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培优专练(五) 第五单元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学科培优专练(五) 第五单元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4 21:37:25

文档简介

  学科培优专练(五)(第五单元)
【易错易混练】
(2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不能正确认识古代交通的发展)隋朝修建大运河后,将扬州作为运河重要的码头。605年,隋朝中央政府将扬州改为江都郡,管辖扬州及镇江部分地区。材料中江都郡的设置 (  )
A.推动运河沿线商业网络形成
B.体现了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C.反映了扬州经济影响力上升
D.表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解析】选C。根据材料,隋朝修建大运河后,扬州成为运河重要的码头,随着扬州的发展,政府改扬州为江都郡,可见扬州经济影响力上升,C正确;扬州只是大运河沿线的码头之一,仅凭材料不能得出运河沿线商业网络形成,排除A;江都郡是因为扬州发展繁荣而设,不是因为中央集权加强而设,排除B;宋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D。
2.(不能正确归因)清朝定都北京后,仿明制实行漕运制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奉铁路建成通车,以后京汉铁路、津浦铁路也相继通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清政府下令取消漕运。光绪三十年(1904年)漕运官署悉行裁撤,漕运制度遂告废止。这一变化 (  )
A.反映了东北农业的发展
B.始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C.凸显了中央集权的弱化
D.适应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漕运制度的废止,适应了近代经济的发展,D正确;A与材料主旨明显不符合,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19世纪中叶,而铁路兴办、漕运废止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间不符合,排除B;从铁路兴办到漕运废止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与“中央集权的弱化”无关,排除C。
3.(材料理解不全面)美国金融史学家理查德·希勒在纪录片《华尔街》中说:“伊利运河的开凿就注定纽约要不同于别的城市,一跃成为美国的金融中心,给了纽约与其他城市竞争的绝对优势。”作者旨在说明运河的开凿 (  )
A.降低物资交流的成本
B.带动城市格局的变化
C.加强美国各地的联系
D.便利商业信息的交流
【解析】选B。材料“伊利运河的开凿就注定纽约要不同于别的城市”“给了纽约与其他城市竞争的绝对优势”强调的是伊利运河的开凿对纽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运河开凿对城市格局变化的影响,B正确;材料与降低物资交流成本无关,排除A;加强美国各地联系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与便利商业信息交流无关,排除D。
                
4.(对交通发展的作用认识不清)1955年美国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称:“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这表明交通运输体系 (  )
A.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带动城市格局变化
C.改善物品传递方式
D.方便信息相互交流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交通运输体系是合众国的动力要素,这说明交通运输体系利于巩固国家统一,A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交通运输体系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没有体现城市格局变化,排除B;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交通运输体系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没有体现改善物品传递方式,排除C;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交通运输体系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没有体现方便信息相互交流,排除D。
5.(时空定位不准确)20世纪20年代,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相继开始了以拓展市区街道为主体的市政改革运动。当时中国的市政建设普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  )
A.人力车成为近代城镇重要的交通工具
B.自行车开始出现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
C.公共汽车及汽车运输事业的日益发展
D.沿海重要城市地铁建设和运行的需要
【解析】选C。20世纪20年代,上海等城市相继拓展市区街道,这主要是由于公共汽车及汽车运输事业的日益发展,故C正确;人力车成为近代城镇重要的交通工具与“拓展市区街道”不符,A错误;自行车开始出现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并不需要“拓展市区街道”,B错误;“地铁建设和运行的需要”与题干时间不符,D错误。
6.(混淆列强入侵和文明发展)1913年,上海第一条电车线路通车。1914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修建的无轨电车开始通车,此为上海首创,被当时报刊称为“上海唯一之新发明”。这反映出近代上海 (  )
A.崇洋之风盛行 B.列强侵略加深
C.生活方式西化 D.生活节奏加快
【解析】选C。上海无轨电车通车,说明近代上海的交通方式因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向西方靠拢,故选C;引进电车属于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不属于“崇洋之风”,排除A;开通电车体现上海交通近代化,而不是列强侵略加深,排除B;生活节奏加快指人们工作休息的周期变短,时间观念増强,办事效率提高,与材料无关,排除D。
二、非选择题(22分)
7.(归纳观点不全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法、日等国都开展了大量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作为一项铁路高新技术重要成就,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特别是随着日本、法国以及德国等国家高速铁路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高速铁路被推向了新一轮发展高潮。
——摘编自《世界高铁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到2015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超过1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以较短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在许多领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摘编自《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6分)
【解析】第(1)题原因:依据材料“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德、法、日等国都开展了大量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作为一项铁路高新技术重要成就,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特别是随着日本、法国以及德国等国家高速铁路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高速铁路被推向了新一轮发展高潮”概括作答。第(2)题特点:依据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到2015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超过1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以较短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在许多领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等概括作答。
答案:(1)原因:适应了社会发展;高速列车理论发展;高速铁路技术进步;高速铁路自身具有的优势;高速铁路巨大成功的推动。(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建设规模大;许多领域世界领先。(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8.(归纳阐述不全面)科技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各个年代的重大发明
时间 历史资料
1807年 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年 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
1876年 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1895年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03年 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
1913年 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条流水线诞生
1969年 互联网问世
以“交通、通信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与美国相关的史实进行论述。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再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解答此题,首先应从表格中找出与美国相关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美国的成就有:富尔顿发明汽船、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条流水线诞生、互联网问世。这些成就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交通通信工具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则以网络的形式将全世界联系在一起。论述时,要注意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语言学科化,言简意赅。
答案:示例
主题:新式交通与通信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史实:1876年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条流水线诞生。
论证:电话和汽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出行方式,缩短了时空和人际距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整体世界的进一步发展。
【核心素养练】
(15分钟 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历史解释)汉墓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中有西域物种骆驼的形象,但数量不多,往往刻画粗糙失真,与马相似;唐代墓葬中则出土了许多形象逼真、形态各异的唐三彩骆驼形象;而骆驼形象在宋代以后的墓葬中几乎绝迹。这说明 (  )
A.丧葬习俗发生变化
B.手工技艺水平的阶段变化
C.对外交往日趋衰落
D.运输工具折射时代的变化
【解析】选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骆驼主要用于沙漠行商,汉代时丝绸之路开通,西域物种骆驼进入中原数量有限,所以汉墓画像石中的骆驼形象数量少,刻画粗糙失真而似马。唐代时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中原与西域交往频繁,骆驼成为主要交通工具,所以唐代墓葬中有大量造型逼真的骆驼工艺品。宋代时陆上丝绸之路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所以骆驼形象在宋代以后的墓葬中几乎绝迹,体现了运输工具折射出时代的变化,故选D;材料没有明确具体的丧葬习俗,排除A;骆驼的形象内容发生变化不等于手工技艺水平发生变化,排除B;宋朝对外交往路径发生变化而非衰落,与史实不符,排除C。
2.(时空观念)运河的开凿利用有时会影响某个国家的历史走向,或在某个地区或世界战略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对运河所产生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  )
A.京杭大运河—沟通中国境内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B.米迪运河—成功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两大海域
C.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距
D.苏伊士运河—成为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解析】选C。根据所学,巴拿马运河的开通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距,C正确;京杭大运河没有沟通珠江,排除A;成功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两大海域的是苏伊士运河,排除B;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是米迪运河,排除D。
3.(史料实证)民国时期,城市电车与公共汽车并行,人们可居住在偏离市中心的区域,乘车通勤。胡适写道:“欢家住城西,依家住城北,一日十往还,电气车儿速。”这反映了交通工具的革新 (  )
A.方便了人们快速出行
B.拉近了人与人的感情
C.导致空气污染的问题
D.使人口大量流向农村
【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两家分住城西和城北,但有了电车作为交通工具,每天可以走十个来回,这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出行,A正确;B说法材料未体现,排除B;空气污染问题材料并未提及,排除C;D与史实不符,近代人口主要从农村流向城市,排除D。
4.(时空观念)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2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885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出现于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9年。根据上述交通工具从出现到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可以看出 (  )
A.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
B.中国受工业文明的影响
C.中国融入世界步伐加快
D.新式交通工具深受欢迎
【解析】选C。由题干可知,从铁路传入中国到汽车传入中国,再到飞机传入中国,三种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说明中国融入世界步伐加快,故选C;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A;“中国受工业文明的影响”无法解释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的现象,排除B;材料仅提及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时间,无法判断其是否为大众接受,排除D。
5.(唯物史观)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交通工具不断改进、更新,动力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
A.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流需求的增加
D.物质生产的丰富
【解析】选B。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更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B正确;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交流需求的增加以及物质生产的丰富都不是交通工具改进的主要原因,排除A、C、D。
6.(家国情怀)如图是1988-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图(单位:万千米)。这反映该时期的中国 (  )
A.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高速公路在交通中居主导地位
C.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确立
D.高速公路的里程位居世界首位
【解析】选A。据材料信息可知,自1988年至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数增加显著,结合所学改革开放的史实可知,国民经济发展推动交通建设,故选A;材料反映高速公路的修建情况,并未与其他交通方式作对比,排除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于21世纪初期,与材料时间不完全对应,排除C;材料并无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占世界比重的信息,无法得出高速公路的里程位居世界首位的信息,排除D。
二、非选择题(12分)
7.(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早期的汽车震动大、噪声大、效率低。欧美主流文化阶层将汽车看成是暴发户象征。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导致汽车成本居高不下,成了名副其实的富人玩具。1913年,福特公司底特律工厂投产,福特给员工制定日薪不低于5美元的较高工资标准,工厂安装了生产流水线,真正实现了大规模生产,T型车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当时汽车均价在5 000美元左右,但T型车降价至260美元。福特公司海外市场拓展不只是销售福特汽车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的传播过程。欧洲汽车制造商以生产豪华车为主,这就把低端车市场留给了T型车。1922年,福特T型车产量达180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6%。20世纪20年代中期,战后世界各地经济得以恢复并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丑陋廉价的T型车已不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927年,第15 007 033辆T型车走下生产线,T型车停产。
1929年,沈阳民生工厂根据张学良的指令从美国购买了瑞雷号载货汽车散件,通过对汽车的拆装和试验,初步掌握了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1931年9月19日,奉天《盛京日报》记载:“民生工厂自制国产汽车40辆工程将告竣……样式精美,轻便异常。”但由于九一八事变,民生工厂未组装成车的零部件均被日本侵略军掠夺一空,民生工厂创办的民族汽车工业毁于一旦。
——摘编自《T型车时代福特汽车公司
海外拓展初探》和《中国汽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T型车畅销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福特T型车停产的原因和近代中国民生汽车生产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部环境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4分)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导致汽车成本居高不下”归纳出早期汽车手工作坊式生产导致成本高、质量差;依据“欧美主流文化阶层将汽车看成是暴发户象征”归纳出社会的汽车文化氛围较差;依据“工厂安装了生产流水线,真正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归纳出福特公司采用流水线生产,产品质量稳定;依据材料“欧洲汽车制造商以生产豪华车为主,这就把低端车市场留给了T型车”归纳出竞争对手偏重于生产豪华车的策略错误。第(2)题第一问“原因”依据材料“战后世界各地经济得以恢复并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丑陋廉价的T型车已不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归纳回答;第二问“特点”依据材料“从美国购买了瑞雷号载货汽车散件”归纳出引进外国汽车零件进行学习;依据材料“沈阳民生工厂根据张学良的指令”归纳出政府引导发展汽车产业的意志色彩明显。第(3)题本问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先进文明和文化学习、引进技术以及国家独立等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1)背景:早期汽车手工作坊式生产导致成本高、质量差;社会的汽车文化氛围较差;福特公司采用流水线生产,产品质量稳定;产品物美价廉;竞争对手偏重于生产豪华车的策略错误。
(2)原因:一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T型车外观丑陋不能满足社会更高的需求。特点:引进外国汽车零件进行学习;政府引导发展汽车产业的意志色彩明显。
(3)意义:要对先进文明和文化持开放和学习的态度;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要保持国家独立地位,维护国家利益。  学科培优专练(五)(第五单元)
【易错易混练】
(2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不能正确认识古代交通的发展)隋朝修建大运河后,将扬州作为运河重要的码头。605年,隋朝中央政府将扬州改为江都郡,管辖扬州及镇江部分地区。材料中江都郡的设置 (  )
A.推动运河沿线商业网络形成
B.体现了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C.反映了扬州经济影响力上升
D.表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2.(不能正确归因)清朝定都北京后,仿明制实行漕运制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奉铁路建成通车,以后京汉铁路、津浦铁路也相继通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清政府下令取消漕运。光绪三十年(1904年)漕运官署悉行裁撤,漕运制度遂告废止。这一变化 (  )
A.反映了东北农业的发展
B.始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C.凸显了中央集权的弱化
D.适应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3.(材料理解不全面)美国金融史学家理查德·希勒在纪录片《华尔街》中说:“伊利运河的开凿就注定纽约要不同于别的城市,一跃成为美国的金融中心,给了纽约与其他城市竞争的绝对优势。”作者旨在说明运河的开凿 (  )
A.降低物资交流的成本
B.带动城市格局的变化
C.加强美国各地的联系
D.便利商业信息的交流
                
4.(对交通发展的作用认识不清)1955年美国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称:“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这表明交通运输体系 (  )
A.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带动城市格局变化
C.改善物品传递方式
D.方便信息相互交流
5.(时空定位不准确)20世纪20年代,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相继开始了以拓展市区街道为主体的市政改革运动。当时中国的市政建设普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  )
A.人力车成为近代城镇重要的交通工具
B.自行车开始出现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
C.公共汽车及汽车运输事业的日益发展
D.沿海重要城市地铁建设和运行的需要
6.(混淆列强入侵和文明发展)1913年,上海第一条电车线路通车。1914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修建的无轨电车开始通车,此为上海首创,被当时报刊称为“上海唯一之新发明”。这反映出近代上海 (  )
A.崇洋之风盛行 B.列强侵略加深
C.生活方式西化 D.生活节奏加快
二、非选择题(22分)
7.(归纳观点不全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法、日等国都开展了大量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作为一项铁路高新技术重要成就,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特别是随着日本、法国以及德国等国家高速铁路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高速铁路被推向了新一轮发展高潮。
——摘编自《世界高铁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到2015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超过1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以较短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在许多领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摘编自《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6分)
8.(归纳阐述不全面)科技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各个年代的重大发明
时间 历史资料
1807年 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年 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
1876年 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1895年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03年 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
1913年 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条流水线诞生
1969年 互联网问世
以“交通、通信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与美国相关的史实进行论述。
【核心素养练】
(15分钟 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历史解释)汉墓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中有西域物种骆驼的形象,但数量不多,往往刻画粗糙失真,与马相似;唐代墓葬中则出土了许多形象逼真、形态各异的唐三彩骆驼形象;而骆驼形象在宋代以后的墓葬中几乎绝迹。这说明 (  )
A.丧葬习俗发生变化
B.手工技艺水平的阶段变化
C.对外交往日趋衰落
D.运输工具折射时代的变化
2.(时空观念)运河的开凿利用有时会影响某个国家的历史走向,或在某个地区或世界战略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对运河所产生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  )
A.京杭大运河—沟通中国境内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B.米迪运河—成功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两大海域
C.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距
D.苏伊士运河—成为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3.(史料实证)民国时期,城市电车与公共汽车并行,人们可居住在偏离市中心的区域,乘车通勤。胡适写道:“欢家住城西,依家住城北,一日十往还,电气车儿速。”这反映了交通工具的革新 (  )
A.方便了人们快速出行
B.拉近了人与人的感情
C.导致空气污染的问题
D.使人口大量流向农村
4.(时空观念)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2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885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出现于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9年。根据上述交通工具从出现到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可以看出 (  )
A.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
B.中国受工业文明的影响
C.中国融入世界步伐加快
D.新式交通工具深受欢迎
5.(唯物史观)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交通工具不断改进、更新,动力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
A.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流需求的增加
D.物质生产的丰富
6.(家国情怀)如图是1988-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图(单位:万千米)。这反映该时期的中国 (  )
A.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高速公路在交通中居主导地位
C.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确立
D.高速公路的里程位居世界首位
二、非选择题(12分)
7.(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早期的汽车震动大、噪声大、效率低。欧美主流文化阶层将汽车看成是暴发户象征。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导致汽车成本居高不下,成了名副其实的富人玩具。1913年,福特公司底特律工厂投产,福特给员工制定日薪不低于5美元的较高工资标准,工厂安装了生产流水线,真正实现了大规模生产,T型车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当时汽车均价在5 000美元左右,但T型车降价至260美元。福特公司海外市场拓展不只是销售福特汽车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的传播过程。欧洲汽车制造商以生产豪华车为主,这就把低端车市场留给了T型车。1922年,福特T型车产量达180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6%。20世纪20年代中期,战后世界各地经济得以恢复并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丑陋廉价的T型车已不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927年,第15 007 033辆T型车走下生产线,T型车停产。
1929年,沈阳民生工厂根据张学良的指令从美国购买了瑞雷号载货汽车散件,通过对汽车的拆装和试验,初步掌握了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1931年9月19日,奉天《盛京日报》记载:“民生工厂自制国产汽车40辆工程将告竣……样式精美,轻便异常。”但由于九一八事变,民生工厂未组装成车的零部件均被日本侵略军掠夺一空,民生工厂创办的民族汽车工业毁于一旦。
——摘编自《T型车时代福特汽车公司
海外拓展初探》和《中国汽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T型车畅销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福特T型车停产的原因和近代中国民生汽车生产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部环境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