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达尔和玛利亚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欣赏并了解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够大胆地参与课常中的各种音乐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与认识。
3、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新疆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
二、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初中学生比较喜欢参与课堂音乐教学活动,特别是歌唱、舞蹈、表演等。
2.学生认知障碍点:本节课最主要的是在新疆舞蹈体验中,尤其是男生相对比较害羞于表演,特别是民族舞蹈。
3.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知参与学习体验的乐趣,并且能够勇跃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从中体验音乐课堂的魅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重点学习新疆民族音乐风格,以及新疆音乐节奏特点,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
2、参与学习并认真的学习新疆民歌,学会演唱新疆代表性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
3、学习民歌的创造手法“同头换尾”“ 鱼咬尾”。
教学难点:
1、课常音乐活动中,新疆舞蹈体验时,如何让学生自信、并大胆的上台体验,特别是男生。
2、学生新疆歌曲,需掌握新疆音乐的特别,包括旋律、节奏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老师演示藏族舞蹈,通过师生问答介绍藏族舞蹈特点。
2、老师打鼓,学生模仿藏族的图腾鹰的动作随节奏而动
【讲授新课】
《都达尔和玛利亚》(哈萨克民歌)
1、介绍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国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族爱好音乐,能歌善舞。民间乐器有冬不拉,杰特肯,霍步子。
2、介绍《都达尔和玛利亚》曲作家王洛宾
王洛宾:(1913-1996年)是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被誉为“西部歌王”。他的作品极为丰富,光收集入册的创作歌曲就有741首。“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这一句话概括了王洛宾对中国民歌的巨大贡献。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分析歌曲切分节奏。
5、学生随钢琴演唱歌曲简谱。
6、学习民歌的创造手法“同头换尾”“ 鱼咬尾”。
(1)“鱼咬尾”指:后乐句起音与前乐句尾音相同,形成前后旋律平衡。“同头换尾”是指:句头相同,句尾变换
(2)听赏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
分组讨论这首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从民歌的创作手法上找出旋律有什么规律、特点?
(歌曲1、2乐句用到了同头换尾; 歌曲的3、4、5、6用到了鱼咬尾的民歌创作手法)
7、跟唱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
8、老师表演《都达尔和玛利亚》舞蹈,让学生感受哈萨克族舞蹈
9、男生女生共同合作: 乐器小能手(钢琴一名,小提琴两名,非洲鼓一名)领唱歌手两名,男生演唱歌曲,女生表演舞蹈。老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点评和鼓励!
10、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哈萨克族歌曲《青春舞曲》
歌曲特点:热烈活泼,具有鲜明的可舞性,创作手法:“鱼咬尾”,“同头换尾”。
11、总结: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感受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和旋律特点,最终在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单元练习题“换头合尾”体验当作曲家的感觉!
12、作业:运用“鱼咬尾”,“同头换尾”的创造方法自编一小段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