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当代中国的外交
(2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2023·广东选择考)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 )
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解析】选A。从题干材料“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可知广交会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故选A。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排除B;创办广交会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排除C;广交会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排除D。
2.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的草案(部分)这一草案 ( )
A.打破了西方阵营的封锁
B.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C.表明了中苏关系走向破裂
D.完善了“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选B。据图示内容可知该草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淡化了中国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色彩,从而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选B;这一原则并没有能打破西方阵营的封锁,排除A;50年代中苏关系尚未走向破裂,排除C;材料时间是1954年,而“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才提出,排除D。
【补偿训练】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外交就 ( )
①从“中苏结盟”到“不结盟”
②从“经营周边”到“进入国际”
③从“一边倒”到“求同存异”
④从“团结亚非”到“跨洋握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从80年代开始,中国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故①错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国际会议,故②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1955年,万隆会议上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③正确;“跨洋握手”指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故④错误;B符合题意。
3.(2024·济南高二检测)1969年7月起,美国公开采取了一系列单方面行动,先后放宽对美国旅游者购买中国货物以及美国公民去中国旅行的限制。这一政策变化反映出美国 ( )
A.受日本和欧洲挑战
B.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C.深陷越战引发危机
D.关注中苏关系恶化
【解析】选B。据材料“1969年7月起,美国……先后放宽对美国旅游者购买中国货物以及美国公民去中国旅行的限制”可知美国试图缓和同中国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这主要和美国的国家实力相对衰弱有关,故选B;受日本和欧洲挑战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主要因素,排除A;深陷越战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主要因素,排除C;中苏关系恶化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主要因素,排除D。
【特别提醒】
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压制中国的政策。
4.(2024·天津高二检测)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大国对华外交实行封锁、孤立政策。被誉为“外交核爆炸”,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取得突破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中英建交 B.中法建交
C.中美建交 D.中日建交
【解析】选B。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故选B;中英确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是在1972年,是在中法建交之后,排除A;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是在中法建交之后,排除C;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是在中法建交之后,排除D。
5.2024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黄河水”倾泻而下,随后慢慢冰冻,变成一片冰的世界,冰球撞向“冰立方”,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从冰立方当中被雕刻出来。“破冰”寓意着打破隔阂、互相走近,大家融为一体。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中美关系的“破冰”开始于 (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故选C。
6.《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吸收认同该组织框架内合作宗旨和任务。”可见,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 )
A.促进了地区经济繁荣和发展
B.形成了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C.构建了新型的经济合作关系
D.维护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解析】选B。材料“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表明上合组织不针对其他国家结盟,而是结伴共同发展,故选B;材料信息强调的是不结盟的合作,排除A;材料信息未涉及新型经济合作关系,排除C;上合组织为地区性合作组织,主要是亚洲地区,未涉及太平洋地区,排除D。
7.(2023·天津高二检测)近年来,我国以“大国外交”的姿态,首倡亚投行建设、顺利召开G20杭州峰会、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派遣维和部队等,实现了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共赢的外交转型。这最能说明新时代的中国 ( )
A.积极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
C.彻底放弃“不结盟”外交
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选A。“首倡亚投行建设、顺利召开G20杭州峰会、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派遣维和部队等,实现了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共赢的外交转型”这是新时期全方位外交的体现,故选A;“谋求地区性和平”主要体现在上合组织中,材料中的这些活动都超出了地方的概念,排除B;“我国以‘大国外交’的姿态”不等于不结盟,事实上当代也有结盟的表现,排除C;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地区和平组织,无法体现全方位外交,排除D。
二、非选择题(19分)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
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的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
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中国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8分)
【答案】(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或以宣扬国威为主);厚往薄来。
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现代外交转变;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
(2)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
主要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3)原因: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
【备选习题】
一、选择题
1.(2023·南充高二检测)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突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以及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人民政府采取了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的举措。这一举措 ( )
A.突破了“不结盟”外交政策的束缚
B.是对“一边倒”方针的灵活变通
C.试图建设和平稳定的周边国际环境
D.重视发展独立自主多边外交关系
【解析】选B。据材料“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的举措”可知中国政府对西方国家并没有采取绝对意识形态对立的措施,故选B。
2.(2023·浙江1月选考)一次国际会议的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七部分。公报声明:“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一种障碍。”这次会议是 ( )
A.万隆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选A。据材料“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可知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霸权,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故选A;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战胜国的一次分赃会议,排除B;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议题是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排除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主要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问题,排除D。
3.(2023·威海高二检测)1972年,毛泽东明确指出:“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该论断是基于 ( )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C.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提出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解析】选A。“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可知两国找到了利益共同点,结合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史实,可知毛泽东是基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而做出的这一论断,故选A;中美两国是在1979年正式建交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全方位外交战略是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逐渐产生并成熟的,排除C;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4.1979—1994年间,中国对外援助由此前“革命的人道主义援助”转变为“务实的人道主义援助”,总体规模收缩,且年平均援助资金只相当于1960年代中期的水平,但援助地域却明显扩大,不只局限于周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援助内容则调整为主要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严重的自然灾害。上述调整主要是基于,新时期 ( )
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对外援助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
C.外交战略政策的重大调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选A。依据材料,1979—1994年间,中国对外援助总体规模收缩,但援助区域明显扩大,不只局限于周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自然灾害,这体现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选A;材料反映了对外援助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这是表现而非原因,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外交战略政策的重大调整,问题设置调整的原因,排除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
5.(2023·沈阳高二检测)2020年11月15日,在印度中途退出的情况下,有中国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中国政府还宣布将积极考虑加入开放程度更高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表明 ( )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
②国际经济新秩序基本确立
③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④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①依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合作,但也有印度中途退出合作的情况,反映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故①正确。②材料只反映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情况,国际经济的整体情况不能体现。故②错误。③题干中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退出了区域合作,并不能体现积极的态度。故③错误。④题干中中国不仅加入了RCEP,还积极考虑加入CPTPP,体现了中国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2023·福州高二检测)下图为2019年金砖国家的全球治理参与能力测评情况(虚线为G20国家平均值)由此可知,在当前全球治理中 ( )
A.发达国家的参与能力普遍下降
B.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C.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明显受阻
D.国际格局与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
【解析】选B。金砖国家属于新兴经济体,其全球治理参与能力测评情况已经超过或者接近G20这些发达国家的平均值,说明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不容小觑,故选B。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与南京政府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各自政府。……10月5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施缔文草拟的信件,作为对10月1日周恩来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英中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
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
——金光耀《1949—1950年英国
对新中国的承认》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8分)
(2)根据材料,从英国回信的角度分析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其信件的原因。(4分)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可知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材料“同与南京政府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结合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可知实行“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第(2)题,从材料“英中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希望今后继续如此”,结合近代时期英国在中国获得很多侵略特权的史实,可知英国没有正确认识近代的中英关系,并幻想保留在华侵略权益;从材料“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可知英国没有确定要与中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可分析英国没有明确对新中国的承认,没有申明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等原则性内容。
答案:(1)外交政策: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新的外交关系;实行“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2)原因:英国没有正确认识近代的中英关系,并幻想保留在华侵略权益。英国没有明确对新中国的承认,没有申明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等原则性内容。十四 当代中国的外交
(2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2023·广东选择考)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 )
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2.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的草案(部分)这一草案 ( )
A.打破了西方阵营的封锁
B.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C.表明了中苏关系走向破裂
D.完善了“求同存异”方针
【补偿训练】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外交就 ( )
①从“中苏结盟”到“不结盟”
②从“经营周边”到“进入国际”
③从“一边倒”到“求同存异”
④从“团结亚非”到“跨洋握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24·济南高二检测)1969年7月起,美国公开采取了一系列单方面行动,先后放宽对美国旅游者购买中国货物以及美国公民去中国旅行的限制。这一政策变化反映出美国 ( )
A.受日本和欧洲挑战
B.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C.深陷越战引发危机
D.关注中苏关系恶化
【特别提醒】
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压制中国的政策。
4.(2024·天津高二检测)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大国对华外交实行封锁、孤立政策。被誉为“外交核爆炸”,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取得突破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中英建交 B.中法建交
C.中美建交 D.中日建交
5.2024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黄河水”倾泻而下,随后慢慢冰冻,变成一片冰的世界,冰球撞向“冰立方”,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从冰立方当中被雕刻出来。“破冰”寓意着打破隔阂、互相走近,大家融为一体。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中美关系的“破冰”开始于 (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6.《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吸收认同该组织框架内合作宗旨和任务。”可见,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 )
A.促进了地区经济繁荣和发展
B.形成了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C.构建了新型的经济合作关系
D.维护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7.(2023·天津高二检测)近年来,我国以“大国外交”的姿态,首倡亚投行建设、顺利召开G20杭州峰会、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派遣维和部队等,实现了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共赢的外交转型。这最能说明新时代的中国 ( )
A.积极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
C.彻底放弃“不结盟”外交
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
二、非选择题(19分)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
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的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
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中国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8分)
【备选习题】
一、选择题
1.(2023·南充高二检测)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突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以及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人民政府采取了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的举措。这一举措 ( )
A.突破了“不结盟”外交政策的束缚
B.是对“一边倒”方针的灵活变通
C.试图建设和平稳定的周边国际环境
D.重视发展独立自主多边外交关系
2.(2023·浙江1月选考)一次国际会议的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七部分。公报声明:“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一种障碍。”这次会议是 ( )
A.万隆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2023·威海高二检测)1972年,毛泽东明确指出:“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该论断是基于 ( )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C.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提出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4.1979—1994年间,中国对外援助由此前“革命的人道主义援助”转变为“务实的人道主义援助”,总体规模收缩,且年平均援助资金只相当于1960年代中期的水平,但援助地域却明显扩大,不只局限于周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援助内容则调整为主要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严重的自然灾害。上述调整主要是基于,新时期 ( )
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对外援助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
C.外交战略政策的重大调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2023·沈阳高二检测)2020年11月15日,在印度中途退出的情况下,有中国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中国政府还宣布将积极考虑加入开放程度更高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表明 ( )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
②国际经济新秩序基本确立
③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④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2023·福州高二检测)下图为2019年金砖国家的全球治理参与能力测评情况(虚线为G20国家平均值)由此可知,在当前全球治理中 ( )
A.发达国家的参与能力普遍下降
B.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C.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明显受阻
D.国际格局与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与南京政府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各自政府。……10月5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施缔文草拟的信件,作为对10月1日周恩来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英中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
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
——金光耀《1949—1950年英国
对新中国的承认》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8分)
(2)根据材料,从英国回信的角度分析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其信件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