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8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5 21: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泸州市江阳区 2021—2022 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 年 级 历 史 试 卷
注意事项: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45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留,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60 分)
第一部分共 20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60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距今约 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
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A.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2.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距今约 7000年的丰富的稻作遗存,出土了相当多的稻作
工具骨耜。该考古发现直接佐证了此处先民
A.种植水稻 B.打猎捕鱼
C.饲养家畜 D.磨制石器
3.他们是传说中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得以成为其
子孙为荣。他们是
A.炎帝、黄帝 B.周武王、齐桓公
C.大禹、蚩尤 D.秦始皇、汉武帝
4.从周文王开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亲戚以及一些
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这是为了
A.加强王权,君主专制 B.“以藩屏周”,巩固疆土
C.打击贵族,增强国力 D.结束割据,中央集权
5.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夏朝
C.商朝 D.东周
6.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下图所示文物与蚕从形象吻合。由此
可见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7.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
七年级上册 历史 期末试题 第 1 页 共 4 页
{#{QQABKQCAEk4oggCQggAMJJaAACRJg4CKEQUX8YCkkmKQkIBAAjLCcAgYEghGQhCBJAOAMQAqAZANAIQBNKAB=C}#A}=}#}
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
8.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
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9.右图所示的水利工程
A.始建于公元前 221年
B.在当今仅存旅游价值
C.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D.清除了整个四川地区水患
10.孔子的思想学说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
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 2000多
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
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A.仁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11.秦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又在统一法律、货
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建议和活动的指导思想来自于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2.右图所示钱币,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币,
这两种钱币最早铸造于
A.秦国西汉 B.秦国东汉
C.秦朝西汉 D.秦朝东汉
13.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
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A.四面楚歌 B.反戈一击
C.围魏救赵 D.退避三舍
14.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
A.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15.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 141年 公元前 136年 公元前 129年 公元前 127年 公元前 118年 公元前 87年
设置五经博 派卫青、霍去 颁布“推恩 下令铸造五
即皇帝位 崩,葬于茂陵
士 病北击匈奴 令” 铢钱
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该帝王在位 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6.“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
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交融的加强
七年级上册 历史 期末试题 第 2 页 共 4 页
{#{QQABKQCAEk4oggCQggAMJJaAACRJg4CKEUQX8YCkkmKQkIBAAjLCcAgYEghGQhCBJAOAMQAqAZANAIQBNKAB=C}#A}=}#}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
17.2021年 5月 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南阳的张仲景祠,指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
文明宝库的钥匙。张仲景的主要成就是
A.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B.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C.编写药物学巨典《本草纲目》
D.著有《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
18.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葬在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郊)。
2009年,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墓的考古发掘成果,最终认定高陵墓的墓主为曹
操。以上确认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A.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 B.家族族谱的记载
C.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安阳的悠久历史
19.2021年 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
(见右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
体现。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
A.战争 B.隔离
C.分裂 D.交融
20.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
科学家是
A.刘徽 B.宋应
C.顾恺之 D.祖冲之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40 分)
注意事项:请用 0.5毫米笔芯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地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上。
21.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材料一
秦朝疆域图 西汉疆域图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
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米一石值五千钱,文景
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上册 历史 期末试题 第 3 页 共 4 页
{#{QQABKQACEk4oggCQggAMJJaAACRJg4CKEUQX8YCkkmKQkIBAAjLCcAgYEghGQhCBJAOAMQAqAZANAIQBNKAB=C}#A}=}#}
材料三 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外事四夷……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资治通鉴》
材料四 《史记》书影
(1)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何时?比较材料中秦汉疆域图,指出西汉开始在现新疆地区设立什
么机构进行有效管辖?(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哪一盛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有何影响?(6分)
(3)材料三认为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任
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4分)
(4)请写出材料四中《史记》的体例机及其价值。(6分)
(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时,七国
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后,秦始皇命李斯等人总结出的小篆字体成为官方的标准文字,但国家
事务异常繁多,篆书字画很多,书写速度慢,于是产生了一种更为简易、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
——摘编自《中国文化简史》
材料二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
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
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字体。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演变的趋势,并简析秦统一文字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发展的条件,并写出王羲之的代
表作名称。(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字或书法艺术的认识。(4分)
七年级上册 历史 期末试题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KQACEk4oggCQggAMJJaAACRJg4CKEQUX8YCkkmKQkIBAAjLCcAgYEghGQhCBJAOAMQAqAZANAIQBNK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