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标·定向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1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一、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二、表现
1.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2)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印尼的斗争
第一阶段 ①政党: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 ②概况: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③结果: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
第二阶段 ①政党: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 ②概况: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 ③结果: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指导思想:甘地提出的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
(2)特点:非暴力和不合作。
(3)过程
第一阶段 (1920- 1922年) ①起因:阿姆利则惨案 ②措施: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
第二阶段 (1930- 1934年) ①斗争:要求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 ②结果: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部分要求
第三阶段 (1940- 1942年) ①斗争: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②结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微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一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拓展延伸】
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1)在甘地心中人性是向善的,他认为只有用非暴力不合作才是最高明的。
(2)当时印度贫穷落后,军事力量薄弱,无法与英国抗衡。这说明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学习任务2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一、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二、表现
1.埃及的斗争
第一阶段 ①领导: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 ②结果: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第二阶段 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第三阶段 华夫脱党进行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2.摩洛哥的斗争
(1)概况: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
(2)结果: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3.埃塞俄比亚的斗争
(1)概况: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2)结果: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微思
(1)埃及华夫脱运动采取了怎样的斗争方式
提示:从和平请愿到武装起义。
(2)在非洲民族民主运动中具有反法西斯战争性质的运动是什么
提示: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拓展延伸】
埃及独立斗争的特点
(1)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企图加强殖民统治。
(2)领导者是本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3)取得了有条件的独立。
学习任务3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一、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
二、表现
阿根廷 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工人罢工
智利 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尼加拉 瓜 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
墨西哥 卡德纳 斯改革 (1)内容 ①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②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2)影响: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微思
(1)桑地诺领导尼加拉瓜抗美斗争的目标是什么
提示:目标: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
(2)为了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卡德纳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提示: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拓展延伸】
桑地诺抗美斗争的意义
(1)桑地诺用革命的民族解放战争来反对美国的侵略和占领,建立了有严格纪律的民族军队。
(2)在长期的战斗中,形成了游击战的战略与作战艺术。
(3)桑地诺把尼加拉瓜的反帝斗争同拉丁美洲、同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联系起来。
主题一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③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的增强。
(2)战后殖民统治的强化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3)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及苏俄(联)政府对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支持。
(4)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加剧了民族矛盾。
2.特点
(1)广泛性:地域广,涉及亚非拉广大地区;成分复杂,有无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等。
(2)持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多样性
①领导力量的多样性:有共产党、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爱国王公贵族、部落酋长等。
②指导思想的多样性:例如孙中山的革命民主型的民族主义、甘地宗教道德型的民族主义、苏加诺综合性民族主义等。
③斗争方式的多样性:有普遍的革命运动、改革运动、群众运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士兵起义等。
(4)斗争目录:都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情境探究】
史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①,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②,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地问题。
——徐寒主编《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史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不少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或联合或争夺,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席卷全球,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已经开始。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破法】根据关键信息①②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作答。
[自主作答]
提示: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
(2)根据史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破法】特点主要从新的领导阶级出现角度作答,意义可从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影响角度作答。
[自主作答]
提示:特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意义:促进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主题二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从唯物史观角度,全面认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2)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特点:非暴力不合作——采取和平手段争取民族独立。
3.形式:手工织布、食盐进军、要求英国“退出印度”。
4.评价
(1)积极性:
①对动员广大民众投身民族民主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为国大党提供了斗争武器,使国大党转化为具有群众基础的政党。
③给英国的殖民统治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的进程。
(2)消极性:
①甘地常以违背“非暴力”的原则为由停止运动,挫伤群众斗争的积极性。
②“非暴力”原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丧失革命时机,延长革命过程,并且在反革命镇压下,徒手的抵抗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③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情境探究】
史料一 甘地写道:“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受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史料二 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还作出了另一番的解释:“在每次危机中,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①——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在甘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40多年里,警民总共将近8 000人死亡。”在英国人撤离的一年之内,印度人自相残杀约100万人。
探究 (1)史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 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破法】注意区分回答“理由”与“实际原因”的区别,前者侧重于浅层原因,后者才是选择的主要原因。
[自主作答]
提示:选择理由: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实际原因: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实力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失败。
(2)史料二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存在什么不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积极影响。
【破法】根据关键信息①可提炼不足,积极影响可从英国殖民统治和印度自身发展等角度进行作答。
[自主作答]
提示:不足:限制了反帝运动的发展;无法阻止暴力冲突。积极影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最终独立奠定了基础。
题组一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2021·山东合格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老亚洲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为亚洲觉醒奠定基础的是 (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亚洲各国联系的加强
C.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D.世界殖民体系的动摇
【解析】选A。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这为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奠定了基础,故A正确。
2.(2021·山东合格考)1920年,针对英国殖民当局制造阿姆利则惨案的暴行,甘地号召印度人民掀起 ( )
A.暴力反抗斗争
B.“恢复手纺车”等形式的不合作运动
C.“食盐进军”运动
D.要求英国立即“退出印度”的行动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后,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英国殖民统治者实施一系列合法抵制,因此B正确,排除A;“食盐进军”运动是在1930-1934年发生的,排除C;D是1940-1942年发生的,排除。
3.(2021·北京合格考)“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持有此观念的政治家是 ( )
A.甘地 B.苏加诺
C.扎格鲁尔 D.桑地诺
【解析】选A。结合材料“需要完全戒除暴力”及所学知识可知,甘地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现代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建人。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印度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因此A正确,B、C、D排除。
4.甘地曾说:“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由此可知,甘地 ( )
A.主张抵制西方工业品
B.反对西方资本控制印度
C.主张用道德力量治理国家
D.反对印度走工业化道路
【解析】选D。材料中“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反映了甘地用道德衡量经济生产方式,他极力反对资本主义工业化,主张复兴印度农村手工业,从而实现其社会理想,D项正确。
题组二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摩洛哥里夫地区人民的反帝斗争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埃及的反英斗争相比,摩洛哥里夫地区人民反帝斗争的特点是 ( )
A.由资产阶级领导
B.将矛头对准英国殖民者
C.由部落酋长领导
D.最终取得了反帝斗争的胜利
【解析】选C。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故C正确。
6.下列民族独立运动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是 ( )
A.印尼反对荷兰的民族起义
B.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有两次,第一次是1895-1896年,第二次是1935-1941年。其中埃塞俄比亚的第二次抗意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并鼓舞了其他地区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故D正确;A中的荷兰并非法西斯国家,排除;B中的美国并不是法西斯国家,排除;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的是英国,英国并不是法西斯国家,排除C。
7.“1919年3月,古都开罗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人民起义。成千上万的人手执国旗、小旗、横幅,高呼‘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等口号,结队涌上街头……”材料反映的是 (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明治维新 D.华夫脱运动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19年3月,古都开罗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人民起义”“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可以得出是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故选D。
【拓展延伸】
华夫脱运动的历史进步性
(1)顶住了强大压力,坚持斗争,没有屈服于英帝国主义企图强加于埃及的种种丧权辱国的条件,捍卫了埃及的民族尊严。
(2)动摇和削弱了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基础,埃及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独立,但是保护制度被取消了,这不仅为埃及人民继续进行反帝斗争打下了基础,而且也使阿拉伯各国人民受到极大鼓舞。
题组三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8.1933年,美国政府下令美军从尼加拉瓜撤退,放弃对尼加拉瓜的武装干涉。美国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 )
A.抵御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无暇顾及尼加拉瓜
B.桑地诺的部队坚持抗美斗争
C.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被推翻
D.尼加拉瓜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
【解析】选B。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B正确。
9.(2022·滨州高一检测)1918年,阿根廷第一个在拉美组建了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这反映了拉美地区 ( )
A.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B.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C.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
D.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失败
【解析】选A。据材料“1918年,阿根廷第一个在拉美组建了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可知,1918年至1934年,共产党组织在拉美各国蓬勃发展,反映了共产主义运动在拉美地区的发展,故选A;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地区民族民主意识就已经觉醒,排除B;材料只提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并不能说明拉美地区已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排除C;材料的主旨是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并没有涉及资产阶级改良道路的状况,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