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四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4 20:45:51

文档简介

四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限时40分钟 8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3·南京高二检测)下图是山西大同市阳高县许家窑出土的石器图片。据此可知,许家窑人 (  )
A.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B.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开始从事农业耕种
下列图片可以直接用来印证我国古代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2.下表所示为不同史料关于周代农业的记载。表格中的内容反映出周代 (  )
命我众人:庤乃钱(农具名)镈,奄观铚艾 《诗经》
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鎒,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 《管子》
铚,获禾短镰也 《说文解字》
A.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D.金属农具的应用
3.河南登封阳城战国冶铸铁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的铸范占出土铸范总数的90%以上;在辽宁抚顺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当时 (  )
A.农具生产技艺高超
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C.铁农具在生产中广泛使用
D.农耕技术世界领先
生产工具进步的意义
(1)生产工具是反映生产力性质的综合性标志,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2)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
4.(2023·南通高二检测)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发明了提水灌溉的装置“沙杜夫”,它利用杠杆原理将低洼之处的水抽引到高处,从而使高处的耕地得到灌溉。这表明(  )
A.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
B.埃及社会饥荒得以缓解
C.农业灌溉工具世界领先
D.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发展
5.(2023·泰州高二检测)北宋诗人沈辽赋诗曰:“山田绕山脚,江水何可作。车轮十丈围,飞湍半天落。雁翅插修筦,随流得深酌。升降岂无势,长江怒相薄。有如万夫力,欢呼倾众壑。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人间有机事,由来生巧恶。善彼汉阴老,忘怀抱纯朴。”作者意在 (  )
A.感叹提花织机技术精巧
B.赞美翻车灌溉高效便农
C.倡导顺应自然返璞归真
D.推崇水排冶铁动力强劲
苏轼曾写诗描述古代某农业工具,“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其描述的是 (  )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工具,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著名的农业灌溉工具之一。
6.下面有关汉代画像石纺织图的解说,正确的是 (  )
A.中国出土最早的纺织工具
B.纺织工场出现规模化
C.民间棉纺织技术逐渐普及
D.展现当时织机的基本构造
7.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 (  )
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的形成
C.民窑手工业技术非常先进
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
8.山西侯马春秋时期的晋国遗址包含青铜器铸造遗址。在该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可能是 (  )
9.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了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 (  )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
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
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
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
10.中国古代谚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的劳作方式 (  )
A.大量的使用农奴劳作
B.采用集体劳作的形式
C.生产技术由师徒传授
D.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11.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 (  )
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
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
12. 《元史》记载,乃偁(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由此可知 (  )
A.体现家庭式劳作方式
B.技术传承具有开放性
C.一旦定籍,世代相袭
D.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2023·徐州高二检测)中国古代手工业不断发展,制造出结构复杂的生产工具。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对其演变解读正确的是 (  )
A.与时俱进 B.日益式微 
C.递代积累 D.领先世界
14.(2023·泰州高二检测)在西亚乌尔第一王朝的王陵中发掘出大量铜制的头盔、斧子、标枪等,铜块已成为具有倾向职能的交换媒介。这可以佐证 (  )
A.西亚最早掌握了青铜铸造冶炼技术
B.乌尔第一王朝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C.乌尔第一王朝促进了青铜技术外传
D.铜铸货币成为当时主要流通货币
15.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山东地区 (  )
A.盐铁官营的实施情形
B.铁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C.冶铁作坊的劳作方式
D.制铁工艺水准领先全国
16.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记 载 出 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列传》
“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高度发达
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
17.(2023·盐城高二检测)公元前133年,罗马规定:租借国家土地每家不能超过1 000犹格(约250公顷),超出的部分须退还国家,租借给需要土地的农民,土地租借权可以继承但不得让渡他人。该法律 (  )
A.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理念
B.违背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C.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D.确保了罗马社会“中间阶层”的稳定
18.(2023·无锡高二检测)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但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而且大都发明了灌溉工具,修建、疏浚、维护水利工程也往往被当作地区发展的大事。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  )
A.天文历法的历史悠久
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的不可或缺
D.农耕文明的必然要求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中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说明引起生产变化的根本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8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赫 梯 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
古 希 腊 在荷马时代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增长
中 国 公元前6世纪已经开始使用铁。从此,木质的耒耜逐渐为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1403 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
——据吴臻义、吴惠芳《世界文化》整理
阅读材料,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0分)四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限时40分钟 80分)
【基础全面练】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3·南京高二检测)下图是山西大同市阳高县许家窑出土的石器图片。据此可知,许家窑人 (  )
A.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B.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开始从事农业耕种
【解析】选A。通过观察图片可知,许家窑遗址出土的石器较粗糙,为打制石器,结合所学可知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故选A;新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火的使用和“开始”从事农业耕种,排除C、D。
【补偿训练】
下列图片可以直接用来印证我国古代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解析】选D。从图片“石犁”到“骨耜”再到“铁犁铧”可以看出,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故选D。
2.下表所示为不同史料关于周代农业的记载。表格中的内容反映出周代 (  )
命我众人:庤乃钱(农具名)镈,奄观铚艾 《诗经》
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鎒,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 《管子》
铚,获禾短镰也 《说文解字》
A.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D.金属农具的应用
【解析】选D。据材料中“钱”“铫”“镰”“铚”可知,在当时的农业生产劳动中,金属农具已被使用,故选D。材料中没有体现区域经济的相关信息,排除A;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土地买卖的相关信息,排除C。
3.河南登封阳城战国冶铸铁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的铸范占出土铸范总数的90%以上;在辽宁抚顺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当时 (  )
A.农具生产技艺高超
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C.铁农具在生产中广泛使用
D.农耕技术世界领先
【解析】选C。材料“农业生产工具的铸范占出土铸范总数的90%以上”“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说明当时铁农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故选C;材料与农具生产技艺高超、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无关,排除A、B;材料未涉及同世界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出农耕技术世界领先的结论,排除D。
【深化点拨】
生产工具进步的意义
(1)生产工具是反映生产力性质的综合性标志,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2)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
4.(2023·南通高二检测)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发明了提水灌溉的装置“沙杜夫”,它利用杠杆原理将低洼之处的水抽引到高处,从而使高处的耕地得到灌溉。这表明(  )
A.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
B.埃及社会饥荒得以缓解
C.农业灌溉工具世界领先
D.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发展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发明提水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实现了汲水灌溉的目的,这说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故选A。材料未涉及埃及社会饥荒问题,排除B;材料未将古埃及的灌溉工具与其他国家对比,无法得出世界领先的结论,排除C;材料未涉及水利工程方面的内容,排除D。
5.(2023·泰州高二检测)北宋诗人沈辽赋诗曰:“山田绕山脚,江水何可作。车轮十丈围,飞湍半天落。雁翅插修筦,随流得深酌。升降岂无势,长江怒相薄。有如万夫力,欢呼倾众壑。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人间有机事,由来生巧恶。善彼汉阴老,忘怀抱纯朴。”作者意在 (  )
A.感叹提花织机技术精巧
B.赞美翻车灌溉高效便农
C.倡导顺应自然返璞归真
D.推崇水排冶铁动力强劲
【解析】选B。据材料“车轮十丈围,飞湍半天落”“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可知描绘的是一种灌溉工具,结合所学翻车的史实可知,此工具操作方便,便于灌溉,即赞美翻车灌溉高效便农,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灌溉工具,不是纺织工具,排除A;作者赞美的是翻车便于灌溉,与返璞归真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灌溉工具,不是冶铁工具,排除D。
【补偿训练】
苏轼曾写诗描述古代某农业工具,“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其描述的是 (  )
【解析】选C。由题干中“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唤取阿香推雷车”可知该农业生产工具是翻车,故选C;A是犁地的二牛抬杠,排除;B是用于播种的耧车,排除;D是曲辕犁,排除。
【深化点拨】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工具,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著名的农业灌溉工具之一。
6.下面有关汉代画像石纺织图的解说,正确的是 (  )
A.中国出土最早的纺织工具
B.纺织工场出现规模化
C.民间棉纺织技术逐渐普及
D.展现当时织机的基本构造
【解析】选D。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画面上有一架织机的图样,这一图样展现了当时织机的基本构造,故选D;图示内容无法说明“最早”,排除A;图中只有一架织机,不能说明“出现规模化”和“逐渐普及”,排除B、C。
7.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 (  )
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的形成
C.民窑手工业技术非常先进
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唐代的越窑通过使用匣钵,极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这体现了技术创新对手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故选A;材料未涉及两大制瓷体系,B排除;仅从材料信息是无法推出越窑是官窑还是民窑,C、D排除。
8.山西侯马春秋时期的晋国遗址包含青铜器铸造遗址。在该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可能是 (  )
【解析】选C。山西侯马春秋时期的晋国遗址包含青铜器铸造遗址,其中的饕餮纹陶范反映了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发展水平,故选C;“三彩釉俑”是唐代陶器,排除A;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佛像不可能出现在春秋时期的晋国遗址中,排除B;金缕玉衣出土于西汉墓葬中,排除D。
9.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了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 (  )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
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
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
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骨针等工具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说明当时生产工具来源多样,故选B;材料无法体现纺织技术日臻完善,排除A;材料不仅涉及陶制工具,还有骨制工具,排除C;仅凭材料不能得出手工行业分工细致,排除D。
10.中国古代谚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的劳作方式 (  )
A.大量的使用农奴劳作
B.采用集体劳作的形式
C.生产技术由师徒传授
D.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解析】选D。据“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可知,材料反映了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家庭式劳作方式, 这一劳作方式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故选D;材料中未涉及农奴,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集体劳作,排除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1.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 (  )
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
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
【解析】选C。“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描述的是东汉时期的“水排”,用于鼓风冶铁,故C正确;冶铜技术先秦时期已出现,与水排的作用不符,排除A;“筒车”是灌溉工具,与材料不符,排除B;灌钢法是冶炼技术的发展,与材料无直接联系,排除D。
12. 《元史》记载,乃偁(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由此可知 (  )
A.体现家庭式劳作方式
B.技术传承具有开放性
C.一旦定籍,世代相袭
D.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
【解析】选C。据材料“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可知元代的匠户制度实行世袭制度,政府严格管理,服务于国家,其人身束缚较强,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故选C,排除A、B、D。
【综合应用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2023·徐州高二检测)中国古代手工业不断发展,制造出结构复杂的生产工具。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对其演变解读正确的是 (  )
A.与时俱进 B.日益式微 
C.递代积累 D.领先世界
【解析】选C。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从汉朝的提花机到明朝的花楼机,结构更加复杂,工艺更加精细,这说明纺织工具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换代,故选C;与时俱进、日益式微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没有与其他国家比较,无法判定是否领先世界,排除D。
14.(2023·泰州高二检测)在西亚乌尔第一王朝的王陵中发掘出大量铜制的头盔、斧子、标枪等,铜块已成为具有倾向职能的交换媒介。这可以佐证 (  )
A.西亚最早掌握了青铜铸造冶炼技术
B.乌尔第一王朝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C.乌尔第一王朝促进了青铜技术外传
D.铜铸货币成为当时主要流通货币
【解析】选B。从材料可看出,在乌尔第一王朝的王陵中发掘出大量铜制的器物,而且铜块已成为具有倾向职能的交换媒介,这说明在乌尔第一王朝铜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故B正确。材料没有将乌尔第一王朝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因此不能得出西亚最早掌握了青铜铸造冶炼技术的结论,故A错误。题干未涉及青铜技术的外传,故C错误。题干虽提及铜块成为具有倾向职能的交换媒介,但没有涉及铜铸货币,故D错误。
15.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山东地区 (  )
A.盐铁官营的实施情形
B.铁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C.冶铁作坊的劳作方式
D.制铁工艺水准领先全国
【解析】选C。据画像石刻图可以看出,人们冶铁时,有人鼓风,有人锻打,有人淬火,形象地反映出了当时山东地区冶铁作坊的生产流程和劳作方式,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盐铁买卖的情形,排除A;铁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在图中未体现,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没有将山东地区制铁工艺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无法得出领先全国的结论,排除D。
16.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记 载 出 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列传》
“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高度发达
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
【解析】选C。从表格可以看出汉代的史书中都记载了男耕女织的内容,说明当时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故选C;表格内容没有涉及汉代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排除A;表格内容没有体现农业高度发达,排除B;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是在战国时期,排除D。
17.(2023·盐城高二检测)公元前133年,罗马规定:租借国家土地每家不能超过1 000犹格(约250公顷),超出的部分须退还国家,租借给需要土地的农民,土地租借权可以继承但不得让渡他人。该法律 (  )
A.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理念
B.违背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C.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D.确保了罗马社会“中间阶层”的稳定
【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每家最多可租借1 000犹格土地,该土地租借权可以继承,这有利于一个家庭长期对土地进行经营,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发展,故选C;每家最多租借1 000犹格土地,超出的部分须退还国家,这有利于保证无地少地的农民有地可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但没有体现正义,排除A;农民租借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并不是个人私有财产,排除B;题干材料没有对“中间阶层”进行定义,“确保了”说法不妥,排除D。
18.(2023·无锡高二检测)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但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而且大都发明了灌溉工具,修建、疏浚、维护水利工程也往往被当作地区发展的大事。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  )
A.天文历法的历史悠久
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的不可或缺
D.农耕文明的必然要求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早期的文明区域属于大河文明,其经济形态是农耕经济,因此重视对天文历法的研究和水利工程的修建,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中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说明引起生产变化的根本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8分)
【解析】第(1)题特征:根据图一信息“奴隶集体劳动”和图二中一人牛耕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根本原因:从生产工具和生产力的角度作答。第(2)题作用:根据材料二“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1)基本特征:图一: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采用奴隶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
图二:封建社会时期,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
(2)作用:农业家庭式劳作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它提供了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保证了小农家庭自给自足。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为国家提供了税源。但农业家庭式劳作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难以产生技术突破。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赫 梯 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
古 希 腊 在荷马时代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增长
中 国 公元前6世纪已经开始使用铁。从此,木质的耒耜逐渐为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1403 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
——据吴臻义、吴惠芳《世界文化》整理
阅读材料,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0分)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木质的耒耜逐渐为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可以提出观点:铁器的应用助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根据所学知识,从铁制农具普遍使用、古希腊的农业迅速发展、城邦时代民主政治的繁荣、以人文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的产生、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专制集权体制初露端倪、“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等方面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最后,结合观点和论证进行归纳总结,升华认识。
答案:示例1:观点:铁器的应用助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论证:铁制农具普遍使用之后,古希腊的农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古希腊文明的进步。农业的发展进步,为城邦时代民主政治的繁荣以及以人文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出现。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的剧变。经济上,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政治上,伴随着诸侯争霸的推进,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专制集权体制初露端倪;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逐渐兴起。综上所述,无论古代的东方还是西方,铁器特别是铁农具的应用在社会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示例2:观点:随着历史的发展演进,铁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越发重要的角色。
论证:纵观古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铁的产量较低。从铁的使用范围来看,铁的使用较为单一。赫梯、古希腊以及古代中国对铁器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用于其他领域的情况较为少见。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蒸汽机、电力的使用使得铁的产量迅速增加。从用途来看,铁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遍及建筑行业、交通工具制造等。综上所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工业化时代到来之后,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