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桦树皮颜色呈浅灰色,生活在桦树林内的桦尺娥,其体色大多与桦树皮颜色相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只繁殖与桦树皮颜色相似的桦尺娥
B.与桦树皮颜色相似的桦尺娥不易被天敌发现
C.与桦树皮颜色相似的桦尺娥味道不好,食娥鸟不喜欢吃
D.与桦树皮颜色相似的桦尺娥运动能力强,不易被捕捉
2.由于某种原因,使森林中几乎所有的树木颜色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列哪幅图最能表示这一变化结果( )
3.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B.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C.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D.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4.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来的克尔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
5.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
A.繁衍后代的需要
B.代代经常使用,吃高处叶子的结果
C.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D.短颈的个体被淘汰,长颈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形成过程”:①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②它的后代有颈长和颈短的变异,③为吃到高处的树叶,它努力伸脖子会使颈部更长,④缺乏青草时,长颈成为了有利生存和繁殖的有利变异。正确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
A.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B.中国科学家屠呦呦
C.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D.瑞典科学家林奈
8.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进行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适应环境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将被淘汰
9.下列有关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之间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为适应环境而产生有利变异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10.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如下图)。对其形成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有利变异的结果
11.根据达尔文进化学说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狐体色为白色,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B.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枯叶蝶体形酷似枯叶,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有翅昆虫中出现无翅的变异,都不利于适应环境
12.格兰特在1976-1985年对达天涅主岛上的强壮地雀研究时发现:岛上持续干旱时,食物中大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大;后来持续雨季,食物中小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小。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大坚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
B.地雀喙的大小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C.在进化中地雀的喙不会变得更大或更小
D.食物组成是地雀喙大小进化的自然选择因素
13.最早的鸡每年产卵只有10个左右,而现在的鸡每年能产卵200个以上,原因是( )
A.饲料不同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环境不同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14.超级细菌是应用抗生素导致的多重耐药菌,位居三大最难解决的感染性疾病首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超级细菌是营寄生生活的原核生物 B.超级细菌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抗药性是超级细菌形成的有利变异 D.侵入人体的超级细菌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15.凯行尔韦尔在1956年做了一项实验,他将黑色和浅色两种颜色的蛾,分别释放到因工业污染而造成的黑色树干和未被污染的浅色树干的树林里,而后再捕回,以检查它们的存活数量,结果如下表
黑色树林 浅色树林
黑色蛾 浅色蛾 黑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捕回率(%) 58% 25% 6% 42%
图C是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上的蛾;图D是黑褐色树干上的蛾,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黑色树林中__________色蛾存活数多,浅色树林中__________色蛾存活数多。
(2)黑色蛾在黑色树干,浅色蛾在浅色树干能较好存活下去的原因是( )
A.因为它们的体色与环境颜色相近,不易被食蛾鸟所发现,所以得以生存下来
B.在黑色树干上,没有浅色蛾需要的食物
C.黑色蛾、浅色蛾没有天敌
(3)在自然界中,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主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学说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提出的。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解:桦尺娥的后代个体中,体色存在淡色和黑色的变异。当桦尺娥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时,不易被食桦尺蛾鸟发现,能够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当桦尺娥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时,容易被食桦尺蛾鸟发现而被吃掉,因此树皮颜色对桦尺蛾的体色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桦尺蛾与食桦尺蛾鸟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故选:B。
2.答案:D
解析:当环境颜色为灰白色时,体色为灰、白两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这是适者生存,体色为棕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颜色存在巨大反差,则容易被敌害发现而被淘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多年以后,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棕色蛾类的数量相对少,灰色和白色的蛾类数量相对较多,符合这一特点是D,故选D。
3.答案:B
解析: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4.答案:C
解析: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C.
5.答案:D
解析: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机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颈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D
6.答案:C
解析:解: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为吃到高处树叶不断伸长颈子形成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形成不能遗传无进化意义,长颈鹿的变异总是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行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综上所述,C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故选:C。
7.答案:A
解析: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世界上第一位揭开细菌奥秘的人;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生物分类的双名法。
8.答案:C
解析:AB、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正确;
C、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不一定都适应环境,错误;
D、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D正确。
故选:C。
9.答案:C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10.答案:A
11.答案:B
解析:A、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错误。
B、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与鹰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鹰的锐利目光同样是与野兔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野兔不具有保护色便容易被鹰吃掉,鹰没有锐利的目光就不易发现野兔,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就形成了。故B正确。
C、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样利于枯叶蝶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这是枯叶蝶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不适应环境的变异是不利变异;如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就是有利变异;而在正常情况下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就是不利变异。D错误。
12.答案:C
解析:A、大坚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A正确;
B、地雀喙的大小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的,B正确;
C、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进化中地雀的喙会变得更大或更小,C错误;
D、食物组成是地雀喙大小进化的自然选择因素,D正确。
故选:C。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此题考查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考试热点,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与解答形式,有一定综合性。
13.答案:D
解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条件下,被饲养的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最早的鸡每年产卵只有10个左右,而现在的产卵鸡每年产卵可达200个以上,产卵数量大增,这不是饲料不同和生存环境不同的结果,因为饲料不同和生存环境不同不能改变其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因此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超级细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5.答案:(1)黑; 浅; (2).A; (3).达尔文
解析:(1).从表中可以看出:黑色树林黑色蛾存活数多,浅色树林中浅色蛾存活数多.说明工业污染区,桦尺蛾的生活环境被工厂的烟熏成了深颜色,这样黑色桦尺蛾就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浅色桦尺蛾容易被敌害发现,所以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重捕比例高,说明深色桦尺蛾在工业污染区容易生存,故黑色树林黑色蛾存活数多;而在未被污染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存活数多,说明浅色桦尺蛾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浅色桦尺蛾就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黑色桦尺蛾容易被敌害发现,深色桦尺蛾在工业污染区不易生存,未被污染的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重捕比例高,说明浅色桦尺蛾在工业污染区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黑色蛾在黑色树干,浅色蛾在浅色树干能较好存活下去是因为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故A符合题意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苏教版八上《5.16.3生物进化的学说》分层练习
基础练习
能力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