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理念】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同步课件+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新理念】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同步课件+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4 21:51:44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森严的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通过了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历史价值。了解佛教的创立和传播,认识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3.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古代印度文明及传播。
课程导入
1.古代印度的地理概况
古代印度和现在的印度并不是一个概念。古代印度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即指图中的“南亚次大陆”,又称为“印度半岛”。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在中国史籍《史记》中称“身毒”,《汉书》中称“天竺”。唐玄藏《大唐西域记》中始译为“印度”。
印度河
恒河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巴勒斯坦,入阿拉伯海,水量充沛。
印度河、恒河流域是整个南亚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优渥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早期文明的诞生。印度河孕育了古代印度文明。
摩亨佐·达罗
约公元前
23世纪
约公元前18世纪
早期文明
中亚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北部逐渐出现许多小国家
公元前1500年左右
约公元前324年
公元前187年
哈拉帕文明
摩亨佐·达罗遗址
哈拉帕遗址
吠陀时期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
鼎盛时期
基本实现统一
孔雀王朝
佛教向外宣传
2.古代印度文明发展的历程
2.古代印度文明发展的历程
(1)大约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拉帕早期文明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曾一度繁荣,后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摩亨佐·达罗(位于今巴基斯坦)时间为公元前2400年-前1700年,占地260公顷,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四周建有高耸的塔楼。城内有大浴池、大粮仓、宽敞的会议厅以及其他许多公共建筑。古城还有宽阔的大道、合理配置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精致的汲水井等。城市总体规划先进科学,在当时可谓土木工程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很多人将其称为“青铜时代的曼哈顿”。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直游牧民族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定居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许多小国家
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平原。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最终古雅利安人和古达罗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
2.古代印度文明发展的历程
2.古代印度文明发展的历程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孔雀王朝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阿拉伯数字
印度的印章文字
3.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
彼之双臂,长刹帝利;
彼之双腿,产生吠舍;
彼之双足,出首陀罗。
——《原人歌》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统治集团编了一个神话:诸神在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其手、嘴、腿、脚分别化成了一种种姓,你能分别把它们对号入座吗?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1.种姓制度的形成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第一等级)
(第三等级)
(第二等级)
(第四等级)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精神领袖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几乎没有权利,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2.种姓制度的内容
各种姓的人都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
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配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而高级种姓人如果杀死一个首陀罗,仅用生出抵偿。
——《摩奴法典》
①等级世袭
②等级森严
③种姓内婚
④贵贱分明
实质: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2.种姓制度的特点
3.种姓制度的影响
①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
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近代。
1.佛教的创立
原因:
种姓制度激化了古印度的社会矛盾
时间:
创始人:
地点:
教义: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古代印度
①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
获得下层人民支持
获得上层人民支持
②宣扬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人物简介——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太子29岁有感于世时无常,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为寻生命真谛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6年后(35岁)他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成佛,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为普度众生,说法45年(80岁)直至涅槃。
佛教小知识——佛教四圣树
佛教四苦(生、老、病、死)
四谛是关于人生苦恼和摆脱苦恼的四大真理
苦谛:人生充满种种痛苦
(如生、老、病、死、离别、怨恨等)
集谛:人生多苦的原因
(集中各种欲望、贪图欲望,因此在轮回中
不断反复受苦)
道谛:灭掉苦因的方法
(通过修道达到涅槃,超脱生死,避免轮回,
不生不灭)
灭谛:消灭一切欲望
(若要不痛苦,就要灭掉苦因,消灭欲爱)
佛教小知识 —— 佛教四谛说
浴佛节
Buddha's Birth Day
  农历四月初八,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佛教仪式节日,又称佛诞节。
  农历七月十五,也称“鬼节”。俗传去世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盂兰盆节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佛成道日”,纪念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
佛教小知识 —— 佛教三节
  佛教经典的统称。包括经藏(素怛dá缆藏)是释迦牟尼本人的言论和教训;律藏(毗奈耶藏)是僧人的戒律及佛事清规;论藏(阿毗达藏)是就经、律中的要点进行哲学阐释或解说。
  通晓三藏的僧人也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或简称“三藏”。
佛教小知识 —— 佛教经典《三藏》:经藏、律藏、论藏
2.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前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
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佛教正式传来中国是在汉朝,非正式更早,在周朝时已经陆陆续续传过来,但并非正式的。正式是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国家派了使节到西域去迎请,在中国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
洛阳白马寺
(建于公元68年 中国最早的佛寺)
3.佛教与中国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冈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
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古印度文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中,你有何感悟?
印度文明多姿多彩、繁荣灿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及世界和平发展;和而不同,美与共。
3.佛教与中国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

1. 《古印度诗歌集《梨俱吠陀·原人歌》中描绘: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由此可知,古代印度( )
A.文学艺术繁荣 B.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C.社会众生平等 D.社会等级贵贱分明
2.文物古迹见证历史。如图反映的文明成果起源于哪一地区( )
A.古代埃及 B.两河流域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D
C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

3.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
A.印度的种姓制度 B.埃及至高无上的王权
C.雅典的直接民主 D.古巴比伦的法治传统
4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
A. 耶稣 B. 李耳 C. 穆罕默德 D. 乔达摩·悉达多
A
D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

5.印度独立后,专门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在公共场合实行不可接触制和对贱民有任何形式的歧视。但是现在在印度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贱民”还遭受到奴隶一样的歧视,甚至洗澡都只能在外面洗。这说明现在的印度(   )
 A.法制并不健全   B.民族歧视严重
 C.种姓制度影响根深蒂固 D.各个阶层等级森严
6.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C
B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