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教学设计及评课
单元说明:
《海底世界》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针对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么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内容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些方面来写的。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从海底动物、植物和矿产等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和物产的丰富。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就是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而且中间部分的每一个段落也都明确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此外,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拟声词的运用,加深了读者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二年级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他们不仅学会了抓住文中重点句段理解课文,而且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点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大海是很陌生的,教学中若只让学生借着课文中的文字,就在脑海中清晰呈现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象,是有难度的。因此课堂利用多媒体手段,这样学生的感官上便对海底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便能顺畅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重点)
2.能体会“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在写法上的好处。
3.能围绕一个意思从几方面把事物介绍清楚。(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谜底导入,整体感知。
1.PPT出示猜谜语:皮黑肉儿白,肚里墨样黑,从不偷东西,硬说它是贼。
(猜一种海洋动物),导入新课。
2.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吗?
3.师:课文是怎么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二、潜入海底,具体感知。
(一)复习第二自然段内容,让学生分享喜欢的句子。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海底声音的美妙。
1.体会声音的美妙,出示拟声词:嗡嗡、啾啾、汪汪,采用指名读、齐读等方式。
2体会表达方法的妙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3.模仿句式,练习表达
出示句式:有的像( )一样( )
(三)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
1.朗读第四自然段,圈出作者写了哪些动物,想一想每种动物的活动方法是怎样的?
2.出示四类动物的图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1)比较描写有些贝类的两句话,体会拟人修辞的作用(生动形象)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移动。
3.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四类动物来举例子?
4.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作者选择那些活动方法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来写,抓住动物活动的特点,有的爬得慢,有的游得快,有的向前,有的借助反推力向后退,有的巴着不动,把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写清楚。
总结学习第四自然段时的方法:先读课文,再圈画关键词,最后思考课文是如何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四)小组合作探究第五、六自然段,并汇报。
1.分配小组任务,读课文。
2.小组讨论交流,并分别汇报自主学习第五、六自然段的成果。
三、教师总结,交流收获。
四、迁移训练,学以致用。
1.围绕“植物园里的植物多种多样”说一段话。
2.指名学生说一说,从不同方面将“植物园里的植物多种多样”这个意思表达清楚。
五、板书设计
23海底世界
光线
声音
动物 景色奇异
植物 物产丰富
矿产
评课:
其一
张三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一课,以海底生物有趣的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接着,张三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海底世界的声音和动物们的活动。通过声音表演,想象拓展等形式感受海底世界声音的奇妙,以表格梳理,品读词句等方法体会海底生物活动方式的独特。最后,让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海底其他生物的活动方式。整堂课中,教学过程有梯度,学习过程有抓手,教学评价有层级,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其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在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时,张三老师带着孩子们回忆了第四单元“运用关键句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一语文要素,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很快找出2-6段的关键句,并从中提炼出这几段所讲的内容,从而说出这篇课文是从光线、声音、动物、植物、矿产五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旧的语文要素得到了巩固,新的语文要素得以落实。在这齐抓共管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升。
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都会逐句地从前往后一顺讲,但是张三老师却打破了这种常规的教法,把教材进行了重组。
首先,师问:海底真的没有一点声音吗?学生很快说“不是的”,师追问:我们刚才的一问一答在文中的什么地方?学生很快找到了设问句。“那么海底到底有哪些声音呢?”学生画声音,感悟语言的魅力,再仿写声音。这些声音是用耳朵就能直接听到的吗?不是,要用水中听音器,从而知道海底声音虽然丰富,但却又小又轻,再顺势找还有一个词也写出了声音的小和轻。然后进入“窃窃私语”的学习。最后读出声音的小和轻。
我还挺欣赏这种内容的重组的。感觉内容联系得更紧密一些,一环套一环,听的时候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其三
我自己的课堂比较注重朗读,张三老师的课堂上,读词方法多样,小老师带读、自由读、男女生读。读课文时,有自由读,默读,学生个性化朗读,师生合作读,齐读。整节课上,书声琅琅,在读中学习。学字词,读课文,可以说语文教学的保底工作做得非常好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充分,从语言文字中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最后,学生也确实通过读传达了对课文的理解,传达了海底的奇特。
我觉得可以提升的地方:
教师的评价还可以更多元一些,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仿写时,多数孩子都只会像前3句一样描绘小动物的叫声,这是浅层次的仿写,为了想象更奇妙,写出更精彩的句子,我们老师可以从评价中来引导学生从其他的角度进行想象,进行“创写”,如一个学生说了以后,师可以这样评价:你不仅用描绘小动物叫声的方法写出了海底声音的有趣,最后一句还把海底的声音想象成了人发出的某种声音,真棒啊!
那么,我们可以学习这个同学最后一句的写法,还可以把海底的声音想象成某种植物发出的声音,某种器乐发出的声音,某种物品发出的声音等等。
通过这样的评价,这样的引导,我想学生的思路顿时会被打开,想象会更奇特。
最后,张四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
本单元围绕“观察发现”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其中,有关于奇妙的自然现象;有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有关于夕阳西下经典美文。选编这三篇课文,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好奇心,落实“奇妙的世界”的人文教育,更是为了落实具体的阅读和习作要素,即“了解课文是从哪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内容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些方面来写的。《海底世界》从海底动物、植物和矿产等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和物产的丰富。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就是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而且中间部分的每一个段落也都明确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此外,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拟声词的运用,加深了读者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今天张三老师的课在教学设计上,教学目标陈述的还是比较具体、明确、可检测的,但整堂课听下来,听课教师还是指出了这么多问题,原因在哪?我想问题还是出现在“教学目标”上。
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能达到的结果,它具有导教、导学、导评的功能。
要确定好教学目标,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围绕“海底世界”,我们一定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多多多进行提问
作为学生,至少要问这样一些问题:
1、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
2、作者为什么要写海底世界
3、作者怎样写海底世界
4、我们为什么要学海底世界
5、我们怎样学海底世界
作为教师,除了要问以上问题外,还要问以下问题:
1、这篇课文我要教哪些知识和技能
1、我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和技能
2、我怎样教这些知识和技能
只有把以上问题思考清楚了,那么教学目标也清楚了。
一、精准教。
如教学目标中标注的重点是“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那么,我们就应把这个作为重点,进行教学,围绕这句话设计好操作步骤:
1、找出第四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海底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2、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海参、身体像梭子的鱼、乌贼和章鱼、贝类)
3、为什么要写这些方面的内容 (思维能力)(事物有多方面的特点,多角度描述能把事物写得更清楚)
4、怎样写这些方面的内容 (慢的、快的;前进的、后退;自己活动、自己不活动)(思维能力)
5、习得语言规则,马上运用(①用这段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五自然资段;②用这段的方法改写第五自然段;③用这一自然段的语言规则仿写)。(语言运用)(怀特海语:快速地获取知识,马上运用。)
6、评价。
这些操作步骤也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如何精准教 那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流程。
二、有效学。
由于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操作步骤明确,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指令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在落实教学目标,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效的。
三、科学评。
杜威说,没有反思就没有“做中学”。“做中学”即语文实践活动,“做中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素养是无法教会的,素养是在“做、学”和“反思”中形成了,而教学评价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没有这个环节,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碎片化的,而不是结构化的。科学的评价过程就是“做中学”加“反思”的过程。而评价量表的制定,也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