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代商业发展在商人、城市、商路等方面的表现;
2、列举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在各阶段的突出表现和商业发展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在重现古代商业发展概貌过程中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发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史学能力。
2、从文献、诗歌、多种类型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的研读分析中,提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比较能力。
3、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活动、搜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料、参与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营造历史氛围,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学习古代商业繁荣发展的概况中,理解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高度繁荣的商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感悟商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向善、诚信、创新、开拓、自由、交融等商业精神;
2、从提取和交流历史信息的过程中,增强历史的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理解中国古代繁荣昌盛的商业经济对中华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和整个世界的影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的特殊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课型:新课讲授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商业发展的概况以及特点;城市发展的规律
教法:“三情四维”教学法
【本课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商业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的兴起、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封建统治者的政策等多个方面、分不同历史时期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内容涉及时间长,专业性强,与内容相关的绘画、图片、实物、文献资料异常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研究对经济现象进行剖析,以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中国古代商业是农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又呈现出与农耕文明不一样的商业文明特质。商业发展建立在农业、手工业水平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的基础上,反过来又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农耕文明带来更多的活力。在农耕文明大背景下,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商业在这种政策环境中仍顽强发展,不断突破,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呈现出中国商业文明特有的魅力。
二、教材整合:
商业:从先秦大商到明清商帮
城市: 从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
商路:从大漠驼铃到南海云帆
政策: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元1824年),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掀开了中国金融史的光辉一页。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济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是亘古不变还是流变纷呈?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究商业、城市发展、繁荣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代统治者因对商业不同的态度而产生的不同后果。
商业:从先秦大商到明清商帮
情境探究:(展示《乔家大院》、“红顶商人”胡雪岩资料)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具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或图片情境,使学生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人产生、春秋战国大商人的兴起和明清商帮的发展概况,理解商业的繁荣发展,进而感悟日益丰富的优秀商业精神和源远流长的中国商业文明
学生探讨:学生根据《学案》上的提示归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与特点。
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时 期 商业特点
商周时期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私商成为主体
隋唐时期 南北经济 海上“丝绸之路”
宋元时期 纸币 夜市
明清时期商业新特点 商业市镇的兴起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出现雇用关系,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形成地区性的商业集团——商帮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①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联,相辅相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荣的前提。反过来,商业的进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发展艰难而曲折。中国古代商业和 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③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外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实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贡赐贸易。
④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各个时期、不同地域发展都不平衡。
⑤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教师点拨:
商业是农业、手工业发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然结果。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但这是相对的,商业活动受到官府严格限制,主要集中在城市进行。从全国范围来看,“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电视连续剧《走西口》《乔家大院》说的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明清时候的巨商,他们靠着勤劳和智慧,把握住商机,从事着大宗买卖,他们的产品是在市场上销售的。所以,既体现了当时我国的商业经济的发展,又作为我们商业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推动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红顶商人”胡雪岩说明了,当时的一些大商,亦商亦官,这种情况易于导致腐败。
从商人发展的角度来说,经历了从先秦的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大商人到明清商帮的发展过程,表面上反映的是商人数量不断增多,深层的是商业资本越来越雄厚,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这不是全部,因为,厚重起来的不只是物质财富,还有商业活动留下的文化遗产,还有商人千年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已经进入到中华文明的骨子里。
城市: 从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
承转过渡:商业经济的繁荣必然促进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的兴起与发展。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赵国的都城邯郸,楚国的都城郢都成为当时著名而繁华的商业中心。
情境探究:引用《木兰辞》中的诗句:“东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提问: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木兰能在短时间内把东西买齐,说明了什么?
[观察比较]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分析长安城与东京城的布局各有什么特点?比较二者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多媒体演示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城镇布局,让学生形象而直观地理解城市格局和功能的演变过程。
[参考史料]
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业区,市坊分开。市有两个,东市和西市,东市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武则天时,洛阳更是“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道。”
“(东京)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教师点拨:西周至唐,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所。政府的行政管理。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北宋汴梁商业突破了隋唐时期坊、市严格分开和日中为市的制度,坊、市不再分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甚至出现了夜市;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变化的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和政府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
情境创设:《东京梦华录》中的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资料这样说:“‘遇仙正店’、 ‘中山正店’、 ‘高阳正店’、 ‘长庆楼’、 ‘八仙楼’、 ‘张八家园宅正店’、 ‘王家正店’、 ‘李七家正店’、 ‘仁和正店’、 ‘会仙楼正店’等大型高级酒楼七十二户”“夜市北州桥又盛百倍,车马阗拥,不可驻足……水饭、爊肉,乾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蛤蜊、螃蟹、胡桃、鹅梨、石榴、盐豉汤之类。”
情境探究:(同时展示《清明上河图》)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宋东京城为例的这段材料,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唐和唐以前的城市与宋与宋以后的城市所具有的不同?让我们穿越历史空间,去领略中国古代经济的兴盛与繁荣!
设计意图:城市发展涉及内容比较复杂,在这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取典型的两个城市、两个阶段作为代表进行比较,意在勾勒出商业发展在城市变革这方面的体现。教学过程中,使用诗歌和图片资料等进行分析对比,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城市格局的变化反映了商业的繁荣发展,理解商业的“自由”精神,体会商业对于民生的重要意义。
学生探讨:学生根据《学案》上的提示归纳(比较式)
(1)经营形态: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2)经营手段:使用广告、招牌、幌子、布旗、灯箱等
(3)经营时间:夜市、晓市开始兴盛,还有通宵达旦;
(4)经营部门:服务性行业勃兴;
(5)经营活动:辐辏八方,城乡结合,“草市”勃起;
(6)经营理念:齐全、周到,上层、下层的兼顾;
(7)交通手段:水路兼有,步行、骡马、大车等俱全;
(8)商业风貌:街市繁华,居民稠密;
(9)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繁荣。
教师点拨:如果说唐和唐以前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的是城市布局的规范之美,那么宋元以来则体现的出自由之风。东京城的繁华,让我们感受到了唐和唐以前的城市那种政治功能和军事功能的地位随着经济领域的商业活动的增强,而显现出了商业中心地位的上升。从唐长安到宋忭京的城市格局变化,正反映城市职能发生的变化。唐长安是以往城市的总结,规范严谨,市场繁荣却受限制,其城市经济职能只是附属;而宋汴京却是新发展,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市场扩大,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更加方便。我们也可以想象,天子脚下,哪里人多市场大,哪里就是商人活跃的地方,比起以往是何等的自由,政府放松控制也是商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呀!
总结概括:学生根据《学案》上的提示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规律: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晓市、夜市出现。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商路:从大漠驼铃到南海云帆
承转过渡 :古代经济的繁荣为封建国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大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尤其汉唐、宋元时期凭借其强盛的国势,这期间的对外交往与海外贸易异常频繁而活跃。假如你生活在两宋时期,你想去地中海有可能吗?那么就当时交通条件来说能有几种途径?(学生:陆路、海路)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使学生了解古代海外贸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经历了从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的变化。知道古代海外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欧洲。体会古代海外贸易发达产生的影响,感悟商业传达出来的互通有无的“交融”内涵。
情境探究: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展示历史地图)
陆路:丝绸之路
海路:陶瓷之路
(1)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既是个国家进行贸易。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5)明清:中国对外贸易萎缩。(原因:海禁、闭关锁国)
教师点拨:商人用脚丈量着每一段商路,也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拓着新的商路,在商路的两头和沿途,交换的不只是商品,还有广泛交流着各地的文明。他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和促进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质疑过渡:中国古代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璀 ( http: / / www.21cnjy.com )璨,可为什么到了近代中国在世界上却落伍了?那么你认为政府对待商业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和政策?事实上怎样?
情境创设:阅读材料,你能得到什么样的认识呢?
——《史记·平准书》: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只渐,故商贾之事,而不录。”
——《大明会典》:卷六一洪武十四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381年)令,“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穿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绸纱。”
设计意图:封建社会后期固守“重农抑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闭关锁国政策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同历史时期的商人,针对自身遭遇,分别控诉政府的罪责。说明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的,也从而理解“重农抑商”政策在我国古代所起的历史作用。
学生探讨:学生根据《学案》上的提示归纳中国古代商业政策。
1、商周:重视、鼓励
2、战国:重农抑商
3、汉代:限制、打击、重税
4、中唐至宋:官商分利、鼓励贸易
5、明清: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学生探讨:怎样正确评价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我国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重农抑商政策实质上是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经济。
2、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价。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子国家落后,也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3、评价:
①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主要。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的政权。
②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主要。严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中国社会发展滞后。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教师点拨:这就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面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政策环境,这种情况下,商业就象一个带着枷锁、脚镣,捆绑起来的舞者,他的每一个舞步都很沉重,他的每一个旋转都承受束缚的疼痛,但他仍在舞蹈,并且在积蓄力量,一次次的突破着身上的捆绳。打开的市场界限就是证明,南海远航的云帆就是证明,政府被迫时而放松的政策就是证明,还有融入中华文明的商业精神就是证明!他告诉人们,即使是身上还有镣铐,她仍能长袖善舞。
设计意图:阅读补充材料和课本,获取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和老师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知道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表现。在理解古代商业是在如此不利的政策环境下艰难发展的基础上,体会商业的顽强生命力和商人的创造力。
课堂小结:
我国商业历史悠久,连续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平高,虽然在农耕时代处于从属地位,受到压制,但仍以自己的活力促进着农业的发展,以商业文明中善行、诚信、开拓、自由、突破、交融等等商业精神和智慧丰富着相对封闭保守的农耕文明,创造了更加灵动、开放、活力的传统文化,使中华文明在走向世界的2000多年里,独具魅力。然而为什么几千年的辉煌会在明清时期淡去?为什么中国没有象西方那样顺利的迈向近代工业文明?是谁的造成这种反差?是谁扼杀了商业的强大活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以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史观和文明史观辩证地理解明清时期中国包括商业发展的农耕文明虽然高度发达,但开始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原因的愿望。
【练习反馈】
一、选择题
1、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
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
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2、命题角度:借住影视作品考查明清时期商帮的发展
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现了一代 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 件主要有 ( )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逐渐兴盛。②③④均是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①叙述错误,不符合史实。答案:D
二、主观题突破
材料一“……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清代初年并无海禁,为镇压东南抗清力量,顺治十三年开始,严禁商民下海交易,十八年并下了迁海令,同时规定“片板不许下海”。
材料三 资本在他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抓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回答:雍正这段话指的是哪项政策?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海禁政策?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回答,针对“资本的萌芽”,中西方的“国家政权”分别以怎样的态度应对?
参考答案:
(1)政策:重农抑商
影响:与工商业争夺劳动力;争夺资金,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原因:①防范外敌侵犯;②防范沿海人民积聚抗清力量;③思想上,统治者愚昧自大。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依赖对外贸易
影响: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英国都铎王朝16世纪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重商主义。货币是财富,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对外贸易才是增加一国财富的根本途径。主张借助国家政权统一国内市场,对外实行殖民扩张,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强化农耕自然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导致与世落伍。
【 课后反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皆为利往。”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商业高度发达。古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了古代城市建筑、市井经济、对外交往及海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璀璨的古代商业文明。在全球经济渐趋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应适时抓住机遇,既要牢牢把握好国内经济建设,同时又要致力于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友好往来,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应该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需要的,应该是将教学任务详细分解了的体系,应该是符合学生实际和课标学习要点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技法和策略的设计。回顾课堂教学,以商业发展概貌为载体,逐一引导学生归纳和提炼出丰富的商业文化和精神,这个教学内容和过程成为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即是:《高中历史“三情四维”教学法》:
“三情”即:情趣诱思、情境探究、情感体验
“四维”即:教师诱思、学案导学、媒体展示、小组研讨
本节可即是该教学模式的实践课。该教学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结合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和探究历史欲望为前提,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从四个维度、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该教学模式着重学生自主发展,注重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结合,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积极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潜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探索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成就学生的卓越未来搭建平台。
北宋东京城布局图
北宋东京城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