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标·定向
1.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1 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进程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含义: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首先从英国开始。
2.背景:(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政治 英国③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经济 农业②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扩张 通过殖民扩张,促进①,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技术 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④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科学 英国17世纪中期成为欧洲的⑥中心之一
市场 随着国内外⑤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智选:①资本原始积累 ②资本主义 ③“光荣革命” ④生产技术 ⑤市场 ⑥科学技术
【微思】
阅读课本“史料阅读”,史料体现了工业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市场的不断扩大。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v借图发挥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工业革命进行的重要前提。
·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
·资金、技术和劳动力条件是工业革命进行的重要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
(1)进程
棉纺织业 ①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 ②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发明创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③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手工工场
动力革新 ①1782年,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 ②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解决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交通革命 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
(3)完成:19世纪中期,英国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1)条件
①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②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2)成就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化学工业的兴起 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旧产业部门的发展 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3)特点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取得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其中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③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
【微思】
(1)阅读课本“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绘画,分析工业革命后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
提示:出现使用蒸汽动力,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
(2)阅读课本“学思之窗”,据史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
提示: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辨析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角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身份 工匠和技师(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 掌握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充当主要角色(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范围 局限于个别国家(以英国为主) 几乎同时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
主要领域 局限于轻工业领域 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
主要标志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学习任务2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2.生产组织:
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随着技术的复杂、投资的扩大、竞争的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3.管理方式: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4.阶级结构: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5.社会生活:①②③④⑤(填写正确序号)
①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②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③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纸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④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⑤从总的趋势看,人口增加明显
【微思】
观察课本“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图,图中就业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工业革命。
二、消极影响
1.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微思】
阅读课本“历史纵横”,史料体现了工业革命有何消极影响
提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主题一 工业革命
从历史解释角度,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从时间上看:(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
2.从科技与生产的关系上看:(1)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技术发明者主要是工匠和技师);(2)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最突出特点)(技术发明者主要是掌握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
3.从开展范围和规模上看:(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局限于个别国家(以英国为主);②规模小。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几乎同时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都有重要发明创造),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②规模大。
4.从主要领域上看:(1)第一次工业革命:局限于轻工业领域;(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
5.从主要标志上看:(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6.从生产组织上看:(1)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2)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
7.从发展阶段上看:(1)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2)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
8.从侵略方式上看:(1)第一次工业革命:商品输出为主;(2)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为主。
9.从世界市场上看:(1)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
【思考】
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方式和工业现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经济发展方式:工业革命下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2)工业现代化:工业革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史料一 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工业规模的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
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史料二 “当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冲突时,它总得屈服。……在一定的时候所使用的每一种生产方法,都要服从经济上的恰当性”。没有其他要素的配合,技术进步本身并不能导致经济发展。这种情况,最清楚地表现在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方面。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来看,蒸汽机并非18世纪的新发明。
——摘编自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
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探究
(1)据史料一,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新产品”“新产业”“生产效率……提高”“工厂出现”“新的工业城镇”
[自主作答]
提示:都推动了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生产力、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2)从史料二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每一种生产方法,都要服从经济上的恰当性”“从技术史的角度来看,蒸汽机并非18世纪的新发明”
[自主作答]
提示:观点:经济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阐述: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要建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蒸汽机并非18世纪的新发明,但在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推广和改进。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市场急剧扩大,对工业生产能力要求提高,对动力的需求增强,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进,并很快应用于生产领域。
人类很早就认识了“电”,1831年法拉第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是在生产领域一直没有出现突破性的技术革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动力的要求更高,促使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并迅速推广,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要依赖经济的发展。
主题二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形成原因:
(1)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
(2)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3)两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 世界由孤立、分散逐步走向整体的世界,世界之间的联系逐步加强
早期殖民 扩张 推动了世界之间物种、人口的交流,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雏形开始形成
第一次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扩张的步伐,积极开拓海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亚非拉广大地区建立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这些地区倾销商品、收购原料,扩大了世界贸易范围,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次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3.历史影响:
(1)积极性: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消极性:加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分化;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点
(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思考】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有何历史影响
(1)积极性: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消极性:加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分化;造成了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史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史料二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史料三 1800-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年份 1800 1840 1860 1880
金额 1.4 2.4 7.2 14.7
——摘编自夏诚《近代世界整体观》
探究
(1)据史料一,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何特点。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统治了世界经济”
[自主作答]
提示: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以商品、资本为媒介;建立在西方殖民扩张和殖民统治之上。
(2)据史料二、三,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产生的作用有哪些。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史料二“贸易额都增加”“国际分工”,史料三“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
[自主作答]
提示: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相互依赖程度的加强,这一切都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题组一 工业革命的背景
1.(2021·广东合格考)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条件。这个“新的政治制度”是( )
A.总统共和制 B.议会共和制
C.专制君主制 D.君主立宪制
【解析】选D。“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故选D。A、B、C都不是英国“光荣革命”以后确立的政治体制,排除。
2.“据说(羊)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这段话谴责的是( )
A.圈地运动 B.黑奴贸易
C.君主专制 D.殖民扩张
【解析】选A。根据“(羊)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可知这是对英国圈地运动的谴责,故选A。黑奴贸易、君主专制与“羊”无关,排除B、C;殖民扩张是对外的,题干描述的事件是对内的,排除D。
题组二 工业革命的进程
3.(2021·北京合格考)它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主要动力,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是( )
A.飞梭 B.珍妮纺纱机
C.蒸汽机 D.水力织布机
【解析】选C。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发明,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主要动力,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故选C。飞梭发明于18世纪30年代,并非工业革命中的伟大发明,A错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但并未给工业革命提供主要动力,B错误;水力织布机只是工业革命中的一项发明,并非生产技术史上的“飞跃”,D错误。
4.下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能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
A.石油化工业大发展
B.飞机制造业大发展
C.斯蒂芬孙发明火车
D.内燃机发明和使用
【解析】选D。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推动石油开采的增长,故选D。A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飞机发明于1903年,排除B;火车机车的能源是煤炭,不是石油,排除C。
5.(2021·湖南合格考)纵观世界历史上人类凭借动力带动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根据动力出现的先后排列,比较合理的是( )
A.人力→畜力→风力→机械动力
B.畜力→风力→机械动力→人力
C.风力→畜力→人力→机械动力
D.机械动力→风力→畜力→人力
【解析】选A。人类交通工具最初的动力是人力,之后是畜力,然后是风力,最后是机械动力,B、C、D错误,故选A。
6.(2021·北京合格考)有学者认为,“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B.技术发明主要由工匠完成
C.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解析】选A。19世纪后半期,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有计划地安排试验,追寻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日益制度化,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特点,故选A。技术发明主要由工匠完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而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B错误;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C错误;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并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D错误。
题组三 工业革命的影响
7.(2022·北京高一检测)以下示意图方框中应填入( )
A.瓦特改进蒸汽机
B.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建立垄断组织
D.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
【解析】选C。在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组织,故选C。A、B、D都不是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方面的内容,排除。
8.(2022·常熟高一检测)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了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了工业的发展
【解析】选C。据材料“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可知,题干内容指的是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这将极大地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故选C。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一定能缩小城乡差距,排除A;材料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B、D。
【补偿训练】
1.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说明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 )
A.机械化 B.科学化
C.民主化 D.城市化
【解析】选D。材料“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体现的是两次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故选D。A、B、C与材料无关,排除。
2.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 )
A.加强了世界联系
B.促进了工人参政
C.改变了社会结构
D.开拓了国际市场
【解析】选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扩大自身的政治权利,因此英国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故选C。A、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排除B。
9.(2021·湖南合格考)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讲座的题目包括:《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 )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D.危机中的帝国
【解析】选B。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蒸汽动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成为“变革世界的引擎”;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使英国环境受到破坏,“哭泣的泰晤士河”即是证明;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凭借船坚炮利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据此分析可知,故选B。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