医疗
D.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2.2012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这有利于 (  )
A.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13.19世纪80年代,德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与残障社会保险法》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国家实现统一
B.君主立宪政体建立
C.法律制度完善
D.工业革命的推动
14.(2023·泰州高二检测)1982年,英国保守党政府取消了与收入关联的疾病与失业救济,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同年通过的《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贴,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费数额。该政策的制定 (  )
A.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B.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
C.调整了“福利国家”运行方式
D.增加了雇主的经济负担
15.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冠病毒感染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  )
A.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
B.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
C.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
D.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
16.(2023·无锡高二检测)互联网正催生医疗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  )
A.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面对工业化和都市化带来的垃圾、下水道、供水以及居住等问题,1842年,英国人埃德温·查德威克率先提出治理公共卫生。基于当时瘴气和接触传染的医学观念,此时的公共卫生对因营养不良和恶劣居住条件引发的天花、伤寒和慢性病尤为重视。19世纪中叶,公共卫生改革者声称,工人阶级不良的健康状况和过早死亡减损了社会劳动能力,进而降低了社会效率。他们提倡利用政府资金提升公共卫生水平,从而减少国家为孤儿寡母提供的救济。19世纪后半期,公共卫生成为非常专业化的职业:公共卫生最终接受疾病传播的细菌理论,从而建立在科学的医学基础之上;公共卫生干涉的领域从环境卫生转向家庭卫生;公共卫生运动最初的领导者几乎都是社会改革者,医生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杜丽红《世界现代公共卫生史的
兴起与近代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8分)
18.如表为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与发展的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近 代 (1)1842年,美国人派克在广州建立了眼科医院 (2)1929年,我国开始独立设置海港检疫机构,此前中国海港检疫工作被外国人把持 (3)1931年,中共中央军委总军医处成立,出现了医疗卫生制度的专业化设计 (4)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民政厅下设卫生处。边区卫生机构出现制度化倾向 (5)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建立了阶梯救治和医疗后送制度。解放区卫生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制度分工更加细化
现 代 (6)1951年,我国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医疗体系 (7)2003年,国务院转发《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到2010年实现了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8)2016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合并。截至2017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9)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提出巨大挑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受住了考验
 ——据王书城《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