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学案(含解析)——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学案(含解析)——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5 17:3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标·定向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1 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1.1929 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二、措施
1.国内:
(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
(2)20 世纪70 年代后,面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国际:
(1)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
(2)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图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任务2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背景 (1)直接背景: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2)进一步的理论支持: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的发展
内容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影响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微思】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二、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背景: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1)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中间阶层”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拓展延伸】三种阶层的划分
(1)“白领工人”:指工人阶级中从事脑力劳动者,经济收入、工作条件较好。
(2)“蓝领工人”:指工人阶级中从事体力劳动者,经济收入、工作条件一般。
(3)“中间阶层”: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
学习任务3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1.含义: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评价: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3.调整
(1)20世纪70年代: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
(2)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图解】“福利国家”的发展
【微思】
社会福利是否越多越好
提示:不是。社会福利过多,会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同时会降低社会效率。
二、社会运动
1.原因: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主要运动
主要代表 背景 成果
美国黑人 民权运动 直到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美国黑人通过民权运动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妇女运动 (1)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 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学生 运动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主题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二战后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和作用
  1.背景
  (1)必然要求: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2)积累经验:二战的特殊作用。
  (3)历史反思: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4)惨痛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5)外部刺激: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竞争)。
  (6)成功典范: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7)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影响。
  (8)科技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高新科技的发展需要国家投入巨资,并进行协调和有效管理。
  (9)现实需求:经济急需恢复;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维护政权。
  2.作用
  (1)积极性:
  ①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得到缓解,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减轻了经济危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消极性:它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会使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思考】
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1)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非实行计划经济,它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制定经济计划只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手段。
(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灵活掌握宏观调控的力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战后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的到来,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出现之后则减少了干预。
(3)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自我完善和发展),不能根除经济危机。
  二、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福利国家”制度
  1.形成原因
  (1)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2)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工人阶级长期斗争,争取权利的结果。
  (4)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措施和福利政策的成功实践。
  (5)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缓和阶级矛盾。
  2.发展过程
  (1)起源:罗斯福新政中开始实施社会救济。
  (2)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
  (3)完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涉及生、老、病、死、教育等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及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4)缩小:英、美等国家的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3.特点: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繁多。
  4.评价
  (1)“福利国家”制度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使穷人受惠不少。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
  (2)“福利国家”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
【情境探究】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①。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②。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探究
(1)史料一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结合史料和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发展状况的原因。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由②归纳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由①来分析原因。
[自主作答]
提示:发展状况:经济高速增长。
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调节(宏观调控);③资本主义国家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维护了国际经济秩序;④“福利国家”的建立,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等。
 史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①。……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②。……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2)史料二反映了西方国家福利政策存在什么问题 结合史料二和所学,思考西方国家改革福利政策的方向。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由①②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所学史实思考改革方向。
[自主作答]
提示:存在问题:福利开支大(加重国家财政负担);经济增速大幅度降低;加重纳税人的负担,引起纳税人的不满;挫伤劳动者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贫困人数继续增加等。
改革方向: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减少福利)。
题组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1.(2022·重庆高一检测)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一种经济政策,这种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黄金时期”,这种政策主要是指 (  )
A.实行国家干预
B.“科教兴国”战略
C.建设“福利国家”
D.发展第三产业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20世纪50-70年代)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其特征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A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国在1995年提出,B排除;建设“福利国家”及发展第三产业均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C、D排除。
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其目的是 (  )
A.维护经济秩序
B.加强市场干预
C.推广计划经济
D.建立世界市场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A正确;加强对市场的干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与材料无关,B排除;推广计划经济不符合史实,C排除;世界市场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就已经正式形成,D排除。
3.(2022·天津高一检测)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 (  )
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B.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C.奉行重商主义原则
D.加强“福利国家”制度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陷入“滞胀”危机,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失灵,各国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正确,A排除;重商主义是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经济理论,C排除;加强“福利国家”制度是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之一,D排除。
题组二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4.(2022·西安高一检测)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
A.生物工程 B.航天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计算机技术
【解析】选D。第三次科技革命又被称为信息技术革命,其核心技术为计算机技术,故选D。A、B、C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补偿训练】
  (2022·洛阳高一检测)二战后,西方一些老工业区,例如美国五大湖地区、德国鲁尔区、伦敦工业区等趋于衰退,很多工厂废弃,机器布满铁锈,被称为铁锈地带,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  )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
C.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
D.国家忽视传统产业升级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新兴智能产业不断涌现,使得西方一些老工业区趋于衰退,故B正确;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流动,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错误;材料与“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无关,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国家忽视传统产业升级”,故D错误。
题组三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5.(2022·梅州高一检测)下表是1950—1970年美、英、法“中间阶层”占人口比重的变化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
A.中间阶层开始出现
B.产业结构发生新变化
C.新的知识经济的兴起
D.阶级结构出现新变化
【解析】选D。从数据可以看出,中间阶层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反映出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过程中,阶级结构出现新变化,故选D。“开始出现”的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产业结构发生新变化,排除B;知识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C。
6.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从事自动化管理工作的“灰领工人”和从事电脑程序编程等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这种人员构成的出现反映了 (  )
A.现代科技的发展  B.劳动者素质提高
C.社会阶层的分化  D.知识经济的出现
【解析】选A。根据材料“从事自动化管理工作的‘灰领工人’和从事电脑程序编程等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结合所学可知,在二战后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从事信息产业的“灰领”“白领”工人出现,故A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灰领工人”和“白领工人”,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原因也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故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是社会阶层的分化,故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知识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
【补偿训练】
  1.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  )
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产业的崛起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有所增加,故①③④均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而题干的时间是二战后,因此②不是造成材料现象产生的原因,故选B。
2.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其中③代表的经济部门是 (  )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①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②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③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服务业
【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第三产业兴起并不断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实现产业的转型,服务业比重上升,故D正确;①是农业,②是工业,排除A、B、C。
题组四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7.(2022·邢台高一检测)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现代“福利国家”产生于19世纪中叶
B.二战中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C.罗斯福新政中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D.到20世纪80年代,“福利国家”得到更大发展
【解析】选C。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它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故C正确。现代“福利国家”产生于20世纪中叶,排除A。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排除B。到20世纪80年代,“福利国家”逐渐缩小规模,排除D。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六十年代,美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导致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
A.妇女民权运动
B.学生反战运动
C.黑人民权运动
D.废除黑奴运动
【解析】选C。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社会运动包括妇女民权运动、学生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黑人民权运动,因此C正确。
【补偿训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造了一批以“反战”“和平”为主题的歌曲,如《给和平一个机会》《我们制造武器干什么 》等,这些歌曲在社会上大受欢迎,并在世界各地的反战活动中反复唱响。这表明 (  )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B.世界处于一片战争硝烟之中
C.二战后出现反战和平浪潮
D.大国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反战歌曲在社会上大受欢迎,并且在反战活动中反复唱响,体现了反战和平浪潮的兴起,所以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发展的主题,所以A错误;“世界处于一片战争硝烟之中”不符合史实,所以B错误;“大国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