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一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4 20:44:24

文档简介

十一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限时40分钟 80分)
             【基础全面练】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图为18—19世纪英国城市发展统计图。这反映了英国 (  )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B.优先发展大中城市
C.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D.率先实现了城市化
2.1869年,美国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的西段由1万多名华工修筑,东段由3.8万名爱尔兰工人修筑;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大批外国移民涌入美国城市,促进城市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据此可知 (  )
A.人口迁徙推动美国发展
B.移民是美国建设的主力
C.移民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华工对美国的贡献最大
  美国城市人口比例由1820年的7%上升到1860年的20%,到1920年又上升至51.2%。这反映了(  )
A.美国城市化的速度缓慢
B.美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C.美国城市是人口集中地
D.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
3.(2023·泰州高二检测)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是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其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B.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
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4.当前,中国已形成了一批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化水平较高,部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化水平已超过88%。这主要得益于 (  )
A.中外交往的密切 B.国家政策的引导
C.民营企业的崛起 D.国企改革的深化
5.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休闲活动逐渐丰富,酒馆、咖啡馆、戏院、展览馆、博物馆、体育场等都成了许多人光顾的地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
A.工业化生产普遍确立
B.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C.城市化程度逐渐提高
D.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6.下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出现的新事物。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迅猛发展
B.近代化交通工具取代传统交通工具
C.工业文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D.城市化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许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水排水管网,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表明近代中国 (  )
A.社会生活文明化趋势明显
B.城市基础设施已完备
C.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D.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7.(2023·宿迁高二检测)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大众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8.1832年,法国暴发霍乱。巴黎市政府于次年着手规划地下管线系统,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压缩空气管、不同功能的电缆等线路整合起来,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这一做法 (  )
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
B.提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范本
C.阻断了疫情的社区传播
D.提高了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
9.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60年代后,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中日战争后,形成新的商业区。上海成为近代大都市 (  )
A.促进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
B.取决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C.得益于近代工业化的推动
D.缘于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10.19世纪,公园是“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报刊等媒体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城市化问题很严重
C.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D.社会环保意识增强
11.(2023·泰州高二检测)20世纪30年代末,广东已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轻工外贸城市区和潮汕平原城镇群,城市商贸相对发达而工业基础较弱,赌、毒、娼、走私贩私等畸态异常突出。近代广东的城市发展 (  )
A.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普遍模式
B.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特征
C.缘于政府主导的资源开发战略
D.反映通商口岸城市的均衡发展
12.184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55年,伦敦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建设。到19世纪60年代,欧洲各城市初步建成了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欧洲国家的这些举措 (  )
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B.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C.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应对:通过立法等手段,建设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综合应用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下表为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伦敦和其他城市占英国城市总人口比重的变化统计表。解读正确的是 (  )
时间 伦敦占城市总人口百分比 其他城市占城市总人口百分比
1670年 70% 30%
1750年 55% 45%
1801年 38% 62%
A.伦敦城市经济的衰退
B.城市化进程的普遍加快
C.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
D.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均衡
14.1846年,由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这些史实说明 (  )
A.科技进步带来城市类型多样
B.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
C.慈善事业推动城市功能完善
D.文教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15.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年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 “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 (  )
A.城市经济建设倒退推动法制建设
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建设问题突出
D.政府从自由放任调整到国家干预
16.(2023·淮安高二检测)城市化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图,据此判断20世纪中期以来 (  )
A.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最快
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十分迅猛
C.全世界已经全部实现城市化
D.不同国家间的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增大
17.(2022·海南等级考·T14)明代,上海只是一个小城镇,人们以说嘉兴话为尚;清代属苏州管辖,人们以会说苏州话为荣;到了现代,上海已成为著名大都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上海话。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 (  )
A.追逐新潮的心理取向
B.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记
C.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
D.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8.晚清至民国初年,在通商城市,以夜生活、星期休息制度及作息定时习惯为主要标志,形成了市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公共时间”;夜生活使白天劳作、夜晚外出娱乐的方式日益流行。据此判断,这一时期通商城市 (  )
A.社会文明开化已经蔚然成风
B.居民物质生活得到大幅度提升
C.追求西式生活成为社会共识
D.市民生活观念和习惯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允许在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设公共园林的城镇动用税收兴建城市公园,希望用这种方式改善城市公共卫生。从19世纪40年代之后,英国开始出现了建设城市公园的热潮。1843年建设、1847年开放的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是英语世界公认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
——摘编自赵晶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形成及发展》
材料二 1928年,美国内务部和陆军部共同向国会提交法案,法案首次提出“国家历史公园”一词。1931年国家公园管理局主办约克郡英国投降150年盛大庆典,充分显示了该局对重要历史遗址的成功保护利用。1935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了历史遗址和建筑部,并通过《历史遗址法》。这些行动都使国家公园管理局更有能力承担更广泛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职能,对国家历史公园建设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国会还相继批准了Colonial(1936年)、Saratoga(1938年)、林肯出生地(1939年)、JeanLafitte(1939年)国家历史公园。
——摘编自王京传
《美国国家历史公园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40年代之后,英国出现城市公园建设热潮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国家历史公园建设的新变化,并简要归纳其社会价值。(9分)
20.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材料二 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走过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城市化的具有自身历史特征的发展道路,它既没有形成城市工业化的强劲拉力,也没有形成农业资本主义化的巨大推力。西方是城市的拉力强于农村的推力,中国则是农村的众多人口被排挤到城市中来,且农村的推力强于城市的拉力。
——摘编自[美]布莱恩·贝利《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
运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分别以中国和英国为例,对近代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进行阐释。十一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限时40分钟 80分)
             【基础全面练】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图为18—19世纪英国城市发展统计图。这反映了英国 (  )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B.优先发展大中城市
C.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D.率先实现了城市化
【解析】选A。根据材料统计图可以看出1760年、1801年、1851年这三个时段5万人口城市增加最快,其次是10万人口城市,增长较慢的是30万人口城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工业化的过程,A正确;材料统计图显示30万人口城市在1760年、1801年数量没有增加,排除B;30万人口城市在1760年、1801年数量没有增加,10万人口城市在1760年、1801年也仅增加1个,排除C;材料是18—19世纪英国城市发展统计图,没有其他国家城市发展情况,也就不能比较出英国率先实现了城市化,排除D。
2.1869年,美国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的西段由1万多名华工修筑,东段由3.8万名爱尔兰工人修筑;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大批外国移民涌入美国城市,促进城市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据此可知 (  )
A.人口迁徙推动美国发展
B.移民是美国建设的主力
C.移民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华工对美国的贡献最大
【解析】选A。依据材料“太平洋铁路的西段由1万多名华工修筑,东段由3.8万名爱尔兰工人修筑”“大批外国移民涌入美国城市,促进城市工业……发展”,可以看出外来的人口迁徙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移民对美国建设的作用,不能看出“主力”,排除B;推动城市化进程只是一个方面,排除C;除了华工,还有其他的移民,材料不能反映贡献程度,排除D。
【补偿训练】
  美国城市人口比例由1820年的7%上升到1860年的20%,到1920年又上升至51.2%。这反映了(  )
A.美国城市化的速度缓慢
B.美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C.美国城市是人口集中地
D.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
【解析】选D。从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美国正处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与工业革命的开展密切相关,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D正确;材料中城市人口比例是上升的,反映城市化速度加快,排除A;B、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2023·泰州高二检测)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是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其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B.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
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解析】选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是在列强侵略下被动进行的,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其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B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近代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与城市间发展速度,排除A、D。“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
4.当前,中国已形成了一批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化水平较高,部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化水平已超过88%。这主要得益于 (  )
A.中外交往的密切 B.国家政策的引导
C.民营企业的崛起 D.国企改革的深化
【解析】选B。上海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广州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这使得它们城市化水平很高,即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引导,故选B。
5.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休闲活动逐渐丰富,酒馆、咖啡馆、戏院、展览馆、博物馆、体育场等都成了许多人光顾的地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
A.工业化生产普遍确立
B.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C.城市化程度逐渐提高
D.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解析】选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类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酒馆、咖啡馆、戏院、展览馆、博物馆、体育场”都属于第三产业,是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化程度逐渐提高的表现,故选C。
6.下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出现的新事物。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迅猛发展
B.近代化交通工具取代传统交通工具
C.工业文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D.城市化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
【解析】选C。从所学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可知,图中的轨道交通、电线、电报是工业文明的产物,19世纪以来在中国很多城市出现,说明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故选C;城市化主要指城市人口增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与题目主旨不符合,排除A;19世纪以来,近代化交通工具出现的同时,传统交通工具仍然大量存在,排除B;城市化主要指城市的人口增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以民族工业为主,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D。
【补偿训练】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许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水排水管网,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表明近代中国 (  )
A.社会生活文明化趋势明显
B.城市基础设施已完备
C.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D.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解析】选A。给水排水管网、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在近代城市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使社会生活趋向文明化,故选A;“完备”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材料信息只涉及近代城市设施,与“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无关,排除C;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排除D。
7.(2023·宿迁高二检测)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大众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解析】选A。大众戏院、喜剧和音乐剧等都是城市中的场所或活动,这些在欧美国家大量出现,说明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贫富差距逐渐消除”,故B排除。C错在“开始”,故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工人福利”,故D排除。
8.1832年,法国暴发霍乱。巴黎市政府于次年着手规划地下管线系统,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压缩空气管、不同功能的电缆等线路整合起来,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这一做法 (  )
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
B.提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范本
C.阻断了疫情的社区传播
D.提高了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
【解析】选B。据材料“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可知法国政府为了应对霍乱,积极统筹城市管线分类建设,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范本,故选B;1832年法国依然处于工业革命进行过程中,排除A;疫情的社区传播有多重原因,“阻断了”一词太过绝对,排除C;材料中的管线建设体现的是政府公共卫生观念的提高,排除D。
9.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60年代后,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中日战争后,形成新的商业区。上海成为近代大都市 (  )
A.促进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
B.取决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C.得益于近代工业化的推动
D.缘于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是沿海港口城市,近代首批开放城市,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上海成为近代大都市,C正确;上海成为近代大都市不能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排除A;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是上海成为近代大都市的主要因素,排除B;19世纪中期,中国小农经济并未完全解体,排除D。
10.19世纪,公园是“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报刊等媒体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城市化问题很严重
C.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D.社会环保意识增强
【解析】选D。“公园是‘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无非就是强调城市的环境问题,是环保意识增强的体现,故选D。
11.(2023·泰州高二检测)20世纪30年代末,广东已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轻工外贸城市区和潮汕平原城镇群,城市商贸相对发达而工业基础较弱,赌、毒、娼、走私贩私等畸态异常突出。近代广东的城市发展 (  )
A.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普遍模式
B.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特征
C.缘于政府主导的资源开发战略
D.反映通商口岸城市的均衡发展
【解析】选B。据材料“城市商贸相对发达而工业基础较弱,赌、毒、娼、走私贩私等畸态异常突出”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可知,广东这种商贸发达而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相关,故选B;“普遍”一词太过绝对,排除A;广州在近代是通商口岸,受到列强侵略影响,与政府资源开发战略无关,排除C;通商口岸城市发展并不均衡,排除D。
12.184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55年,伦敦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建设。到19世纪60年代,欧洲各城市初步建成了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欧洲国家的这些举措 (  )
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B.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C.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解析】选B。据材料“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建设”“建成了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可知,工业革命以来的欧洲国家逐渐重视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利于解决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一系列卫生问题,故选B;公共卫生问题只是城市化过程中诸多问题中的一类,排除A;经济大危机时期,欧美国家逐步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城市公共卫生体系服务的是所有城市公共群体,而不是只针对某一社会阶级群体,不会推动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D。
【拓展延伸】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应对:通过立法等手段,建设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综合应用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下表为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伦敦和其他城市占英国城市总人口比重的变化统计表。解读正确的是 (  )
时间 伦敦占城市总人口百分比 其他城市占城市总人口百分比
1670年 70% 30%
1750年 55% 45%
1801年 38% 62%
A.伦敦城市经济的衰退
B.城市化进程的普遍加快
C.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
D.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均衡
【解析】选B。1750年到1801年是工业革命进行的时间,表格显示出在这一过程中伦敦占城市总人口百分比不断下降,其他城市占城市总人口百分比不断上升并超过伦敦,这一现象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B正确;材料反映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能反映伦敦城市经济的衰退,A错误;表格的信息不能说明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C错误;表格反映的是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未反映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均衡,D错误。
14.1846年,由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这些史实说明 (  )
A.科技进步带来城市类型多样
B.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
C.慈善事业推动城市功能完善
D.文教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解析】选D。由材料“哈佛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斯坦福大学……形成帕罗奥多市”可知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D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多种城市类型、殖民文化影响和城市功能,排除A、B、C。
15.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年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 “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 (  )
A.城市经济建设倒退推动法制建设
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建设问题突出
D.政府从自由放任调整到国家干预
【解析】选C。“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从时间看,是在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代价是日益恶劣的环境,为此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城市化问题进行管理,故选C。
16.(2023·淮安高二检测)城市化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图,据此判断20世纪中期以来 (  )
A.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最快
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十分迅猛
C.全世界已经全部实现城市化
D.不同国家间的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增大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在1960年为20%,在2020年为60%左右,上涨幅度高于同期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故选B;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但发展速度不及发展中国家,排除A;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未实现完全的城市化,排除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排除D。
17.(2022·海南等级考·T14)明代,上海只是一个小城镇,人们以说嘉兴话为尚;清代属苏州管辖,人们以会说苏州话为荣;到了现代,上海已成为著名大都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上海话。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 (  )
A.追逐新潮的心理取向
B.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记
C.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
D.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不同时期的上海地区方言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而且上海方言从使用外地语言到使用自己语言也反映了上海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故B正确。心理取向只是影响地区主流方言变化的主观因素之一,故A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非最佳选项;上海从小城镇到大都市的变化确实反映了行政区划的变化,但这只是影响上海方言的客观因素之一,本质上也是上海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体现,故C也不是最佳选项,排除;材料体现了方言的变迁,并没有体现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排除D。
18.晚清至民国初年,在通商城市,以夜生活、星期休息制度及作息定时习惯为主要标志,形成了市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公共时间”;夜生活使白天劳作、夜晚外出娱乐的方式日益流行。据此判断,这一时期通商城市 (  )
A.社会文明开化已经蔚然成风
B.居民物质生活得到大幅度提升
C.追求西式生活成为社会共识
D.市民生活观念和习惯发生变化
【解析】选D。题干所示为晩清至民国初年,在通商城市,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作息习惯,注重周末休息和追求夜生活,这表明通商城市市民生活观念和习惯发生变化,故D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社会文明开化蔚然成风,A排除;B中“大幅度提升”既不符合题干主旨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中“社会共识”说法有误,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允许在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设公共园林的城镇动用税收兴建城市公园,希望用这种方式改善城市公共卫生。从19世纪40年代之后,英国开始出现了建设城市公园的热潮。1843年建设、1847年开放的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是英语世界公认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
——摘编自赵晶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形成及发展》
材料二 1928年,美国内务部和陆军部共同向国会提交法案,法案首次提出“国家历史公园”一词。1931年国家公园管理局主办约克郡英国投降150年盛大庆典,充分显示了该局对重要历史遗址的成功保护利用。1935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了历史遗址和建筑部,并通过《历史遗址法》。这些行动都使国家公园管理局更有能力承担更广泛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职能,对国家历史公园建设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国会还相继批准了Colonial(1936年)、Saratoga(1938年)、林肯出生地(1939年)、JeanLafitte(1939年)国家历史公园。
——摘编自王京传
《美国国家历史公园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40年代之后,英国出现城市公园建设热潮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国家历史公园建设的新变化,并简要归纳其社会价值。(9分)
【解析】第(1)题原因:根据材料“从19世纪40年代之后,英国开始出现了建设城市公园的热潮”“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希望用这种方式改善城市公共卫生”概括作答。
第(2)题新变化:根据材料“充分显示了该局对重要历史遗址的成功保护利用”“1935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了历史遗址和建筑部,并通过《历史遗址法》”概括作答。社会意义:根据材料“这些行动都使国家公园管理局更有能力承担更广泛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职能,对国家历史公园建设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国会还相继批准了Colonial(1936年)、Saratoga(1938年)、林肯出生地(1939年)、JeanLafitte(1939年)国家历史公园”“《美国国家历史公园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等信息概括作答。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国家公共职能的加强);公共卫生问题得到广泛关注。(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新变化:重视保护历史遗迹;成立相关管理机构。
社会价值:有利于本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为他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创新提供借鉴。(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0.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材料二 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走过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城市化的具有自身历史特征的发展道路,它既没有形成城市工业化的强劲拉力,也没有形成农业资本主义化的巨大推力。西方是城市的拉力强于农村的推力,中国则是农村的众多人口被排挤到城市中来,且农村的推力强于城市的拉力。
——摘编自[美]布莱恩·贝利《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
运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分别以中国和英国为例,对近代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进行阐释。
【解析】根据材料“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人口迁移主要体现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城市的兴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将大量农村劳动力吸纳到城市之中。“圈地运动”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的推广,农村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流入城市。中国则是西方殖民入侵,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解体缓慢,始终占主导;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曲折发展,无法形成城市工业化的强劲拉力。近代中国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农村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下,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使大量农村人口被排挤到城市。
答案: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城市的兴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将大量农村劳动力吸纳到城市之中。“圈地运动”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的推广,农村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流入城市。
中国:西方殖民入侵,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解体缓慢,始终占主导;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曲折发展,无法形成城市工业化的强劲拉力。近代中国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农村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下,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使大量农村人口被排挤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