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七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5 16:32:54

文档简介

七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基础性达标】    (15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成立后,各省改“学政”为“提学使司”,府、州、县设立劝学所,管理地方教育。右图是《学部官报》书影。这一现象的出现标志着 (  )
A.西方文官制度正式引入
B.选官制进入新阶段
C.封建教育退出历史
D.科举制被彻底废除
2.(2024·大连高二检测)民国初,孙中山令法制局拟定出《任官状纸程式》《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委员官职令》《法官考试令》《官职试验章程》等法令,并交参议院议决。这些法令 (  )
A.预示着立法程序和环节基本完成
B.保证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发展
C.受西方文官制影响而具有开创性
D.体现了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
3.(2024·菏泽高二检测)甄别是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指对经常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这一做法旨在 (  )
A.保持行政的稳定性
B.完善文官考试制度
C.选拔经世济变之才
D.加快民主政治建设
【补偿训练】
  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林学、蚕业、化学、土木工程、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染色、采矿、图案、金丁、制丝、邮电等30个专业。这一划分(  )
A.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B.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
C.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
D.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的重点
4.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这说明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实现了 (  )
A.民主化    B.科学化 C.制度化    D.现代化
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很大成效,如废止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这说明我国 (  )
A.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科学民主化
B.完成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C.官制改革深受西方和传统影响
D.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二、非选择题(15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选官,视科举为“正途”。洋务运动开展后,朝廷对选官制度作了一些变通。第一是准许新式学堂毕业生经考试录用为官员,如京师同文馆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由总理衙门主持大考,分授九品至七品官职。第二是选拔归国留学生入仕为官,洋务运动中派遣到美国留学的幼童和到欧洲留学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学成归国后不少人都被授予官职。第三是开设“经济特科”,1898年初,朝廷颁行贵州学政严修《奏请设经济特科折》,正式设立内政、外交、理财、经武、格物、考工等六门科目,于科举制之外通过专业考试录用经世致用人才。
——摘编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
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材料二 当中国社会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科举制恰恰成了新旧经济、政治、文化三对矛盾的焦点,因而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综合性障碍。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日趋乖蹇,科举制也步入日暮途穷之境了。到戊戌维新至清末新政的几年里,在舆论频频抨击、权臣屡屡奏请之下,经朝廷进退反复、踌躇再三,这项制度终于被一纸诏书彻底注销。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隋朝以来绵延了1 300多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至此被画上了句号。
——整理自《科举制废除利弊之再思考》
(1)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10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选官制度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5分)
【能力性提升】    (20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7.以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上海新式教育推广状况
年代 小学堂 中等以上学堂 女学堂 教会学校
1900年以前 3 7 1 7
1900-1905年 34 13 3 3
1906-1911年 120 16 14 3
从上表可以看出,20世纪初期上海新式教育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废除科举制度
B.上海口岸风气首开
C.清廷大力倡办学堂
D.人们思想观念改变
【补偿训练】
  (2023·葫芦岛高二检测)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理化 植物动物 图画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10 177
A.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
B.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
C.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D.近代教育已取代传统教育
8.近代“西艺学堂”创办时,需要教授农、工、商、矿各门课的教习,清政府先选拔洋教员,并翻译农、工、商等书籍,等学生回国后辞退洋员教习,由学习本专业的留学生充任。此材料反映了留学生选官制度的作用在于 (  )
A.为辛亥革命培养大量的革命人才
B.取代科举制成为选官制度的途径
C.回国后担任中央政府各级行政官
D.解决了新式学堂教师紧缺的问题
【深化点拨】
1906年清政府开始对回国留学生及国内兴办的新式大、中学的毕业生进行考试并授予相应官职。但它未能建立起新的、系统的近代化文官任用考试制度。
9.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把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该学者意在说明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 (  )
A.完全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
B.内容与形式存在背离现象
C.重视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
D.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10.我国某时期文官高等考试资格和考试方式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年满25岁的中国男子,本国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修习三年以上并有毕业论文者。由此可以判断,该规定 (  )
A.致力于实现民族民权政治
B.出台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适应近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D.完全模仿西方的文官制度
【拓展延伸】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的选拔,一律实行公开竞争考试,非经考试及格,不得任用。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及普通考试每年或隔年举行一次,高等考试于首都或考试院所指定的区域举行。
11.(2024·铁岭高二检测)我国公务员制度不搞“政治中立”,坚持党管干部,不搞“两官分途”,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造成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两极格局和冷战思维的影响
B.东西方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
C.西方公务员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D.中国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2.(2023·新乡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文官考核以京察、大计为主,所有在职官员均得接受考察。对京官考核为京察,等级有四……对地方官考核为大计,等级有三……京察一等,大计卓异者,可获加级之奖励,对不法或不合格官员以贪、酷、不谨、疲软、浮躁……有疾八项标准进行相应处分。考察过程中,如有举劾不实不当,或滥举滥参,各级主管官员要担负相应责任,并受到处分。
——摘编自薛刚《清代文官考核中的问责制度》
材料二 在197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中,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力,如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结合起来。“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
——摘编自张东川《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文官考核制度的特点及其实质。(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颁布《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背景及意义。(9分)
【备选习题】
1.(2023·盘锦高二检测)下表为《1901-1905年清末新政措施一览表(部分)》。据此可以推知,清末新政 (  )
类别 主要措施
政治改革 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设商部、学部、巡警部,裁撤冗衙冗员
军事改革 废武科,设武备学堂,裁汰绿营防勇,设练兵处
教育改革 废除科举考试,选派留学生等
经济改革 制定商律,设立商部,力行保商之政
社会改革 允许满汉通婚,禁止妇女缠足,禁止鸦片贸易
A.对官制进行改革
B.对选官制度的改革
C.注重留学生教育
D.成为洋人的朝廷
2.《上海报业小史》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琢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 (  )
A.废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
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
C.改试策论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
D.改试策论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
3.(2023·济南高二检测)南京国民政府1933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其中一条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其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  )
A.剥夺共产党参政议政的权利
B.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C.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
D.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七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基础性达标】    (15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成立后,各省改“学政”为“提学使司”,府、州、县设立劝学所,管理地方教育。右图是《学部官报》书影。这一现象的出现标志着 (  )
A.西方文官制度正式引入
B.选官制进入新阶段
C.封建教育退出历史
D.科举制被彻底废除
【解析】选B。设立学部负责教育,为学堂选官制的创立创造条件,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文官制度,排除A;新学堂尽管增加了许多新内容,但管理、教育等仍保留了许多封建因素,C错误;1905年,清政府诏准立停科举之奏,标志着科举制度废除,D错误。
2.(2024·大连高二检测)民国初,孙中山令法制局拟定出《任官状纸程式》《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委员官职令》《法官考试令》《官职试验章程》等法令,并交参议院议决。这些法令 (  )
A.预示着立法程序和环节基本完成
B.保证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发展
C.受西方文官制影响而具有开创性
D.体现了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
【解析】选D。材料所述“法令”是孙中山为了保证民主共和政体而颁布的,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太短,这些法令均未能完成立法程序,但已构建起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故选D,A错误;B说法绝对化,这些法令并不能保证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发展;由材料无法看出受西方文官制度影响,也无法看出这些法令的开创性,C错误。
3.(2024·菏泽高二检测)甄别是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指对经常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这一做法旨在 (  )
A.保持行政的稳定性
B.完善文官考试制度
C.选拔经世济变之才
D.加快民主政治建设
【解析】选A。北洋政府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官员能否留任,目的是保持行政的稳定性,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文官考试制度,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决定其能否留任的措施,并非选拔经世济变之才,排除C;材料信息与民主政治建设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补偿训练】
  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林学、蚕业、化学、土木工程、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染色、采矿、图案、金丁、制丝、邮电等30个专业。这一划分(  )
A.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B.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
C.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
D.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的重点
【解析】选C。文官普通考试分类并细分专业,能够适应相应的技术工作需求,有利于提升施政的专业化、科学化程度,故选C。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排除A;由材料看不出官僚机构膨胀,只能说明官僚机构的专业化,排除B;划分专业不等于实践经验,排除D。
4.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这说明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实现了 (  )
A.民主化    B.科学化 C.制度化    D.现代化
【解析】选C。材料“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说明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实现了制度化,故选C;A、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很大成效,如废止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这说明我国 (  )
A.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科学民主化
B.完成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C.官制改革深受西方和传统影响
D.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解析】选A。我国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说明我国正在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民主化,故选A。我国现在仍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B;C材料未涉及,排除;D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
二、非选择题(15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选官,视科举为“正途”。洋务运动开展后,朝廷对选官制度作了一些变通。第一是准许新式学堂毕业生经考试录用为官员,如京师同文馆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由总理衙门主持大考,分授九品至七品官职。第二是选拔归国留学生入仕为官,洋务运动中派遣到美国留学的幼童和到欧洲留学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学成归国后不少人都被授予官职。第三是开设“经济特科”,1898年初,朝廷颁行贵州学政严修《奏请设经济特科折》,正式设立内政、外交、理财、经武、格物、考工等六门科目,于科举制之外通过专业考试录用经世致用人才。
——摘编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
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材料二 当中国社会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科举制恰恰成了新旧经济、政治、文化三对矛盾的焦点,因而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综合性障碍。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日趋乖蹇,科举制也步入日暮途穷之境了。到戊戌维新至清末新政的几年里,在舆论频频抨击、权臣屡屡奏请之下,经朝廷进退反复、踌躇再三,这项制度终于被一纸诏书彻底注销。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隋朝以来绵延了1 300多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至此被画上了句号。
——整理自《科举制废除利弊之再思考》
(1)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10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选官制度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5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变化,据材料一“清代选官,视科举为‘正途’”到“洋务运动开展后,朝廷对选官制度作了一些变通”再到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回答即可。第二问原因,结合时代背景从科举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思想解放等角度分析。第(2)题据材料一“洋务运动中派遣到美国留学的幼童和到欧洲留学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学成归国后不少人都被授予官职”“科举制之外通过专业考试录用经世致用人才”和材料二“舆论频频抨击”等信息,再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分析即可。
答案:(1)变化:从以科举为主要选拔途径发展为科举考试和新的选拔方式相结合,再到废除科举制。
原因:科举制不能满足洋务运动对新式人才的需求;向现代社会转型,科举制成为障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社会舆论的抨击及权臣的奏请对清政府有很大触动。
(2)影响:培养出一批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式人才;客观上推动了西学的进一步传播;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能力性提升】    (20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7.以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上海新式教育推广状况
年代 小学堂 中等以上学堂 女学堂 教会学校
1900年以前 3 7 1 7
1900-1905年 34 13 3 3
1906-1911年 120 16 14 3
从上表可以看出,20世纪初期上海新式教育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废除科举制度
B.上海口岸风气首开
C.清廷大力倡办学堂
D.人们思想观念改变
【解析】选A。通过观察表格,可知在1905年后新式教育的小学堂、女学堂都增长很快,这是因为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故选A。B、C、D都不是主要原因。
【补偿训练】
  (2023·葫芦岛高二检测)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理化 植物动物 图画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10 177
A.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
B.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
C.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D.近代教育已取代传统教育
【解析】选A。从课程分类来看,既有中国儒家经学,也有西方自然科学等课程;从课时分布来看,儒学与西学课时比例差别不大。
由此可知当时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故选A。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而非殖民地,B错误;C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材料体现的是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并行的局面,D错误。
8.近代“西艺学堂”创办时,需要教授农、工、商、矿各门课的教习,清政府先选拔洋教员,并翻译农、工、商等书籍,等学生回国后辞退洋员教习,由学习本专业的留学生充任。此材料反映了留学生选官制度的作用在于 (  )
A.为辛亥革命培养大量的革命人才
B.取代科举制成为选官制度的途径
C.回国后担任中央政府各级行政官
D.解决了新式学堂教师紧缺的问题
【解析】选D。据材料“清政府先选拔洋教员,并翻译农、工、商等书籍,等学生回国后辞退洋员教习,由学习本专业的留学生充任”可知,“西艺学堂”创办时先选拔洋教员,后由学习本专业的留学生充任,解决了新式学堂教师紧缺的问题,故选D。“西艺学堂”教授农、工、商、矿各门课,而不是宣传“革命思想”,A与材料无直接关系;“西艺学堂”教授农、工、商、矿各门课,培养的是经济科技人才,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留学生回国后担任“西艺学堂”的教员,C与材料无关。
【深化点拨】
1906年清政府开始对回国留学生及国内兴办的新式大、中学的毕业生进行考试并授予相应官职。但它未能建立起新的、系统的近代化文官任用考试制度。
9.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把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该学者意在说明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 (  )
A.完全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
B.内容与形式存在背离现象
C.重视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
D.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解析】选B。文官制度是近代化的产物,但是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将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与考试,这明显违背了近代化潮流,与文官制度内涵不符,即内容和形式存在背离现象,故选B。北洋政府实行文官考试制度说明其并未完全背离时代潮流,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北洋政府实行文官考试制度时的弊端,C强调的是文官考试制度内容的合理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文官考试制度的实施本身有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D排除。
10.我国某时期文官高等考试资格和考试方式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年满25岁的中国男子,本国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修习三年以上并有毕业论文者。由此可以判断,该规定 (  )
A.致力于实现民族民权政治
B.出台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适应近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D.完全模仿西方的文官制度
【解析】选C。据材料“文官高等考试”“年满25岁的中国男子”可知是北洋政府时期,根据材料“本国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修习三年以上并有毕业论文者”可知,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是为了适应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故选C。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南京政府时期,女子也可以参加考试,B错误;“完全模仿”表述过于绝对,且材料也没有相关表述,排除D。
【拓展延伸】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的选拔,一律实行公开竞争考试,非经考试及格,不得任用。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及普通考试每年或隔年举行一次,高等考试于首都或考试院所指定的区域举行。
11.(2024·铁岭高二检测)我国公务员制度不搞“政治中立”,坚持党管干部,不搞“两官分途”,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造成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两极格局和冷战思维的影响
B.东西方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
C.西方公务员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D.中国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解析】选B。由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情与西方不同,因此中国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公务员制度,故选B。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排除A;C不是中国公务员制度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中国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2.(2023·新乡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文官考核以京察、大计为主,所有在职官员均得接受考察。对京官考核为京察,等级有四……对地方官考核为大计,等级有三……京察一等,大计卓异者,可获加级之奖励,对不法或不合格官员以贪、酷、不谨、疲软、浮躁……有疾八项标准进行相应处分。考察过程中,如有举劾不实不当,或滥举滥参,各级主管官员要担负相应责任,并受到处分。
——摘编自薛刚《清代文官考核中的问责制度》
材料二 在197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中,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力,如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结合起来。“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
——摘编自张东川《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文官考核制度的特点及其实质。(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颁布《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背景及意义。(9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特点,据材料一“所有在职官员均得接受考察”,可得“覆盖范围广泛”;根据材料中对官员考核的标准及等级划分,可得“内容详实严密”;材料中对官员不仅有升迁,还有各种惩罚措施,可得“奖惩相结合”;通过材料一“考察过程中,如有举劾不实不当,或滥举滥参,各级主管官员要担负相应责任,并受到处分”,可得“重视考核官员管理”。第二问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如此重视对官员的考核,其目的在于维护清朝君主专制统治。第(2)题第一问背景,据材料和所学可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问意义,据材料出台《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可得,为公务员的升降任免提供依据,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素质;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条件。
答案:(1)特点:覆盖范围广泛;内容详实严密;奖惩相结合;重视考核官员管理。实质:维护清朝君主专制统治。
(2)背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意义:为公务员的晋升和降职提供有效的依据;对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提高公务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政治保障。
【备选习题】
1.(2023·盘锦高二检测)下表为《1901-1905年清末新政措施一览表(部分)》。据此可以推知,清末新政 (  )
类别 主要措施
政治改革 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设商部、学部、巡警部,裁撤冗衙冗员
军事改革 废武科,设武备学堂,裁汰绿营防勇,设练兵处
教育改革 废除科举考试,选派留学生等
经济改革 制定商律,设立商部,力行保商之政
社会改革 允许满汉通婚,禁止妇女缠足,禁止鸦片贸易
A.对官制进行改革
B.对选官制度的改革
C.注重留学生教育
D.成为洋人的朝廷
【解析】选A。据材料“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设商部、学部、巡警部”“设武备学堂”等信息可知,清末新政中新增了诸多政治机构,说明这一时期清政府对官制进行了改革,故选A。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政治、军事、教育、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改革,选官制度的变革并非主要内容,B错误;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选派留学生的信息,但注重留学生教育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C错误;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而不是清末新政,D错误。
2.《上海报业小史》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琢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 (  )
A.废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
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
C.改试策论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
D.改试策论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
【解析】选C。A、B说法过于绝对,均排除;D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由材料“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可知,改试策论是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的主要原因,故选C。
3.(2023·济南高二检测)南京国民政府1933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其中一条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其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  )
A.剥夺共产党参政议政的权利
B.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C.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
D.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
【解析】选D。南京政府的公务员可以由国民党长官随时介绍入党使之成为国民党员,这明显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剥夺共产党权利的信息,排除A;将政府公务员介绍加入国民党不一定就能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和选拔人才参与政治无关,政府公务员本身就是在参与政治活动,排除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