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等5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宝坻区等5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5 08:3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七年级历史(开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由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由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第II卷的表格中,或者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科举制创立于( )
A. 魏晋南北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北宋
2.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下列年号,属于唐太宗的是( )
A. 贞观 B. 开元 C. 庆历 D. 顺治
3. 唐朝时期,根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而成的书是( )
A. 《道德经》 B. 《金刚经》 C. 《大唐西域记》 D. 《西游记》
4. 唐末黄巢起义( )
A.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 推翻了唐朝统治
C. 诱发了安史之乱 D.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5. 下列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这一建议有利于( )
A. 杜绝官员贪腐 B. 增强地方实力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削弱皇帝权力
7. 两宋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辽、西夏、金等政权。建立西夏政权的民族是( )
A 突厥族 B. 蒙古族 C. 契丹族 D. 党项族
8.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其中,统一契丹各部的是( )
A. 阿骨打 B. 耶律阿保机 C. 铁木真 D. 努尔哈赤
9. 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 市舶司 B. 中书省 C. 宣政院 D. 通判
10. 下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局部)。该图所绘内容可以反映出当时( )
A. 先进的农业技术 B. 民族政权的并立
C. 兴盛的手工业 D. 繁荣的商业贸易
11.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民间也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都反映出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民族政权的对立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12.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 )
A. 大都 B. 上京 C. 开封 D. 临安
13. 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
A. 西汉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14. 下列属于宋代的文学家是( )
A. 苏轼 B. 关汉卿 C. 李白 D. 罗贯中
15. 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是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资治通鉴》
16. 《梦溪笔谈》对 中国古代某项科技记载如下“用胶泥刻字,火烧合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项科技指的是( )
A. 活字印刷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蔡伦改进造纸术
17.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和花生引进于( )
A. 西汉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18.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明朝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B. 郑和七次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C.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D.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9. 制作时间轴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掌握朝代更替的顺序。下图问号处的王朝是(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20. 它的修建不仅防御了北方蒙古贵族的南扰,更成了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它是( )
A. 明长城 B. 北京城 C. 都江堰 D. 白塔寺
21. 下列四大文学名著,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是( )
A. 《水浒传》 B. 《红楼梦》 C. 《西游记》 D. 《三国演义》
22. 绘制知识结构图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某学生构建了清廷政府对某一地区管辖的知识结构图。其中“____”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新疆 B.台湾 C.澳门 D.西藏
23. 用年代尺梳理历史事件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历史。下列年代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 开展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 B. 加强控制地方,巩固专制制度
C. 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D. 反对民族分裂, 维护国家统一
24. 1757年,清政府只特许设立“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机构),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并管理外国商人。这体现出清政府的政策是( )
A. 重文轻武 B. 对外开放 C. 闭关锁国 D. 整顿吏治
2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是宋朝过什么节日的场景
A 中秋节 B. 春节 C. 重阳节 D. 端午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
26. 政治制度改革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了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这一措施的目的和特点。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注:不旋踵而亡指迅速灭亡。)
——摘编自《皇明祖训》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太祖在中央“罢相,设五府、六部”原因。结合所学,概括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官制上的改革措施。
材料四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概括军机处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指出它的设立反映出清朝君主专制的特点。
27.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出现的两种新的生产工具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图一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推广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二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原因。
材料三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在兴修水利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萍洲可谈》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①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①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
材料二 南宋持罗盘陶俑
(1)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和数字化史料等类型。据此判断,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属于什么史料类型?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该发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有何作用?
材料三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中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他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样编排内容原因。结合所学,指出除《天工开物》之外,明朝还有哪些科技名著?(列举两个即可)
材料四 《典籍里的中国》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对典籍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它还深入发掘典籍内容,将那些蕴含在古雅文字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的融汇。
——《从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
(3)根据材料四,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