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考点一、物质的结晶
(一)结晶
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析出的固体称为晶体。
(二)结晶方法
(1)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的固体)
如:从食盐水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取适量的食盐水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所得固体烘干。这种通过蒸发溶剂使物质结晶的方法叫蒸发结晶。
应用:一般用于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小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的分离(如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
(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如硝酸钾)
如向一只盛有30毫升沸水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硝酸钾,配制成硝酸钾浓溶液。然后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热的硝酸钾浓溶液放入冷水中降温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这种通过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使物质结晶析出的方法,就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也叫降温结晶法)。
应用:一般用于将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固体(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物质的提纯。
(三)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或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就是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也会失去结晶水,但这不是风化现象。
(四)潮解:有些晶体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的现象就是潮解。例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固体都易潮解。
典例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答案】(1)降温结晶(2)A
【解析】(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剧烈,那么可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那么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2)“夏天晒盐”,其实就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海水蒸发较快,可以使盐尽快结晶。之所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晒盐,就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方法是:降温结晶。
(2)根据表格可知,物质A在温度改变时溶解度几乎保持不变,因此A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变式1:(2023八上·拱墅期末)向分别盛有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钠的烧杯里,各加入100g100℃的热水,充分搅拌。根据溶解度表中相关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均能形成10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在100℃时各自蒸发掉50g水,有晶体析出的是硝酸钾
C.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降温至20℃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氯化钠
D.当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要从中得到纯净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答案】D
【解析】(1)将物质的质量与溶解度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那么溶液饱和;如果后者大,那么溶液不饱和;
(2)根据溶解度分别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物质的质量,然后再与40g进行比较;
(3)溶解度越大,析出的晶体越少;
(4)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明显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未39.8g<40g,因此氯化钠溶液饱和;硝酸钾的溶解度246g>40g,因此硝酸钾溶液不饱和,故A错误;
B.蒸发掉50g水后还剩50g水,那么100℃时,最多溶解氯化钠19.9g<40g,硝酸钠143g>40g,因此有晶体析出的是氯化钠,故B错误;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而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那么在100g水中溶解氯化钠质量大,而析出晶体少,故C错误;
D.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故D正确。故选D。
变式2: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结晶一般有两种方法 :像食盐等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使其结晶,而像碳酸钠等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使之结晶。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两种方法综合使用。
【答案】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利用蒸发结晶,受温度影响大的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分析。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而碳酸钠等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则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
变式3:(2023八上·柯桥月考)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A、B、C 三个步骤。
(1)B 步骤称为 。
(2)B、C 两个步骤中玻璃棒各自的作用分别是 和 。
(3)C 步骤中, 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4)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操作⑤是图甲中的哪个步骤 (填“字母”)。
【答案】(1)过滤
(2)引流;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B
(4)C
【解析】(1)根据图片确定B步骤的名称;
(2)根据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根据结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4)从滤液中得到晶体的过程叫蒸发结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步骤为过滤;
(2)B为过滤,C为结晶,其中玻璃棒的用途为: 引流和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3) C 步骤中, 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故选B。
(4)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⑤,即从滤液中得到精盐,应该为蒸发结晶,故选C。
考点二、其他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一)净化水的几种方法
(1)沉淀法。 (2)过滤法。 (3)蒸馏法。
(二)沉淀
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沉淀法。
由于明矾或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凝聚成一些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到水底,因此,明矾和活性炭常用作凝聚剂。
(三)过滤(重点)
(1)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2)过滤前要制作过滤器。制作过程如图所示,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使滤纸成为圆锥形(一边为一层滤纸, 另一边为三层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没有气泡。
(3)过滤用到的仪器
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4)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贴: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三层滤纸的一边,防止戳破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止过滤时滤液溅出。
①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滴溅落到外面。
②一次过滤所得的滤液仍浑浊时,应再过滤一次。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③造成滤纸破损的原因有:没有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将待过滤液体倒入过滤器冲破滤纸;玻璃棒放在单层滤纸一边,戳破滤纸;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了。
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
(四)蒸馏
(1)把水加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却形成液态水的方法称为蒸馏法。这样得到的水就是蒸馏水。通过蒸馏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2)蒸馏装置
①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应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操作时,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以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确定所接收液体的种类。
②蒸馏时,冷凝管中要下端进水上端出水,是因为冷凝时,冷水需充满冷凝器,防止冷凝器冷凝时受热不均匀出现炸裂,同时逆流冷凝效果好。
典例1:(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蒸馏装置对一些污水进行蒸馏净化处理,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 C 器材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要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则冷却水的流 动方向为___________(填“A 端流入, B 端流 出”或“B 端流入, A 端流出”)
(3)图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 请指出该错误_________。
【答案】锥形瓶 B 端流入,A 端流出 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放在烧瓶支管口处(只要提到温度计的玻璃泡位置不对即给分)
【解析】(1)图中 C 器材是锥形瓶。
(2)实验过程要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则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为B 端流入,A 端流出;
(3)图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 错误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放在烧瓶支管口处。
变式1:(2023八上·长兴期末)某小组开展自制净水器的项目化学习,如图是项目小组同学制作的净水器,用到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三种材料,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则图中的a、b、c三处的材料依次是( )
A.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 B.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
C.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 D.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
【答案】C
【解析】根据净水方法分析。
【解答】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可以先用小卵石除去水中较多难溶性杂质,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难溶性杂质,最后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图中的a、b、c三处的材料依次是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
故选C。
变式2:(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取了一杯浑浊的湖水,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
(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 。
(2)根据规范操作,图中缺少了一种仪器,该仪器在该操作中的作用是 。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漏斗 (2)引流 (3)滤纸破损等
【解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字解答。
(2)根据对过滤操作的认识解答;
(3)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漏斗。
(2)根据规范操作,图中缺少了玻璃棒,该仪器在该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等。
变式3:(2022八上·杭州期中)小西同学去乡下旅游时,用矿泉水瓶装了一些山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净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后加入凝聚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形成较大的固体颗粒沉到水底,你认为合适的凝聚剂可以是 。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山泉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后得到的净化水,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过程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B.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过程改变了水的化学性质
C.净化过程后得到的净化水属于纯净物
D.可以通过蒸馏的方式,从净化水中分离出纯净水
【答案】(1)明矾 (2)D (3)D
【解析】(1)根据水的净化的知识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判断;
(3)①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
③④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解答】(1)取水样后加入凝聚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形成较大的固体颗粒沉到水底,我认为合适的凝聚剂可以是明矾。
(2)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否则会造成部分液体未经过滤就流入烧杯,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A.杀菌消毒过程中,使水中细菌或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死亡,即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在净化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即它的化学性质不变,故B错误;
C.净化后的水中依然存在大量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通过蒸馏的方式,可以将水和其中的杂质彻底分开,从而得到纯净水,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三、纯净物
(一)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如氧气、水、氯化钠、铜、铝等。
(二)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比较
纯净物 混合物
定义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区别 成分单一,有固定的组成、性质,如沸点、熔点等 成分至少有两种,没有固定的组成、性质,各成分保持自已原有的化学性质
典例1: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答案】D
【解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据此解答.掌握水的净化以及各物质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A、步骤Ⅰ是过滤,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正确;
B、步骤Ⅱ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C、步骤Ⅲ加入液氯,可以杀菌、消毒,正确;
D、净化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D.
变式1:(2022八上·鹿城月考)以下是净水的各种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B.蒸馏 C.静置沉淀 D.吸附沉淀
【答案】B
【解析】根据净水的各个环节的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过滤操作只能去除水中颗粒较大的泥沙和杂质;静置沉淀可以处于其中颗粒较小的悬浮物;吸附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色散和异味;而蒸馏操作通过水的汽化和液化,将其中的杂质全部去除,净化程度最高。
变式2:(2023八上·萧山月考)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
【答案】C
【解析】根据水的净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上述处理过程应不包含“蒸馏”,一来成本太高,而来蒸馏得到的水对人体没有任何好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中存在可溶性的物质,仍是混合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变式3:(2023八上·长兴月考)目前我县里的学校都安装了直饮水机,其工作过程如上图所示。
(1)①的作用是____.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答案】(1)B (2)混合物
【解析】考查水净化原理和方法。
【解答】(1) ① 是活性炭,它的作用是吸附杂质;
(2) 直饮水水经过来吸附,紫外线和高温杀菌,基本不含微生物 ,但是含有可溶性物质,所以还是混合物。
考点四、粗盐提纯
(一)实验仪器及用品
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药匙、滤纸、火柴。
(二)实验步骤
(1)溶解
将所取粗盐用药匙逐渐加入预先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边加粗盐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不再溶解为止。
(2)过滤
先组装好过滤装置,将上述食盐水过滤。若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落到外面。
(3)蒸发
将澄清的滤液倒入蒸发皿,加热,至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冷却至常温后,将食盐固体转移至一个干净的烧杯中(此时得到的固体中仍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
①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致使液滴溅出。
②取蒸发皿时不能用手拿,应用坩埚钳夹取。
(4)再溶解
将所得固体重新加水溶解。
(5)蒸发结晶、过滤
将上述液体倒入干净的蒸发皿中,加热,至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趁热过滤出固体。
典例1: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某兴趣小组同学按甲图中的步骤将粗盐进行提纯。
(1)甲图中的操作①为乙图中的 (填字母),操作②为过滤,若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
(2)利用提纯出的精盐配制100克12%的食盐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漏斗
(3)若(2)中配制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2%,则可能的原因是 。
A.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
B.将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固体洒落烧杯外
C.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D.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答案】(1)b;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合理即可)
(2)A;C
(3)C;D
【解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解答。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所需器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
【解答】(1)将含有泥沙的粗食盐加水变成含有泥沙的混合液的过程为溶解,即乙图中的b。操作②为过滤,若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配制100g12%的食盐溶液时,必须使用烧杯作为配制容器。需要食盐100g×12%=12g,需要加水:100g-12g=88g,即量取水的体积为88ml,因此必须使用100ml量筒,而漏斗用不到,故选AC。
(3)A.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此时食盐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食盐质量偏小,故A不合题意;
B.将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固体洒落烧杯外,会使食盐质量减小,故B不合题意;
C.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溶剂的质量减小,故C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的水偏少,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变式1:(2022·浙江嘉兴·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样 B.溶解 C.过滤 D.结晶
【答案】D
【解析】A.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应用药匙取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不能用量筒而应该使用烧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变式2:(2023八上·萧山月考)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
(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 结晶(填降温或蒸发)。
【答案】(1)过滤(2)增大(3)蒸发
【解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溶质质量分数=;
(3)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时,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膜相当于滤纸,则膜分离技术相当于过滤操作;
(2) 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水流入左侧,则右侧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而溶液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根据图二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因此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变式3:(2024八上·诸暨月考)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如图操作流程。
(1)操作③的名称是 。
(2)操作④中除用到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精盐,发现精盐制得率较低,其不可能原因是____。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1)过滤
(2)酒精灯;使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3)C
1.(2024八上·武义期末)粗盐提纯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试管 C.酒精灯 D.玻璃棒
【答案】B
【解析】考查粗盐提纯操作,分为溶解,过滤,蒸发三步。
【解答】A.蒸发过程需要蒸发皿,所以A错误;
B.实验过程用烧杯装溶液,不用试管,所以B正确;
C.蒸发时候需要加热,要用到酒精灯,所以C错误;
D.溶解和过滤,蒸发三步都要用到玻璃棒,所以D错误。
2. 自来水厂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时,最合理的步骤是 ( )
A.过滤、沉淀、消毒 B.沉淀、消毒、过滤
C.消毒、沉淀、过滤 D.沉淀、过滤、消毒
【答案】D
【解析】根据净化水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目的是把水中的不溶物、色素、异味、病菌等除去分析。
【解答】净化水的方法有静置、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通过沉淀和 过滤等方法除去水中固体粒子的。
3.(2023八上·台州期末)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蒸馏法的是( )
A.从水和酒精中分离酒精
B.从粗盐中分离食盐和泥沙
C.从食盐和蔗糖的混合物中分离蔗糖
D.从硝酸钾溶液中分离硝酸钾
【答案】A
【解析】根据各组物质的性质,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的混合物分离方法分析。
【解答】A. 水和酒精都是液体,但沸点不同,从水和酒精中分离酒精可采用蒸馏的方法,符合题意;
B. 从粗盐中分离食盐和泥沙需采用过滤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C. 从食盐和蔗糖的混合物中分离蔗糖,应选择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D. 从硝酸钾溶液中分离硝酸钾 ,可采用蒸发结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4.(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泥沙和食盐——沉淀
B.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溶液——降温结晶
C.酒精和水——蒸馏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蒸发结晶
【答案】A
【解析】根据物质分离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将泥沙和食盐的混合物加水溶解,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泥沙会沉淀,然后再通过过滤、蒸发结晶才能将二者彻底分离,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可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二者,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因此可以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非常明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因此可以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二者,故D正确不合题意。
5. 我国西南地区的旱灾提醒人们应合理使用水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灾区饮用水源应尽量远离人畜生活区
B.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杂质沉降除去
C.饮用水H2O和消毒剂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原因是干冰与云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
【答案】D
【解析】A、根据灾区饮用水源应尽量远离人畜生活区,这样可以防止水被污染分析。
B、根据明矾的作用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D、根据干冰升华时会吸收热量分析。
【解答】A.灾区饮用水源应尽量远离人畜生活区,可以防止水被污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会形成胶状物,能使杂质沉降除去,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饮用水H2O和消毒剂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原因是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使水蒸气冷凝成液滴而形成降雨,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6.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B.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D.该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答案】C
【解析】A、根据该净水器中没有杀菌剂分析。
B、根据净化后的水仍然含有多种物质分析。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
D、根据该净水器不能除去钙离子、镁离子分析。
【解答】A.该净水器中没有杀菌剂,不能杀菌消毒,故错误;
B.净化后的水仍然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主要作用是吸附,故正确;
D.该净水器不能除去钙离子、镁离子,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故错误;
故答案为:C。
7.(2024八上·武义期末)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海水淡化得到淡水——蒸馏
B.泥水除去泥沙——过滤
C.分离食盐和糖——加水溶解并过滤
D.海水中提取食盐——蒸发结晶
【答案】C
【解析】考查物质分离的方法和过程。
【解答】A.通过蒸馏可以将海水中的水分离出来,所以A正确;
B.泥水通过过滤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泥沙去除,所以B正确;
C盐和糖都是易溶于水的,过滤不能将它们分离,所以C错误;
D.海水是混合物,通过蒸发可以结晶得到固体食盐,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2八上·衢州期中)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A→B
B.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C.蒸馏可以从酒精溶液中分离出酒精
D.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测气体温度
【答案】A
【解析】根据对蒸馏操作的原理、器材、过程和用途的认识判断。
【解答】A.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这样可以适当延长冷凝水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冷却效果,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则蒸馏可以从酒精溶液中分离出酒精,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测气体温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9.(2023八上·柯桥月考)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食盐晶体中提取较纯的食盐,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有:①在较高的温度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②在常温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③升高溶液温度不断蒸发水分,直到大量固体析出;④降温至有较多量晶体析出;⑤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①④⑤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⑤
【答案】D
【解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极小分析.
【解答】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极小所以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食盐晶体中提取较纯的食盐,步骤为:
②在常温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
③升高溶液温度不断蒸发水分,直到大量固体析出;
⑤过滤。故选D。
10.(2023八上·萧山月考)下表为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0.185 0.176 0.165 0.153 0.141 0.138 0.116 0.106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30℃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C.20℃时,将1g氢氧化钙投入到99g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D.将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解析】A、根据表中所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C、根据固体不能全部溶解时未溶解的质量不算溶液质量分析;
D、根据改变温度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解答】A、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 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53克,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题意;
C、 20℃时,将1g氢氧化钙投入到99g水中,氢氧化钙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100g ,不符合题意;
D、 将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符合题意;
11.(2021八上·兰溪月考)死海因其高盐度出名,美国科学家对其十分好奇,做了一个实验:(如图)他们将一件黑色礼服用钢丝固定,放入死海中,两年后取出,发现衣服表面挂满了白色盐晶。经检测,晶体中的成分主要包含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等。
(1)黑色礼服上的白色盐晶,在这两年中经历的最主要过程 。
A.凝固 B.蒸馏 C.结晶 D.升华
(2)死海中盐类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试分析原因 。
【答案】(1)C
(2)死海中盐溶液质量分数在25%左右时溶液就达到饱和了
【解析】(1)根据白色盐晶的生成过程判断;
(2)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就不再增大,即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黑色礼服上的白色盐晶,是海水中的可溶性盐类结晶析出的过程,故选C。
(2)死海中盐类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原因:死海中盐溶液质量分数在25%左右时溶液就达到饱和了。
12.(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1)发源于天台里石门水库的北干渠,长72.3公里,主要解决天台县大部分及三门县部分农田用水问题。北干渠工程影响水循环途径中的环节是___________。
(2)如图是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则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
【答案】地表径流 ABE
【解析】(1)北干渠工程影响水循环途径中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2)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故选ABE。
13.(2021·浙江·湖州市第五中学八年级期中)直饮水机的水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1)“可直接饮用水”属于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炭罐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过滤 b.吸附除味 c.消毒杀菌
【答案】混合物 b
【解析】(1)直饮水机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物质,“可直接饮用水”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颜色和异味。炭罐含有活性炭,作用是 b。
14.(2024八上·期末) t℃时,将一定量的某物质的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加热,再降温到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掉的溶剂质量分别为10g、20g、30g,析出的晶体质量分别为 ag、bg、cg,则a、b、c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
【答案】c=2b-a
【解析】根据饱和溶液中蒸发等质量溶剂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分析。
【解答】 t℃时,将一定量的某物质的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加热,再降温到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掉的溶剂质量分别为10g、20g、30g,析出的晶体质量分别为 ag、bg、cg,因原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但蒸发10克溶剂后一定形成了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蒸发等质量溶剂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则饱和溶液中蒸发10克水析出晶体质量为b-a,c=a+2(b-a),即 c=2b-a 。
15.(2021八上·椒江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蒸馏装置对一些污水进行蒸馏 净化处理,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 C 器材的名称是 。
(2)实验过程要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则冷却水的流 动方向为 (填“A 端流入, B 端流 出”或“B 端流入, A 端流出”)
(3)图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 请指出该错误。
【答案】(1)锥形瓶
(2)B 端流入,A 端流出
(3)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放在烧瓶支管口处(只要提到温度计的玻璃泡位置不对即给分)
【解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让冷却水从下面的管流入,从上面的管流出,可以延长水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强冷凝效果;
(3)蒸馏是将液体沸腾产生的蒸气导入冷凝管,使之冷却凝结成液体的一种蒸发、冷凝的过程。蒸馏的时候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该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平齐。
【解答】(1)图中 C 器材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过程要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则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为B 端流入,A 端流出;
(3)图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 错误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放在烧瓶支管口处。
16.(2023八上·台州期末)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中需要用到玻璃棒,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操作⑤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等措施。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偏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1)引流 (2)间歇加热 (3)A;B;D
【解析】(1)根据过滤中玻璃棒的引流分析;
(2)根据蒸发间歇加热可防止液体外溅分析;
(3)根据所得精盐质量偏小会导致制得率偏低分析。
【解答】(1)操作④为过滤,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操作⑤为蒸发,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间歇加热。
(3)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导致精盐质量偏小,制得率偏低,A正确;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制得率偏低,B正确;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精盐质量偏大,制得率偏高,C错误;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会使精盐质量偏小,制得率偏低,D正确。
17.盐城濒临黄海,海盐文化全国知名。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①中必领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操作③的名称是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可多选)。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 ,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1)A
(2)过滤
(3)①②
【解析】(1)根据研钵的用途分析。
(2)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3)根据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氯化钠质量少了,也可能是水的质量多了分析。
【解答】(1)研钵可以将大块的变成小颗粒的,所以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研钵。
(2)操作③之后,分为泥沙、滤液,过滤可以将不溶物和可溶物分离,所以操作③的名称是过滤。
(3)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氯化钠质量少了,也可能是水的质量多了;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会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①正确;
②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氯化钠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②正确;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水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③错误;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质量分数不变,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①②。
18.(2024八上·临海期末)小科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过程如下图所示。
(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 。
(2)操作①的方法是 。
(3)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图 中的装置。
【答案】(1)酒精灯(2)过滤(3)甲
【解析】根据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及净化水的流程进行解答。
【解答】(1)图中a的名称是酒精灯;
(2)操作①是分离难溶固体与水的方法,就是过滤;
(3)在甲、乙、丙三种操作中,甲得到的是蒸馏水,基本为纯净的水,其净化程度是最高的。
故答案为:(1)酒精灯;(2)过滤;(3)甲。
19.(2022·柯桥模拟)粗盐的精制一般要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的名称是 ,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 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写一种)。
(3)操作正确,操作④后展开滤纸, 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____。
A. B. C. D.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称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 。(填字母)。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内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1)过滤 (2)蒸发皿 (3)A (4)C
【解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根据蒸发结晶操作的过程确定需要的器材;
(3)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分析;
(4)根据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称量结果偏大,精盐中混有了其他的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④的名称是过滤;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还需要用到蒸发皿等仪器;
(3)滤纸是对折再对折,所以只有两个面会有泥沙,可以折叠一下看出是在A和B中的两个;有由于过滤时液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故选A;
(4)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A不合题意;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B不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导致制得率较高,故C符合题意;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率较低,故D不合题意。故选C。
20.(2022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是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图,请回答:
(1)操作Ⅱ、IV、V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该 仪器在操作IV中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烦琐,可以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的正确操作是 。
A.研碎粗盐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C.过滤时玻璃棒紧靠一层滤纸处 D.蒸发时不要用玻璃棒搅拌散热
(3)右表为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填编号)。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83% 88% 72%
教师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低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有水分
【答案】(1)引流 (2)A (3)A;C
【解析】(1)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2)根据对粗盐提纯操作的实验过程的理解分析;
(3)分析各个选项中对精盐产率的影响,然后与表格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1)操作IV为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A.研碎粗盐时,食盐颗粒变小,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以加快溶解,缩短溶解时间,故A符合题意;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不会加快食盐的溶解,故B不合题意;
C.过滤时玻璃棒紧靠一层滤纸处,这样导致过滤不充分,为错误操作,故C不合题意;
D.蒸发时不要用玻璃棒搅拌散热,会导致受热不均匀引起液体飞溅,故D不合题意。故选A。
(3)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会导致溶液中食盐质量偏小,最终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故A正确;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故B错误;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说明滤液中存在杂质,导致测出精盐的质量偏大,故C正确;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有水分,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故D错误。故选AC。
21.(2023八上·宁海期末)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精盐计算产率。(产率=所得精盐质量÷所取样品质量×100%)
(1)如图为粗盐提纯实验中的几步主要操作,合理的顺序为 (填字母)。
(2)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 字母)。
A.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进行称量 B.可以将粗盐直接倒入量筒进行溶解
C.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 D.待水分全部蒸干后才可以停止加热
(3)若测得的NaCl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粗盐溶解不充分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溶液飞溅 D.所得的精盐仍潮湿
【答案】(1)BCA (2)C (3)A;C
【解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
(2)根据粗盐提纯的操作规范判断;
(3)氯化钠的产率偏低,应该是结晶得到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粗盐提纯的步骤应该为: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即合理顺序为BCA。
(2)A.先在右盘放入砝码,并将游码移动到适当位置,然后在左盘放入食盐,直到天平平衡,故A错误;
B.量筒是测量工具,不能充当配制溶液的容器,故B错误;
C.过滤的目的就是除去杂质,既然滤液仍然浑浊,说明还有杂质,因此需要继续过滤,故C正确;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可以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剩余的晶体析出,故D错误。故选C。
(3)A.粗盐溶解不充分,会导致滤液中食盐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过滤时滤纸破损,会导致杂质未被滤掉,即食盐的质量偏大,故B不合题意;
C.蒸发时溶液飞溅,则溶液的质量偏小,那么其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也会偏小,故C符合题意;
D.所得的精盐仍潮湿,会导致食盐的质量偏大,故D不合题意。故选AC。
22.(2023八上·台州期末)下表是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21.6 63.0 110 169 246
(1)在6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60℃时硝酸钾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20℃时,将20g硝酸钾加入4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如果在大量的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杂质氯化钠,要提纯硝酸钾,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硝酸钾。
【答案】(1)饱和 (2)17.76% (3)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比较明显,所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如硝酸钾,硫酸铜;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不明显,所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式结晶,如氯化钠;
【解答】(1)从表格信息中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所以在6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1.6克,所以4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的硝酸钾是8.64克,所以质量分数为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8.64克/48.64克=17.76%;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比较明显,所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不明显,所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式结晶; 在大量的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杂质氯化钠,要提纯硝酸钾,所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23.(2022八上·临海期末)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4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
(2)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
(3)6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氯化钠
(2)冷却热饱和溶液
(3)解:m液=100g+100g=200g
a%=m质/m液=100g/200g=50%
【解析】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及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24.(2021·浙江丽水·八年级期末)粗盐是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的氯化钠。为提纯粗盐,同学们经过了①蒸发结晶;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等步骤。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______(填序号);
(2)实验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结束后,4个小组分别计算了精盐产率,老师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于是各组分别讨论了第1组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______。
组别 1 2 3 4
精盐产率 91% 69% 73% 75%
A.蒸发结晶时有少量液体飞溅出去。
B.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C.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答案】②③①④ 引流 B
【解析】(1)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①蒸发结晶,即②③①④;
(2)实验③是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A、蒸发结晶时有少量液体飞溅出去,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小,故A不合题意;
B、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故B符合题意;
C、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小,故C不合题意;
故填B。
25.小潘同学做了一个有趣实验,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形成两个比较明显的区域(如下图所示)。试根据上述现象回答问题:
(1)蓝墨水属于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原理分离混合物,而且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写出下列各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填序号) 。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发溶剂 D.冷却热饱和溶液 E.蒸馏法
①去除自来水中混有的泥沙___________;②用自来水制纯水___________;
③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___________; ④夏天晒盐___________
【答案】混合物 B E D C
【解析】(1)蓝墨水是有颜料和水组成,即溶质和溶剂,因此蓝墨水是混合物。
(2)①泥沙不溶于水,去除自来水中混有的泥沙可以用过滤法;
②用自来水制纯水可以用蒸馏,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水;
③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得到硝酸钾晶体;
④食盐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夏天晒盐可以用蒸发溶剂。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考点一、物质的结晶
(一)结晶
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析出的固体称为晶体。
(二)结晶方法
(1)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的固体)
如:从食盐水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取适量的食盐水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所得固体烘干。这种通过蒸发溶剂使物质结晶的方法叫蒸发结晶。
应用:一般用于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小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的分离(如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
(2)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如硝酸钾)
如向一只盛有30毫升沸水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硝酸钾,配制成硝酸钾浓溶液。然后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热的硝酸钾浓溶液放入冷水中降温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这种通过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使物质结晶析出的方法,就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也叫降温结晶法)。
应用:一般用于将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固体(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物质的提纯。
(三)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或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就是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也会失去结晶水,但这不是风化现象。
(四)潮解:有些晶体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的现象就是潮解。例如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固体都易潮解。
典例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变式1:(2023八上·拱墅期末)向分别盛有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钠的烧杯里,各加入100g100℃的热水,充分搅拌。根据溶解度表中相关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均能形成10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在100℃时各自蒸发掉50g水,有晶体析出的是硝酸钾
C.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降温至20℃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氯化钠
D.当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要从中得到纯净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变式2: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结晶一般有两种方法 :像食盐等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使其结晶,而像碳酸钠等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使之结晶。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两种方法综合使用。
变式3:(2023八上·柯桥月考)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A、B、C 三个步骤。
(1)B 步骤称为 。
(2)B、C 两个步骤中玻璃棒各自的作用分别是 和 。
(3)C 步骤中, 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4)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操作⑤是图甲中的哪个步骤 (填“字母”)。
考点二、其他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一)净化水的几种方法
(1)沉淀法。 (2)过滤法。 (3)蒸馏法。
(二)沉淀
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沉淀法。
由于明矾或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凝聚成一些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到水底,因此,明矾和活性炭常用作凝聚剂。
(三)过滤(重点)
(1)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2)过滤前要制作过滤器。制作过程如图所示,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使滤纸成为圆锥形(一边为一层滤纸, 另一边为三层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没有气泡。
(3)过滤用到的仪器
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4)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贴: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三层滤纸的一边,防止戳破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止过滤时滤液溅出。
①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滴溅落到外面。
②一次过滤所得的滤液仍浑浊时,应再过滤一次。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③造成滤纸破损的原因有:没有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将待过滤液体倒入过滤器冲破滤纸;玻璃棒放在单层滤纸一边,戳破滤纸;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了。
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
(四)蒸馏
(1)把水加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却形成液态水的方法称为蒸馏法。这样得到的水就是蒸馏水。通过蒸馏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2)蒸馏装置
①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应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操作时,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以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确定所接收液体的种类。
②蒸馏时,冷凝管中要下端进水上端出水,是因为冷凝时,冷水需充满冷凝器,防止冷凝器冷凝时受热不均匀出现炸裂,同时逆流冷凝效果好。
典例1:(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蒸馏装置对一些污水进行蒸馏净化处理,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 C 器材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要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则冷却水的流 动方向为___________(填“A 端流入, B 端流 出”或“B 端流入, A 端流出”)
(3)图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 请指出该错误_________。
变式1:(2023八上·长兴期末)某小组开展自制净水器的项目化学习,如图是项目小组同学制作的净水器,用到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三种材料,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则图中的a、b、c三处的材料依次是( )
A.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 B.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
C.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 D.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
变式2:(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取了一杯浑浊的湖水,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
(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 。
(2)根据规范操作,图中缺少了一种仪器,该仪器在该操作中的作用是 。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变式3:(2022八上·杭州期中)小西同学去乡下旅游时,用矿泉水瓶装了一些山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净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后加入凝聚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形成较大的固体颗粒沉到水底,你认为合适的凝聚剂可以是 。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山泉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后得到的净化水,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过程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B.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过程改变了水的化学性质
C.净化过程后得到的净化水属于纯净物
D.可以通过蒸馏的方式,从净化水中分离出纯净水
考点三、纯净物
(一)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如氧气、水、氯化钠、铜、铝等。
(二)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比较
纯净物 混合物
定义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区别 成分单一,有固定的组成、性质,如沸点、熔点等 成分至少有两种,没有固定的组成、性质,各成分保持自已原有的化学性质
典例1: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变式1:(2022八上·鹿城月考)以下是净水的各种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B.蒸馏 C.静置沉淀 D.吸附沉淀
变式2:(2023八上·萧山月考)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
变式3:(2023八上·长兴月考)目前我县里的学校都安装了直饮水机,其工作过程如上图所示。
(1)①的作用是____.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考点四、粗盐提纯
(一)实验仪器及用品
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药匙、滤纸、火柴。
(二)实验步骤
(1)溶解
将所取粗盐用药匙逐渐加入预先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边加粗盐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不再溶解为止。
(2)过滤
先组装好过滤装置,将上述食盐水过滤。若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落到外面。
(3)蒸发
将澄清的滤液倒入蒸发皿,加热,至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冷却至常温后,将食盐固体转移至一个干净的烧杯中(此时得到的固体中仍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
①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致使液滴溅出。
②取蒸发皿时不能用手拿,应用坩埚钳夹取。
(4)再溶解
将所得固体重新加水溶解。
(5)蒸发结晶、过滤
将上述液体倒入干净的蒸发皿中,加热,至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趁热过滤出固体。
典例1: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某兴趣小组同学按甲图中的步骤将粗盐进行提纯。
(1)甲图中的操作①为乙图中的 (填字母),操作②为过滤,若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
(2)利用提纯出的精盐配制100克12%的食盐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漏斗
(3)若(2)中配制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2%,则可能的原因是 。
A.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
B.将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食盐固体洒落烧杯外
C.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D.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变式1:(2022·浙江嘉兴·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样 B.溶解 C.过滤 D.结晶
变式2:(2023八上·萧山月考)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
(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 结晶(填降温或蒸发)。
变式3:(2024八上·诸暨月考)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如图操作流程。
(1)操作③的名称是 。
(2)操作④中除用到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精盐,发现精盐制得率较低,其不可能原因是____。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1.(2024八上·武义期末)粗盐提纯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试管 C.酒精灯 D.玻璃棒
2. 自来水厂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时,最合理的步骤是 ( )
A.过滤、沉淀、消毒 B.沉淀、消毒、过滤
C.消毒、沉淀、过滤 D.沉淀、过滤、消毒
3.(2023八上·台州期末)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蒸馏法的是( )
A.从水和酒精中分离酒精
B.从粗盐中分离食盐和泥沙
C.从食盐和蔗糖的混合物中分离蔗糖
D.从硝酸钾溶液中分离硝酸钾
4.(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泥沙和食盐——沉淀
B.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溶液——降温结晶
C.酒精和水——蒸馏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蒸发结晶
5. 我国西南地区的旱灾提醒人们应合理使用水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灾区饮用水源应尽量远离人畜生活区
B.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杂质沉降除去
C.饮用水H2O和消毒剂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原因是干冰与云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
6.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B.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D.该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7.(2024八上·武义期末)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海水淡化得到淡水——蒸馏
B.泥水除去泥沙——过滤
C.分离食盐和糖——加水溶解并过滤
D.海水中提取食盐——蒸发结晶
8.(2022八上·衢州期中)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A→B
B.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C.蒸馏可以从酒精溶液中分离出酒精
D.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测气体温度
9.(2023八上·柯桥月考)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食盐晶体中提取较纯的食盐,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有:①在较高的温度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②在常温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③升高溶液温度不断蒸发水分,直到大量固体析出;④降温至有较多量晶体析出;⑤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①④⑤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⑤
10.(2023八上·萧山月考)下表为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0.185 0.176 0.165 0.153 0.141 0.138 0.116 0.106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30℃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C.20℃时,将1g氢氧化钙投入到99g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D.将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1.(2021八上·兰溪月考)死海因其高盐度出名,美国科学家对其十分好奇,做了一个实验:(如图)他们将一件黑色礼服用钢丝固定,放入死海中,两年后取出,发现衣服表面挂满了白色盐晶。经检测,晶体中的成分主要包含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等。
(1)黑色礼服上的白色盐晶,在这两年中经历的最主要过程 。
A.凝固 B.蒸馏 C.结晶 D.升华
(2)死海中盐类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试分析原因 。
12.(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1)发源于天台里石门水库的北干渠,长72.3公里,主要解决天台县大部分及三门县部分农田用水问题。北干渠工程影响水循环途径中的环节是___________。
(2)如图是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则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
13.(2021·浙江·湖州市第五中学八年级期中)直饮水机的水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1)“可直接饮用水”属于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炭罐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过滤 b.吸附除味 c.消毒杀菌
14.(2024八上·期末) t℃时,将一定量的某物质的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加热,再降温到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掉的溶剂质量分别为10g、20g、30g,析出的晶体质量分别为 ag、bg、cg,则a、b、c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
15.(2021八上·椒江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蒸馏装置对一些污水进行蒸馏 净化处理,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 C 器材的名称是 。
(2)实验过程要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则冷却水的流 动方向为 (填“A 端流入, B 端流 出”或“B 端流入, A 端流出”)
(3)图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 请指出该错误。
16.(2023八上·台州期末)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中需要用到玻璃棒,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操作⑤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等措施。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偏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17.盐城濒临黄海,海盐文化全国知名。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①中必领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操作③的名称是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可多选)。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 ,有少量溶液洒出
18.(2024八上·临海期末)小科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过程如下图所示。
(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 。
(2)操作①的方法是 。
(3)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图 中的装置。
19.(2022·柯桥模拟)粗盐的精制一般要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的名称是 ,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 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写一种)。
(3)操作正确,操作④后展开滤纸, 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____。
A. B. C. D.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称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 。(填字母)。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内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0.(2022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是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图,请回答:
(1)操作Ⅱ、IV、V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该 仪器在操作IV中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烦琐,可以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的正确操作是 。
A.研碎粗盐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C.过滤时玻璃棒紧靠一层滤纸处 D.蒸发时不要用玻璃棒搅拌散热
(3)右表为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填编号)。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83% 88% 72%
教师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低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有水分
21.(2023八上·宁海期末)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精盐计算产率。(产率=所得精盐质量÷所取样品质量×100%)
(1)如图为粗盐提纯实验中的几步主要操作,合理的顺序为 (填字母)。
(2)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 字母)。
A.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进行称量 B.可以将粗盐直接倒入量筒进行溶解
C.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 D.待水分全部蒸干后才可以停止加热
(3)若测得的NaCl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粗盐溶解不充分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溶液飞溅 D.所得的精盐仍潮湿
22.(2023八上·台州期末)下表是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21.6 63.0 110 169 246
(1)在6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60℃时硝酸钾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20℃时,将20g硝酸钾加入4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如果在大量的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杂质氯化钠,要提纯硝酸钾,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硝酸钾。
23.(2022八上·临海期末)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4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
(2)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 。
(3)6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4.(2021·浙江丽水·八年级期末)粗盐是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的氯化钠。为提纯粗盐,同学们经过了①蒸发结晶;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等步骤。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______(填序号);
(2)实验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结束后,4个小组分别计算了精盐产率,老师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于是各组分别讨论了第1组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______。
组别 1 2 3 4
精盐产率 91% 69% 73% 75%
A.蒸发结晶时有少量液体飞溅出去。
B.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C.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25.小潘同学做了一个有趣实验,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形成两个比较明显的区域(如下图所示)。试根据上述现象回答问题:
(1)蓝墨水属于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原理分离混合物,而且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写出下列各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填序号) 。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发溶剂 D.冷却热饱和溶液 E.蒸馏法
①去除自来水中混有的泥沙___________;②用自来水制纯水___________;
③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___________; ④夏天晒盐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