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古代诗歌三首
4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作者简介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传说唐玄宗诏咏其诗,孟浩然吟出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语,惹玄宗恼怒。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途经建德江时所作。当时诗人因科举失利,仕途受到打击而漫游吴越。临近黄昏,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看到行人各自归家,而漂泊他乡的诗人不免又增添了新的愁绪,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德
dé
/
/
/
/
/
读一读
宿
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
/
/
宿
/
书写指导
dé
注意右边“心”字上面一横。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①泊:停船靠岸。
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③日暮:黄昏时分。
④客:指诗人自己。
①
②
③
④
品读诗文
品读诗文
思考:这两句交代了什么?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立足点
时间
心情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①旷:空旷。
①
江边夜景
诗意: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品读诗文
本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远景
近景
对比
品读诗文
再读古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诗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统摄全诗内容的是“愁”字。
jī
品读诗文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要紧扣“愁”字,诗人没有在诗中过分地渲染悲苦气氛,而是一种跟景物相衬的淡淡的愁绪,朗读时可把节奏稍微放慢,语调轻缓悠长。
朗读指导
《宿建德江》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看着周围的景色,触景生情,表达了诗人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
主旨概括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
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随堂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取得了独到的成就,在宋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者简介
公元1072年(北宋熙宁五年)苏轼任杭州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了五首诗,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写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轼
shì
①望湖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②醉书:
饮醉酒后写下的作品。
读一读
/
/
/
/
/
/
①
②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①翻墨:比喻像打翻的墨水一样。
②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③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①
②
③
品读诗文
诗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品读诗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比喻
比喻
雨势猛,雨点大。
品读诗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品读诗文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①卷地风来:
指狂风席地卷来。
②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平静。
①
②
诗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品读诗文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有何表达效果?
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品读诗文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品读诗文
品读诗文
再读诗歌,回答问题:
1.诗中共写了哪些景物?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品读诗文
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突然间就变了脸。乌云像打翻了的墨汁一样滚滚而来,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大雨便倾盆而下。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又把云雨吹散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在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一片汪洋大海,像天空那样广阔。
品读诗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骤雨前后的天气变化,朗读前三句时可用比较轻快的节奏,读出天气骤变时诗人惊奇的感觉,最后一句语速可放缓,读出雨后湖面的平静之感。
朗读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主旨概括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
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
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随堂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他力主抗金,后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排挤,最后退隐闲居。辛弃疾兼善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并称“苏辛”。
作者简介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
写作背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鹊
què
chán
dào
/
/
/
/
/
/
/
/
读一读
蝉
稻
/
/
/
见
xiàn
书写指导
què
左右等宽,横画错落有致。书写时左右不能截然分开,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使左右部件联成整体。
书写指导
chán
左窄右宽,收左让右,第五笔是提,不是横。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①
②
③
④
⑤
⑤丰年:丰收的年景。年,年景。
品读诗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品读诗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品读诗文
词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品读诗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①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②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③见:同“现”。
①
②
③
品读诗文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品读诗文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品读诗文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品读诗文
词意: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品读诗文
这首词的前两句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品读诗文
动与静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静
动
品读诗文
思考:“忽见”二字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感情?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忽见”
流露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之情。
品读诗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感情基调是“喜”,因“惊鹊”而喜,因“稻花香”而喜,因忽见“茅店”而喜,等等,要联系作者当时的心境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和鸣,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主旨概括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触景生情
远景
近景
淡淡哀愁
含而不露
结构梳理
黑云
翻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白雨
跳珠
狂风
卷地
湖水
如天
雨急
景奇
结构梳理
静谧的夏夜 丰收的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躲避即来山雨
感受细腻
江南水乡美景
声色兼备
上阕
下阕
结构梳理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
七八个星天外
清风半夜鸣蝉
词中描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象。
夏季
随堂练习
二、诗句积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随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朗读指导:本文三首古诗词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要边读边想象画面,置身其间,读出诗词的情感和节奏,体会诗词的美感。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参考答案:《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外地游历时内心的孤苦之情。“日暮客愁新”中,一个“愁”字将诗人内心的忧愁抒发得淋漓尽致,而“江清月近人”一句,又写出了诗人只有明月相伴的孤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是词人的喜悦欢快之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这优美的乡村月夜里,词人夜行黄沙道中所看到、听到、嗅到、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畅、欢欣鼓舞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这首诗第一句写云,第二句写雨,第三句写风,第四句写天和水。我仿佛看到了刚刚还艳阳高照的天空一下子变了脸。顿时,乌云像打翻了的墨汁一样滚滚而来,却未遮住远处的山峰。不一
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白色的雨点像珠子一样乒乒乓乓地跳进了船里。忽然,一阵大风把天上的乌云吹散了,太阳又重新露出了笑脸。这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水天相接,景象异常壮观。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