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主要师生活动
一、教学目标 认识“唤、技”等生字,会写“唤、纪”等生字,理解“呼风唤雨、世纪”等词语的含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 难点: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科技发展的视频,展示现代科技的成果,如智能手机、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等。视频中,各种高科技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展现出科技的强大魅力。 提问学生: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科技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甲:我觉得科技太神奇了,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有趣。 学生乙:科技的发展速度真快,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技发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将带我们走进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强调“唤”“技”“获”等字的读音,如“唤”读“huàn”,“技”读“jì”,“获”读“huò”。 对于多音字“奇”,引导学生通过组词来理解不同读音的用法,如“奇(qí)怪”“奇(jī)数”。 讲解生字的字形和字义,指导学生书写。 例如,“唤”字,左边是“口”,右边是“奂”,表示用口呼唤的意思,书写时注意左右结构的比例。 “技”字,左边是“扌”,与手的动作有关,右边是“支”,表示技巧、技能,书写时要注意“支”的笔画顺序。 提醒学生注意“赖”“潜”“核”等字的笔画和结构,如“赖”字不要写成“懒”,“潜”字右边的“替”上面是两个“夫”。 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呼风唤雨”“世纪”“依赖”“奇迹”等。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呼风唤雨”在文中的含义,即指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然,改变生活。 解释“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让学生了解世纪的概念。 通过举例说明“依赖”的意思,如人类在过去依赖自然生存,如依靠土地种植粮食、依靠河流获取水源等。 用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奇迹”,如20世纪的科技成就,如飞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等,都是奇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课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展现了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呼风唤雨”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在文中指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然,改变生活。 (3)提问:“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 (4)学生举例说明,教师总结:“发明”是指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事物或方法,如发明电灯、发明电话等;“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如发现新的行星、发现某种物质的特性等。 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生活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缓慢发展的时代。例如,人们只能依靠简单的工具进行劳动,交通不便,信息传递缓慢等。图片或视频中可以展示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如农耕、手工制作等。 (3)提问:当时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4)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如“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并说说这些愿望的含义。“千里眼”代表了人们对看得更远的渴望,“顺风耳”代表了对听得更清楚的期望,“腾云驾雾”则代表了对自由飞行的向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古代人们对这些愿望的渴望之情。 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20世纪的科学技术有哪些成就? (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示20世纪的科技成就,如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图片或视频中可以详细介绍这些科技成就的特点和功能。 (3)提问:这些科技成就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如通讯、交通、娱乐、医疗等。例如,电视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在家中获取各种信息和娱乐;程控电话使人们的通讯更加便捷;因特网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和与他人交流;民航飞机、高速火车和远洋船舶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科技成就给他们带来的便利。 (5)学习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6)教师讲解: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意是形容雪花纷纷飘落,好像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开满了梨花。在这里,作者用这句诗来形容20世纪的科学技术成就如雪花般涌现,迅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第5自然段 (1)齐读第5自然段,思考: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发展,认识到科技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 (3)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科技的发展? (4)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技的优势,同时努力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实现科技与人类的和谐发展。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来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来避免资源短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科技发展做出的贡献。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科技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教师回顾课文内容,总结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科技的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科技会发展成什么样?你有什么奇思妙想?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未来科技的憧憬。 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力,畅想未来的科技生活。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鼓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领域展开想象,如医疗、交通、教育等。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各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他们对未来科技的畅想,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补充。发言的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文字或口头描述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保持对科技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和对课文的理解。 阅读有关科技发展的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的科技知识。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技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说明方法时,可能不够深入,学生对一些说明方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方法的教学,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此外,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